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综合特训卷-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一些梨,每3个装一盘,装了6盘,还有剩余,这些梨最少有( )个。
A.18 B.19 C.20
2.做20道口算题,小军用30秒,小丽用40秒,小红用45秒。( )做题最快。
A.小军 B.小丽 C.小红
3.小林和小冬面对面站立,小冬面向西,那么小林的左边是( )面。
A.西 B.北 C.南
4.下面( )中的“4”与7496中的“4”表示的意义相同。
A.2854 B.6400 C.4021
5.王奶奶高152厘米,李阿姨高16分米,刘大妈高1米72厘米,她们三人中,( )最高。
A.王奶奶 B.李阿姨 C.刘大妈
6.6□□-2□□的差,不可能是多少?( )
A.二百多 B.三百多 C.四百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7.( )时整或( )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8.下面是小刚记录的一个月的天气情况。
(1)把记录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天气
天数 ( ) ( ) ( )
(2)这个月共有( )天。比多( )天。
9.59里面最多有( )个8;47里面最多有( )个7。
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或长度单位。
小红看一场电影的时间是2( ) 小明跑50米用时15( )
课桌大约高7( ) 一张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 )
11.一辆卡车昨天运大米405袋,今天上午运148袋,下午运152袋。两天共运大米( )袋。
12.按规律填数。
(1)370,380,390,( )。
(2)919,828,( ),646,( )。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要比除数大。( )
14.分针从12走到1,是1分钟。( )
15.学校在小明家的西面,小明从家去学校应该往西走。( )
16.最小的三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少99。( )
17.最小的四位数减去最大的三位数差是1。( )
四、计算题(共19分)
18.直接写出得数。(每题0.5分,共6分)
60+400= 990-900= 1300-500= 36÷4=
87-69= 360-90= 600+900= 93-36=
700+30= 880-80= 28+37= 110-60=
19.用竖式计算。(带☆号的要写出验算过程) (每题2分,共8分)
☆566+37= ☆732-389=
55÷9= 39÷4=
20.看图列式。(每题5分,共5分)
五、解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21.每个鱼缸最多养6条金鱼,养33条金鱼至少需要多少个这样的鱼缸?
22.做一个蝴蝶风筝用7张纸,50张纸最多能做多少个风筝?
23.小兰、小明、小红和小芳四个人站成一列,小明在小芳前面40分米,小红在小芳后面7分米,小明在小兰前面8分米。(先画一画,再回答)
(1)小芳和小兰之间相距( )分米。
(2)紧跟小明后面的人和小红相距多少分米?
(3)最前面的人和最后面的人相距多少分米?
24.天天超市原有326袋红薯,购进一批后,现有564袋红薯,购进多少袋红薯?
25.填一填,画一画。
(1)少年宫的( )面是学校,学校的( )面是图书馆。
(2)图书馆在少年宫的( )面。少年宫在图书馆的( )面。
(3)从体育馆先向北面走到达少年宫后,再向东北面走,就能到达公交站。请你画出公交站的位置。
26.下表是调查二(1)班同学喜欢水果的情况。
水果 苹果 桔子 香蕉 桃子
人数 24 12 10 9
①二(1)班喜欢( )的人最多,喜欢( )的人最少。
②二(1)班一共有( )人。
③喜欢苹果的人比喜欢香蕉的人多( )人。
④班里要开联欢会,要买两种水果,你觉得选哪两种合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
1.B
2.A
3.B
4.B
5.C
【分析】根据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大小即可。
【详解】16分米=160厘米,
1米72厘米=172厘米
152<160<172
所以她们中,刘大妈最高;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各单位之间的换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A
【分析】6□□,最大是699,最小是600;
2□□,最大是299,最小是200;
6□□-2□□的最小的差是:600-299=301;最大的差是:699-200=499;
即,6□□-2□□的差是在三百多到四百多之间;据此解决。
【详解】由题意分析得:
6□□-2□□的差,不可能是二百多。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减法估算,要熟练掌握。
7. 3 9
【分析】在三角板上,最大角就是直角;当时针和分针与三角板的直角边重合时,分针和时针所成的角就是直角;据此解答。
【详解】由题意得分析得:
3时整或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时间与钟面指针的位置关系及角的认识,要熟悉钟表及角的特征。
8.(1) 15 12 4
(2) 31 8
(2)略
9. 7 6
【分析】求一个数里面最多有几个相同的数,用有余数的除法求出商和余数,取商填空即可。
【详解】59÷8=7……3
47÷7=6……5
