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25 10:5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张PPT。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经济上军事上—抗美援朝1、稳定物价之战2、土地改革必要性: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时间:1950-1952
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①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②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③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中国出兵原因:面临威胁①海: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②陆:美国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③空:美国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城乡 目的:保家卫国
时间:1950-1953 指挥: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 结果:美被迫签《朝鲜停战协定》
意义: ①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②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威望 ③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第3课
新中国内政和外交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第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时间:地点:内容:1954年北京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想一想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二、新中国的外交(国际环境)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代表谈判时首次提出.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⑵内容:⑶影响:2、万隆会议 ⑴会议的召开:时间 : 地点:⑵会议的性质:
⑷ 周恩来提出的方针: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 万隆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⑶会议的主题: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求同存异” 意义: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同: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所提出的 “求同存异”方针,你知道亚非国家同与异有哪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