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三课时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三课时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14 10:5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微小世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2017) 单元(或主题)名称 微小世界
单元主题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尽管如此,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约0.1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它们能告诉我们哪些自然界的奥秘?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
课标要求 1.核心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技术、工程与社会 2.学习内容: (1)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病毒),举例说出感冒、痢疾等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5.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3)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知道发明会用到一定的科学原理,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3.学业要求: (1)初步认识微生物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初步认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2)能使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形态; (3)能说出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微小世界”。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神奇的未知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将在这个世界中看到很多日常生活中未曾关注或不易观察到的微小物体。 教材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和观察视野的不断扩大这条线索编写,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并能使用放大镜、显微镜不断扩展视野,从微小的物体到生物的细胞,再到水中微小的生物,去发现微小世界的奇妙。 本单元共设置7课时,有《放大镜》《怎样放得更大》《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微生物与健康》。教材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首先是了解放大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然后显微镜观察细胞和微生物,最后了解微生物与人们健康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情分析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知道放大镜有放大功能,大多数学生也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但对放大镜镜片结构特点知之甚少。至于显微镜及其功能,有的学生听说过,但又仅仅停在表象,还不了解其结构和使用方法。从放大镜到光学显微镜再到电子显微镜,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学生观察视野不断扩大,会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单元目标 1.科学观念: (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能看到物体更多细节。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透明,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 (3)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生物细胞是多种多样的。 (4)微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2.科学思维: (1)通过比较、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放大镜镜片、光学显微镜中目镜和物镜的构造与功能,认识生物细胞基本特点和多样性。 (2)能把观察到的现象转化为证据来分析水中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 (3)运用列举、查阅等方法,了解微生物与人们健康关系。 3.探究实践: (1)在了解放大镜特点的基础上,使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个放大镜。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能制作出一个能清晰呈现物体放大图像的简易显微镜。 (2)在老师指导下,制作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皮细胞、以及各种生物细胞和水中微生物,并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和描述观察结果。 4.态度责任: 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体验到工具的发明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不断扩大和深入,发现了更多的自然奥秘,对微小世界的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1.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观察工具的使用、微小世界探究的测试性评价 2.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鼓励学生利用观察工具拓展更多方面,有条件的制作观察小报。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 (一般1-2个)达成评价1观察课放大镜知道凸透镜镜片特点和凸透镜放大倍数与凸度关系①观察比较不同镜片,了解放大镜的特点②使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放大镜 ①凸透镜镜片中央厚四周薄。 ②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1观察课怎样放得更大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上下移动能使图像放得更大调节两个凸透镜,制作出一个能清晰呈现物体放大图像的简易显微镜①观察显微镜是由目镜、调节旋钮、载物台、物镜和反光镜组成。 ②知道组合凸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1观察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能正确使用放大镜,知道图像越大,视野越小。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身边微小物体,能用图文结合方式将自己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①知道显微镜使用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②知道图像越大,视野越小。1观察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结构特点①在教师指导下,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②在显微镜下,使用图画和文字方式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①掌握玻片标本制作步骤:取片-滴水-展平-盖片-染色-吸水 ②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1观察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细胞,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生物细胞,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知道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构成生命体的细胞多种多样。1观察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知道微生物也具有生物特征①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制作水中微小生物的玻片标本;②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①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②知道微生物是生物,具有有运动、排泄、需要食物甚至会繁殖等特征。1讨论课微生物与健康知道微生物与健康息息相关查阅、整理、归类资料,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总广泛存在,它与我们健康密切相关 知道微生物对人们的健康有利也有害。
第三课时《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
(1)知道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就越小。
(2)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
2.科学思维
用比较的方法说明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越小。
3.探究实践
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并能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
4.态度责任
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对微小世界的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到科学技术有利有弊,互相制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的图像大小和视野范围是有差异的。
难点:能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
三、评价任务
(1)在对比观察中,积极鼓励学生交流自己发现.
