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桥之美[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8-10 19: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 唐朝的张嘉贞是如何评价这座桥的?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评价的?茅以升是如何评价这座桥的结构的?
桥 之 美吴冠中 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起初他学工科,因一次机缘参观了当时由画家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便立即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下决心改行从艺,奉献终生。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了杭州艺专。大学毕业后,吴冠中于1946年考取留法公费,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于是他毅然回国,到中央美院任教,后来又到中央工艺美院任教授。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的不断探索、创新中,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已出版画集、文论集散文集七十余本。
 
走近作者帮一把:
驻足 zhù 纤细 xiān 煞风景 shà
庞大 páng 脂粉 zhī 前瞻后顾 zhān 作者说:“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的工艺品来欣赏.” 作者欣赏的到底是什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答案。 一、画家眼中的“桥之美”二、不同环境中的“桥之美”乌镇苇丛中的石桥
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
水天间的长桥
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
《清明上河图》中的桥
庄稼地、小径尽头的小桥
铁索桥
南京长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
鹊桥 三、品味、赏析“桥之美”
看到这些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作者的感受又是如何的呢? 四、我看“桥之美”1、文章中写到的这些桥,作者都认为它们美吗?有没有作者认为不美的桥? 2、“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请说说你的理解。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佛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消魂。
五、品味语言拓展延伸: 读了本文之后你有什么启示?推荐作业:1、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桥名的由来,如西湖的断桥名因何而起。
2、收集有关桥的诗歌、谜语、俗语谚语等。
3、收集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谢谢大家!岩山中学 施岳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