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1 四则运算
数学配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及练习一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3课时 练习二
第4课时 括号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第6课时 练习三
快乐导航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作加法。
2.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作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及练习一
4.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及练习一
小试身手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及练习一
1.在算式256+44=300中,和是( ),256和44都是( )。
300
加数
2.根据427+809=1236,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236-427=( )
1236-809=( )
809
427
3.只列式不计算。
(1)学校阅览室借出科技书198本,故事书386本,阅览室借出科技书和故事书共多少本?
算式:___________
(2)学校阅览室借出科技书和故事书共584本,其中科技书有198本,故事书有多少本?
算式:___________
198+386
584-198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及练习一
5.一套衣服490元,其中,一条裤子230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490-230=260(元)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及练习一
快乐导航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法。
2.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作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4.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5.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6.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0不能作除数。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小试身手
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3+3+3+3+3=
3×5=
4+4+4=
4×3=
5+5+5+5=
5×4=
15
15
12
12
20
20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根据37×3=111,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111÷37=3111÷3=37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每课速算。
25-25=
0÷79=
0+47=
125×0=
0
0
47
0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4.填表。
20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40
360
5.只列式不计算。
(1)龙虎小学定做了70套衣服给学生做演出服,每套衣服60元,定做这些衣服一共用了多少元?
算式:__________
(2)今年在我国某个湖区越冬的白天鹅有208只,该湖区的白天鹅只数是黑天鹅只数的8倍。该湖区的黑天鹅有多少只?
算式:__________
70×60
208÷8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6.一支救援队紧急奔赴灾区,他们被分成16个小队,每个小队有18人,剩下的9人组成了抢险突击队。这支救援队一共有多少人?
16×18+9=297(人)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最后一题请说明理由)
(1)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差一定是0。 ( )
(2)25+0÷5=5 ( )
(3)两个数的和,一定比任何一个加数都大。
(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时 练习二
√
×
×
因为0+25=25,和等于其中一个加数,所以这种说法是错的。(不唯一)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7×( )=1161
800÷( )=25
( )×19=1216
( )÷30=41
43
32
64
第3课时 练习二
1230
3.填表。
26
2
61
第3课时 练习二
1025
5.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已知△÷☆=1,则△-☆=( )。
A.0 B.1 C.△
(2)已知◇÷☆=0,则◇+☆=( )。
A.◇ B.☆ C.0
A
B
第3课时 练习二
6.水果店运来苹果180 kg,为方便售卖,水果店把这些苹果装在纸箱里,每箱装15 kg,可以装多少箱?
180÷15=12(箱)
第3课时 练习二
7.如果一个数除以18,商是17,余数是14,那么这个数是16的多少倍?
18×17+14=320
320÷16=20
第3课时 练习二
锦囊妙计 可以先利用有余数的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出这个数。
快乐导航
1.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2.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第4课时 括号
小试身手
1.计算下面各题。
180÷2÷9-10=
20×[(50+4)÷18]=
(45+30)÷(20-15)=
0
60
15
第4课时 括号
2.计算72+[96÷(245-237)]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减
除
加
第4课时 括号
3.先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再列出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2
128+13×4=180
第4课时 括号
180
3.先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再列出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时 括号
75
5
15
(26+49)÷(32-27)=15
4.一个书架,上层和下层共有144本书。如果从下层取出6本放到上层,那么上层和下层的书本数相同。这个书架的上层和下层各有多少本书?
4.6×2=12(本)
上层:(144-12)÷2=66(本)
下层:144-66=78(本)
第4课时 括号
快乐导航
租船、租车优先租平均单个座位最便宜的(通常是座位多的),要注意尽量不留空位。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小试身手
1.四年级师生共200人去郊游,怎样租车最省钱?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200÷40=5(元)
240÷60=4(元)
5>4
租大车平均单个座位便宜。
200÷60=3(辆)……20(人)
方案一:租3辆大车和1辆小车,240×3+200=920(元)。
方案二:租2辆大车和2辆小车,240×2+200×2=880(元)。
920>880,租2辆大车和2辆小车最省钱。
2.最近,某景区公布了两种购票方案。
A方案:成人每人90元,儿童每人45元。
B方案:团体10人以上(包含10人)每人70元。
现在有8个成人和4个小朋友去游玩。
(1)如果都按A方案买票,那么需要花多少元?
90×8+45×4=900(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2.最近,某景区公布了两种购票方案。
A方案:成人每人90元,儿童每人45元。
B方案:团体10人以上(包含10人)每人70元。
现在有8个成人和4个小朋友去游玩。
(2)如果都按B方案买团体票,那么需要花多少元?
(8+4)×70=840(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2.最近,某景区公布了两种购票方案。
A方案:成人每人90元,儿童每人45元。
B方案:团体10人以上(包含10人)每人70元。
现在有8个成人和4个小朋友去游玩。
(3)如果8个成人和其中的2个小朋友组成10人购买团体票,剩余2个小朋友买儿童票,那么需要花多少元?
(8+2)×70+2×45=790(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2.最近,某景区公布了两种购票方案。
A方案:成人每人90元,儿童每人45元。
B方案:团体10人以上(包含10人)每人70元。
现在有8个成人和4个小朋友去游玩。
(4)计算后判断:第(1)(2)(3)小题的方案中,哪一种方案最省钱?
900>840>790
第(3)小题的方案最省钱。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2.不改变算式18×27+54÷3中的运算符号,分别按下列运算顺序的要求加上括号,并计算。
(1)先加再乘,最后除。
(2)先加再除,最后乘。
(3)先除再加,最后乘。
18×(27+54)÷3=486
18×[(27+54)÷3]=486
18×(27+54÷3)=810
第6课时 练习三
3.某小学四年级师生共78人去博物馆参观,其中43人乘大客车,剩下的人乘5辆面包车,平均每辆面包车坐多少人?
(78-43)÷5=7(人)
第6课时 练习三
4.一张桌子的价格是85元,一把椅子的价格是45元。某小学买了300套这样的桌椅,一共花了多少元?
(85+45)×300=39000(元)
第6课时 练习三
5.智慧宫的密码用符号表示是○☆◇△,请你根据下列算式写出这个密码。
○×7÷4=14 48÷☆=8
◇+35-7=36 53-△=48
第6课时 练习三
锦囊妙计 根据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解。
5.智慧宫的密码用符号表示是○☆◇△,请你根据下列算式写出这个密码。
○×7÷4=14 48÷☆=8
◇+35-7=36 53-△=48
第6课时 练习三
○=14×4÷7=8 ☆=48÷8=6
◇=36+7-35=8 △=53 - 48=5
密码是8685。
加法
减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除法
商
除数
余数
续表
原数
0
0
0
0
续表
小
中
续表
1.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已知☆÷△=◇,那么下列算式成立的是( )。
A.△×◇=☆
B.◇×☆=△
C.☆×◇=△
A
1.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2)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240,被减数是( )。
A.240
B.80
C.120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