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45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读世界人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完成下面小题。
1. 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 )
①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
②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
③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
④D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有关图中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 ②老龄化问题严重 ③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
④死亡率较高 ⑤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⑥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
A. ①④⑥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分析图中人类密集区的大陆形状可知:D处深居亚欧大陆的内部,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低,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①正确、②错误;D处位于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所以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③正确,④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图中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是欧洲。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的应是A东部,①错误;欧洲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死亡率较高,②、④正确;欧洲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人口少,③错误;欧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⑤正确;欧洲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⑥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知识点为人类大陆分布及成因,人类大陆各大洲的人口特征。
下图是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顺时针旋转90度看图,效果最佳)
3. 图中甲所在大洋是(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4. 乙大陆的环境特征与纬度位置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 暴雪 B. 烈风 C. 酷寒 D. 冰原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中陆地轮廓可知,图中甲海域位于欧洲和北美洲之间,为大西洋。故选B。
【4题详解】
乙大陆位于南极点附近,为南极大陆。该大陆由于纬度高,气候酷寒,C正确。暴雪和烈风跟大气环流有关,冰原属于间接因果关系,ABD错误。故选C。
【点睛】南极地区风力强劲的原因:①强大的冷高压加大了与外围的气压梯度;②地面平坦,冰川广布,摩擦力小。
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年较差(即某地降水量最多月和最少月之差)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 该地最可能位于
A. 亚欧大陆东岸
B. 亚欧大陆西岸
C 北美洲东岸
D. 北美洲西岸
6. 影响该地降水量年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
C. 纬度
D. 海陆分布
【答案】5. A 6. D
【解析】
【分析】考查区域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5题详解】
读图,东南部降水量年较差大,降水量没有负值,年较差大,降水量最多月数值也大,说明该地东南部降水量季节变化大。西北部降水量年较差小,可能降水量小。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符合亚欧大陆东岸的降水特征,A对。大陆西岸在该纬度范围内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小,B、D错。北美大陆东岸是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年较差小,图中西北部降水量差值小,可能是沙漠区,北美洲沙漠面积少,图示区沙漠面积广,所以是北美洲东岸可能性小些,C错。故选A。
【6题详解】
根据降水量年较差数值,结合前面分析,该地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季风等气候的降水年较差较大。图中等降水量年较差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说明由东南向西北受季风影响总体递减,因由东南向西北距海越远,季风影响越小,故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D对。地形、洋流、纬度都是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A、B、C错。故选D。
【点睛】由定义上来看降水量年较差越大说明降水的季节变率最大,只有草原、季风等气候的降水年较差最大,从图中可看该地位于北半球由东向西递减说明东部降水变率大,北半球大陆西岸受西风影响降变率比较小,所以由此可以判断位于大陆东岸,再由北美大陆东岸是大陆性气候所以年较差小,所以只能是亚欧大陆东岸。由上题可知该地应为温带季风区降水差异最大的原因是季风风向变化,海陆分布是主要原因。
下图中甲乙两地东西两侧板块不同(图中经度为西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有关甲乙板块边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为生长边界,乙为消亡边界 B. 甲乙都为生长边界
