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5 22:3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文言文阅读(共10小题)
1.小古文阅读。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 汤问》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    
②秦青弗止    
(2)翻译句子的意思。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薛谭学讴于秦青”和“饯于郊衢”中的“于”意思不相同。    
②秦青用唱歌的方式为学生送别,表明了他对分别的不舍和悲伤。    
(4)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
桃园结义
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1)根据意思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①共同合作,互相帮助。    
②背叛道义,忘记别人的恩情。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3)文章主要写的是    、   和    (人物)在    (地点)故事,其中    (人物)最大。这篇文章选自名著《   》。
(3)该名著中还有哪些小故事呢?请再写两则。    
3.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弈秋    
鸿鹄   
弓缴   
弗若    
(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通国/之善/弈者也
B.使弈秋/诲二人弈
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D.思/援弓/缴而射之
(3)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5)这篇短文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阅读理解。
小古文阅读。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①,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②齿碾③之,又不得。瞋(chēn)④甚,复于地取内⑤口中,啮(niè)⑥破即吐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鸡子:鸡蛋。②屐:木底鞋,下有齿以防滑。③碾:踩。④瞋:发怒。⑤内:同“纳”,放入。⑥啮:咬。
(1)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食鸡子(品尝)
B.以箸刺之(用尖锐的东西向前直戳)
C.乃下地以屐齿碾之(用)
D.复于地取内口中(又)
(2)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3)短文把王蓝田    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作者妙用“   、   、   、   、   、   ”等动词作动作描写,选用“   、   ”两字作神态刻画,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给人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4)下列不能用来形容文中的王蓝田的一项是    
A.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B.小不忍则乱大谋
C.直筒炮——一点就着
5.文言文阅读。
曾子①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②反为女杀彘③。”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顾:回来:③彘:猪:④特:只不过。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妻止之    
②女还    
③遂烹彘也    
④顾反为女杀彘    
(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今子欺之,是教子散也。    
②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3)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   
6.课内古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回答问题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辩斗:   。
②以:   。
(2)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孔子不能决也:   。
②孰为汝多知乎:   ?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及日中则如盘盂”和“过犹不及”中的“及”字意思相同。    
②“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③“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4)梳理文中两小儿的观点,完成表格:
人物 观点 现象 依据
小儿甲 ①    日初出大如车盖 ②   
小儿乙 日中时近 ③    近者热
7.文言文阅读。
铸砚示志
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卒以进士及第。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①或劝改业:   
②砚穿则易: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来向别人示威。
B.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
C.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
D.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送给别人。
(3)桑维翰对自己的长相的态度是“   ”。(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
(4)读完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8.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志:   
②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②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3)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B.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C.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4)这个典故流传了一个成语是“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
(5)结合文章内容,“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无足”表现了什么?   
