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冲刺20天之华师大版八下科学期末模拟(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冲刺20天之华师大版八下科学期末模拟(二)(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3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16 10:1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冲刺20天之八下科学期末模拟(二)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空2分,总计30分)
1. (2022奉化区)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向光性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光线能够使植物的顶端合成生长素
C.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D.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细胞生长快
2.(2022 南召县模拟)如图所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小号(俗称“小喇叭”)深情的演奏《我和我的祖国》。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号是铜管乐器,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B.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小号声音的音调
C.号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中
D.听号声知道所吹奏的乐曲,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3. (2022 邵阳模拟)小军同学去商店买衣服,试穿好衣服后可以通过商店里的镜子看到自己的像,观察衣服穿起来好不好看,镜子里的像形成是由于(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直线传播
4. [2022·金华] 某款“抓娃娃”机通过投币接通电源后,娃娃机内彩灯发光,接着用手接触“感应”开关接通电动机才能抓取“娃娃”,不投币只用手接触“感应”开关无法抓“娃娃”。下列简化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5. (2022 天宁区模拟)磁共振成像是一种较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它采用强静磁场和变化磁场使人体组织成像。若携带金属物做磁共振成像,强静磁场会吸引铁质物品,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金属发热而灼伤病人,重则危及生命。上述说明中,没有涉及的知识是( )
A.铁在磁场里会被磁化 B.磁能生电
C.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D.电流的热效应
6. (2023 江陵县)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光路中,一束光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角的大小为40°
C.当液面降低时,入射角会随之变大
D.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右移动
7. (2022西湖区)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听小骨属于内耳,可以传递声波
B.为保持④鼓膜内外气压平衡,放爆竹时应张开嘴且捂住耳朵
C.③是听神经,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
D.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8. (2022 偃师市)如图所示是关于小猫和小聪的一幅漫画,图中两条光线的夹角是6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光路可知,光在平面镜处发生了折射
B.小聪观察小猫光路的入射角是60°
C.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
D.小聪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墙那边的小猫,说明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9. (2022 东平县一模)关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B.实验中所成像的大小不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C.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观察到的像更清晰
10.(2022文登区)如图所示,人在B处观察到一个彩色玻璃球沉在水池底A处,则玻璃球的真实位置在( )
A.A处
B.A处的偏上方
C.A处的偏下方
D.A处的左侧
11.如图所示,小聪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可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即可
B.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可将透镜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就能使像移到光屏中心
C. 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后,屏上能看到一个缩小的实像
D. 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若要在屏上继续成清晰的像,需换用焦距更长的凸透镜
12.如图所示的电器中,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都为电压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U乙=5:3;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都为电流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I甲:I乙是( )
A.2:5
B.3:5
C.2:3
D.5:2
13.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M、ON垂直黏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值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在a点或e点时,m=1,n=0
B. 在b点或d点时,m=1,n=1
C. 在c点时,m=2,n=2
D. 在f点时,m=0,n=0
14.如图是小科和小学设计的拉力健身器示意图,在拉环处加拉力时,滑杆PQ可随之自由滑动(导线对滑杆滑动无影响)。当拉环受到的拉力为0N时,滑片刚好在B端,且拉环受到的拉力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下列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15.(2022 沙坪坝区)体育有一个项目是坐位体前屈,佳佳设计了一个自动测量仪,可以直接从电表的表盘上读出对应的长度值。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中,电表表盘上的长度刻度值均匀的是( )
A.B.C.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46分)
16.(2分)甲、乙两地相距40km,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输电线每千米的电阻为0.2Ω.现输电线某处发生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检修人员在甲地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0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则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为   m。
17.如图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笔向空水槽底部固定点O打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内加水使水面上升至A点,此时光斑在O点    侧,这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同时观察到水槽底部光斑向    移动。
18.小明按图甲的电路进行实验,当闭合开关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压表V1和V2的指针完全一样,如图乙所示,则L1两端的电压为   V,L2两端的电压为   V。
