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汉字真有趣
五年级语文统编版·下册
它的左边是一个“耳”字,右边上方是两点,代表两只眼睛;右边中间是“口”,代表嘴巴;右下方是个“心”,代表脑子。这四件宝合起来,正好是个“聪”字。
“聪”后面加个“明”字,是因为这四件宝要日日用,月月用,天长日久,你们才会变得聪明起来。
一、新课引入
查找图书
1.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或书店,可以按类别去找书。如,搜集汉字故事,可以到语言类或文化类的书架上去找。
2.书名、目录、内容简
介等,能帮助我们大致判断书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内容。
请教别人
1.想想谁可能会有自己需要的资料。
2.想好问题,请教合适的人。
搜集资料
二、新课讲解
网络搜索
1.在网上搜集资料,关键词很重要。如,搜集汉字故事,可以检索关键词“汉字故事”,不能仅仅检索“故事”。
2.检索后的条目很多,
可以根据题目、显示的内容等,判断哪些是需要的材料。
二、新课讲解
字谜之趣
猜字谜的方法
1.组合法 根据谜面的暗示,把字的笔画或部件做加减,组成一个字。
比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口”把“牛”的尾巴咬掉了,就成了“告”。
2.象形法 把汉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猜这种字谜需要观察力和想象力。比如,“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猜两个字。蜻蜓是细细长长的,两个翅膀一个头,像个“干”字,加上河的边上三点水,是“汗”。双雁像“从”,天的上面是一横,合起来成了“丛”。
二、新课讲解
3.意会法 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去联想。比如,“客满”猜一个字。客满就是人太多,谜底就是“侈”。
人
多
侈
猜谜的时候,常常要把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二、新课讲解
小试牛刀
①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②四座山来山对山,四个川来川对川。四个日字连环套,四个口字紧相连。
③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日
田
立
拆字字谜
二、新课讲解
④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
⑤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⑥有火放鞭炮,有手来拥抱,有饭吃个饱,有脚赶快跑。
也
从上面的谜语中,我们发现了汉字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个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不同的字。
曼
包
二、新课讲解
猜画字谜
休
斗
二、新课讲解
“斗”字由“十”和两点组成,而十 + 二正好等于十二。
看图谜猜成语
虎头蛇尾
鸦雀无声
飞蛾扑火
鹤立鸡群
捧腹大笑
二、新课讲解
相传唐伯虎曾在街头卖画。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十分可爱。唐伯虎对人们说:“这是一则字谜,想购买者,需要付三十两银子,如果猜中谜语,就分文不收。”大半天过去了,无人猜中。这时,有一位年轻人说:“我猜中了。”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
唐伯虎望着这位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说:“猜中了!他猜中了!”
你能猜出这是个什么字吗
默
二、新课讲解
【阔门事件】
传说东汉时的杨修是猜谜高手。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后来成为“一代奸雄”东汉相国曹操的谋士,官居主簿,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后花园。落成时,曹操去观看,在园中转了一圈,临走时什么话也没有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了解其意,就去请教杨修。
你知道杨修是如何回答的吗?用一个字概括。
阔
二、新课讲解
动作字谜
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前面的两颗树;
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土堆旁;
武术运动员拿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
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
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林
杜
刘
孟
二、新课讲解
谐音之趣
汉语中同音字较多,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表达出耐人寻味的效果。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
二、新课讲解
(1)外甥打灯笼——
(2)孔夫子搬家——
(3)小葱拌豆腐——
(4)上鞋不用锥子——
(5)四月的冰河——
(6)隔着门缝吹喇叭——
照旧(舅)
净是输(书)
一清(青)二白
真(针)好
开动(冻)了
名(鸣)声在外
二、新课讲解
▲ 石头落水
▲腊月天气
▲秃子打伞
