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下 2.3耳和听觉 随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下 2.3耳和听觉 随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16 10:0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 2.3耳和听觉 随堂练习
一、单选题
1.仲夏时节,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
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
2.大型的会场、电影院等场所都要用到扩音设备,它是用来(  )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加大声音的速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增大声音的响度
3.为减少城市里的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居民区周围禁鸣喇叭 B.铁路S1线市区路段装有隔音屏
C.机场场内员工佩戴耳罩 D.内河运输船舶安装消声器
4.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能分辨出蛙声主要依据声音的(  )【版权所有:21教育】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5.成语“闻鸡起舞”原意为早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人体对公鸡鸣叫产生听觉的位置是在(  )
A.大脑 B.鼓膜 C.耳蜗 D.前庭
6.运动会上,同学们大声呼喊,为运动员加油。这里的“大”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速度
二、填空题
7.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说话“轻声”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   ;我们仅凭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判断出对方是谁,这是依据声音的   进行判断的。
8.如图是人的耳和脑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陆续走进教室,请写出听觉形成的过程   。(用图中字母及箭头表示)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一位战士的耳被枪炮声震聋。损伤部位最可能的是   (用字母表示),卫生员告诉其他军人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嘴巴,以避免耳被震聋。 21*cnjy*com
9.耳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下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能够产生振动、传导振动的结构分别是[   ]   和[   ]   。
(2)人晕车是由于位于耳中的感受器[   ]   和[   ]   ,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所致。
(3)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   ,而听觉是在   形成的。
(4)幼儿的咽鼓管短且直,当有病毒感染时容易引起   (填“外”“中”或“内”) 耳发炎。
10.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   ,频率越低,音调   (前两空均填“越高”或“越低”)。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到20000 Hz。人们把高于20000
Hz的声叫作   声,把低于20 Hz的声叫作   声。
www-2-1-cnjy-com
11.如图所示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请将实验补充完整。
⑴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音叉、乒乓球、细线、小锤、铁架台。
⑵设计和进行实验:①用小锤击打音叉发声,将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   ;
②用更大的力击打音叉,重复上述过程。
⑶分析和总结实验结论: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   有关。
三、综合说理题
12.俗话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 小明想对此进行实验,观察得到的数据如表:
水温t/℃ 声音强度/dB 现象
21 37.5 无气泡
40 38.0 无气泡
60 40.5 有小气泡产生
70 43.4 少量气泡上升
80 46.8 上升气泡增多
85 52.9 大量气泡上升
90 54.4 水面有气泡形成
95 55.2 更多小气泡形成,水变浑浊
100 52.8 沸腾
通过表中的数据,说明“响水不开,开水不响”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D
AB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分析判断;
C.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D.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A.紧闭门窗是通过阻断噪声传播的知识来控制噪声,故A错误;
B.戴上耳塞是防止噪声入耳的方式来控制噪声,故B错误;
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21教育网
2.D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据此分析判断。
大型的会场、电影院等场所都要用到扩音设备,它是用来改变声音的大小的,即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21cnjy.com
3.B
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分析判断。
A.居民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
B.铁路线市区路段装有隔音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机场场内员工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合题意;
D.内河运输船舶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B。21·cn·jy·com
4.A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人们能分辨出蛙声主要依据声音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2·1·c·n·j·y
5.A
感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
公鸡的鸣叫在人的大脑中产生听觉,听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
故答案为:A。
6.A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运动会上,同学们大声呼喊,为运动员加油。这里的“大”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7.响度;音色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1)公共场所打电话、说话“轻声”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2)我们仅凭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判断出对方是谁,这是依据声音的音色进行判断的。
8.(1)G→F→E→C→A
(2)F
A是大脑皮层听觉中枢;B是听神经,C是耳蜗,D是咽鼓管,E是听小骨,F是鼓膜,G是耳廓,H是半规管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听觉形成的过程是: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所以顺序为G→F→E→C→A ;
(2)在耳的结构中,鼓膜的作用是把声波震动转为机械性震动,当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开嘴巴是为了打开咽鼓管,在遇到大声音时,口腔压力与耳朵内的压力不平衡,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下是会因为压力差而导致鼓膜被震破;
故答案为:(1) G→F→E→C→A (2)F2-1-c-n-j-y
9.(1)⑦;鼓膜;⑥;听小骨
(2)④;前庭;③;半规管
(3)⑤;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4)中
①耳廓,②外耳道,③半规管,④前庭,⑤耳蜗,⑥听小骨,⑦鼓膜; 声音的产生过程: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声振动,振动的空气达到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放大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来的信号,我们感受到了声音;
(1)产生振动的是⑦鼓膜,传导振动的是⑥听小骨;
(2)④前庭和③半规管是位置感受器,可以感受位置的变化;
(3)人的听觉感受器在⑤耳蜗中,听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4)咽鼓管连接着咽部与鼓室,所以容易引起中耳炎;
故答案为:(1)⑦、鼓膜、⑥、听小骨(2)④、前庭、③、半规管(3)⑤、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4)中21·世纪*教育网
10.越高;越低;超;次
(1)根据音调的影响因素解答;
(2)根据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解答。
(1)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到20000 Hz。人们把高于20000 Hz的声叫作超声,把低于20 Hz的声叫作次声。 21*cnjy*com
11.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振幅
(2)①音叉发声时振幅很小,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出来。但是与它接触的乒乓球的振幅很大,借助乒乓球的振动幅度,可以间接反映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3)根据声音响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解答。
【来源:21cnj*y.co*m】
(2)①用小锤击打音叉发声,将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根据实验可知,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则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那么得到结论: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出处:21教育名师】
12.“响水不开,开水不响”与水内气泡的多少及变化情况有关。
分贝是来计量声音的响度的.在沸腾前声音的响度更大一些。
声强最大时,水变浑浊,可能是水中的小气泡破裂使水振动产生的。开水并非是不响,而是响度相对于不开的水弱一点;没开的水响可能是气泡在水中破裂激起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由于振动水最后才会浑浊。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