19.(2022常州)小明在观察弦乐团演奏时猜想: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找来了各种不同的琴弦,设计探究实验,琴弦的编号及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情况如表所示: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① 钢 40 0.4
② 钢 40 0.7
③ 尼龙丝 50 0.6
④ 铜 60 0.6
⑤ 尼龙丝 60 0.6
(1)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应选用表中编号为   ______ 的琴弦。
(2)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选择表中编号为 ___________的琴弦。
(3)通过查阅资料,小明知道琴弦的振动频率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小明的实验无误,则可确定的是编号为   的琴弦一定比编号为    的琴弦振动时音调高。
20.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滑片P由b端滑到a端,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可判断电源电压是   V,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   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Ω。
21.下表所示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情况下体内几种器官的产热量百分比。
产热量/%器官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脑 16 1
内脏 56 8
肌肉 18 90
其他 10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   控制。
(2)人体在剧烈运动时,   产热量显著增加;人体在安静时,   为主要产热器官。
(3)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  散热。
(4)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原因是   。
22.(2022防城区)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如图表示人体血糖浓度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
(1)人体内有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对血糖敏感的感受会产生兴奋,作为效应器的    ,在相应神经中枢的作用下会   (填“加速”或“减慢”)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    ,恢复正常水平。
(2)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也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可见,人体血糖浓度调节的过程既有    调节,也有    调节。
(3)目前,糖尿病患者的通常采用    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三、作图题(每空2分,总计4分)
23.(2022龙口市)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画出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
24.如图所示,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凹透镜,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四、探究题(每空2分,总计28分)
25.(2022 浙江模拟)以燕麦的幼苗为实验材料,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组实验:
实验甲:取三株长势相同的燕麦幼苗,A不做处理,B、C剪去胚芽鞘的尖端,如图甲。其中C在切口的左方放一块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B不放,给予均匀光照。几天后A直立生长,B没有生长,C弯向右侧生长。重复实验5次。
实验乙:取三株长势相同的燕麦幼苗,D幼苗不做任何处理,在幼苗E的胚芽鞘尖端戴一个不透明帽子,在幼苗F胚芽鞘的下面一段戴一不透明物,都给予右侧单侧光照射,几天后D、F弯向光源生长,E直立生长。重复实验5次。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哪些结论无法通过实验甲得出   (选填数字)。
①单侧光照射,会引起植物向光生长 ②生长素主要由胚芽鞘尖端产生
③琼脂块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 ④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⑤植物的生长部位主要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⑥植物生长需要光
(2)实验乙的目的是探究   ,实验乙中的对照组是   (选填“D”、“E”或“F”)。
(3)若另进行实验丙:切掉幼苗G的胚芽鞘尖端,在切口上方放置一块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再给予右侧单侧光照射,请你预测一下几天后G的生长状况是   
A.直立生长B.不生长C.弯向左侧生长D.弯向右侧生长。
26.[2022·舟山·嘉兴]小舟和小嘉两位同学分别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小舟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Ⅰ.根据设计的方案将阻值为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Ⅱ.换用阻值为10Ω、20Ω的电阻,重复上述过程。
  
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接入图甲电路中。
【得出结论】小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绘制成图乙,据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小嘉用和小舟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却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其记录的数据如丙,请你帮他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022 南京)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图甲)和光的反射规律(图乙)的两个实验。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①实验中使用的是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这是为了    。
②实验中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    。
③在棋子B与玻璃板之间放置一块较大的不透明硬纸板,人在A侧透过玻璃板    (能/不能)看到棋子B,   (能/不能)看到棋子A的像。
④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90度,则在此过程中,棋子A的像大小变化情况是    ,棋子A顶端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    。
⑤实验时小明发现棋子A的像较暗,很难使棋子B与之重合,用手电筒对着玻璃照射棋子A的像,   (选填“能”或“不能”)使像变亮。
⑥实验中也有同学选择蜡烛进行实验,从观察实验现象的角度,说出使用蜡烛进行实验的一个好处    。把作为物体的蜡烛A放在镜面前,把另一支蜡烛B放在镜面的另一侧,蜡烛B    (要/不要)点燃。
⑦实验后,小明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A′B′照射时,如图丙所示,会发现像比原来亮多了,这是因为 ___________   
A.光照到像上所以像变亮 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C.光照到镜子上发生反射,使物体变亮 D.光照到像上后,人的感觉不同
五、计算题(28题29题各6分,总计12分)
28.(2022鲤城区)如图所示,R1=R2=30Ω,R3=15Ω,电源电压恒定。
(1)若只闭合开关S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1A,求此时总电阻;
(2)此电路电源电压是多少;
(3)当S、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29为防止酒驾事故的出现,酒精测试仪被广泛应用。有一种由酒精气体传感器制成的呼气酒精测试仪,当接触到的酒精气体浓度增加时,其电阻值降低,如图甲所示。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1的电阻为60Ω.在图乙所示的工作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8V,定值电阻R2=20Ω.求:
(1)当被检测者的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电压的示数是多少?
