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同步习题
一、单选题
1.纽扣电池可作计算器、电子表等的电源。有一种纽扣电池,其电极分别为Zn和Ag2O,用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电池的总反应为Zn+Ag2O===2Ag+ZnO。关于该电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用时电子由Zn极经外电路流向Ag2O极,Zn是负极
B.使用时溶液中电流的方向是由Ag2O极流向Zn极
C.Zn极发生氧化反应,Ag2O极发生还原反应
D.正极的电极反应为Ag2O+2e-+H2O===2Ag+2OH-
2.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
⑤H2在Cl2中燃烧
⑥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3.持续的低温大雪使我国北方地区的“暖宝宝”成为紧俏商品。暖宝宝(如图所示)采用的是铁的“氧化放热”原理,使其发生原电池反应,铁粉在原电池中充当( )
A.负极 B.正极 C.阴极 D.阳极
4.用甲烷燃料电池作电源,用铁作电极电解含Cr2O的酸性废水,最终可将Cr2O转化成Cr(OH)3沉淀而除去,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Ⅱ)为阳极
B.M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7H2O
C.电解一段时间后,在Fe(Ⅰ)极附近有沉淀析出
D.电路中每转移6 mol电子,最多有1 mol Cr2O被Fe2+还原
5.已知 1 mol X2 (g)完全燃烧生成 X2O(g)放出能量a kJ,且X2中 l mol X-X键断裂时吸收能量b kJ,氧气中 l mol O=O键断裂时吸收能量ckJ,则X2O中 l mol X-O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为
A.kJ B.kJ C.kJ D. kJ
6.如图所示,装置连接好后,电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锌是负极
B.两个铜片上均发生氧化反应
C.石墨作阴极
D.两个番茄及相关电极均构成了原电池
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所得结论或解释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溶液 溶液均变成红色,且溶液颜色更深一些 同浓度的溶液碱性更强
B 向腐蚀覆铜板的废液X中加入少量的铁粉,振荡 未出现红色固体 X中一定不含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铝箔熔化,失去光泽并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用3mL稀硫酸与纯锌粒反应,再加入几滴浓溶液 迅速产生无色气体 形成Zn—Cu原电池加快了制取的速率
A.A B.B C.C D.D
8.目前可采用“双极膜组"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同时获得副产品A和B。其模拟工作原理如图所示。M和N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作用下,双极阴阳膜(BP)复合层间的H2O解离成H+和OH-,作为H+和OH-的离子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
B.M为阳离子交换膜,N为阴离子交换膜,BP膜作用是选择性通过Cl-和Na+
C.电路中每生成标况5.6 L气体a,理论上获得副产品A和B各1 mol
D.“双极膜组”电渗析法也可应用于从盐溶液(MX)制备相应的酸(HX)和碱(MOH)
9.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中,Mg燃烧生成MgO和C,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B.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
C.,则C的燃烧热
D.在稀溶液中,,若将含0.5mol的浓硫酸与含1 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10.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产生大量气泡,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1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盐桥中的移向溶液 b电极有铜析出 粗铜的电极反应式为: 正极反应式为:
A.A B.B C.C D.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g)+O2(g)SO3(g);△H=-98.3kJ mol-1,当1molSO2与0.5molO2充分反应生成SO3时,放出热量98.3kJ
B.2SO2(g)+O2(g)2SO3(g);△H1>△H(△H数据A选项给出)
C.X(g)+Y(g)Z(g)+W(s);△H>0,平衡后加适量X,则△H增大
D.X(g)+Y(g)Z(g)+W(s);△H<0,平衡后加适量X,则放出热量增加
13.碘在不同状态下(固态或气态)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
①H2(g)+I2( )2HI(g) △H1=-9.48kJ mol-1
②H2(g)+I2( )2HI(g) △H2=+26.48kJ mol-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中的I2为固态,②中的I2为气态 B.1mol固态碘升华时将吸热17kJ
