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小题)
宰相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是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 )
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B. 六部全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
C. 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 D. 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象
3、废除丞相制度以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A. 三司 B. 枢密院
C. 内阁?? D. 军机处
内阁正式形成是在哪位皇帝时期(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穆宗 D明神宗
5、《明史》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 )
A.参与机务,批答章疏
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
C.参与政务,充当顾问
D.参与政事,主管文教
6、某同学通过查找材料确认了以下史实: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为三公之一;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就以上史实得出的正确认识应是( )
①从秦到明皇权不断加强
②从秦到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断加强
③从秦到明相权不断削弱,直到消亡
④丞相始终是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的核心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机构设置的作用( )
A.清初内阁 B.中书省 C军机处 D.清初六部
8、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是( )
①皇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 ②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地方大臣 ③皇帝可以自行裁决军国大事 ④皇帝可以避免决策失误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0、.据史料记载,从汉到明清,文臣武将的上朝礼仪经历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中国礼仪不断等级化
C.君臣关系不断恶化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11.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12、(2007 山东文综,9)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二、非选择题部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3)从材料中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吗?
14.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相关的历史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时不可或缺的工具。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片和图示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一、二中字母所代表的历史含义。
图三揭示了明朝中央集权制度怎样的变化?
从图一到图四,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基本特征?
基于上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分别概括历史图片和图示在学习、探究历史中的作用。
答案:
一、选择题:DACBC CCBCD
二、非选择题
13、(1)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避免君主独断等。
(2)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事务;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3)趋势:不断调整中央行政机构,相权不断削弱乃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
14、 (1)A.丞相 B.御史大夫
C.尚书省 D.中书省
(2)废除丞相,六部直属于皇帝。
(3)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权力高度集中。
(4)图片:创设历史情景;再现历史;体验历史。
图示: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目标导航】: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主预习】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原因:
(1)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 。
(2)元朝教训:明太祖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认为丞相的使用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3)现实原因:明太祖废元朝 ,在地方设 ,集地方权力于中央,使宰相职权扩大。
(4)直接原因:“ 案”成为废除宰相制度的导火线。
2.措施: 年,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 和 ,以 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秦以来的 宣告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二、内阁的出现:
1.直接目的:帮助皇帝 。
2.形成过程:(1)明太祖设立 ,作为侍从顾问;
(2)明成祖选拔 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由此出现
(3)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 ,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性质: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 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依皇帝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
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1)清朝初年,仿照明朝制度,设 负责奏章票拟;
军国机要,由 定夺,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亲政后,将中枢机构一分为三, 、 、和 三足鼎立,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
2.目的:(1)根本目的:加强 。 (2)直接目的:办理 军务。
3.时间: 年间。
4.职权:跪受笔录,按皇帝旨意拟写成诏书,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 执行。
5.认识:(1)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 。
(2)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 手中, 空前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共同探究】
内阁就是变相的宰相制度吗?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3、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
【学法指导】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但君主专制统治却进一步加强。封建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拼命加强君主专制。明清专制统治的强化主要通过“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 和“军机处的设立”等方面体现。
2.掌握丞相、内阁、军机处这些机构的性质、职能等方面的联系和区别。在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在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上,是不断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从总体上看,这些机构的职能和实际权力在缩小,权力在向皇权集中(内阁不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但还有票拟权,到军机处就只是跪受笔录了)。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也可以理解为皇权和相权矛盾的最终解决。
3.通过学习并综合第二课和第三课所学知识,抓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的历史脉络,掌握中国封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4、历史比较法
同时期东西方的政治经济对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PPT展示东西方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情况的图片。
西方:政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东方: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衰落,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结论: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极大地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拓展延伸】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产生并延续了两千多年,它对中国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当堂练习】
1、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 )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 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2、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 )
A内阁和军机大臣职权渐重B 皇帝任人唯亲
C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D专制皇权加强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皇帝是( )
A明太祖B明成祖C康熙D雍正
4、史载:“军国大计……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这一现象始于 ( )
A明朝早期 B明朝末期 C清朝早期 D清朝末期
5、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因为
( )
A皇帝把军权掌握到自己手里 B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的亲信