(2)现在国际公认的酒驾标准是0.2mg/mL≤酒精气体浓度≤0.8mg/mL,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试通过计算判断被检测者是否酒驾。
期末冲刺20天之八下科学期末模拟(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了背光一侧,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所以植物表现出了向光性。因此植物的生长表现出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的不均匀。
解:A、植物的向光性有利于植物接受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没有光照时,植物顶端能产生生长素。B错误
C、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细胞生长慢。C错误;
D、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D错误。
故选:A。
此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有关知识。
2. B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信息.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A、小号是铜管乐器,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故A正确;
B、小号发出的声音响度由吹号的力度决定,故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响度,故B错误;
C、号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中,故C正确;
D、听号声知道所吹奏的乐曲,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B。
3. A
光的反射现象.
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解:通过商店里的镜子看到自己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
故选:A。
4. B
[命题考向: 考查根据要求设计电路。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彩灯与电动机是相互独立的工作电路,则说明两者是并联关系;“感应”开关接通后,电动机才启动,说明“感应”开关处于电动机所在的支路;投币之后彩灯发光,且只有在投币开关闭合后,闭合“感应”开关电动机才启动,说明投币开关应处于并联电路的干路。由上述可知,电路B符合要求。]故答案选B
5. C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磁性材料在磁场中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2)保护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4)电流通过导体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解:
A、由题中信息可知,强静磁场会吸引铁质物品,说明铁在磁场会被磁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由题中信息可知,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说明磁能生电,故B不符合题意。
C、在上述说明中,并没有涉及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C符合题意;
D、由题中信息可知,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金属发热而灼伤病(电流流过金属导体,金属导体发热),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A
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根据法线与界面垂直,入射角等于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求出入射角的大小;再根据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反射角的大小;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可以通过作图利用光的反射分析。
解:
A、该装置利用了光的反射规律,故A正确;
B、因为入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等于90°﹣40°=50°;又因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等于50°,故B错误;
C、当液面降低时,入射光线与液面之间的夹角不变,则入射角不变,故C错误;
D、当液面升高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
故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左移动,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会利用反射定律来解释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原理,并且知道入射角和反射角的规定,学会作图法的应用,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7. D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的结构模式图:
图中①是听小骨,②是耳蜗,③是听觉神经,④是鼓膜。
解:A、听小骨属于中耳,主要是将鼓膜产生的振动传导到内耳,A错误。
B、为保持④鼓膜内外气压平衡,放爆竹时应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B错误。
C、③听神经传导神经冲动,咽鼓管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C错误。
D、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D正确。
故选:D。
8. D
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平面镜的应用.