C.①的产物比②的产物热稳定性更好 D.②中反应物总键能比生成物总键能大
14.下列反应不是吸热反应的是
A. B.与的反应
C.铝热反应 D.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15.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及相关物质结构知识可知:
反应1:;
反应2:。
反应1和反应2的反应热分别为
化学键 Si—Cl H—H Si—Si H—Cl O=O Si—O
键能/(kJ mol-1) 360 436 176 431 498 460
A.、 B.、
C.、 D.、
二、填空题
16.完成下列问题
(1)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硫酸铜溶液,其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铅蓄电池是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其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
(3)碱性条件下甲醇CH3OH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
(4)如图为相互串联的甲、乙两电解池,试回答:
①甲池若为用电解池原理炼铜的装置,A为_______极, 材料是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B为_______极,材料是_______,电解质溶液为_______。
②乙池中若滴入少量酚酞试液,开始电解一段时间,Fe极附近呈_______色,C极附近呈_______色。
17.如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硫酸铜溶液。
(1)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指悬吊的金属圈)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保持平衡状态不变
C.铁圈向下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8.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组装出了自呼吸电池及主动式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式为)。
(1)b处通入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c处通入的物质是_______。
(2)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3)工作一段时间后,当6.4g甲醇完全反应生成时,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Ⅱ.第三代混合动力车可以用电动机、内燃机或二者结合推动车轮。汽车上坡或加速时,电动机提供动力,降低油耗;在刹车或下坡时,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混合动力车一般使用镍氢电池,该电池中铁的化合物为正极,储氢金属(以M表示)为负极,碱液(主要为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镍氢电池的充放电原理如图所示,其总反应式为。根据题给信息判断,混合动力车上坡或加速时,乙电极周围溶液的pH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19.图为一个原电池示意图,该原电池的负极是_______片,负极上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0.高炉冶炼铁的过程中,甲烷在催化反应室中产生水煤气(CO和H2)还原氧化铁,有关反应为:
已知①CH4(g)+ CO2(g)= 2CO(g) +2H2(g) ΔH = +260 kJ mol-1
②2CO(g) + O2(g) =2 CO2(g) ΔH = -566 kJ mol-1
则CH4和O2反应生成CO和H2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1.目前,液流电池是电化学储能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优点是储能容量大、使用寿命长。一种简单钒液流电池的电解液存储在储液罐中,放电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电时,导线中电子方向为_______,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方向为______(填“从A到B”或“从B到A”)。
(2)用该电池作为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若欲利用电解所得产物制取含149g NaClO的消毒液用于环境消毒,理论上电解过程中至少需通过电路 ________mol电子。
(3)若将该电池电极连接电源充电,则B极连接电源的______极,A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 。
22.在电化学中,离子交换膜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阴(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阳)离子通过的特性,往往有很多新奇的应用。
(1)用图一装置电解Na2SO4溶液。m、n分别为___、___离子交换膜(填“阳”或“阴”)。A、D口产品的化学式分别是A__、D__(H2O除外),整个装置中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
(2)电渗析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较好的海水淡化技术,其原理如图二。