C军机处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
D军机处设立后,原来权利很大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不再限制皇权
答案:一、自主预习(略)
共同探究
1
2、(1)、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
(2)、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3、特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影响:
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皇权的极度膨胀,极大妨碍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自此,中国社会发展步伐,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拓展延伸
积极性(封建社会前期)
政治上: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
2、促进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经济上: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文化上: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繁荣。
消极性(封建社会后期)1、造成皇帝个人专断,不利于社会民主自由发展;
2、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败之风盛行;
3、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四、当堂练习
DDDCC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历史必修1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四课,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也是中国大大落后于世界的开始。落后与先进、专制与民主在世界的东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课着重要讲清楚内阁制度的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以及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所带来的影响。明清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日益走向衰落。本课通过介绍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逐步加强,并与同一时代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史实相比较,从政治制度层面上揭示了中国社会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明初设三司、废丞相史实的学习,理解这些措施使我国的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通过学习明朝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培养区分内阁制与宰相制的能力;
通过对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雍正几朝政治制度的学习,理解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发展到了极端,我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通过与同一时代的西方建立近代民主制度相比较,探究君主专制制度的危害,从而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2、过程与方法
展示《明史·职官志》等史料上关于明太祖设三司、废丞相的记载,给学生以历史真实感;
从职能、地位、作用等方面比较明朝的内阁与秦汉的宰相,得出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通过探究君主专制制度对我国社会的危害,得出该制度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的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PPT展示朱元璋的诗《无题》:
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
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
老师: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皇帝的什么情况?
学生:皇帝的辛劳。
老师:那么为什么到了明朝至高无上的皇帝会如此辛劳?君主专制到了明清又有何发展?让我们共同学习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展示:PPT展示本课内容标准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引言部分及第一节内容,思考:
1、为什么胡惟慵的权力如此之大?
2、明太祖为什么要罢相?是如何做的?
3、怎样看待明太祖的措施?
师:PPT展示问题。
学生回答:
1、因为沿用元朝的中书省制度,相权很大。
2、罢相的原因: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②沿袭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因)
③中央设立中书省,左右丞相统辖六部;废行中书省,设三司使,隶属中央相关部门,宰相职权扩大(具体原因)
④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做法: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师生互动,PPT展示。
师:PPT展示(3)你是如何看待宰相制度的废除?
生:积极性;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PPT展示材料: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生:导致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引入第二节的内容。
内阁制的形成。
原因: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
2、过程: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内阁创立、发展过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PPT展示明内阁地位演变数轴图。
PPT展示共同探究的问题:内阁就是变相的宰相制度吗?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完成表格:
三、军机处的设立
PPT展示: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清初(皇太极)——议政王大臣 、会议 、内阁、六部 ——皇权受限
康熙——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六部 、南书房——集权于帝
雍正——设军机处(跪受笔录承旨遵办)——君主专制顶峰
PPT展示共同探究: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学生1、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
2、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1、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
2、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到顶峰。
PPT展示共同探究: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
学生:特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影响:
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皇权的极度膨胀,极大妨碍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自此,中国社会发展步伐,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拓展延伸:同时期东西方的对比
PPT展示东西方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情况的图片。
西方:政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东方: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衰落,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结论: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极大地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PPT展示拓展延伸: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产生并延续了两千多年,它对中国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
积极性(封建社会前期)
政治上: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
2、促进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经济上: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文化上: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繁荣。
消极性(封建社会后期)1、造成皇帝个人专断,不利于社会民主自由发展;
2、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败之风盛行;
3、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联系整个单元知识,对整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行总结,PPT展示结构,师生互动。
【当堂练习】:
1、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 )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 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2、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 )
A内阁和军机大臣职权渐重B 皇帝任人唯亲
C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D专制皇权加强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皇帝是( )
A明太祖B明成祖C康熙D雍正
4、史载:“军国大计……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这一现象始于 ( )
A明朝早期 B明朝末期 C清朝早期 D清朝末期
1 5、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因为 (
A皇帝把军权掌握到自己手里 B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的亲信
C军机处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
D军机处设立后,原来权利很大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不再限制皇权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