C. 甲为消亡边界,乙为生长边界 D. 甲乙都为消亡边界
8. 乙的地形为
A. 海岭 B. 海盆 C. 大陆架 D. 海沟
9. 乙处渔场捕鱼量相对较多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7. A 8. D 9. B
【解析】
【分析】根据经纬度和板块分布判断,该地应位于南半球的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7题详解】
甲为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边界,为生长边界;乙为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边界,为消亡边界,A正确。
【8题详解】
乙为消亡边界,应为海沟,D正确;海岭出现在生长边界,A错误;海盆应位于大洋中部,此处离大洋中部较远,B错误;大陆架水深较浅,此处为板块消亡边界,水深较深,C错误。
【9题详解】
综上判断,乙处渔场应为秘鲁渔场,秘鲁渔场的形成主要受东南风的离岸风影响形成,夏季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南半球南回归线附近受东南信风控制,离岸风影响较大,海水上泛更多,渔业资源更多,捕鱼量相对较多,B正确。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经纬度和板块分布判断所处的位置,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难度较大。
森林火灾是澳大利亚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8—10月是该国新南威尔士州火灾多发时期。2019年9月6日,新南威尔士州发生了年内的第一场森林火灾,此后火势迅速蔓延,一直持续至2020年1月,成为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火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据材料推测,新南威尔士州最可能位于图中(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1. 下列与澳大利亚这次持续达5个月的森林火灾的发生可能相关的是( )
①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②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气候异常干旱
③尚未进入雨季,天气持续干燥④桉树种植广泛,挥发性油脂助长林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0. C 11. C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甲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森林分布相对较少,A错;乙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充沛,不是此次森林火灾最可能的发生地,B错;丁区域为地中海气候,8~10月为当地的冬季,该区域受盛行西风影响较强,降水较多,大规模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小,D错;丙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8~10月为当地冬季,降水少,森林火灾多发,因此新南威尔士州最可能位于图中的丙区域,C正确,故选C。
【11题详解】
丙区域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火灾一直持续到2020年1月,该季节当地盛行东南风,该区域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且已明显进入雨季,①③错。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份,低纬西太平洋地区气候异常干旱,此次森林火灾可能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同时,桉树的广泛种植挥发性油脂,助长了林火,使得森林火灾持续时间长,②④正确,故选C。
【点睛】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总结如下图: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约赛米蒂国家公园位于内华达山脉西侧,公园内峡谷、瀑布众多,花岗岩遍布,其中形成于船长峰(海拔约2000米)上的“火瀑布”极为壮观。“火瀑布”是借助夕阳制造的一种光学效应,呈金黄色,就像火焰一般。傍晚时在各种因素齐备时,夕阳的光线才有可能“点燃”这条瀑布,创造魔幻般的色彩。这样的奇观每年只有短短数天,通常发生在二月。到了夏季时节,瀑布就会干涸。下图为火瀑布景观示意图和火瀑布地理位置示意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2. 根据材料和图示判断,下列关于内华达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花岗岩断块山 B. 西坡陡峻,干燥无林;东坡森林茂密
C. 受海岸山脉阻挡,全年少雨 D. 主要因火山喷发而形成
13. 据材料和图示推测,有关二月利于观看到“火爆布”的原因正确的是
A. 二月天气少变,晴天多 B. 二月夕阳的光线正好与瀑布陡崖垂直
C. 二月瀑布的水量较大 D. 二月植被少,陡崖裸露
14. 每年夏季瀑布干涸,原因可能有
①地形封闭,水汽难以到达 ②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③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 ④吹高岸风,气候干旱
⑤气温较高,崖顶无积雪
A. ②⑤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⑤
【答案】12. A 13. C 14. 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和区域地理特征,学生熟悉岩石类型和地壳的物质循环,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确定气候类型。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花岗岩遍布,内华达山脉西侧峡谷、瀑布众多,说明有许多的断裂,内华达山脉属于花岗岩断块山,A对;西坡陡峻,多水,森林茂密,BC错;花岗岩为侵入岩,不是火山喷发而形成,D错。
【13题详解】