①比较出水口的NaCl溶液浓度:b__c(填“>、<或=”)。
②海水中含有较多的Ca2+和Mg2+,淡化过程中,__口对应的室会产生较多的水垢(填a、b、c、d、e)。
23.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特点。
Ⅰ.已知:4HCl(g)+O2(g)2Cl2(g)+2H2O(g) ΔH=-115.6kJ·mol-1
H2(g)+Cl2(g)=2HCl(g) ΔH=-184kJ·mol-1
(1)H2与O2反应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
(2)断开1molH—O键所需能量为__kJ。
Ⅱ.已知:CH4(g)+H2O(g)=CO(g)+3H2(g) ΔH=+206.2kJ·mol-1 ①
CH4(g)+CO2(g)=2CO(g)+2H2(g) ΔH=+247.4kJ·mol-1 ②
又知CH4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
(1)利用上述已知条件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
(2)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在电池的总反应Zn+Ag2O=2Ag+ZnO中,Zn发生氧化反应,为原电池的负极,Ag2O发生还原反应,为原电池的正极。
【详解】A.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移向正极,Zn是负极,故电子由Zn极经外电路流向Ag2O极,A正确;
B.使用时电流由正极经外电路流向负极,B错误;
C.结合原电池反应可知,Zn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g2O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正确;
D.正极Ag2O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银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为Ag2O+2e-+H2O=2Ag+2OH-,D正确;
答案选B。
2.C
【详解】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需要吸热,但不属于化学变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
③浓H2SO4稀释放出热量,但不属于化学变化;
④固体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但不属于化学变化;
⑤H2在Cl2中燃烧为放热反应;
⑥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综合可知属于放热反应的有②⑤;
故选:C。
3.A
【分析】在原电池中,易失电子的物质所在电极作负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另一个电极是正极,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该原电池中,铁粉易失电子而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 2e =Fe2+,
故选:A。
4.C
【详解】A.左边为原电池,根据原电池原理中“同性相吸”得到M极为负极,N极为正极,因此Fe(Ⅱ)极为阴极,Fe(Ⅰ)极为阳极,故A错误;
B.M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2H2O-8e-= CO2+8H+,故B错误;
C.根据A分析得到Fe(Ⅰ)极为阳极,铁失去电子变为亚铁离子,亚铁离子被转化成Cr(OH)3沉淀和Fe(OH)3,因此电解一段时间后,在Fe(Ⅰ)极附近有沉淀析出,故C正确;
D.电路中每转移6 mol电子,得到3mol Fe2+,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3mol Fe2+最多与0.5 mol 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5.D
【详解】1molX2完全燃烧生成X2O (g)放出热量akJ/mol,而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设X2O中1molX - O键断裂时吸收能为x,根据方程式: 2X2+O2=2X2O,则:2a = 4x-(2b+c),解x=kJ,综上所述,故选D。
6.A
【详解】A、装置中依据活泼性差别判断,锌为原电池负极,选项A正确;
B、原电池中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右装置是电解池,铜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选项B错误;
C、石墨和原电池正极相连做电解池的阳极,选项C错误;
D、左装置是原电池,右装置是电解池,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的分析应用,电极名称、电极判断、电极反应是解题关键,依据图装置分析可知铜和锌电极发生的是原电池反应,锌做负极,铜做正极;右装置是电解池,铜做电解池的阴极,碳做电解池的阳极。
7.A
【详解】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溶液中滴加酚酞,碳酸钠溶液的颜色深说明其溶液中氢氧根浓度大,碱性更强,故A正确;
B.腐蚀覆铜板的废液中含有氯化铁,且其氧化性比氯化铜强,加入的铁粉先于氯化铁反应,因铁粉少量,可能只与氯化铁反应,所以没出现红色固体不能说明不含有铜离子,故B错误;
C.铝箔加热过程中熔化,但同时迅速与氧气反应生成熔点较高的氧化铝将铝包裹,所以不会滴落,故C错误;
