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本节目标
1、能够说出太阳辐射的来源并运用实例总结其对地球环境的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运用给出的太阳大气层结构图,指出太阳大气分层以及各层的太阳活动;
3根据所给资料,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4、通过分析太阳活动为地球的影响,学会读图的能力,学会用辩证的态度看待问题。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与地球
太阳活动与地球
太阳辐射定义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的大气分层
太阳活动的规律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概况:
太阳是个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
主要成分:氢和氦
表面温度:6000K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1.5亿千米)的一颗恒星。
太阳光到达地球只需8分多钟。
2、太阳辐射: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⑴概念:
⑵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和能量分布
⑶太阳常数:
辐射:是指可见光、紫外线以及其他形式的电磁波在太空中传输能量的方式。所有绝对温度在零度以上的物质都会发出辐射。物质的温度越高,其辐射的波长越短。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紫 蓝 青 绿 黄 橙 红
太阳靠什么发光发热产生能量?
太阳燃烧了50亿年,损失的质量仅为其质量的0.03%
结论: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
4H
He+能量
高温
高压
活动:
1)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可分为哪几个光区?各光区的波长范围是多少?
2)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哪个波段?这与太阳的温度有关吗?
波长范围:0.15~4.0微米之间
紫外区:0.15~0.4微米—短波—占7%;
可见光区:0.4~0.76微米—较短波—占50%;
红外区:0.76~4.0微米—长波—占43%;
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为此把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
1、思考:太阳常
数与实际到达地表
的太阳辐射强度哪
个更大?为什么?
2、计算:不考虑地球大气的作用,1小时到达地球表面的
太阳辐射能量有多少焦耳?相当于多少度电?
8.24 × 3.14 × (6.371 × 108)2 ×60
约=6.30 × 1020 (焦)
约=1.75 × 1014(度)
太阳辐射一小时到达地表的能量相当于我国2006年发电总量的63倍;相当于同时燃烧1.86×1014升汽油释放的能量。
设平均每台私家轿车每百公里油耗10升,计算一小时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量能同时供多少台私家轿车跑100公里?
1.86 × 1014 /10=18.6万亿台
换言之,太阳辐射一小时到达地球地表的能量,可让地球60亿人每人同时驾驶3100辆私家轿车跑100公里。
=太阳常数×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大圆面积×1小时
⑶太阳常数:
太阳
二十二亿分之一
重庆美女
▲
▲拉萨美女
都是妙龄少女, 你们觉得她们的皮肤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读课本P12“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图”: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纬度→正午太阳高度
影响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因素是?
探究: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因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1)世界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
不同纬度:
相同纬度:
由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太阳辐射弱。
(2)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是?
天气→云量→削弱作用
海拔→昼长、空气密度
大气污染状况(大气透明度)→削弱作用
纬度→正午太阳高度
探究:影响太阳辐射强弱因素—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全部被地面吸收了?为什么?
地面性质→反射率和吸收率
(2)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是?
天气→云量→削弱作用
海拔→昼长、空气密度
大气污染状况(大气透明度)→削弱作用
纬度→正午太阳高度
地面性质→反射率和吸收率
探究: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因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1)全球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
空间分布:(同时不同地)
时间分布:(同地不同时)
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7月,北半球低纬<高纬,
北半球>南半球
1月,北半球低纬>高纬,
北半球小于南半球
(2)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是?
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天气→云量→削弱作用
海拔→昼长、空气密度
大气污染状况(大气透明度)→削弱作用
地面性质→反射率和吸收率
4、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反之越弱。
(2)地势(海拔):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
(3)天气:天气晴朗,云量少,太阳辐射强;阴雨天气,云层越厚,对太阳反射越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少。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越弱。(5)地面性质(6)昼长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因素
太阳辐射
纬度位置
太阳高度
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量
昼长
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
空气密度
穿透大气路径
阴/晴/雨
云量
大气透明度
反射率与吸收率
海拔高度
天气状况
污染状况
地面性质
考查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因素时:
同纬度比较,考虑天气状况或地势高低的影响;
不同纬度比较,考虑太阳高度角或白昼长短的影响;
季节差异时,要重点考虑太阳高度角或白昼长短的影响;
对某一地点的太阳辐射强弱进行分析时要综合考虑纬度(影响太阳高度大小)、地势、天气状况(晴天与阴天状况)。
读下图,简述我国年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总体特征: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
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1)中国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特征:
读下图,简述我国年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①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②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洁净(空气中尘埃的量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③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太阳辐射强。
①盆地地形闭塞,水汽不易扩散;
②空气中水汽的量多,阴雨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少。
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的原因:
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的原因:
西北内陆地区的太阳辐射较高的原因:
①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②夏季太阳高度较大,白昼较长
如何描述分布规律?
时间上:一般分析其冬、夏季的差异;(季节大小)
空间上:
如何描述等值线分布规律?
明显转折时要分段描述
①从总体上看,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
②位于青藏高原为高值中心: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处数值应为40,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能扩散;气候湿润,多阴雨和大气天气,日照时间短。
④处纬度虽较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仍然较大;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⑤处等值线是南北方向延伸:受横断山脉走向的影响。 (地势)
⑥处等值线是东西方向延伸:大致与纬度平行,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
煤炭
能量又来自哪里呢?
它的能量来自哪里呢
石油
能源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关太阳辐射的不正确叙述是
A、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大气运动
B、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C、煤、石油、天然气深藏于地下,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D、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A、可见光区 B、红外光区
C、紫外光区
D、波长小于0.175微米紫外光区
3、下列活动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①火山爆发 ②大气运动 ③洋流 ④潮汐 ⑤煤的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
√
4、下列地理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太阳的光热引起的是
①陆地表层岩石的变化,土壤的形成 ②地球上的水循环 ③地球大气环流 ④植物的光合作用
A、①② B、 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