火瀑布的出现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是瀑布的形成。这个瀑布是依靠山上的雪山融水为源的,瀑布的水量较大;其次是太阳的角度,太阳的位置必须正好将光芒覆盖在这个瀑布上。据材料和图示推测,是二月瀑布的水量较大,选择C。
【14题详解】
从图中看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夏季气温较高,崖顶无积雪,所以水源少,夏季瀑布干涸,选择A。
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面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下图为南极大陆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 与下降风相似的大气运动现象是
A. 山风 B. 谷风 C. 海风 D. 陆风
16. 图中
A. 下降风最为典型的科考站是昆仑站
B. 中山站的风向以偏西风为主
C. 下降风的强度在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较大
D. 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会出现逆温现象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与下降风相似的大气运动现象是山风,山坡气温下降快,空气下沉,顺山坡到谷底,A对。谷风是顺上坡向山上吹,B错。海风、陆风是水平吹动的风,C、D错。
【16题详解】
根据等高线,图中下降风最为典型的科考站是中山站,坡度最陡,A错。中山站受极地东风影响,风向以偏东风为主,B错。下降风的强度在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较小,C错。出现下降风时,冷空气在下、暖空气在上,近地面大气会出现逆温现象,D对。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气候资料图(平均每月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2,月降水距平=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月降水量,本月平均气温累计=本月平均气温+上月平均气温累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位于该地区的城市最可能是( )
A. 孟买 B. 上海 C. 悉尼 D. 开普敦
18. 该地区6、7月降水距平较大是因为受到( )
A. 江淮准静止锋影响 B. 盛行西风影响 C. 暖流影响 D. 西南季风影响
【答案】17. D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据题可知,在气温累积曲线上,某月对应的平均温度累积值与前一个月的平均温度累计值之差为某月的平均气温,差值越大说明气温越高。由图中本月平均气温累计可知,该地1月份气温高,平均气温大于20°C,1月气温累计增长快,7月气温累计增长慢,说明1月份气温高,是夏季,7月份气温低,是冬季,应位于南半球。孟买、上海位于北半球,AB错误;根据图中月降水距平变化可知,该地1月降水少,7月份降水多,即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应是地中海气候,悉尼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降水多;开普敦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属于冬雨型,D正确,C错误。本题应选D。
【18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属南半球地中海气候,6、7月降水距平较大且为正值,表明这两个月降水相对较多,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丰富,B正确。该地不受江淮准静止锋、暖流和西南季风影响,ACD错误。本题应选B。
【点睛】主要的气候类型中,气候类型的判断关键抓住两点:一是“以温定带”,各月均温大于15℃为热带(主要有4个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介于0℃-15℃为亚热带(两个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小于0℃多为温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包括温带海洋性气候)。二是“以水定型”,通过降水的总量和季节分配具体判断气候类型: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另外,注意区分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均为热带气候,但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总量较热带草原气候更大。
下图示意世界上某棉花产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9. 该棉花产区的位置及气候类型分别是
A. 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 B. 埃及北部沿海平原、地中海气候
C. 巴西高原、热带草原气候 D. 美国中部平原、亚热带湿润气候
20. 该地区气候特征对棉花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A. 全年高温,蒸发旺盛 B. 风调雨顺,不受旱涝灾害影响
C 盛夏时光热充足,利于采摘 D. 生长期高温多雨,利于棉花生长
【答案】19. C 20. D
【解析】
【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巴西的气候类型以及对棉花生产的影响,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
【19题详解】
读图,该棉花产区的7月份是采摘期,降水少,应位于南半球,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位于巴西高原,C对。亚马孙平原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不利于采摘,A错。埃及北部沿海平原是地中海气候,7月份是生长季节,B错。美国中部平原是亚热带湿润气候,7月份多雨,D错。
【20题详解】
该地区气候特征对棉花生产的有利影响是生长期高温多雨,利于棉花生长,D对。蒸发旺盛不是棉花生长的有利条件,A错。有明显旱雨两季,受旱涝灾害影响,B错。盛夏时降水多,光照不足,C错。