光的反射中,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和,法线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
平面镜的作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解:A.由题图可知,光在平面镜上发生了反射,不是折射,故A错误;
B.两条光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和反射角之和,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均为30°,故B错误;
C.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和反射角互余,故其大小为60°,故C错误;
D.图中利用平面镜的反射作用,从而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故D正确。
故选:D。
9. B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1)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2)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
(3)多次实验的目的有二个:得到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根据本实验目的回答;
(4)实验时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看到物体的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解: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不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故B正确;
C、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要进行多次实验,故C错误;
D、实验时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像一侧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D错误。
故选:B。
10.C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先根据眼睛与A点确定入射光线的方向,然后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反向和玻璃球的真实位置。
解:连接BA,与分界面有一个交点,即为折射点,过折射点做法线,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的位置,人逆着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玻璃球的虚像,故玻璃球的真实位置在A处的偏下方。如图所示: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定律,是一道光学作图的基础题型。注意法线要用虚线,折射点与A之间也要用虚线。
11.D
D
【详解】A.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知道,蜡烛应远离凸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故A错误;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知道,像向光屏的上方移动。为使像在光屏的中心位置,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故B错误;
C.若保持透镜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物距变大,像距变小,若要在屏上继续成清晰的像,需要换用焦距更长的凸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12.A
(1)由电路图可知,当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电阻串联甲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乙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的阻值之比;
(2)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电阻并联,甲电流表测R2支路的电流,乙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支路的电流之比,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两表示数之比。
解:
(1)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电阻串联,甲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乙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
已知U甲:U乙=5:3,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
===,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由I=可得,两电阻的阻值之比:
===;
(2)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甲测通过R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乙测干路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R1、R2两支路的电流之比:
===,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两表示数之比:
===。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开关闭合与断开、不同电表时电路串并联的辨别以及电表所测电路元件的判断。
13. C
C 只要物体发出的光线能够投射到镜面上,物体就能够成像;有几个镜面,通常就会成几个像;只有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相交,物体才能看到自己的像,据此分析即可。
A.在a点或e点时,各会成一个像,由于像和人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故不能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即m=1,n=0;,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人在b点或d点时,各会成一个像,由于像和人的连线经过镜面,故能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即m=1,n=1,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在c点时,会分别通过两个镜面成两个虚像,由于像和人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故不能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即m=2,n=0,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f点时,由于在平面镜的背面,不会成像,即m=0,n=0,故D正确不合题意。
14.D
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哪个与题目描述一致,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当滑片在最左端时,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零,此时会发生短路,故A错误;
B.当滑片向右滑动时,滑片右边的阻值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B错误;
C.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与滑片左端电阻分担的电压。当拉力为0N时,滑片在最左端时,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不为零,故C错误;
D.定值电阻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片左端的电压。当拉力为0N时,滑片在最左端时,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零;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片左端的电阻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15.A
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列出电表的示数表达式,然后根据电表示数表达式,判断表盘长度刻度值是否均匀。
解:设电阻丝的总长度为L,电阻丝总电阻R,电阻丝接入电路的长度为x,则长为x的电阻丝电阻Rx=R×,
A、图中全部电阻丝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电阻丝右边电阻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示数UV=IRx=×R×=,由此可见,UV与x成正比,表盘上的长度刻度值是均匀的,故A正确;
B、图中滑动变阻器与电阻丝右侧部分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流,电流表示数I=,由此可见,I与x不成正比,表盘上的长度刻度值不均匀,故B错误;
