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二中2022一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6月月考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三、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观星台的建立是为了改进历法,所以《授时历》的颁行和观星台是分不开的。元初,郭守敬
曾向元世祖忽必烈进奏说:唐朝开元年间,一行(张遂)为了改革历法曾令南宫说(天文官)到十
三个地区进行测验,而今天国家的疆域比唐时广大,更需要到边远的地方进行测验。元世祖批
准了他的建议,于至元十六年(1279)遂设十四员监侯官,分几路出发,到全国各地进行天文观
测。据记载,当时“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这年三月,郭守敬由上都、大都开始,历经河南,转
抵南海,行程数千里,亲自掌握一路的实际测验。
当时的观测分详略两种记录方式。二十七所中的前七处,观测内容较详,包括北极出地高
度、夏至晷景和昼夜时刻的测验,而其余二十处,只测北极出地高度。值得注意的是详测的七
处:南海、衡岳、岳台、和林、铁勒、北海、大都,在地理韩度上是全国有代表性的地区。从“北极出
地”高度看:南海15度,衡岳25度,岳台35度,和林45度,铁勒55度,北海65度,大都40度。
前六地每移一地相差10度,后者是国都,自当详测。显然,这次测验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
这一南北数千里的实测资料,不仅为元代当时改革天文历法提供了重要资料,而且也为此后的
天文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史料。在分析研究了大量的实测资料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精密
计算,终于在至元十七年(1280)颁布了一部进步的新历《授时历》。
(摘编自张家泰的科普文章《登封观星台: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
材料二:
元朝郭守敬的“四海测验”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天文大地测量。郭守敬的测量方
式,与僧一行所为几乎完全一样,都是在全国范围内选定若干分离地,点,派人分别测量观测地点
的北极出地高度、夏至影长、昼夜时刻等。《元史·郭守敬传》记载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守敬当帝前指陈理致,至于日晏,帝不为倦。守敬因奏:“唐一行开元间令南宫说天下测景,
书中见者凡十三处。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
【高二考试·语文第1页(共8页)】
815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