森林火灾发生频率与当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相关,而且监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下图示意美国部分地区2013—2015年森林火灾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 一年中,图示区域森林火灾最易发生的时段是
A. 1~3月 B. 4~6月
C. 7~9月 D. 10~12月
22. 在同等程度的森林火灾后,过火林地水土流失程度
A. 夏季比冬季严重 B. 内陆比沿海严重
C. 南部比北部严重 D. 西坡比东坡严重
【答案】21. C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由于森林大火发生频率与当地降水的积极变化相关,图示森林大火发生地区多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夏季气候炎热干燥,比较容易引发森林大火。所以选 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在同等程度森林火灾后,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要结合降水量、降水强度、地表径流速度、土质状况等自因素有关。该地区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在同等程度森林火灾后,降水多时段造成的水土流失更严重;且西坡是迎风坡,东坡是背风坡,西坡的降水更丰富,更易产生水土流失;内陆地区降水比沿海少,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南北部的降水都与西风有关,越往北受西风影响时间越长,降水量越丰富。所以选 D。
【点晴】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降水强度较大、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纳瓦里诺岛是智利的岛屿。位于麦哲伦—智利南极大区,北面是火地岛,南面合恩角是距离南极洲最近的陆地之一,最高点海拔高度1195米。北部平均年降雨量467毫米,而南部则是800毫米。该岛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岛上人口较少,有一些农场。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3. 该岛北部降水少于南部的原因可能是
A. 南部气温低,易形成降水 B. 南部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大
C 南部海洋面积广,水汽多 D. 南部多地形雨
24. 纳瓦里诺岛最冷月平均气温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 B. 地形 C. 海陆位置 D. 大气环流
25. 该岛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 冻土冰川遍及全岛 B. 土地盐碱化严重
C. 土地生产力低 D. 自然资源短缺
【答案】23. B 24. D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该岛南部纬度高,气温低,对流作用弱,不利于降水,故A错误;该岛屿位于55°S附近,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60°S附近,多极锋,岛屿南部受其影响比北部大,多锋面气旋雨,使得南部降水多于北部,故B正确;图示区域为岛屿,四周环海,南部海洋面积广,但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故其水汽和北部比相差不大,故C错误;受西风带(西北风)的影响,北部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仅从该条件看,南部降水会少于北部,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24题详解】
从材料纳瓦里诺岛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该岛位于55°S附近,处于西风带,常年受来自较低纬度的西风(西北风)暖湿气流的影响,所以冬季气温较高,ABC错误,故选D。
【25题详解】
根据材料纳瓦里诺岛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冬季气温较高,故冻土冰川分布范围较小,所以A错误;该岛屿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为丰富,土地不易出现盐碱化,故B错误;该岛屿纬度高,寒冷,即使是最热月,平均气温也仅为9.6℃,这导致很多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土地生产力低,生活供给难以保障,因此岛屿人口稀少,故C正确;自然资源对该岛屿人口多少的影响不大,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从19世纪末至今,全球气候总的变化趋势在变暖。下图示意某地7月7°C等温线近百年来空间分布变化情况。据此完成。
26. 图示季节,①地的气候特征是( )
A. 温和多雨 B. 温和少雨 C. 炎热干燥 D. 高温多雨
27. ②地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洋流 D. 海陆位置
28. 全球变暖对①地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A. 制冷能耗减少 B. 草原变成荒漠 C. 作物熟制改变 D. 海岸线向东移
【答案】26. A 27. C 28. D
【解析】
2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从19世纪末至今,全球气候总的变化趋势在变暖。因此7月7℃等温线向高纬移动,故图示地区为南半球,①地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7月为南半球的冬季,则①地的气候特征是温和多雨。故选A。
【27题详解】
受纬度位置影响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但②地等温线明显向北弯曲,A错误;大气环流对等温线弯曲影响不大,B错误;②地位于海洋,可能受洋流影响,等温线发生弯曲,C正确;受海陆位置影响的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D错误。故选C。
【28题详解】
全球变暖,7月7℃等温线应向高纬地区移动,所以该地应位于南半球。气温上升,制冷能耗会增加,A错误;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应该是森林,而不是草原,B错误;据图可知,2015年相对1905年7月7℃等温线移动幅度不大,所以该地气温变化不会太大,不会改变作物熟制,C错误;全球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大陆延伸,即大陆西岸海岸线向东移,D正确。故选D。