▲打架揪胡子
▲三九天穿裙子
——沉默(没)
——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
——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谦虚(牵须)
——美丽动(冻)人
二、新课讲解
古时候,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枇杷
琵琶
二、新课讲解
起源之趣
在汉字王国里,形声字是重要的一员。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不断地创造形声字,光是在甲骨文中,就有许多象形字向形声字演变的例子。
二、新课讲解
这是星星的“星”。天上三光日月星,在甲骨文里,日和月都只用一个形体来表示,星星的特点是数量多,所以一开始用三个相同的形体来表示,以便跟日、月相区别。但问题是,这些简单的形体能表示的事物太多了,三块石头、三个拳头······谁说一定就是星星呢?于是,古人就在原来的字形上加了一个声符“生”。强化了字音,就能把“星”和其他事物区分开来了。
二、新课讲解
这是凤凰的“凤”,繁体字写作“鳯”。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它的样子有点儿像今天的孔雀,头上有冠,身后拖着漂亮的长尾巴。尽管如此,表示“凤”与表示其他鸟的字形也较难分清。古人想出了办法:在原来的字形上增加了一个部件“凡”,用来标示字音。这样一来,“凤”字有了声符“凡”,原来的象形字就变成了形符,是不是象风凰之形,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二、新课讲解
“星”和“凤”有共同的特点:它们原来都是象形字,有着鲜明的图画文字特征。汉字毕竟不是绘画,而是文字符号,字形经过演变,象形的特征一旦弱化,就不容易辨认出来了。因此,古人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创造了新的形声字。
还有一种形声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创造出来的。
二、新课讲解
你猜到了吗?这是蜀国的“蜀”。相传古蜀国有一位先祖,名叫蚕丛,是养蚕的专家。“蜀”字最开始就是蚕的象形,上部像蚕首,下部像蚕蜷曲的身子。但这个字与其他象形字的区分度还不够大,古人给它增加了一个部件“虫”,强化了它的类别。有了“虫”充当形符,原来的象形字就自然而然变为声符了。
二、新课讲解
你看出来了吗?这是祭祀的“祭”。最早的字形描述古代的血祭,画的是一只手杀牲祭祀,把血滴在盆里。后来古人觉得这样表意还不够充分,就给它增加了表示祭祀的部件“示”。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示”充当形符、原来的象形字变为声符的形声字。
形声字是不是很有趣?
二、新课讲解
人类早期是没有文字的,这样的时间过了很长很长。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古人曾发明、使用过“结绳记事”。他们用长短不同、颜色有别的细绳,根据需要,在间隔不等的距离,打上不同形式的结,然后再依次拴在一根较粗的主绳上。
其中记载的,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口角纷争,内容非常广泛。记事人经常手捻绳结,进行记忆和讲述,以传给后人。
二、新课讲解
还有的人曾经使用过“物语”,就是用一件具体事物代表一种固定的含义。比如,有的用司哈(小柿子叶)表示“我很苦闷”,有的用火(表示“我要找你”。这些虽然也属于交流思想与情感的工具,使用起来却困难重重。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二、新课讲解
传说仓颉创造了文字。仓颉在野外的泥地上看到了鸟的足迹,它们有直有斜有交叉,富有变化,而且每个线条都那么均匀、那么优美。于是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的笔画。这是造字的开始。后来,他又根据龟纹、虫蛇、黍稷、山川、草木等形状或动态,创造了文字。
二、新课讲解
汉字的构成
象形: 日、月、山、水、人、女
指事: 刃、寸、本、末、上、下
会意: 休、牧、从、比、囚 、家
形声: 崇、校、草、腐、室、村
二、新课讲解
形声字
上形下声:露、花、草、笠、芳、景、箱
下形上声:烈、忘、警、恭、堡、贷、盒
左形右声:松、城、渔、狸、描、帽、纺
右形左声:领、战、郊、放、鸭、飘、歌
内形外声:闻、闷、辫、辩、问
外形内声:圆、阁、衷、病、赶、厅、近
二、新课讲解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 “巾”对“币”说:儿啊。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 “尺”对“尽”说:姐姐,结果出来了。你怀的是双胞胎。 “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室两厅。 “晶”对“品”说:你家难道没装修? “吕”对“昌”说:和你相比,我家徒四壁。 “个”对“人”说:不比你们年轻人了,没根手杖寸步难走。 “占”对“点”说:买小轿车了? “且”对“但”说:胆小的,还请保镖了? “大”对“太”说:做个疝气手术其实很简单。 “日”对“曰”说:该减肥了。 “人”对“从”说:你怎么还没去做分离手术? “土”对“丑”说:别以为披肩发就好看,其实骨子里还是老土。 “寸”对“过”说:老爷子,买躺椅了啊?
有趣的汉字对话
二、新课讲解
三、课堂小结
汉字真有趣
——通过字谜、画谜和动作谜语,体会汉 字的字谜之趣
字谜之趣
谐音之趣
——通过歇后语和关于汉字的笑话,体会汉字的谐音之趣
衍生之趣
——“册”“典”“删”的来历,体现汉字衍生之趣
热爱母语,
热爱汉字,
弘扬民族精粹!
四、情感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