(2)对学生课堂问题的回答,正确的每次得5星。
(3)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观察的,小组成员都得5星。
(4)能熟练使用观察工具的同学得5星,不能熟练使用的得3星,不会使用的不得星。
四、教学过程能采用不同方法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我们周围有许多微小的物体,如有些昆虫极小,有些昆虫的身体器官用人的肉眼都看不清,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预测学生回答: 借助放大镜观察观察 借助显微镜观察观察 教师追问: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昆虫的身体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今天科学观察吧。 通过设置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及回答,给与学生及时的鼓励。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对比观察 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足或其他的某一个部分,把我们的发现画成图并用文字标注。 1.学生选择昆虫标本:触角、翅、足或其他某一部分。 2.学生对同一个标本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最后用显微镜观察,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学生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完后,教师指导学生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1)第一步:安放 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略偏左,离桌子边缘大约 7 厘米。 (2)第二步: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3)第三步:上片 将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4)第四步:调焦 眼睛看着物镜,转动调节旋钮,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同时反方向转动调节旋钮,使镜筒缓缓上升,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 (5)第五步:观察 慢慢移动载玻片,用左眼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一边观察一边将观察到的图像画在学习单上。观察完毕,移去样品,扭转转换器,使镜头V字型偏于两旁,反光镜要竖立,降下镜筒,擦抹干净,并套上镜套。 3.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观察记录,教师搜集交流观察记录。 ______的观察记录 观察方法肉眼 放大镜显微镜示意图发现图像大小范围大小
4.教师结合实验引导学生研讨交流: (1)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敢于描述最惊奇的发现。 预测学生的发现: 肉眼观察时,蝴蝶的翅膀图像较小,只能看到整体的形状、颜色等,看不清细节;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图像变大,能看到不规则的网格状翅脉;在显微镜下,蝴蝶的翅膀图像变得更大更清晰,能看到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鳞片。最惊奇的是鳞片的数量很多,排布整齐,每个鳞片的形状大致相同。 肉眼观察蝴蝶的足,很小,能看清轮序,看到全部,但看不清细节;在放大镜下,放大了能看到全部,但还是看不清细节;很大,很清楚,足上很多毛,但只能看到足的一部分,观察的范围很小。 (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有什么不同 预测学生回答: 用肉眼观察到的图像很小,但视野很大,能看清整个物体;用放大镜观察,图像变大了,但视野也小了点;用显微镜观察,能看到很大的图像,但视野更小,只能看到一小部分。 引导学生总结图像大小与视野大小关系:观察工具放大的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越小了。 (3)如果我们只想观察各种昆虫触角的形状,想一想应该选用什么样的观察工具比较合适? 预测学生选择:放大镜。 学生活动:用放大镜观察蝴蝶、蝗虫、蚕蛾和天牛的触角,把观察的形状画下来。 搜集、交流学生观察记录。 预测: 教师: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要合适的选择工具。实验室里的显微镜有两种,一种是光学显微镜,另一种是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大,适合观察透明的物体。手持式简易显微镜放大倍数比较小,但它既能观察透明的物体,也能观察不透明的物体。那么,手持式简易显微镜怎么使用? 教师出示示意图,指导学生认识和使用手提式显微镜。 学生两人一组,利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选择灰尘、花粉、叶片、花瓣、纤维、头发等进行观察,并用示意图画下来。 搜集交流学生观察记录。 通过比较观察,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观察工具观察的结果是不同的,应该学会选择观察工具。同时在选择工具时要学会正确使用观察工具。 通过对比观察,考察学生能否正确选用观察工具,并正确使用,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拓展 显微镜的发明,人们发现了很多生物的结构特点。人们很多发明就是受到这些特点的启发。阅读教材拓展资料,整理人类的哪些发明能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 学生阅读整理交流。 预测: 触角: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蝇眼:蝇眼照相机 、蝇眼雷达、蝇眼探测系统 翅膀:百叶窗样式的人造卫星控温系统 通过阅读,知道人类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 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
(四)知识总结 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总结归纳知识点。 教师强调: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察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四、成果集成
学生会正确使用两种常用的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能根据需要灵活选择观察工具。
五、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1.填空题
(1)1光学显微镜一般是由两块________组成的,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是经过______次放大后的图像。
(2)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______、上片、______、 观察。
2.判断题
(1)昆虫的触角就是它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 )
(2)蝇的眼睛由许多小眼睛组成,这样的复眼能看到360°范围内的物体。( )
(3)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这些鳞片有调温作用。( )
3.选择题
实验时,小明将显微镜放大倍数调到最大,视野从甲变成乙,那么他在丙中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 )。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参考答案:
1.(1)凸透镜 两 (2)对光 调焦
2.(1)√(2)√ (3)√
3.A
【综合实践类作业】
查阅资料,搜集更多人类的发明受到自然启示的实例。
板书设计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光学显微镜 安放 对光 上片 调焦 观察 肉眼 放大镜 显微镜 (放大倍数越大, 图像越大,视野越小) 手持式简易显微镜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关光学显微镜操作较多,大多数学生不会或不能正确规范操作。这需要教师首先通过课件展示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同时教师手中也需要一台实物,边演示边讲解,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实操,学生尽量两人一台。关于各种昆虫标本(例如蝴蝶),教师可以提前简单介绍下制作昆虫标本的方法,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制作昆虫标本(强调安全);也可以学校集体购买一些昆虫标本。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