【点睛】在南北半球上,无论七月或一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某考察团6月份在非洲考察时发现(左图)甲地生长着高大的猴面包树(右图),其粗大的树干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命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猴面包树适应了当地怎样的环境变化( )
A. 全年干旱少雨 B.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
C. 干湿季节明显 D. 全年高温多雨
30. 在考察时发现德班气温明显高于约翰内斯堡,是因为德班( )
A. 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B. 白昼较长,太阳辐射量大
C. 海拔较低,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D.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
【答案】29. C 30. D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猴面包树粗大的树干能在湿季储存水分,干旱季节能利用储存的水分维持生命活动,以适应当地干湿季节明显的环境变化,C正确。全年干旱少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A错误。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B错误。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D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德班纬度高于约翰内斯堡,A错误。6月份在非洲考察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德班白昼时间短,B错误。德班所在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大,不受季风影响,C错误。德班位于沿海地区,沿岸有暖流流经,对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D正确。故选D。
【点睛】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55分)本大题共3题,31题14分,32题24分,33题17分,共55分
3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要求。
沙特阿拉伯面积约22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800万。经济以石油为支柱,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已成为世界上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气候干热是沙特阿拉伯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只有艾卜哈等少数地区降水较多。
(1)简析沙特阿拉伯气候干热的原因。
(2)分析干热的气候特征对河流的影响。
(3)分析沙特阿拉伯是全球海水淡化量最大国家的原因。
(4)艾卜哈是沙特阿拉伯难得的避暑胜地,据图简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1)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大部分地处低纬度);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位于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东西相邻的海域狭窄,受海洋影响很小。
(2)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地表径流贫乏;季节变化显著;水资源短缺,河流水量较小。
(3)沙特降水量少,大部分为无流区,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油气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并大量出口油气创汇,经济实力强;该国人口少,人均国民收入高,有雄厚财力通过海水淡化来缓解生活用水不足。
(4)艾卜哈西邻红海,地处高原山地,地势较高;白天山坡上气温高、气压低,红海蒸发的水汽沿山坡上升,容易形成云雨天气,削弱了太阳辐射,气温较低;夜间山坡降温快、气压升高,气流下沉,艾卜哈上空水汽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
【解析】
【分析】考查沙特阿拉伯气候干热特征的形成原因,气候特征对河流的影响,沙特阿拉伯海水淡化量大的原因,艾卜哈是沙特避暑胜地的形成原因。
【详解】(1)区域气候影响因素主要从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沙特阿拉伯被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位于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东西相邻的海域狭窄,受海洋影响很小,所以气候干热。
(2)干热的气候特征对河流带来的影响从降水少与蒸发强烈;地表径流贫乏,河流水量较小,且季节变化大,水资源短缺等方面进行分析。
(3)沙特阿拉伯海水淡化量大的原因主要结合区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沙特阿拉伯降水量少,大部分为无流区,水资源严重不足;但该国油气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并大量出口油气创汇,经济实力强;同时该国人口少,人均国民收入高,有雄厚财力通过海水淡化来缓解生活用水不足。
(4)读图结合材料,从放大的等高线图及数值特征可知,该地为山区,地势高;充分利用图像资料,艾卜哈临红海且从山谷风热力环流形成及影响(艾卜哈降水相对较多)进行分析。白天红海蒸发的水汽沿山坡上升,易形成云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气温较低;夜间山坡降温快、气流下沉,艾卜哈上空水汽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32.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洋洲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 据报道,澳大利亚最早从印度引进骆驼当作运输工具。随着内燃机等动力源的改良应用,使骆驼运输业急速枯竭,大量骆驼放归野外。现在澳洲大约有120万只骆驼,而且数量每7年就增加一倍。
