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巩义市市直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巩义市市直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6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15 16:2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巩义市市直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原定于2021年5月20日凌晨发射的天舟二号因为“一个压力值参数异常”而推迟到2021年5月29日20时55分在文昌(110°E、19°N)航天发射场发射。发射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天舟二号原定发射时间至以后一个月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B.长沙昼夜长短的差距越来越小
C.湘潭地区观察到日出东南方 D.文昌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2.此次发射任务选择在文昌,可能是因为文昌( )
A.晴天多,能见度高 B.靠近铁路,交通便利
C.临近大海,发射升空快 D.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快
九嶷山地区位于湘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成矿区之一。区内构造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不同走向断裂不仅反映了断裂构造的时空演化关系,而且还体现了断裂构造的成矿作用。出露地层依次为海相沉积的Z地层和E地层及浅海台地相沉积的D地层,后期在一些断陷盆地中发育陆相沉积的K地层。区内花岗质岩体出露广泛,自西向东由金鸡岭、砂子岭、西山等岩体组成。下图示意九嶷山地区断裂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锡矿带易出露的区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a、b、c、d四处断裂构造,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a B.b C.c D.d
5.断裂带本身及其旁侧与外围相比,在含水性、岩石成分以及结构特征等方面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利用该差异制作区域断裂分布图,借助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北斗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
2018年春,北京的一场四月雪为清明小长假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4月5日下午,一位摄影爱好者发现在一片铺着方形地砖且空着的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如下图),且每个雪堆都位于一块方砖的正中央。据了解,这种方砖的中心有个空洞,会露出土壤,属近年流行的“可呼吸”地面铺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带来这场降雪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7.照片显示的“雪馒头”形成的原因有( )
①土壤较地砖比热容大,升温较慢,其上积雪融化较慢
②地砖中心空洞积雪厚
③土温比气温低,积雪融化慢
④砖面比泥土升温快,温度高,其上积雪融化较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示意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甲、乙、丙、丁代表气压带,①②③代表风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气压带( )
A.甲、丙盛行上升气流 B.乙、丁控制下多雨
C.甲、丁为高气压带 D.丙、丁成因相同
9.常年受②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a B.b C.c D.d
下图为北美洲某区域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甲地附近海域多雾,下列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暖流流经水汽充足 B.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C.海陆之间的气温差异较大 D.寒流流经表层海水温度低
11.若甲地西侧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周边洋流促使泄漏石油( )
A.主要向低纬运动,污染范围扩大 B.主要向高纬运动,污染范围扩大
C.主要向低纬运动,污染范围缩小 D.主要向高纬运动,污染范围缩小
下图所示为“南美洲部分自然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自然带由甲→乙→丙的更替体现了( )
A.地方性分异规律 B.纬度分异规律 C.干湿度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13.关于图中沿岸洋流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季对沿岸地区影响更强 B.属于南半球副极地环流的一部分
C.受该洋流影响,沿岸常发生海雾 D.洋流减弱易加剧沿岸干旱
读碳循环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在工业革命之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基本是稳定的。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生产功能 B.稳定功能 C.系统功能 D.分解功能
15.下列过程能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是( )
A.动物的呼吸作用 B.煤炭和石油的燃烧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死亡植物的分解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南京市高楼紫峰大厦(位于北纬32°)建成后,居住在紫峰大厦北面居民楼南侧的陈先生发现卧室内日照时间变短,不足2小时。下图为这两幢楼房示意图。
材料二 依据我国相关法规的规定:一年中,住宅建筑白昼最短日的日照时间应大于或等于2小时。
(1)请指出南京一年中白昼最短的节气及物体正午日影朝向。(3分)
