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微小世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2017) 单元(或主题)名称 微小世界
单元主题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尽管如此,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约0.1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它们能告诉我们哪些自然界的奥秘?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
课标要求 1.核心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技术、工程与社会 2.学习内容: (1)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病毒),举例说出感冒、痢疾等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5.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3)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知道发明会用到一定的科学原理,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3.学业要求: (1)初步认识微生物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初步认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2)能使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形态; (3)能说出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微小世界”。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神奇的未知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将在这个世界中看到很多日常生活中未曾关注或不易观察到的微小物体。 教材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和观察视野的不断扩大这条线索编写,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并能使用放大镜、显微镜不断扩展视野,从微小的物体到生物的细胞,再到水中微小的生物,去发现微小世界的奇妙。 本单元共设置7课时,有《放大镜》《怎样放得更大》《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微生物与健康》。教材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首先是了解放大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然后显微镜观察细胞和微生物,最后了解微生物与人们健康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情分析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知道放大镜有放大功能,大多数学生也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但对放大镜镜片结构特点知之甚少。至于显微镜及其功能,有的学生听说过,但又仅仅停在表象,还不了解其结构和使用方法。从放大镜到光学显微镜再到电子显微镜,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学生观察视野不断扩大,会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单元目标 1.科学观念: (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能看到物体更多细节。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透明,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 (3)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生物细胞是多种多样的。 (4)微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2.科学思维: (1)通过比较、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放大镜镜片、光学显微镜中目镜和物镜的构造与功能,认识生物细胞基本特点和多样性。 (2)能把观察到的现象转化为证据来分析水中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 (3)运用列举、查阅等方法,了解微生物与人们健康关系。 3.探究实践: (1)在了解放大镜特点的基础上,使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个放大镜。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能制作出一个能清晰呈现物体放大图像的简易显微镜。 (2)在老师指导下,制作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皮细胞、以及各种生物细胞和水中微生物,并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和描述观察结果。 4.态度责任: 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体验到工具的发明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不断扩大和深入,发现了更多的自然奥秘,对微小世界的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1.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观察工具的使用、微小世界探究的测试性评价 2.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鼓励学生利用观察工具拓展更多方面,有条件的制作观察小报。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 (一般1-2个)达成评价1观察课放大镜知道凸透镜镜片特点和凸透镜放大倍数与凸度关系①观察比较不同镜片,了解放大镜的特点②使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放大镜 ①凸透镜镜片中央厚四周薄。 ②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1观察课怎样放得更大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上下移动能使图像放得更大调节两个凸透镜,制作出一个能清晰呈现物体放大图像的简易显微镜①观察显微镜是由目镜、调节旋钮、载物台、物镜和反光镜组成。 ②知道组合凸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1观察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能正确使用放大镜,知道图像越大,视野越小。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身边微小物体,能用图文结合方式将自己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①知道显微镜使用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②知道图像越大,视野越小。1观察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结构特点①在教师指导下,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②在显微镜下,使用图画和文字方式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①掌握玻片标本制作步骤:取片-滴水-展平-盖片-染色-吸水 ②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1观察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细胞,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生物细胞,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知道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构成生命体的细胞多种多样。1观察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知道微生物也具有生物特征①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制作水中微小生物的玻片标本;②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①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②知道微生物是生物,具有有运动、排泄、需要食物甚至会繁殖等特征。1讨论课微生物与健康知道微生物与健康息息相关查阅、整理、归类资料,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总广泛存在,它与我们健康密切相关 知道微生物对人们的健康有利也有害。
第一课时《放大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2.科学思维:
用比较的方法,发现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探究实践:
