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短文两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3.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作品形象的精神品质。
【自主预习案】
1、《夸父逐日》选自:?????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___??,它们都是 ?___(体裁)。
2、给加点字词注音。
夸父( ???)? 颛顼(? ???)( ????)? 水潦( ????)
第一课时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女娲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播放《夸父逐日》flash动画,请一个学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动画片(夸父逐日)。今天,我们就来拜读文言作品《夸父逐日》,相信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一读原文
(1)学生分组朗读。
(2) 学生听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3)学生齐读。
(二)、嚼一嚼字词
?? ?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1)、逐走:???? ?????? (2)、? 欲得饮:
(3)、饮于河:????????? ?(4)、 大泽:
(5)、邓林:
(三)、说一说译文
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四)、品一品文句
1、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2、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
(五)、议一议形象
讨论: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六)、悟一悟主题
思考:《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背诵课文
【拓展检测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加线字词?
(1)逐日(? ???????) (2)逐走(? ?????)
(3)入日( ????????)? ( 4)欲得饮( ?)( ?)
(5)饮于河、渭( ?????)?? (6)河、渭不足 ?( ????) ( ????)
(7)北饮大泽( ???????) (8)弃其杖( ??????)
2、翻译重点语句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成语典故,“夸父追日”常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二、课外语段阅读。
阅读《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 ?北山经》
思考:这也是选自《山海经》的一则中国古代神话,试分析两则神话的相同点。
第二课时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为什么日月星辰都是朝西北移动,涛涛江河尽朝东流去?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共工怒触不周山》,看看古人是怎样解释的。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感知共工形象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注意正音,把握好节奏)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标记:你觉得需要注意的字词以及不理解的词句。
(3)看谁读的好,指名学生读(读-听-评)
(4) 学生齐读课文。
(5)全班释疑词句,提出需要注意的字词。
(二)说译文
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三)析句段
(1)、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
(2)、经过:
(3)、结果:
(4)、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四)、论形象
讨论:
(1)、“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2)、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作想象
请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背诵课文
【拓展检测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
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 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解释加线字词
(1)、昔者( ) (2)、怒而触不周山( )
(3)、地维绝( )( )(4)、故日月星辰移焉( )( )
(5)、地不满东南( )(6)、故水潦尘埃归焉( )( )
2、翻译重点语句
(1)、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3、问答题: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二、课外语段阅读。
共工氏和他的儿子后土都对农业很精通。他们专著于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水利方面。在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后,发现
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为了改变这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情况,共工氏发明了筑堤蓄水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把地势高处的土运到低地上填高。认为洼地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武威第五中学课堂教学设计首页
编写时间:2014 年 6 月 11 日 第 二 学期 总第 课时 编写人:李欣玲
课题
《短文两篇》
授课班级
七一班
授课时间
6.12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3)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4)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过程方法
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
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型
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与教具
板书设计
夸父逐日
逐走,入日
渴,饮于河渭 勇于探索
北饮大泽 —— 不怕牺牲
道渴而死 造福人类
弃杖化邓林
作业设计
1、完成导学案测试题
2、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不少于50字)
教学反思
注:教学过程在续页上完成。
武威第五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续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师: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二、复习一下有关神话知识,讲述神话的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1、神话: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2、《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晋郭璞作注,并为《图赞》,今图佚而赞存;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分组朗读。
2、 听录音。(生纠正读音,节奏)
3、学生齐读
4、 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5、 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四、问题探讨
人物与主题探讨
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
明确: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神话人物。
