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练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

文档属性

名称 一课一练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9-25 13:4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桐乡高级中学2012年第一学期化学学科一课一练(38)命题人:李小兵
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建议完成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 氮气的性质是 ( )?
A. 只有氧化性? B. 只有还原性?C.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 既没有氧化性又没有还原性
2.下列现象的产生与人为排放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无关的是 ( )
A. 闪电 B.光化学烟雾 C.酸雨 D.臭氧空洞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氮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因此N2的化学性质也很活泼
B.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因此NO2是硝酸的酸酐
C. 雷雨时,可增加土壤中硝酸盐类氮肥的含量,此变化属于氮的固定
D.氮气可做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4.鉴别NO2气体和Br2蒸气,可用 ( )
A.湿润的淀粉KI试纸 B.AgNO3溶液 C.水 D.烧碱溶液
5.下列气体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 )
A.二氧化硫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一氧化氮
6.发射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引燃后,产生的大量高温气体从尾部喷出,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2、H2O、N2、NO等,在发射现场可看到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红色气体,其原因是 ( )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B.NO遇空气生成NO2
C.CO2与NO反应生成CO和NO2 D.NO与H2O反应生成H2和NO2
7.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NOx、SO2)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它使CO和NOx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CO和NO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CO+2 NOx=2xCO2+N2
B.上述方法的缺点是由于CO2增多,会大大提高空气的酸度
C.多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有效控制城市空气各种污染源
D.汽车改用天然气为燃料或开发氢能源,都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8.如右图所示,两个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各充入一定量NO和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使NO与O2充分反应,最终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比原来(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9. 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其质量比为( )
A. 3∶1 B. 1∶3 C. 1∶2 D. 2∶1
10. 某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为 ( )
A. N2O B. NO C. NO2 D. N2O5?
11.在常温常压下,a, b,c,d 四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以等物质的量混合的两种气体。a试管内是NO2和O2,b试管内是C12和SO2,c试管内是NO和O2,d试管内是O2和H2。将四支试管迅速同时倒立于水中,最终水面上升高度h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hb>hc>ha>hd B.hc>ha>hb>hd C.hd>ha>hc>hb D.hb>ha>hc>hd
二、填空题
12.实验室用空气和下列药品、仪器装置制取少量氮化镁。
(1)当装置按顺序连接好以后,首先应检查气密性,然后进行实验:
①如果所制气体的流向从左向右时,上述各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_(填接口编号)。
②实验开始时,应先在______(写序号)处接通自来水,然后依次点燃_______处的酒精灯(填药品名称)。
(2)浓H2S04的作用是______,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装置⑤的作用是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4)制成Mg3N2后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13.实验室常用饱和NH4Cl溶液跟饱和NaNO2溶液反应制取氮气,其反应为:NaNO2+NH4ClNaCl+N2↑+2H2O,再用制得的氮气跟氢气化合制取氨气。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装置A中导管a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用序号回答)。①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②使分液漏斗中溶液能顺利滴下,③使实验装置不漏气。
(2)装置C的作用是 。
(3)在实验开始前,首先必须进行的操作步骤是 。
(4)点燃装置D的酒精灯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步骤是 。
(5)从装置D中导出的气体成分是________,检验反应产物的化学方法是 。
三、计算
14.将一充满NO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然后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O2,试管中恰好充满水时,则通入的O2与原NO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若假设生成的溶质不向外扩散,且为标准状况。则所得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应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