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5 17:3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测试题(含答案)
选择题
1.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割台湾”与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2.《马关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大的是(  )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增辟通商口岸 D.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各岛屿给日本
3.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一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4、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指( )
A.《南京条约》签订 B.边疆地区危机扩大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5. 甲午中日战争中,在平壤之战中牺牲的少数民族爱国将领是( )
A. 邓世昌 B. 左宝贵 C. 丁汝昌 D. 徐邦道
6.1895年初,屡遭失败的清朝,通过美国要求和解。
3月,全权大臣李鸿章来到马关进行停战谈判。这次谈判( )
A.双方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B.直接引发了戊戌政变的发生
C.达成了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的协定
D.表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7.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这说明(   )
A.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主动挑起的
B.日本想赶走驻朝清军
C.日本想发动侵朝战争,独吞朝鲜
D.发动侵朝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
8.“《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领土的割让使中国经历半个世纪的分裂,巨额的赔款使清王朝无力自救……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据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如图所示),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严重危机,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以下对这一危机的准确表述是( )
A.日本发动甲午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中国面临众多帝国主义国家的联合武装侵略
C.晚清政府更加的昏庸腐朽
D.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10.列强瓜分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11. 李鸿章说:“台湾已是贵国的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却说:“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这段对话涉及的条约应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2.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清末诗人丘逢甲的这首《春愁》写于( )
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北京条约》签订后
C.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瑷珲条约》签订后
3. 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
A. 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 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 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开放
D. 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14.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杰作,它反映了19世纪末的哪一现象( )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义和团运动
15.作为“中国之巨祸”的甲午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把37年之后的炮声看作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这是在强调( )
A.甲午战争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甲午战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意味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16.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17.“12点58分,定远号舰桥中弹,丁汝昌身负重伤,紧接着前桅杆中弹折断,旗舰无法用信号旗指挥通信,北洋海军陷入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15点10分,定远号再次中弹燃烧,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赶往营救,被日舰击沉。”这里描述的场景是(   )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18.“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右图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
A.平壤 B.旅顺
C.九连城 D.威海卫
19.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人悲愤是因为清政府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20. 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条约是( )
A. 《马关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南京条约》 D. 《天津条约》
二、非选择题
21、19世纪末日本发动了一场对华战争,这场战争至今让中国人不断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激烈战争]
材料一
材料一中描绘的是19世纪末中日之间的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在地图中平壤、威海卫等重要战场牺牲的中国著名将领。
[原因分析]
材料二 1894年7月,日本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中日战争,由于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主和派”“投降派”的干扰,历时9个月的甲午之战终于以中国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强弩之末的庞大封建帝国在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从中日双方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耻辱之约]
材料三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根据材料三内容判断“耻辱之约”的具体名称。“耻辱之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最能反映日本对华的哪种侵略方式
(4)材料三中“耻辱之约”签订后,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扬厉,备极一时之盛。
——《藏园群书题记》
材料二 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尘闻偶记》
(1)根据材料一,判断慈禧太后的“六旬万寿庆典”在哪一年。就在国内歌舞升平的时候,哪个国家正把魔爪伸向中国
(2)材料二中的“三军败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割地”又使中国痛失哪些领土
(3)“三军败绩”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 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3、日本历史充满了残酷的铁血。19世纪末它发动了一场对华战争,这场战争至今让中国人不断反思。让我们走进战争,反思战争。
【激烈海战】
(1)上图描绘的是19世纪末中日一场战争中的一次海战,它是人类海洋战争史上的一次标志性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战役的名称及牺牲的中国著名将领。
【耻辱之约】
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2)根据以上内容,判断“耻辱之约”的具体名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耻辱之约”的哪一条款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
【后续影响】
(4)上图反映了甲午战后怎样的局面?
答案
1-5CBDCB 6-10CACDA 11-15CCBCC 16-20CBBCA
21、(1)左宝贵,丁汝昌。
(2)日本蓄谋已久,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清政府的腐朽,统治阶级内部不团结。
(3)《马关条约》。资本输出。
(4)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2、(1)时间:1894年。国家:日本
(2)事件: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领土: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在三国的干涉下,被迫归还中国) 
(3)条约:《马关条约》。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3、(1)黄海海战;邓世昌。
(2)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的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此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