D.稀硫酸与纯锌粒反应,再加入几滴浓溶液后,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优先与锌粒发生反应,不能生成氢气,故D错误;
故选:A。
8.D
【分析】由BP双极膜中H+、OH-移动方向可知:X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1--2e-=Cl2↑;Y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电解总反应为2H2O+2Cl-Cl2↑+H2↑+2OH-。精制盐水中Na+经过M离子交换膜移向产品A室,与BP双极膜中转移过来的OH-结合生成NaOH,所以M膜为阳离子交换膜,盐室中Cl-经过N离子交换膜移向产品B室,与BP双极膜中转移过来的H+结合生成HCl,所以N膜为阴离子交换膜,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以上分析知,X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1--2e-=Cl2↑;Y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A错误;
B.由题意可知:精制盐水中Na+经过M离子交换膜移向产品A室,与BP双极膜中转移过来的OH-结合生成NaOH,所以M膜为阳离子交换膜,盐室中Cl-经过N离子交换膜移向产品B室,与BP双极膜中转移过来的H+结合生成HCl,所以N膜为阴离子交换膜,BP膜作用是选择性通过H+和OH-,B错误;
C.阳极反应式为电极反应式为:2C1--2e-=Cl2↑,电路中每生成标况5.6 L气体Cl2,其物质的量是0.25 mol,转移电子0.5 mol,理论上获得副产品A (NaOH溶液)和B (HCl溶液)各0.5 mol,C错误;
D.“双极膜组”电渗析法从NaCl溶液获得酸( HCl )和碱( NaOH ),由此推知:也可从MX溶液制备相应的酸( HX )和碱( MOH),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9.D
【详解】A.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该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故A错误;
B.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成正比,故B错误;
C.燃烧热是纯净可燃物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量,C应转化成CO2,,则,CO还能燃烧放热,所以C的燃烧热,故C错误;
D.稀溶液中H+和OH-反应生成1molH2O(l)放出57.3kJ热量,但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所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故D正确;
答案为D。
10.B
【分析】在原电池中,活泼性较强的电极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电极为正极,结合原电池原理和电极上的常见现象分析判断。
【详解】一般而言,原电池中,活泼性较强的电极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电极为正极,放电时,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则活泼性a>b;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c为负极,则活泼性c>d;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c为正极,则活泼性a>c;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b为正极,则活泼性d>b,因此金属活泼性的强弱顺序是a>c>d>b,故选B。
11.C
【详解】A.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Cl-由盐桥移向负极所在的ZnSO4溶液,描述正确,不符题意;
B.b极是电解池阴极,溶液中阳离子在此得电子,,描述正确,不符题意;
C.精炼粗铜,粗铜(阳极)中不是只有Cu元素,还有一些杂质金属,有些金属活泼性强于Cu,会先于Cu单质失电子,所以阳极不止一个电极反应式,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D.生铁吸氧腐蚀,电解质环境是中性或接近中性,所以O2得电子结合水生成OH-,描述正确,不符题意;
综上,本题选C。
12.D
【详解】A.2SO2(g)+O2(g)2SO3(g);△H=-98.3kJ mol-1,表示1molSO2(g)与0.5molO2(g)完全反应生成1molSO3(g)时,放出放出热量98.3kJ,该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SO2与0.5molO2不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8.3kJ,故A错误;
B.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2SO2(g)+O2(g)2SO3(g)的反应热△H1=2△H,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热符号为“-”,所以△H1<△H,故B错误;
C.X(g)+Y(g)Z(g)+W(s);△H>0,反应热表示1molX(g)与1molY(g)反应生成1molZ(g)与1molW(s)吸收的热量,不会因反应物的量变化发生变化,故C错误;
D.增大X的量,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参加反应的X、Y的物质的量增大,则放出热量增加,故D正确;
选D。
13.D
【详解】A.已知反应①放出能量,反应②吸收能量,所以反应①中碘的能量高,则反应①中碘为气态,②中的I2为固态,选项A错误;