材料三:苹果树喜光,喜低温干燥,怕涝,宜植于土层厚、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图中塔斯马尼亚岛甲地苹果质量绝佳。
(1)描述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
(2)图中A地区形成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推测澳大利亚骆驼过度繁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析塔斯马尼亚岛甲地苹果品质绝佳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东西高,中部低;东部是大分水岭,西部是广阔平坦的高原,中部为平原。
(2)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3)原因:食物来源丰富;骆驼在野外繁衍力强;缺少天敌;人类活动干预少。
不利影响:野生骆驼破坏植被、土壤和基础设施,糟蹋庄稼。
(4)位于背风坡,光照充足;位于山区,有一定坡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自然环境好,污染小。
【解析】
【详解】(1)描述地形特点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特征两个角度分析。澳大利亚东部为大分水岭,地势较高,西部为面积较大的高原,也比较高,中部为大自流盆地地势较低。
(2)A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其位于回归线附近,虽气温较高但在正常情况下无法形成热带雨林,属于非地带性气候。主要原因是这里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同时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增加了此地区的温度和降水。
(3)骆驼繁殖过快的原因主要从影响其生存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角度分析。自然方面澳大利亚拥有大面积的草原能为骆驼提供充足的食物。且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再加上澳大利亚大陆缺少大型食肉动物导致骆驼没有天敌。人类也不对其生存进行干预才导致其繁殖过快。其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草食动物过多带来的对植被、农作物、土壤和其他人类基础设施的破坏。
(4)塔斯马尼亚岛东南部为山地,地势向西北逐渐降低。其位于西风背风坡,光照充足。区域内山地较多地形坡度大有利于排水。该区域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小,土壤肥力高土层深厚,自然环境良好,有利于优质苹果的生长。
33. 读材料和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岛屿面积1.09万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80万,岛上主峰蓝山峰海拔为2 256米,山区多火山活动。蓝山山脉在该区域气候上有着重要作用,东坡水热条件较西坡优越。岛上的咖啡园里出产世界上最昂贵的蓝山咖啡。
材料二 该岛屿的示意图。
(1)依据图文材料,分析说明该岛的地形特点并说明理由。
(2)蓝山山脉东坡的咖啡林多选择在阳坡的山腰部位,并放宽行距,并且要预先营造防护林,分析咖啡林如此布局的原因。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该地区生产优质咖啡的自然原因。
【答案】(1)根据图中河流由中部流向四周可以判断当地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中高周低。海拔落差大,由北部河流短小而南部河流流程较长可以判断南部地形坡度小,北部坡度大。
(2)东坡地处东北信风迎风坡,山腰部位降水丰富,选择在阳坡并放宽行距可以充分利用光照。西坡营造防护林可以减小风速。
(3)该岛距赤道较近,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高温潮湿(多雨),云雾多(光照少);受火山活动影响,火山灰覆盖,土壤肥沃;且地势起伏大,山坡排水良好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地形图分析能力,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详解】(1)该岛降水量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大(急);降水季节变化较大,5-11(4-12)月河流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岛上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小;地处热带,无结冰期;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富水能资源;河流短小、流急,航运价值小。 由图中河流由中部流向四周,及主峰蓝山峰海拔、山区多火山活动及景观图,可以判断当地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中高周低;北部河流大多流向东北,而南部河流多流向西南,可判断山脉西北--东南走向;北部河流短小而南部河流流程较长,可以判断南部平原较广阔。
(2)东坡地处东北信风迎风坡,山腰部位降水丰富,选择在阳坡并放宽行距可以充分利用光照;西坡营造防护林可以减小风速。
(3)该岛距赤道较近,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高温潮湿(多雨),云雾多(光照少);受火山活动影响,火山灰覆盖,土壤肥沃;且地势起伏大,山坡排水良好。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45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读世界人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完成下面小题。
1. 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 )
①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