C、图中左侧部分电阻丝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流,电流表示数I=,由此可见,I与x不成正比,表盘上的长度刻度值不均匀,故C错误;
D、图中滑动变阻器与电阻丝右侧部分串联,电压表测量电阻丝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示数UV=IRx=×Rx,由此可见,UV与x不成正比,表盘上的长度刻度值不均匀,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6.故答案为:15000。
知道电表的示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导线的总电阻,又知道每千米导线的电阻值,可求导线的长度,然后除以2即可求出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
解:由I=可得,导线电阻:
R===6Ω,
则导线长度:
L==30km,
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
s===15km=15000m。
故答案为:15000。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电流表读数和欧姆定律的掌握和运用,知道出短路的地点离甲地的距离为导线总长度的一半是本题的关键。
17.左;光的折射;右。
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可知,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解: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因此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左侧,该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水面下降,折射点向右移动,因此折射光线逐渐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左;光的折射;右。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的应用,注意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水面发生变化时,入射角不变,所以折射角也不变。
18.故答案为:8;2。
由电路图可知,L1、L2串联,电压表V1测量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量L2两端电压;根据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确定电压表的量程,然后根据分度值以及指针的位置读出两电压表的示数,最后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灯L1两端电压。
解:由电路图可知,L1、L2串联,电压表V1测量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量L2两端电压;由于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所以V1选的是大量程,V2的是小量程,即V1的量程为0~15V,分度值为0.5V,示数为10V;V2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V;
因为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所以灯L1两端电压:U1=U﹣U2=10V﹣2V=8V。
故答案为:8;2。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关键是电表所测电路元件的辨别以及电表量程的判断和读数。
19.故答案为:(1)①;②;(2)④;⑤;(3)③;⑤。
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弦乐器的音调可能跟弦的松紧、长度、材料、粗细有关,本实验的松紧是一定的,探究弦的音调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解:(1)研究音调跟粗细的关系,应保持弦的长度和材料相同,选择横截面积不同的①②两根琴弦。
(2)研究音调跟材料的关系,应保持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弦的材料不同,故选择④⑤两根琴弦。
(3)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
根据图像可知,在弦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弦越长,弦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由表中数据知,③和⑤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③较短,音调较高。
故答案为:(1)①;②;(2)④;⑤;(3)③;⑤。
20.故答案为:9;6;12。
由电路图可知,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滑片在a端时,电路为R的简单电路,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压表的示数就是电源电压,由图乙读出对应的电流和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定值电阻R阻值;
(2)当滑片位于b端时,R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压表的示数最小,根据图象读出电表示数,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利用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解:(1)当滑片在a端时,电路为R的简单电路,电压表的示数最大,电流表的示数最大,
由图象可知,电源的电压U=9V,电路中的电流I=1.5A,
由I=可知,电阻R的阻值:
R===6Ω;
(2)当滑片位于b端时,R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压表的示数最小,
由图象可知,R两端的电压UR=3V,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0.5A,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滑=U﹣UR=9V﹣3V=6V,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R滑===12Ω。
故答案为:9;6;12。
本题结合图象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明白滑片移动过程中电路的变化情况,应用图象解决问题,这是以后学习的重点。
21.(1)体温调节中枢;(2)肌肉;内脏;(3)汗液蒸发;(4)体内热量难以散失。
产热和散热平衡.
此表表示的是人在安静和运动时不同部位的产热量,不同状态下,不同器官产热量不同。分析解答。
解:(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控制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
(2)人的运动需要能量,能量来自于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人体在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同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要剧烈地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做运动,因此肌肉产热量将明显增加;人体的内脏器官是时刻在工作的。人体在安静条件下,产热量最多的是内脏;
(3)在夏季,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如果体内热量能以散失,则会导致中暑现象;
(4)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原因是体内热量难以散失。
故答案为:(1)体温调节中枢;(2)肌肉;内脏;(3)汗液蒸发;(4)体内热量难以散失。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表中的数字分析,灵活答题,同时要提高分析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1)胰岛;加速;下降。(2)神经;激素。(3)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作用.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通过探究实验,掌握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解:(1)人体内有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如饭后),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作为效应器的是胰岛;在相应神经中枢的作用下会加速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恢复正常水平。是由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因为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人体内血糖浓度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不是由单一的激素完成的,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结果。如甲状腺激素也能影响胰岛素分泌等。