(2)在楼房高度相同的情况下,说出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楼间距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3)为使北楼的日照时间符合相关法规的规定,假设在北楼南侧重新规划建设紫峰大厦,请你简单给出两种合理的设计方案。(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山区下切性河流地貌演变过程总结为4个阶段:“侵蚀下切—崩塌滑坡—河床结构发育—抑制侵蚀下切—平衡”。①快速下切阶段:形成一个狭窄的“V”型;②下切拓宽阶段:河谷宽度随之增大,河谷形态变为较宽的“V”型,易发生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大量的崩塌和滑坡物质进入河床;③淤积抬升阶段:随着地质条件的改变,河段逐渐转为淤积抬升,河谷变为“U”型;④动力平衡阶段。下图为理想情况下下切河流地貌演变第①、②阶段示意图。
(1)分析第①阶段河流下切速度最快的原因。(3分)
(2)描述在第②阶段时河流下切拓宽的过程。(5分)
(3)阐释山区河流终止下切拓宽逐步走向平衡的原因。(3分)
18.读亚洲季风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一月季风图的是_______图,此时南半球的季节是________。(2分)
(2)图甲中低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割断了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中。(2分)
(3)图中A季风形成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图中C表示南亚的___________季风(风向),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季风环流使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冬季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从而形成了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2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国际气象机构2015年12月上旬指出,强厄尔尼诺现象将延长至2016年第二季度。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和天气有严重影响,秘鲁北方可能降水增多,而南方可能降水减少。为防灾减灾,2015年成立“秘鲁厄尔尼诺现象应急行动中心”。
(1)简述厄尔尼诺发生时图中所示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的特点。(3分)
(2)据图,分析厄尔尼诺的形成原因。(5分)
(3)分析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鱼群逃离的原因。(3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2021年11月29~30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举行。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非洲是中国重要的经贸伙伴。非洲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刚果盆地雨林茂密,马达加斯加岛动植物种类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下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图及马达加斯加岛位置示意图”。
(1)根据材料推测马达加斯加岛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3分)
(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多样性丰富且独特物种较多的自然原因。(4分)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流经刚果盆地的河流水文特征。(4分)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A;2.D
解析:1.天舟二号是5月20日发射的,一个月后是6月20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6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速度1月初较快,7月初较慢。从5月20日到6月20日,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A正确。在此期间,长沙白昼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昼夜长短的差距越来越大,B错误。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除出现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都是日出东北,C错误。文昌的纬度为19°N,从5月20日到6月20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故选A。
2.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快,节省发射需要的能源少,还具有射向宽、安全性好、海洋运输便利等优势,D正确。文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阴雨天气多,A错误。文昌航天发射场主要是海洋运输便利,不是铁路运输,B错误。发射升空快与临近大海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答案:3.A;4.C; 5.B
解析:3.岩层断裂处矿产易出露,①②①④四地中只有①靠近断裂,B、D错误:由材料可推测,锡矿的成矿条件与内力作用有关,而③位于的E地层为海相沉积的沉积岩层,因外力作用而形成,C错误;④位于花岗岩体断裂附近,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易形成锡矿且锡矿易出露,A正确。故选A。
4.由材料可知,图中Z、E、D、K地层的形成时间由早到晚,而a、b断裂穿过E地层,a、b形成晚于E,d断裂穿过K,d形成晚于K,而c断裂穿过b、d,可知c形成晚于b、d,所以形成最晚的应该是c断裂,故选C。