故,59里面最多有7个8;47里面最多有6个7。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100以内有余数除法的应用,要熟练掌握。
10. 时 秒 分米/dm 毫米/mm
11.705
【分析】根据题意,把昨天运大米的袋数加上今天上午运大米的袋数再加上今天下午运大米的袋数,即是两天共运大米的袋数,据此解答。
【详解】405+148+152
=405+(148+152)
=405+300
=705(袋)
两天共运大米705袋。
【点睛】分析好题意,运用连加计算出两天共运大米的袋数即可。
12.(1)400
(2) 737 555
【分析】(1)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0;
(2)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91;据此解决。
【详解】(1)390+10=400
故,370,380,390,400;
(2) 828-91=737
646-91=555
故,919,828,737,646,555。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数字排列的规律,要找准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13.×
14.×
15.√
【分析】以小明家为中心参照点,并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明,然后进行判断。
【详解】学校在小明家的西面,小明从家去学校应该往西走。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位置与方向的判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
【分析】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详解】999-100=899
即,最小的三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少899;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三位数之间的不退位减法计算,要熟练掌握。
17.√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然后求出它们的差,再判断即可。
【详解】1000-999=1;
最小的四位数减去最大的三位数差是1。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然后再根据题意进一步解答即可。
18.460;90;800;9
18;270;1500;57
730;800;65;50
19.603;343;
6……1;9……3
【分析】整数加减法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100以内数除法列竖式计算,用乘法口诀试商,商要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验算时,原式是加法的,可以用减法验算;原式是减法的,可以用加法验算。
【详解】☆566+37=603 ☆732-389=343
验算:验算:
55÷9=6……1 39÷4=9……3
20.17;3;5;2
17;5;3;2
21.6个
【分析】用鱼的总数量除以每个鱼缸最多可养金鱼数量,求出商和余数,再把商加1,即可解决此题。
【详解】33÷6=5(个)……3(条)
5+1=6(个)
答:养33条金鱼至少需要6个这样的鱼缸。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100以内数的有余数除法应用,取值时,用“进一法”。
22.7个
【分析】用纸的总数量除以做一个蝴蝶风筝用纸的数量,算出商和余数,取商作为最后的结果即可。
【详解】50÷7=7(个)……1(张)
答:50张纸最多能做7个风筝。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100以内有余数除法的应用,关键是取值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用去尾法。
23.画一画见详解
(1)32
(2)39分米
(3)47分米
【分析】(1)小明与小芳之间的距离减去小明与小兰之间的距离,结果就是小芳和小兰之间的距离。
(2)紧跟小明后面的人是小兰,把小芳与小兰之间的距离和小芳与小红之间的距离加起来,结果就是紧跟小明后面的人和小红之间的距离。
(3)最前面的人是小明,最后面的人是小红,把小明与小芳之间的距离和小芳与小红之间的距离加起来,结果就是最前面的人和最后面的人之间的距离。
【详解】
(1)40-8=32(分米)
故,小芳和小兰之间相距32分米。
(2)32+7=39(分米)
答:紧跟小明后面的人和小红相距39分米。
(3)40+7=47(分米)
答:最前面的人和最后面的人相距47分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长度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能准确地把图画出来。
24.238袋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此题已知原有的袋数和现在的袋数,求购进的袋数;用现在的袋数减去原有的袋数即可求出购进的袋数。
【详解】564-326=238(袋)
答:购进红薯238袋。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分析清楚题意,再找准等量关系。
25.(1)西;南
(2)西南;东北
(3)
26.(1)苹果,桃子
(2)55
(3)14
(4)苹果和桔子,因为喜欢这两种水果的人比较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