②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
③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
④D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有关图中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 ②老龄化问题严重 ③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
④死亡率较高 ⑤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⑥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
A. ①④⑥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下图是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顺时针旋转90度看图,效果最佳)
3. 图中甲所在大洋是(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4. 乙大陆的环境特征与纬度位置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 暴雪 B. 烈风 C. 酷寒 D. 冰原
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年较差(即某地降水量最多月和最少月之差)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 该地最可能位于
A. 亚欧大陆东岸
B. 亚欧大陆西岸
C. 北美洲东岸
D. 北美洲西岸
6. 影响该地降水量年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
C. 纬度
D. 海陆分布
下图中甲乙两地东西两侧板块不同(图中经度为西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有关甲乙板块边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为生长边界,乙为消亡边界 B. 甲乙都为生长边界
C. 甲为消亡边界,乙为生长边界 D. 甲乙都为消亡边界
8. 乙的地形为
A. 海岭 B. 海盆 C. 大陆架 D. 海沟
9. 乙处渔场捕鱼量相对较多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森林火灾是澳大利亚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8—10月是该国新南威尔士州火灾多发时期。2019年9月6日,新南威尔士州发生了年内的第一场森林火灾,此后火势迅速蔓延,一直持续至2020年1月,成为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火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据材料推测,新南威尔士州最可能位于图中(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1. 下列与澳大利亚这次持续达5个月的森林火灾的发生可能相关的是( )
①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②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气候异常干旱
③尚未进入雨季,天气持续干燥④桉树种植广泛,挥发性油脂助长林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约赛米蒂国家公园位于内华达山脉西侧,公园内峡谷、瀑布众多,花岗岩遍布,其中形成于船长峰(海拔约2000米)上的“火瀑布”极为壮观。“火瀑布”是借助夕阳制造的一种光学效应,呈金黄色,就像火焰一般。傍晚时在各种因素齐备时,夕阳的光线才有可能“点燃”这条瀑布,创造魔幻般的色彩。这样的奇观每年只有短短数天,通常发生在二月。到了夏季时节,瀑布就会干涸。下图为火瀑布景观示意图和火瀑布地理位置示意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2. 根据材料和图示判断,下列关于内华达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花岗岩断块山 B. 西坡陡峻,干燥无林;东坡森林茂密
C. 受海岸山脉阻挡,全年少雨 D. 主要因火山喷发而形成
13. 据材料和图示推测,有关二月利于观看到“火爆布”的原因正确的是
A. 二月天气少变,晴天多 B. 二月夕阳的光线正好与瀑布陡崖垂直
C. 二月瀑布的水量较大 D. 二月植被少,陡崖裸露
14. 每年夏季瀑布干涸,原因可能有
①地形封闭,水汽难以到达 ②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③地处西风带背风坡,降水少 ④吹高岸风,气候干旱
⑤气温较高,崖顶无积雪
A. ②⑤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⑤
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面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下图为南极大陆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 与下降风相似的大气运动现象是
A. 山风 B. 谷风 C. 海风 D. 陆风
16. 图中
A. 下降风最为典型的科考站是昆仑站
B. 中山站的风向以偏西风为主
C. 下降风的强度在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较大
D. 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会出现逆温现象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气候资料图(平均每月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2,月降水距平=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月降水量,本月平均气温累计=本月平均气温+上月平均气温累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位于该地区的城市最可能是( )
A. 孟买 B. 上海 C. 悉尼 D. 开普敦
18. 该地区6、7月降水距平较大是因为受到( )
A. 江淮准静止锋影响 B. 盛行西风影响 C. 暖流影响 D. 西南季风影响
下图示意世界上某棉花产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9. 该棉花产区的位置及气候类型分别是
