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7 12:14:25

文档简介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DBCCD 6——10 BAAAA 11——15 CAABB
16——20 BAACA 21——25 CDBCB 26——30 BABAB
二.非选择题
31、(14分)
(1) 新航路开辟,欧亚贸易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饮茶适应了英国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的需要;工业革命的推动(任意3点6分)
(2) 适应了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工作效率;改变英国人的生活习惯;茶叶贸易的巨额利润,促进英国资本原始,影响英国殖民政策;围绕茶文化而产生一系列制茶工艺技术的改进,茶具的发明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8分)
32、(14分)
(1)变化: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2分)
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苏俄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2分)
(2)新经济政策主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找到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主体的国家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4分)
(3)关系: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来满足工业发展。(2分)
弊端:造成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最终迟滞了苏联经济发展,为后来苏联解体埋下隐患。(4分)
(12分)
(1) 变化:从不愿加入国际组织承担国际义务到主动对外军事政治结盟。(2分)
原因:①国际格局发生变化: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②美国实力增长:从世界强国之一发展成头号资本主义强国;③社会主义力量变化:从一国发展为多国并出现继续向西发展之势;④行政与立法机关协调程度不同:杜鲁门政府比威尔逊政府更好协调了与参议院的关系;⑤美国国家利益观变化:从坚守孤立主义到放弃孤立主义而寻求结盟,以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
(2)与苏联的战时同盟关系瓦解,美苏冷战开始;美苏两大阵营形成并出现直接对抗的局面;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援助和控制,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任答二点即可得4分)西丰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材料旨在说明( )
A. 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
B. 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 阶级和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
D. 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2.下表所示的史实可说明,早期文明( )
公元前2千纪早期 苏美尔人已从阿富汗获得青金石
公元前2千纪 古代埃及的工程建设往往需要从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获取木材
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 希腊人向外殖民以获得土地
A.自然资源的互补 B.影响范围的扩大
C.外交模式多元化 D.人地矛盾较尖锐
3. 下图为古埃及象形文字、腓尼基字母、早期希腊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这体现了( )
A.埃及的象形文字起源最早 B.希腊字母是希腊化时期产物
C. 文明之间存在交流与借鉴 D.文明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4. 12世纪中叶,英国亨利二世出台了“盾牌钱”政策,即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在军事上对骑士的依赖。“盾牌钱”政策的出台( )
A.增强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实力 B.标志着英国骑士制度的瓦解
C.有利于推动英国王权的强化 D.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 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 哈特在他所著的《历史上百位影响最大的人物及其排列顺序》中说:“我选择穆罕默德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但他确实是历史上在宗教和世俗两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唯一人物。”下列有关穆罕默德的史实不能论证迈克尔 哈特的理由的是( )
A. 创立伊斯兰教 B. 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C. 在麦加城传教 D. 建立起统一的阿拉伯帝国
6. 据《全球通史》所汇总的史料,从公元前1000年起到西班牙人来到美洲的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确切的相互影响或接触。这反映出,古代美洲的印第安文明的发展( )
A. 落后于亚洲大陆 B. 相对独立和封闭
C. 呈多元一体格局 D. 摈弃了外界影响
7. 16世纪初期,英国海盗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欧洲的东北方或西北方海域,他们几乎不去欧洲与美洲大陆往来的中心航道。这主要是因为( )
A.葡、西两国掌握海权优势 B.英国航海技术十分落后
C.欧洲商路与贸易中心转移 D.英国受到价格革命冲击
8. 关于“新航路的开辟”,很长时期内,我国的教科书都使用欧洲通行的“地理大发现”,但一些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重点强调欧洲人对未知大陆的发现。目前,我们的教材用“全球航路的开辟”来代指这一历史事件。这体现了( )
A. 欧洲中心论到全球史观的变化 B. 民族史观到近代化史观的变化
C. 近代化史观到全球史观的变化 D. 欧洲中心论到革命史观的变化
9. 下图为16世纪至17世纪《西欧小麦价格指数变化曲线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这一变化原因是( )
A. 早期殖民扩张白银流入西欧 B. 西欧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 三角贸易导致黑奴涌入欧洲 D.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食物交流