5.已知断裂带与外围相比,在含水性、岩石成分以及结构特征等方面均存在较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使断层辐射、反射的电磁波与外围是不同的,这种差异可以被遥感技术识别,从而利用该差异制作区域断裂分布图,B正确;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利用地理数据,整合地理信息,输出该区域断裂分布图,不是利用该差异,A错误;北斗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C错误;数字地球是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D错误。故选B。
答案:6.A;7.B
解析:6.A冷气团向暖气团运动,为冷锋,B为暖锋,C气流下沉为反气旋,D气流上升为气旋。一般降雪是需要充足的水汽和较强的冷空气影响。从材料中可知此次北京普降大雪的时间在四月清明前后,此时北京虽然气温会出现回升现象,但一般不会导致强对流天气,况且强对流天气持续,范围为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如冰雹、雷暴、龙卷风、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而本次是降雪且为普降,B错误;春季北方地区仍有冷空气侵扰,受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可形成冷锋天气,如果当地水汽充足的话,能带来大范围降雪,A符合。故本题正确应选A。
7.从图上可以看出雪馒头是在空心砖的中央空洞部分存在的,可以推测出应该是土壤部分和地砖部分的温度不同导致,地砖化的快,代表地砖由于升温等原因导致的其温度较高一些。地砖中心虽然有空洞,但与地砖相比高度应不会有那么大的差距,且没化的雪向上突起,微弱的差距影响不大,且雪有粘附性,中心空洞的雪在没融化前应和周边地砖上的雪附着一起,其下面空气应较多一些,②错误;降雪前土温比气温要高,因为大气的温度来自于地面辐射,故降雪时其表面温度应略高于气温,③错误;由于土壤的比热容较大,雪后升温速度较慢,砖面升温较快,这样导致砖的升温快,再加上由于土壤的含水量高渗水率低,砖渗水率高一些,因地落在中间土地上,会化得慢。①④符合,故本题B正确。
答案:8.B;9.B
解析:8.读图可知,甲为极地高气压带,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丁为赤道低气压带;甲、丙盛行下沉气流;乙、丁盛行上升气流,其控制下多雨;丙是动力因素形成的,丁是热力因素形成的。
9.②风带为西风带,常年受②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a为热带雨林气候,b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为热带季风气候,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0.D;11.A
解析:10.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北美洲大陆西岸中低纬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分布有自北向南流动的加利福尼亚寒流,寒流流经地区表层海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形成雾,D正确。该地没有暖流流经,也不是寒暖流交汇处,A、B错误。甲地东西两侧均为水域且甲地面积小,海陆之间的气温差异较小,C错误。故选D。
11.结合上题可知,该地洋流为自北向南流动的加利福尼亚寒流,该地为北半球,故为向低纬运动,排除B、D选项。污染物在洋流的作用下,扩大了污染的范围,也降低了污染的浓度,A正确,C错误。故选A。
答案:12.B;13.C
解析:12.读“南美洲部分自然带示意图”可以判断,自然带甲→乙→丙的更替,从赤道向南极地区变化,属于纬度分异规律。故B正确,A、C、D错误。
13.图中洋流是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的,夏季对沿岸地区的影响更强,A错误;秘鲁寒流属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B错误;秘鲁寒流水温低,暖湿气流流经寒流洋面容易出现海雾,沿岸地区经常受到海雾影响,C正确;秘鲁寒流减弱,对沿岸地区的降温减湿作用较弱,沿岸地区的降水量会有所增加,D错误。
答案:14.B;15.C
解析:14.碳循环体现了碳元素在各圈层间的运动。工业革命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功能。
15.动物的呼吸作用、煤炭和石油的燃烧、死亡植物的分解作用会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故选C。
16.答案:(1)节气:冬至。正午日影朝向:正北。
(2)差异: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楼间距大。原因:北方地区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地区小。
(3)方案一:保持紫峰大厦高度,扩大两楼的间距。方案二:保持两楼的间距,降低紫峰大厦的设计高度。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在楼房建筑中的应用。
南京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京市昼最短、夜最长,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物体影子朝向正北。
我国北方地区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相对较小,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相对较大,所以在楼房高度相同的情况下,北方地区楼间距要大于南方地区。
(3)为了保障北楼有充足的光照,楼间距应当不小于南楼的最长影长,可以采取降低紫峰大厦的高度或者扩大楼间距的方法进行设计。
17.答案:(1)第①阶段,地壳急剧上升,使下切性河流与下游之间比降(或坡度)增大,加快河流流速,也增强了流水的向下侵蚀作用。
(2)第②阶段,随着下切加速,河流两岸山坡坡度变大,形成陡崖或悬崖;陡崖或悬崖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或滑坡现象;大量崩塌、滑坡物质进入河床,使河床变得平缓,河流下切作用减弱,进入下切延缓阶段;随着河流长期侵蚀,崩塌和滑坡物质被带向下游,河床坡度增大,进入新一轮下切阶段。
(3)第③阶段,崩塌滑坡使得大量边坡物质进入河道,较大粒径的漂石和卵石部分往往会残留在河床中,保护河床物质不受水流大量侵蚀,延缓了河道的进一步下切,促进了河床结构的发育;因长期的下切作用,河床比降(坡度)降低,河流流速减慢,上游侵蚀来的泥沙大量沉积,淤高河床;当外在条件(如地壳抬升)不变,下切拓宽的演变阶段也将随之终止,下切性河流系统的演变方向将趋于平衡。
解析:(1)下切侵蚀是垂直于地面向下的侵蚀。快速下切,是构造抬升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海拔越高,水流的落差越大、流速就快,侵蚀越强烈。下切侵蚀会加深河道,形成V型峡谷。