通过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探究活动,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并使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放大镜,加深对放大镜镜片特点的理解。
4.态度责任:
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认识到从用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放大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镜片的活动发现镜片的特点。
三、评价任务
1.设计方案个人评价量表
设计方案个人评价量表 姓名:_______
项目 评价标准 星等
观察对象 观察对象统一的加一星,不统一的不得星
观察角度 有观察角度的一星,每多一个加一星
镜片特点 概括准确等满星,有一项概括不准确减一星
2.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比较评价量表
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比较评价量表 姓名:_______
项目 评价标准 星等
图像排序 正确得满星,不正确不得星
观察方法 有观察角度的一星,每多一个加一星
镜片特点 概括准确等满星,有一项概括不准确减一星
得出结论 分析正确得满星,不正确不得星
3.自制放大镜评价量表
自制放大镜评价量表
选择材料 选择一种材料制作得3星,每多一种加一星 操作人 评价星等
制作步骤 能制成放大镜得满星,不能制成的不得星
验证结果 有放大功能得满星,没有不得星
5.研讨活动抢答,每抢答对一道题得3星,抢答错不得星。
四、教学过程能采用不同方法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奶奶从药店买了一瓶药,药盒上的文字说明太小,看不见。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她解决? 预测学生回答: (1)找别人给她读 (2)给奶奶配个老花镜 (3)准备个放大镜 教师点评: 找他人帮读不方便,配个老花镜和准备个放大镜倒是不错的主意。其实老花镜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功能。 追问:凸透镜能放大物体图像与什么有关?有什么特点? 预测学生猜测:与镜片有关。 通过设置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及回答,给与学生及时的鼓励。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 1.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的放大镜、玻璃片和近视眼镜。(如果学生准备不齐全,教师帮助解决) 2.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比较这三种镜片?怎么比较?请分组设计比较方案。 3.小组活动:说出大体的观察思路。 学生活动:分组设计实验,班内汇报,学生互评,优化比较方案。 预测学生设计思路: 放大镜玻璃片近视眼镜观察(指纹 )是否具有放大物体图像功能能不能不能用( 看/摸 )方法感知镜片特点中央厚边缘薄中央和边缘厚薄一样中央薄边缘厚
4.教师小结: 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具有透明、中央厚边缘薄的特点,能放大物体图像。目前凸透镜广泛使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 评价活动二: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比较 教师给每组准备三个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学生按照提示操作: (1)观察相同文字,按放大倍数从小到大排序。 (2)多角度观察三个镜片特点。 (3)分析同条件下,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结构特点的关系。 学生活动:组内观察、分析、记录,班级交流、矫正。 预测观察结果: 放大倍数由小到大123原因分析凸度小凸度中凸度大得出结论镜片的放大倍数跟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评价活动三:自制一个放大镜 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我们也可以根据放大镜的特点自制一个放大镜。 1.请从老师提供的材料中选择一种或几种,制作一个放大镜? 材料:玻璃杯、烧杯、圆底烧瓶、水、塑料薄膜、铁丝 2.怎样制作放大镜?如何检验它是否具有放大作用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设想,然后利用材料制作放大镜,并验证效果。 预测学生设计与结果: (1)用圆底烧瓶“自制一个放大镜”。在圆底烧瓶里用烧杯加满水,透过圆底烧瓶观察书本上的文字,有放大功能。 (2)用圆柱形玻璃杯、保鲜袋或烧杯装满水制作放大镜,观察书本上的文字,有放大功能。 (3)冰块磨成中央厚、边缘薄形状制作放大镜,观察书本上的文字,有放大功能。 (4)载玻片上滴水滴制成放大镜,观察书本 上的文字,有放大功能。 (5)在铁丝圈中滴水制作放大镜,观察书本 上的文字,有放大功能。 3.教师小结: 只要具有放大镜结构特点的物体都具有放大图像的作用。 活动一:通过设计方案,对三种镜片的观察和比较,让学生建立放大镜镜片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活动二:通过教师提示,学生自主探究,知道放大镜的凸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通过拓展活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放大镜镜片特点的理解,认识到和放大镜镜片一样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具有放大功能。 活动一:通过引导学生设计、交流方案,了解学生能否从多角度进行比较,能否能得出三种镜片不同特点。同时完成评价量表。 活动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学生是否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观察事物特点,能否通过现象准确分析事物本质。同时完成评价量表。 活动三:观察学生能否自主选择材料根据放大镜特点制作放大镜,是否知道验证制作效果。同时完成评价量表。
(三)研讨活动 组织学生抢答以下三个问题: 1.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2.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3.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 老师说开始,学生站起来抢答。比一比谁抢答的准确。 预测抢的结果: 1.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2.凸度不同 3.凸度。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通过抢答形式,总结提升课堂知识 了解学生是否掌握课堂知识,完成量化评比。
(四)知识总结 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总结归纳知识点。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察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四、成果集成
学生观察得知放大镜放大功能与镜片结构特点有关。不同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五、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1.填空题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_______有关。
(2)放大镜的镜片是_____、______的透明物体,放大镜的镜片又叫______。
2.判断题
(1)通过放大镜和显微镜对观察到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也越大。( )
(2)一只长方形鱼缸,从上面望下去观察金鱼,可以看到金鱼变大了。( )
(3)所有能装水的容器,装水后总有一个方向看物体能放大物体图像。( )
3.选择题
(1)小虞做了一个水滴放大镜观察采集来的一片叶子。下面是玻璃片上的三处水滴的侧俯图,透过水滴,能把叶脉放得最大的是( )。
① ② ③
A. ① B. ② C. ③
(2)菜场水产摊把3条鱼暂养下边3个不同形状的鱼缸中。小明透过鱼缸壁看到这3条鱼看起来几乎一样大小,其中最大的一条最可能是( )
A. ①号 B. ②号 C. ③号
参考答案:
1.(1)凸度 (2)中央厚 边缘薄
2.(1) (2) (3)
3.(1)B (2)C
【综合实践类作业】
根据放大镜特点,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是放大镜。
板书设计
放大镜(凸透镜) 特点 放大倍数与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与凸度有关
七、教学反思
放大镜,已经用到过很多次了,学生很熟悉。但学生从来没去想过放大镜的特点,让他们用手摸一摸放大镜镜片,会很快说出放大镜是中间厚、两边薄特点。关于放大倍数和什么有关,在学生自己触摸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凸的程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所以又叫做凸透镜。课堂时间充裕,可以让学生对眼镜和放大镜作比较。学生会发现两者相反,眼镜是凹透镜,具有缩小的功能。通过联想和演示,只要具有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器皿同样也具有放大的作用。总之,本节课探究活动的设计很重要,引导学生可在探究中感悟科学真谛,激发探究兴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