夸父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甘为人类造福的英雄人物。
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明确: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
?(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
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学生自写,然后交流。
4、成语“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 “逐日”)意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5、拓展延伸
(1)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余光中的《夸父》
5、教师指导学生背诵。
6、背诵课文。
生:(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
《短文两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 《夸父逐日》是一则文言神话,被编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探险篇中。本单元集中了古今中外的探奇故事,旨在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学习探险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情感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目标:知识???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并在课堂内背诵。 ??????能力???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学会分析夸父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并锻炼概括分析的能力。 ??????情感???学习夸父的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重难点:夸父形象分析和主题理解(学生对于古人的情况不太了解,极有可能对主题的理解产生一些偏差,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题,还增加了一则《后羿除害》,让学生比较分析。但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 二、说学生 本课是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中,而在这之前学生已学过不少的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已经有所掌握,学习的方向也大致明确。同时,这则神话的篇幅很短,因此学生在字词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问题,教师只要提点一下重点字词,学生应该可以疏通文义了。 三、说教法 本课时拟采用如下教法: 1.??朗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2.??讨论探究法。新课标十分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讨论合作的能力,学生能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因此,学法也很重要。可归纳为如下方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字词,培养语感,熟读背诵。 2.??圈点法。让学生学会抓重点字词,找重要语句来理解课文。 3.??讨论法。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学会积极主动地阅读与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3’) 让学生看“夸父逐日”的图片,谈谈对夸父的最初印象。 (画面比较直观,夸父强壮充满力量的形象能产生较强视觉冲击,从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夸父的力量,更容易进入“逐日”的话题。) (二)感知(这部分主要让学生疏通文义,了解内容)(15’) 1.??听录音,掌握读音与停顿。(掌握停顿有利于内容的理解) 2.??朗读。自读、点名读、齐读。(反复朗读,培养语感) 3.??轻声自由朗读,圈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文言字词,并思考意思。 4.??同桌合作解决重要字词,并试着翻译出全文。 ?????????(以上两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寻找重点文言子词,这对他们古文阅读很有帮助。因为往往掌握了重点字词全文的内容就容易把握。而同桌的合作能扫清一些障碍,在合作中学知识、共进步。) 5.??请学生讲一下重点字词及意思,教师适当提点。 6.??请一生翻译全文,其他人听有无出错,并作相应纠正。 (学生的自学能力毕竟有限,一些与现代汉语用法有出入的字词可能会出现一些理解错误,此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责任了。教师可采用一些媒体,如黑板、幻灯等将重点字词进行归纳,加深理解记忆。) 7.??同桌互译一遍,并自读几遍试背诵。
8.??点名背、齐背。 ????(此则神话很短,背诵方面也不会花太多时间,绝大部分人能在课内解决背诵,点名时可以给基础较薄弱的同学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探究(15’) (在熟练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工作了,而这一项工作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教师拽着那根“线”就可以了。) 1.四人小组讨论,找出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引导提炼出集中、重要的问题。如:怎么看待夸父的“逐日”????为什么要写“弃其杖,化为邓林”的结尾???这则神话的主题是什么?(教师可让学生围绕人物、情节设计、写作目的等设计问题。) 2.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由代表作好记录。 3.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教师围绕神话的产生背景与积极意义作适当的引导,并将答案小结并板书。 (这些背景是学生不太清楚的,教师有必要提一下,这有利他们解答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有助于他们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教师可适时作一些阅读指导,如让他们从人物、情节中心、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阅读。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分析重点,找准理解的关键。但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提出的问题也有可能回缺乏价值,教师要在肯定鼓励基础上提醒他们再思考深入些。同时,教师还要作好问题的增删工作,提炼出主要的研究点:夸父的形象与神话的主题。学生的疑问可能比较多,但有些是缺乏研究价值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删减。) 4.比较阅读,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掌握神话主题,引入了课外的材料《后羿除害》。因为神话产生有一个共同的背景,那就是古人因科技的落后对自然产生的好奇。 比较,思考:两则神话有何共同点? 明确:即主题的相似性。(此处可点到即止。) (四)延伸(10’) 学生阅读李锐的《旷日持久的煎熬》,思考:联系实际说说“夸父逐日”有什么现实意义?写几句简单的读后感。 (此文主要讲的是凡是去往“大泽”的路都遥遥无期,无数追求真理的人“道渴而死”,但还是不断有人奔向“大泽”。设计次环节就是要让学生明白,生活、学习中会有很多障碍,要想喝到“水”,就要学习夸父的精神。同时还可以锻炼一下写作能力。) (五)小结(2’) 1.??学生再谈对夸父的认识 2.??教师做鼓励性小结 (此环节与引入照应,旨在让学生明白,只有深人分析文章,对内容才会有更深入、更深层的理解,让他们学会思考。) (六)板书 夸父?????????逐?????????????日————有宏大志向 ??????????????????????????????勇于探索????(夸父精神) (古代人民)(追求、探索、征服)(自然)????造福人类 六、时间安排 导入(3分钟)???感知(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