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中考地理复习必考点突破训练:地形图的判读
1.某校研学旅行小组,在下图所示区域开展相关的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回答问题。
(1)第一站,研学小组来到了山中溶洞口的下坡方向约200米远的地方,此时他们位于图中A、B、C、D四地中的________地(填字母);E点的海拔是________米。
(2)第二站,考察河流分布的位置和流向。图中①②两条支流中,河流________(填序号)是不存在的;白水河干流④⑤之间河段的流向是________。
(3)第三站,居民点④至⑤的图上距离为3cm,如果某人从居民点④步行到居民点⑤,每分钟走100米,那么需要________分钟;居民点③、④、⑤中最可能发展形成城镇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下面甲图是某蔬菜园和农家乐生态园的位置示意图,乙图是该地农家乐生态园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甲图与乙图相比,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图。
(2)蔬菜园的员工小张第一次开车从蔬菜园去城里的各大宾馆送菜,由于他不认识路,他打开了车上的____(填“电子导航地图”或“人口分布图”),边看图边行进,圆满的完成任务。
(3)城区的李明周末开车到农家乐生态园,行进的总体方向是____。
(4)崮山的海拔在____米之间;李明想攀登崮山,要选择省力易爬的路线,应该选择a、b两条线路中的____线路,原因是____。
3.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侵袭而修筑的军事工程。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关城是长城防御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均选择在有利于防守的地形之处建造,其位置至关重要。烽火台是古代用于点燃烟火传递消息的设施。如图为长城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及关城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烽火台的海拔范围为______米,长城城墙多建在______(填山体部位),烽火台大致位于关城______方向。
(2)关城选址在图示位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靠近道路,生活便利 B.交通要道,容易被发现
C.地形险要.利于防守 D.地形平坦,施工方便
(3)某地理研学小组以长城为研究对象,想研究地理信息技术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其选择的研究课题可能是______。
A.地理环境条件的变迁对长城的影响研究 B.数字地球在长城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C.古长城的选址与地形条件的关系研究 D.长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研究
4.河南省,简称“豫”,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黄河率领众多河流在河南中部冲积出一片广袤肥沃的平原,大别山和太行山分立南北,他们与秦岭一起,共同占据了河南近一半的面积,这里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下图为河南省地形图和老君山等高线图。
(1)黄河是造福河南省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请举例说出黄河造福河南的例子。
老君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海拔约2300米,现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到此观赏。
(2)到达老君山乘坐索道,在上行处乘坐索道到达下行处,索道上下行相对高度大约是( )
A.550米 B.750米 C.950米 D.1150米
(3)当地政府计划在老君山开发漂流项目,你认为图中a、b两段有可能开发漂流项目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端牢中国饭碗离不开河南粮。
(4)分析河南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传统农业大省”正快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基地,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世界餐桌”。
(5)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有利条件。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2022年7月初,重庆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所在地山区研学考察,分两组分别沿M坡和N坡爬到山顶。下图为该山区等高线地形图。
(1)图示M坡与N坡相比,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坡,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研学小组在考察中发现,M山坡植被长势比N山坡好,请你从光热条件角度分析此现象产生的自然原因________。
(2)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从________流向_______。
(3)为解决图中村落用水问题,计划修建一条引水渠道。设计了①②两条引水线路。对比发现两条线路各有利弊。在①②两条引水线路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的线路_________,并说明所选理由_______。
(4)图示地区海拔最高处在_____米以上,研学小组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当地经常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请从地形的角度推测该地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________。
6.某校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到学校附近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读“考察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探究。
探究一【判断与计算】
(1)上图A、B两处中哪处适合攀岩__________?
(2)上图可以根据什么来确定方向__________?甲村在乙村的哪个方向__________?量得乙村到点①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是多少千米__________?
(3)地势越高,气温越高还是越低__________?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多少摄氏度__________?在乙村,同学们测的气温为20℃,则此时甲村的气温约是多少摄氏度__________?
(4)图中①②两个观察点中,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是哪个观察点?
探究二【应用与发展】
(5)同学们发现乙村周围资源丰富,但经济较落后。请你为乙村发展经济提两条建议。
7.某地理兴趣小组到图示地区进行野外实践活动。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图中河流从A点到小桥的流向为________。若图上测得A点到小桥的距离是2厘米,其实地距离为________。
(2)兴趣小组分别沿甲、乙两条路线考察,行走比较容易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某同学在河边的A地看到GPS设备上显示的海拔高度为49米,则在B地的同学看到GPS上显示的海拔高度最可能是( )。
A.48米 B.49米 C.50米 D.51米
(4)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则该地适宜种植的水果是________。
A.苹果、柿子 B.柑橘、香蕉
(5)在甲、乙及A、B四点所在区域中适宜城镇分布的是________所在区域,原因是________。
8.为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前往我国某地区实地考察。根据该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辨认山体部位名称;A____、B____。地理小组成员测得A到B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____。
(2)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大致是____,据图说明该河流的水文特征____(一点即可)。
(3)兴趣小组想通过漂流来考察河流流速与地形坡度的关系,在①和②两河段中,他们感受到流速较快的河段是____,判断理由是____。
(4)研究发现该地区适合种植茶树,依据图文资料说出该地区种植茶叶的优势条件。(请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____。
(5)兴趣小组参观完茶园和柑橘园,天色将晚,决定野外宿营,甲、乙两地更适合宿营的是____,理由是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
1.(1) A 800米
(2) ① 自北向南流
(3) 6分钟 ⑤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2.(1)乙
(2)电子导航地图
(3)东北方向
(4) 600~700 b b线路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
3.(1) 650-700 山脊 东北
(2)C
(3)B
4.(1)形成肥沃的平原,提供了丰富的电力资源和旅游资源。
(2)C
(3) b 此处是山谷
(4)地形平坦、季风气候、水源充足
(5)原料丰富、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5.(1) N 等高线更密集 M坡为阳坡光照、热量条件较好
(2) 西北 东南
(3) ①引水线路和②引水线路均可 ①引水线路水质好(引水线路地势由高到低)水能自流;②引水线路均可水量大,距离短(建设成本低)。
(4) 900 位于山区,地势起伏较大
6.(1)A处
(2) 指向标 西北 1.5
(3) 越低 0.6℃ 23℃
(4)②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公路;种植经济林木;开发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等。
7.(1) 自西北向东南(向东南流) 4千米
(2) 乙 乙线经过区域等高线较稀疏,坡缓易行
(3)A
(4)B
(5) A和B A、B地势低平宽阔,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8.(1) 山顶 山脊 2千米
(2) 自西北向东南 含沙量小
(3) ① ①段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
(4)降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地形为山地和丘陵,排水良好
(5) 乙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