10. 中世纪的欧洲,儿童被视为父母的隶属品,并被认为生来俱恶,鞭笞、体罚儿童被视为合理合法。直至14世纪以后,人们才开始从儿童自然本性来看待儿童,要求尊重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这一变化( )
A. 体现出人文主义的色彩 B. 得益于启蒙运动的发展
C. 继承了欧洲传统儿童观 D. 保障了儿童的合法权益
11. 牛顿的成就证明:《圣经》并非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也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规则下。这表明牛顿的成就( )
A.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方法 B.推动了近代物理学领域的发展
C.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 D.打破了人们对《圣经》的信仰
12. 《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成为构成英国君主立宪制大厦的两块基石,英国确立了国会至上的原则,原来独揽国家主权的国王手中只剩下了纯粹的行政权,而且这种权力也越来越多的转交给内阁。由此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
A.君主权力受到限制 B.内阁是最高权力机构
C.议会对内阁负责 D.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
13. 1785年,有律师为阿克莱特辩护时指出:“工艺各部门中最有用的发明并不是关在书房里的专务理论的哲学家们的创作,而是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从实践中得知什么构成其探讨课题的灵巧的工匠的创作,这是众所周知的事。”这段辩护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工艺发明主要源于工匠的实践 B.重化工业迅速发展
C.科学理论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垄断组织逐渐形成
14. 马克思说:“机器生产摧毁国外市场的手工业产品,迫使这些市场变成它的原料产地。例如东印度就被迫为大不列颠生产棉花、羊毛、大麻、黄麻、靛蓝等。……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转变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这一论述( )
A. 分析了欧洲贸易中心转移的原因 B. 阐释了亚非拉地区形成单一经济的原因
C. 全面分析了机器生产的双重作用 D. 阐明殖民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
15.1920年列宁谈到马克思时说:“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并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这一论述可用于说明( )
A.资产阶级阻碍了思想的进步 B.工人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重要性 D.工人阶级代表人类文明的方向
16. 非洲西海岸有一些反映历史的名称,科特迪瓦的“象牙海岸”,加纳的黄金海岸,利比里亚的胡椒海岸,贝宁的奴隶海岸。这些名称客观上反映了(  )
A. 非洲物资极其丰富 B. 早期殖民掠夺的残酷性
C. 三角贸易所经路线 D. 非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17. 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  ②传染性疾病的肆虐  ③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
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③④
18. 下列属于亚非拉在民族革命方面取得的成果的是(  )
A.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B. 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C. 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D. 各国建立了共和制政体
19. 下列材料是某校历史社团整理的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某国家的史料,据此推断该材料所研究的国家应是(  )
一、新帝国的“旧制度”
(一)“宪法”下的皇权专制
(二)名不副实的帝国议会
二、新帝国的“经济奇迹”
(一)与老工业国同台竞争
(二)无法与经济匹配的殖民地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20. 在华德顿会议上签署《五国条约》规定,美、英、日三国主力舰总吨位的限额分别是52.5万吨、52.5万吨、31.5万吨,并规定美、英、日在太平洋的岛屿和领地维持现状。美国倡议该协议旨在( )
A. 角逐亚太地区的海上霸权 B.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C. 与其他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D. 限制德国海军军备
21. 1921年10月,苏俄政府允许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拿到市场自由买卖。政府还从信贷税收等方面鼓励和促进私营商业发展。另外,在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下成立中央商业局和商业调节管理局,加强对私营商业活动的监督管理。苏俄此举意在(  )
A. 争取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B. 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C. 加快恢复国民经济步伐 D. 迅速实现工业化
22. 从1925年起,苏联要求农业税以货币形式缴纳,税额按产量计算,农民出售粮食换取货币,而粮价由国家统一规定,比较低廉;政府并号召全国人民节衣缩食,其主要目的是(  )
A.稳定税率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B.为反法西斯斗争打下坚实基础
C.集中力量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D.积累资金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3.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第三阶段,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结果遭到了殖民当局的逮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潮。这说明(  )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做法是错误的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要保持适度
C.甘地在印度的地位和威望大大下降