(2)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3)胰岛素是蛋白质类物质,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药效,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故答案为:(1)胰岛;加速;下降。(2)神经;激素。(3)注射胰岛素。
三、作图题
23.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则镜面位置在SS′的中垂线上,作出镜面后,再找到入射点O,连接S′O并延长到B,则OB即为反射光线。
解:已知S'是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则连接SS′,作出SS′的垂直平分线,即为镜面;延长SA交镜面于点O,延长S′O就得到SA的反射光线OB,如下图所示:
24. 解:如答图所示。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完成作图。
(1)首先通过镜面上的入射点作垂直于镜面的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上面做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2)射向凹透镜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作图如下:
根据图片可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那么反射角:90°-60°=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入射角等于30°。
四、探究题
25.(1)①③⑥ (2)尖端感光能让植物弯向光源生长;D (3)A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解:(1)①单侧光照射,会引起植物向光生长③琼脂块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⑥植物生长需要光无法通过实验甲得出。
(2)实验乙胚芽尖端和基部分别遮光,目的是探究说明的是尖端感光能让植物弯向光源生长,实验乙中的对照组是D。
(3)切去胚芽鞘尖端,但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琼脂小块中的生长素能扩散到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但由于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
故答案为:(1)①③⑥ (2)尖端感光能让植物弯向光源生长;D (3)A
26.【实验步骤】如答图所示。
【得出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交流反思】没有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
[命题考向: 考查探究电流和电阻关系的实验、电压表的使用、欧姆定律、图像数据分析能力。解析:【得出结论】分析图乙可得在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关系。【交流反思】分析记录表数据,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可知,每次实验该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不相等,故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故答案为【实验步骤】如答图所示。
【得出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交流反思】没有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
27.故答案为:(1)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②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③不能;能;④不变;先变大后变小;⑤能;⑥点燃的蜡烛的像更清晰;不要;⑦C;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解:(1)①玻璃板既能透光又能反光,能看到前面物体在后面成的像,也能看到后面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便于利用等效替代法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③在蜡烛B与玻璃板之间放置一块较大的不透明硬纸板,由于硬纸板不能透过光线,所以人在A侧透过玻璃板不能看到蜡烛B,但玻璃板能反射光线,所以能看到蜡烛A的像;
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90°,则在此过程中,棋子A的像大小变化情况是不变。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90°,则在此过程中,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棋子A顶端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变小;
⑤用手电筒对着玻璃照射棋子A的像,能使像变亮;
⑥实验中选择蜡烛进行实验,蜡焰亮度较高,这样通过玻璃板观察到的像更清晰;
把作为物体的蜡烛A放在镜面前,把另一支蜡烛B放在镜面的另一侧,蜡烛B不要点燃,好处是便于观察A的像,进而便于使蜡烛B与A的像重合;
⑦当手电筒对着像照射时,反射光线刚好射到物体上,而物体越亮,像也越亮。故应选C;
故答案为:(1)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②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③不能;能;④不变;先变大后变小;⑤能;⑥点燃的蜡烛的像更清晰;不要;⑦C;

五、计算题
28.(1)若只闭合开关S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1A,此时总电阻为45Ω;
(2)此电路电源电压是4.5V;
(3)当S、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45A。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串联.
(1)若只闭合开关S时,R1与R3串联,由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此时总电阻;
(2)根据欧姆计算计算电源电压;
(3)当S、S1、S2都闭合时,R2与R3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计算干路电流。
解:(1)由图知,若只闭合开关S时,R1与R3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
所以电路的总电阻:
R=R1+R3=30Ω+15Ω=45Ω;
(2)由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
U=IR=0.1A×45Ω=4.5V;
(3)由图知,当S、S1、S2都闭合时,R2与R3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由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U2=U3=U=4.5V,
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R2的电流:
I2===0.15A,
通过R3的电流:
I3===0.3A,
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电流:
I'=I2+I3=0.15A+0.3A=0.45A,即电流表示数为0.45A。
答:(1)若只闭合开关S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1A,此时总电阻为45Ω;
(2)此电路电源电压是4.5V;
(3)当S、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45A。
29.答:(1)当被检测者的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电压的示数是6V;
(2)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被检测者是酒驾。
(1)由电路图可知,传感器和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传感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的示数;
(2)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传感器的电阻,由图象得出对应酒精气体的浓度,然后与酒驾标准相比较即可判断是否酒驾。
解:(1)当被检测者的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1的电阻为60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I===0.1A,
电压的示数:
U1=IR1=0.1A×60Ω=6V;
(2)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R===40Ω,
此时R1的电阻:
R1′=R﹣R2=40Ω﹣20Ω=20Ω,
由甲图可知,被检测者的酒精气体浓度为0.3mg/mL。
0.2mg/mL<0.3mg/mL<0.8mg/mL,
所以被检测者属于酒驾。
答:(1)当被检测者的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电压的示数是6V;
(2)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被检测者是酒驾。
本题考查电流的计算和是否饮酒或醉酒驾车的界定标准,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明白电路的连接和能从图象上找到有用的数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