B.根据盖斯定律,②-①为I2(s) I2(g),即△H=+35.96kJ/mol,选项B错误;
C.反应①②的产物都是气态碘化氢,所以二者热稳定性相同,选项C错误;
D.反应②吸收能量,则②中反应物总键能比生成物总键能大,选项D正确;
故选D。
14.C
【详解】A.是吸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与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铝热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 C符合题意;
D.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需要在高温下进行,属于吸热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A
【详解】根据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则反应1:的;反应2:的,综上所述,A项正确。
16.(1)2Cu2+ +2H2O2Cu+O2↑+4H+
(2)PbO2+2e-+SO+4H+=PbSO4+2H2O
(3)CH3OH-6e-+ 8OH-=CO+ 6H2O
(4) 阴极 精铜 Cu2++2e-=Cu 阳极 粗铜 CuSO4 红 无
【详解】(1)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硫酸铜溶液,生成铜、硫酸和氧气,其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u2+ +2H2O2Cu+O2↑+4H+。
(2)铅蓄电池是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其放电时正极二氧化铅得到电子,反应式为PbO2+2e-+SO+4H+=PbSO4+2H2O。
(3)碱性条件下甲醇CH3OH燃料电池的负极是甲醇失去电子转化为碳酸根,反应式为CH3OH-6e-+ 8OH-=CO+ 6H2O。
(4)①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纯铜作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电解质溶液是硫酸铜溶液,因此根据装置可判断A为阴极,材料是精铜,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B为阳极,材料是粗铜,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②乙池中铁电极是阴极,碳棒是阳极,阳极氯离子放电,阴极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电产生氢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钠,因此若滴入少量酚酞试液,开始电解一段时间,Fe极附近呈红色,C极附近呈无色。
17.(1)D
(2)Fe、Ag及CuSO4溶液构成原电池,其中Fe为负极,Fe失去电子变为Fe2+进入溶液,使左侧质量减轻;Ag为正极,Cu2+在Ag上得到电子变为Cu单质附着,导致右侧质量增加,Fe圈质量小于银圈质量,因而导致银圈向下倾斜。
【分析】铁圈和银圈连接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根据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判断反应现象。
【详解】(1)铁圈和银圈连接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Fe作负极,失去电子变为Fe2+进入溶液,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Cu2+在Ag上得到电子被还原为Cu单质,生成铜单质附着在银圈上,导致银圈质量增加,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银圈向下倾斜,故合理选项是D;
(2)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Fe、Ag及CuSO4溶液构成原电池,其中活动性强的Fe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导致左侧质量减轻;右侧Ag为正极,Cu2+在正极Ag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Cu附着导致右侧Ag圈质量增加,Fe圈、Ag圈质量不再相等,导致银圈向下倾斜。
18. 1.2 增大
【详解】Ⅰ.(1)在原电池中,阳离子从负极移向正极,根据题图中的迁移方向可知,左侧电极为负极,b处通入的是燃料甲醇;右侧电极是正极,c处通入的是氧气;
(2)正极的获得电子,在酸性环境中生成,电极反应式为;
(3)C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4价,则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Ⅱ.混合动力车上坡或加速时,该镍氢电池处于放电状态,由题图并结合的化合价由可知,乙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故乙电极周围溶液的pH增大。
19. Zn Zn-2e- =Zn2+ Zn + 2H+=Zn2++H2↑
【详解】根据原电池示意图可知,由于锌比铁活泼,则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Zn +H2SO4 =ZnSO4 +H2↑ ,在这反应中,锌片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Zn片是负极,负极上的电极反应为Zn-2e- =Zn2+,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 + 2H+=Zn2++H2↑。
20.