(2)下切使得河谷易于失稳进而导致崩塌滑坡。其中,崩塌表示悬崖或坡面在重力作用下解体崩落,而滑坡则是岩石和其上的土壤沿某个或数个滑动面大规模滑移的现象。河谷宽度随之增大。河谷形态变为较宽的“V”型。随着大量崩塌、滑坡物质进入河床,河床变得平缓,水流速度变慢,下切作用减弱,进入下切延缓阶段;分析材料“大洪水或长期侵蚀冲垮结构,河流进入下一轮侵蚀”可知:由于洪水或河流长期侵蚀,崩塌和滑坡物质被带向下游,河床结构被破坏,河床坡度增大,进入新一轮下切阶段。
(3)随着坡降的变缓和上游侵蚀来沙的增大,河段也逐断转为淤积抬升:河谷变为“U”型;在这些河流的河床中,常常发育一定的河床结构,它们是河床固体颗粒在水流作用下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的具有较大稳定性的结构形态,一般表现为床面上粗颗粒泥沙的聚集体,具有抵抗冲刷的功能,延缓了河道的进一步下切,促进了河床结构的发育。河床面上粗颗粒泥沙的聚集体,也使得床面更为凹凸不平,下切性河流受到的水流侵蚀作用较为普遍与强烈,因此发育的河床结构一般十分明显,规模较大,增加河床稳定性的效果也很显著。即长期的下切作用,河床比降降低,河流流速变缓,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淤积;若外在条件不变,下切拓宽的演变阶段也将随之终止,下切性河流系统的演变方向将趋于平衡。
18.答案:(1)乙;夏季;
(2)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副热带高;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5)高温多雨;温和少雨
解析:(1)甲图中亚洲为低压,说明正值北半球的夏季;乙图中亚洲为高压,说明正值北半球的冬季。所以,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一月季风图的是乙图;此时南半球的季节是夏季。(2)图甲为夏季季风图,亚洲为低气压,低压中心名称为亚洲(印度)低压。
(3)在图中找出A地,A位于亚洲东部,此季节,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东南风;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4)在图甲中找出C,C位于南亚,此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风从印度洋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风。
19.答案:(1)赤道附近中、东部洋面增温最显著,由此向南北两侧(或向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赤道以北、以南远离大陆的大洋中部局部海域有降温现象。
(2)由于(东南)信风(离岸风)减弱,海水上涌(或上泛)减弱,导致秘鲁寒流变弱,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海水升温;该海域海水升温后,近洋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而太平洋西部气压相对较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形成西风,风力吹拂,西太平洋暖海水自西向东流(或西太平洋暖海水回流)。遏制了秘鲁寒流的北上,加剧了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升高。
(3)水温升高,冷水鱼不适应升高的水温;海水上泛减弱,大量营养盐类不能带至表层,鱼的饵料减少,导致鱼群逃离;海水中的溶解氧随水温升高而减少,大量鱼类缺氧而亡。
解析:(1)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的特点直接读图可知:赤道附近中、东部洋面增温最显著,由此向南北两侧(或向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赤道以北、以南远离大陆的大洋中部局部海域有降温现象。
(2)厄尔尼诺的形成原因:读图,由于(东南)信风(离岸风)减弱,海水上涌(或上泛)减弱,导致秘鲁寒流变弱,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海水升温,近洋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而太平洋西部气压相对较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形成西风,风力吹拂,西太平洋暖海水自西向东流。
(3)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鱼群逃离的原因:在厄尔尼诺年份,秘鲁沿岸海水温度升高,同时由于秘鲁海区上升流减弱,大量营养盐类不能带至表层,鱼的饵料减少,导致鱼群逃离。
20.答案:(1)分布:分布不均;东侧降水多于西侧。原因:东侧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纬度较低;东部地区降水丰富;气候垂直分异明显,适宜多种生物生存;与大陆分离,物种因进化慢而独特。
(3)热带雨林气候,流量较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小;地势平坦,流速较慢;全年高温,无结冰期。
解析:(1)影响降水的因素可从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等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推测马达加斯加岛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东南向西北减少。结合马达加斯加岛位置示意图可知,东侧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暖湿气流,受山脉的阻挡抬升,降水多,且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增温增湿。西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2)马达加斯加岛动植物特有物种可从岛屿的位置、地形。马达加斯加岛生物多样性丰富且独特物种较多的自然原因主要体现在:纬度低,南回归线穿过,热量条件好;东部地区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气候垂直分异显著,适宜多种生物生存;且离大陆较远(分离),物种因进化慢而独特。因此水热条件充足,山地气候类型多样,加之远离大陆,为马达加斯加岛生物多样性和独特性提供有利条件。
(3)地理环境整体性可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图文可知,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河流流量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流量的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盆地地形,中间地势平坦,流速较慢;刚果盆地雨林茂密,河流含沙量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