D.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根深蒂固
24. 请欣赏漫画《祸水东引》,漫画中英、法两国旁观希特勒占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并打算“让他去进攻苏联”。这反映出英法一直都在推行(  )
A.门户开放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绥靖政策 D.不抵抗政策
2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英等国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若干协议,由此形成了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  )
A.维护战胜国利益,保证世界和平
B.以实力为依据,美苏划分势力范围
C.维护反法西斯联盟,共同主宰世界
D.两大阵营对立,形成争霸局面
26. 1947年6月,美国开始实行“欧洲复兴计划”,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波兰和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希望通过加入该计划而获得美国的经济援助以恢复和发展本国经济。苏联认为此计划针对苏联,为了防止东欧国家的离心,苏联发起成立了( )
A.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B.经济互助委员会
C.华沙条约组织 D.欧洲共同体
27. 20世纪50年代以后,法国和联邦德国尽管在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对大西洋联盟和北约的态度、对拥有军事力量及核威慑战略等三方面所持观点不同,但两国却采取了加强防务合作的相同政策。这主要是由于( )
A. 冷战局面的长期存在 B. 霸权主义受到了冲击
C. 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D. 多极化世界趋于形成
28. 1962年,赫鲁晓夫在给肯尼迪的信中说:“现在全世界都感到不安,期待我们采取明智的行动,宣布我们的协议,宣布冲突已根本消除,这对各国人民来说将是最大的愉快。”赫鲁晓夫旨在协商解决的是( )
A.“柏林墙”问题 B.古巴导弹危机
C.北约与华约对峙 D.越南战争困局
2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在所有制上,股份公司甚至雇员股份制广泛出现。“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
A.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C.调动企业劳动者积极性 D.推动企业经营管理革命
30.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 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这表明,一战促使英国( )
A. 资本主义转型完成 B. 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D. 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 40 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英国人对茶的爱好始于 17世纪,至 19世纪达到顶峰。
17世纪早期,英国人的早餐主要由冷肉、鱼和啤酒组成,准备起来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18世纪新兴工厂里的工人对饮茶情有独钟。以加糖红茶为特色的早餐用不着设施齐备的厨房,只需把水烧热。茶含有咖啡因,使他们在长时间单调重复的工作中保持清醒,集中精力操作高速运转的设备。
由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稍不注意便会爆发传染病。用开水冲泡茶叶可以预防许多因饮用水不洁带来的疾病。到1796年,有人说痢疾和其他由饮用水所引起的疾病“真是越来越少,在伦敦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些疾病了”。大量工人可以安心地涌向诸如米德兰那样的工业城市。
瓦特的好友韦奇伍德是大批量生产瓷器的先驱。他率先使用蒸汽机来研磨材料,并应用印花机的技术。他工厂里的每个工人只负责生产的一个环节,产品从一道工序不停地流向下一道工序。当时一个熟练工人只要节省一周的工资就能买一套普通的韦奇伍德家的茶具。从 19世纪 60年代开始,各种类型的茶叶揉捻机、烘干机等,相继发明。
——摘编自百度文库《英国茶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茶文化兴起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茶文化兴起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摘编自《列宁选集》
材料二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据材料一指出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4分)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这是邓小平对材料一政策的评价,结合苏俄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
据材料二指出苏联是如何处理农业与工业发展关系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19年夏天,在美国是否加入国联的问题上,“强硬派”参议员持孤立主义态度,他们反对国联盟约第十条,认为要求所有的会员国在其中一方受到进攻时要采取共同的防御措施将使美国卷入国外的战争。威尔逊拒绝妥协和修改国联盟约第十条。为了向人民表达他的计划的正确性,威尔逊开始在全国作巡回演讲,他说联盟是世界和平的唯一希望,是防止另一场世界大战的唯一办法,人们给予威尔逊热烈的掌声。经过了多轮投票和争论,参议院最终于1920年3月扼杀了国联盟约。拒绝签订国联盟约表明许多美国人拒绝承认整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及美国在全球地位的改变。
--—摘编自纳什等编著《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等
材料二
1947年2月,英国通知美国国务院,英国无力再对希腊和土耳其提供进一步的财政和军事援助,希望美国承担此前主要由英国在东地中海承担的抵抗共产主义的义务。杜鲁门总统呼吁全面抵抗“某种意识形态”,坚称对共产主义实行遏制就是对和平与自由的保护,而和平与自由正是所有美国人所依赖的根本。美国在经济上援助西欧后,英、法还要求美国提供军事援助。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关于建立北大西洋区域组织的决议案,解决美国在和平时期不能与别国缔结军事同盟的问题。经过会谈,1949年4月4日,美、加和西欧共12国外长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当中的一国或数国遭武装攻击,"则它们之中的每一国均将行使联合国宪章第51条所承认的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影响。(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