【详解】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得到 。
21. 从B到A; 从B到A 2Cl-+2H2O 2OH-+Cl2↑+H2↑ 4 负 VO2+-e-+H2O=VO+2H+
【分析】放电时,A极室VO→VO2+,V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A是正极;B极室V2+→V3+,V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B是负极;
【详解】(1)放电时,A是正极、B是负极,导线中电子方向为B到A,阳离子移向正极,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方向为从B到A;
(2)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气、氯气,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 2OH-+Cl2↑+H2↑;149g NaClO的物质的量是2mol,制备消毒液的方程式是2OH-+Cl2= Cl-+ ClO-+H2O,则反应需消耗氯气2mol,若利用电解所得产物制取含149g NaClO的消毒液用于环境消毒,理论上电解过程中至少需通过电路4mol电子;
(3)若将该电池电极连接电源充电,B极发生还原反应,则B极连接电源的负极,A是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VO2+-e-+H2O=VO+2H+。
22. 阴 阳 H2SO4 NaOH 2Na2SO4 +4H2O4NaOH + 2H2SO4 +2H2↑+O2↑ (写2H2O 2H2↑ + O2 ↑ 给1分) > e
【详解】(1) 电解时,阳离子会移向阴极,阴离子会移向阳极,加入的硫酸钠溶液电离生成的Na+则会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所以n是阳离子交换膜,而则会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到阳极室,所以m是阴离子交换膜 ,根据电解时离子的放电顺序,阳极失电子能力> ,故从A口出的产品是H2SO4,又由于阴极得电子能力H+> Na+,故从D口出的产品是NaOH。综上所述电解硫酸钠溶液总反应方程式为2Na2SO4 +4H2O4NaOH + 2H2SO4 +2H2↑+O2↑。
(2)①电渗析法海水淡化技术本质上还是电解食盐水,通电时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由于阴阳离子交换膜选择性通过离子,如下图所示,导致b处和d处的海水浓度越来越大,所以出水口的NaCl溶液浓度b>c。
②由于阴极H+得电子变成氢气,导致e处对应的阴极室浓度越来越大,会和海水中的Ca2+和Mg2+结合成含有Ca(OH)2和Mg(OH)2的水垢,导致e口对应的室产生水垢较多。
【点睛】(1)的总反应方程式会在分析后错写成水的电解方程式2H2O 2H2↑ + O2 ↑。
23. 2H2(g)+O2 (g)=2H2O(g) ΔH=-483.6 kJ·mol-1 462.9 CH4(g)+2O2 (g)= CO2(g)+ 2H2O(g) ΔH=-890.3kJ·mol-1 CH4(g)+ 2H2O(g)=CO2(g)+4H2(g) ΔH=+165.0 kJ·mol-1
【详解】(1) 根据①4HCl(g)+O2(g)2Cl2(g)+2H2O(g) ΔH=-115.6kJ·mol-1,②H2(g)+Cl2(g)=2HCl(g) ΔH=-184kJ·mol-1,则①+②2为2H2(g)+O2 (g)=2H2O(g) ΔH=-483.6 kJ·mol-1,则H2与O2反应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 (g)=2H2O(g) ΔH=-483.6 kJ·mol-1,故答案:2H2(g)+O2 (g)=2H2O(g) ΔH=-483.6 kJ·mol-1;
(2)根据反应热ΔH=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根据断键能量图可知:断开1molH—O键所需能量,则H—O键能为462.9 kJ·mol-1,故1molH—O键所需能量=462.9kJ,故答案:462.9;
Ⅱ. (1)根据已知:①CH4(g)+H2O(g)=CO(g)+3H2(g) ΔH=+206.2kJ·mol-1;②CH4(g)+CO2(g)=2CO(g)+2H2(g) ΔH=+247.4kJ·mol-1③ 2H2(g)+O2 (g)=2H2O(g) ΔH=-483.6 kJ·mol-1,则①2-②+③2为:CH4(g)+2O2 (g)= CO2(g)+ 2H2O(g) ΔH=-890.3kJ·mol-1
故甲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H4(g)+2O2 (g)= CO2(g)+ 2H2O(g) ΔH=-890.3kJ·mol-1,故答案:CH4(g)+2O2 (g)= CO2(g)+ 2H2O(g) ΔH=-890.3kJ·mol-1;
(2)由已知:①CH4(g)+H2O(g)=CO(g)+3H2(g) ΔH=+206.2kJ·mol-1;②CH4(g)+CO2(g)=2CO(g)+2H2(g) ΔH=+247.4kJ·mol-1可知,则①2-②为CH4(g)+ 2H2O(g)=CO2(g)+4H2(g) ΔH=+206.2kJ·mol-12-247.4kJ·mol-1=+165.0 kJ·mol-1,故答案:CH4(g)+ 2H2O(g)=CO2(g)+4H2(g) ΔH=+165.0 kJ·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