A. 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 B. 埃及北部沿海平原、地中海气候
C. 巴西高原、热带草原气候 D. 美国中部平原、亚热带湿润气候
20. 该地区气候特征对棉花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A. 全年高温,蒸发旺盛 B. 风调雨顺,不受旱涝灾害影响
C. 盛夏时光热充足,利于采摘 D. 生长期高温多雨,利于棉花生长
森林火灾发生频率与当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相关,而且监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下图示意美国部分地区2013—2015年森林火灾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 一年中,图示区域森林火灾最易发生的时段是
A. 1~3月 B. 4~6月
C. 7~9月 D. 10~12月
22. 在同等程度的森林火灾后,过火林地水土流失程度
A. 夏季比冬季严重 B. 内陆比沿海严重
C. 南部比北部严重 D. 西坡比东坡严重
纳瓦里诺岛是智利的岛屿。位于麦哲伦—智利南极大区,北面是火地岛,南面合恩角是距离南极洲最近的陆地之一,最高点海拔高度1195米。北部平均年降雨量467毫米,而南部则是800毫米。该岛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岛上人口较少,有一些农场。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3. 该岛北部降水少于南部的原因可能是
A. 南部气温低,易形成降水 B. 南部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大
C. 南部海洋面积广,水汽多 D. 南部多地形雨
24. 纳瓦里诺岛最冷月平均气温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 B. 地形 C. 海陆位置 D. 大气环流
25. 该岛人口稀少主要原因是
A. 冻土冰川遍及全岛 B. 土地盐碱化严重
C. 土地生产力低 D. 自然资源短缺
从19世纪末至今,全球气候总的变化趋势在变暖。下图示意某地7月7°C等温线近百年来空间分布变化情况。据此完成。
26. 图示季节,①地的气候特征是( )
A. 温和多雨 B. 温和少雨 C. 炎热干燥 D. 高温多雨
27. ②地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洋流 D. 海陆位置
28. 全球变暖对①地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A. 制冷能耗减少 B. 草原变成荒漠 C. 作物熟制改变 D. 海岸线向东移
某考察团6月份在非洲考察时发现(左图)甲地生长着高大的猴面包树(右图),其粗大的树干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命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猴面包树适应了当地怎样的环境变化( )
A. 全年干旱少雨 B.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
C. 干湿季节明显 D. 全年高温多雨
30. 在考察时发现德班气温明显高于约翰内斯堡,是因为德班( )
A. 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B. 白昼较长,太阳辐射量大
C. 海拔较低,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D.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
二、非选择题(55分)本大题共3题,31题14分,32题24分,33题17分,共55分
3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要求。
沙特阿拉伯面积约22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800万。经济以石油为支柱,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已成为世界上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气候干热是沙特阿拉伯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只有艾卜哈等少数地区降水较多。
(1)简析沙特阿拉伯气候干热的原因。
(2)分析干热的气候特征对河流的影响。
(3)分析沙特阿拉伯是全球海水淡化量最大国家的原因。
(4)艾卜哈是沙特阿拉伯难得的避暑胜地,据图简析其形成原因。
32.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洋洲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 据报道,澳大利亚最早从印度引进骆驼当作运输工具。随着内燃机等动力源的改良应用,使骆驼运输业急速枯竭,大量骆驼放归野外。现在澳洲大约有120万只骆驼,而且数量每7年就增加一倍。
材料三:苹果树喜光,喜低温干燥,怕涝,宜植于土层厚、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图中塔斯马尼亚岛甲地苹果质量绝佳。
(1)描述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
(2)图中A地区形成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推测澳大利亚骆驼过度繁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析塔斯马尼亚岛甲地苹果品质绝佳的有利自然条件。
33. 读材料和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岛屿面积1.09万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80万,岛上主峰蓝山峰海拔为2 256米,山区多火山活动。蓝山山脉在该区域气候上有着重要作用,东坡水热条件较西坡优越。岛上的咖啡园里出产世界上最昂贵的蓝山咖啡。
材料二 该岛屿的示意图。
(1)依据图文材料,分析说明该岛的地形特点并说明理由。
(2)蓝山山脉东坡的咖啡林多选择在阳坡的山腰部位,并放宽行距,并且要预先营造防护林,分析咖啡林如此布局的原因。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该地区生产优质咖啡的自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