【教师原创】2014-201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论语十二章》活动设计+同步检测试题(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2014-201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论语十二章》活动设计+同步检测试题(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24 13:55:38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活动设计
一、活动主题
孔夫子如是说
二、活动背景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的语录体著作《论语》,其每一则简短的对话都揭示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这些语录也使得这位教育家、思想家的形象愈来愈高大。品读《论语》,我们仿佛在聆听这位和蔼而智慧的老人的谆谆教导。
三、活动目标
1.深化学生对本选段思想的理解。
2.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四、活动过程
1.主题导入
播放电影《孔子》中与本文部分章节内容相关的部分,让学生对孔子及其所处的时代有直观的感受。
2.活动过程
(1)演讲比赛
将学生分成三组,从原文的第六、八、十、十一则归纳出演讲的主题,并在其中找到可以作为论据的段落,加以拓展丰富。每组在讨论之后,各自选择代表演讲。
参考论点:
A.非淡泊无以明志立论:阐述第八段,可以以颜回(第六段)为例
B.时不我待立论:阐述第十段,同时加以名人的范例
C.鸿鹄之心不为徙立论:阐述第十一段,同时加以名人的范例
(2)辩论赛──“学”PK“思”
甲方:学重于思
乙方:思重于学
由学生自由选择观点,并由此产生辩论双方。
甲方参考观点及论据:只知空想不去学习的人,因没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就会越想越迷糊,结果也无法取得有效的进步,学习是有效思考的基础,没有量变的基础下,是不会产生质变的。所以“学重于思”。
举例:我们都知道,伟大的诗人杜甫,他的诗写得出神入化,被称作“诗圣”。杜甫为什么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呢?这不仅仅因为他的家学良好,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转益多师,并且不断学习。他有这样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很显然,这位伟大的诗人强调的就是多学。所以,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在量变的基础上产生质变。
乙方参考观点及论据:只学习而不思考的人,无法深入理解、领会所学知识的要义,学得越多,疑惑也就越多,结果就会越迷惘。思考是一个在形成自己的智慧的过程,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现实的情况,修订以前的错误,通过自己的思索推陈出新,创造出新成果。所以“思重于学”。
举例:伽利略17岁考上大学,不仅努力学习,还尤其喜欢向老师提出问题,哪怕是很常见的一些现象,他都要去弄个清楚。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盯着天花板。他这是在干什么呢?原来,他是在用右手按着左臂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结果他发现,虽然灯每次的摆动越来越弱,每次摆动的距离也越来越短,但是,每次摆动的时间却是一样的。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一定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最终找出了摆的规律。后来,钟表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这充分说明思考是极其重要的。
教师总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是在学习别人的智慧,思考是在形成自己的智慧。有一次,一位传记作家曾问爱因斯坦“是怎样建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答道:“空间、时间是什么,小学的课本就解释得很清楚了,但我智力发育迟,所以比别人想得多了一些,把从书本里学到的,思考了近十年,才弄懂了空间与时间的关系。”爱因斯坦正是在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中,超越前辈,才把物理学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上。
五、活动总结
通过这两个活动,有针对性地预设出两个情景,即演讲和限时辩论赛,让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对语段的理解。这不仅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而且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句子中的哲理可观可感。如此,使学生对圣人的思想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给画线的字注音
考查目的:考查课文重点字的读音识记
答案:lún  yuè  xǐnɡ
wǎnɡ   dài yùn
chuán  yì  diāo  shù
解析:“乐”有两个读音,一个是“yuè”,一个是“lè”。
二、解释画线的字
考查目的:考查课文重点词的意义及用法
答案:1.按一定时间 2.通“悦”,愉快 3.生气,发怒
4.每天;反省 5.真诚,诚实 6.老师传授的知识
7.旧的知识 8.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9.有害 10.通“汝”你
解析:略
三、按原文填空
1.学而时习之,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对文章语句的识记
答案:1.不亦说乎,不亦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析:略
四、翻译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考查目的:考查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
答案: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
3.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解析:略
五、根据所学的文学常识填空
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 及其弟子的____,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考查目的: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案: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儒;孔子;言行;《孟子》《大学》《中庸》
解析:
六、根据要求写出文中相对应的句子和内容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7.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对文章整体内容的分析理解
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析:略
七、从本文找出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考查目的:对文中成语释义的掌握
答案:成语:温故知新;三省吾身;择善而从;三十而立
解释:
温故知新: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能获得新的知识。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三省吾身:泛指时时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
择善而从: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
解析:略
八、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考查目的:对文章内容的具体把握和思考
答案:任选一则,谈出体会则可。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了这则,我学习到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这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应践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解析: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