9.文言文阅读。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②,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③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④。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之楚而北行也。”
注释:①衣焦不申:衣服皱褶而不平整。焦,指衣服皱纹。②持其驾:手持车驾上的缰绳。③用:资用,指旅途所需的粮钱。④广地尊名:使地广,使名尊。
(1)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北面而持其驾(方:正在)
B.将奚为北面(奚:为何)
C.吾用多(用:用处)
D.吾御者善(御:驾车)
(2)下列“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我欲之楚
B.此非楚之路也
C.恃王国之大
D.兵之精锐
(3)翻译。
①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4)成语    出自本文,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0.阅读。
李贺呕心作诗
贺为人纤瘦①,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②,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注释】①纤瘦:瘦弱。纤,细。②锦囊:用锦缎制成的袋。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能疾书   
②书置囊里    
③及暮归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3)李贺善于作诗,除了他天资聪明外,还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共10小题)
1.【解答】(1)考查实词解释。①“未穷青之技”的意思是: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穷:学完。
②“秦青弗止”的意思是:秦青没有劝阻他。弗:没有。
(2)考查翻译句子。“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的意思是: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3)①于考查一词多义。:向/在。“于”意思不相同。正确。②秦青除了歌唱技艺十分高超之外,还是个善于教导学生的人。因为他用高超的技艺打消了学生半途而废的想法。故此说法错误。
(4)考查对本文内容理解后知识的拓展。做好此题,要认真理解本文,按题目要求结合译文来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做人不可骄傲自满。
故答案为:
(1)①学完;
②没有。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3)①√;
②×;
(4)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做人不可骄傲自满。
2.【解答】(1)考查字词解释。①同心协力:共同合作,互相帮助。②背义忘恩:背叛道义,忘记别人的恩情。
(2)考查句子解释。报:报效。黎庶:百姓。故“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意思是:向上可以报效国家,向下可以让老百姓过上舒坦的日子。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经典名著。由“于桃园中”“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可知,文章主要写的是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的故事。由“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可知,刘备最大。这篇文章选自名著《三国演义》。
(4)考查经典名著。该语段选自《三国演义》,其中比较著名的故事有: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
故答案为:
(1)①同心协力 ②背义忘恩;
(2)向上可以报效国家,向下可以让老百姓过上舒坦的日子。
(3)刘备 关羽 张飞 桃园 刘备 三国演义;
(3)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
3.【解答】(1)考查了汉字注音。结合语境理解,“弈”读“yì”,“鹄”读“hú”,缴:[jiǎo]交纳,交付。[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根据语义“缴”应读“zhuó”。“弗”读“fú”。
(2)考查文言断句。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停顿,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A.有误,句意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大师”,停顿为:通国/之/善弈者也。B.正确。C.有误,句意为“心里却老想着将要有天鹅飞过来”,停顿为: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D.有误,句意为“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停顿应为:思/援弓缴/而射之。
(3)考查翻译语句。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词,善:擅长。句子意思是: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②思:想;缴:引,拉。句意: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4)考查内容理解。结合“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是“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可知这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文中对二人学棋的表现有明显的描述,一人“专心 致志,惟容秋之为听”;另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缓弓缴而射之。”
(5)考查情感主旨。短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弃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心不在焉,学习的结果是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故答案为:
(1)yì hú zhuó fú;
(2)B;
(3)①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②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5)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解答】(1)考查字词解释。A.有误。尝食鸡子:曾经吃鸡蛋。尝:曾经。
B、C、D正确。故选A。
(2)考查句子翻译。瞋:发怒。甚:非常。复:又。内:同“纳”,放入。取:捡。啮:咬。故画线句子意思是:十分愤怒,又从地上捡起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王蓝田性急”可知,王蓝田的性格急躁,文中作者妙用“刺、举、掷、碾、取、啮”等动词作动作描写,选用“怒、瞋”两字作神态刻画,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给人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急促情况下干事情效率不好并且很容易失败。B.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C.直筒炮——一点就着:形容人脾气大,很容易发火。文中的王蓝田性格急躁,结合词语释义可知,“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能用来形容文中的王蓝田。故选B。
故答案为:
(1)A;
(2)十分愤怒,又从地上捡起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3)急躁 刺 举 掷 碾 取 啮 怒 瞋;
(4)B。
5.【解答】(1)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①“妻止之”中“之”的意思是劝止。②“女还”中“女”的意思是你。③“遂烹彘也”中“遂”的意思是于是。④“顾反为女杀彘”中“反”的意思是回来。
(2)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①“今子欺之,是教子散也”的意思是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②“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的意思是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曾子杀彘》讲述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的故事。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由此可见,曾子杀彘有必要。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
故答案为:
(1)①劝止。②你。③于是。④回来;
(2)①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②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
(3)有必要,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
6.【解答】(1)考查了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结合译文作答,①辩斗:辩论。②以:认为。
(2)考查了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结合译文作答,①“孔子不能决也”意思是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②“孰为汝多知乎”意思是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3)考查了文言字词理解、文断句和反问句。①“及日中则如盘盂”的“及”意思是到,到了。“过犹不及”中的“及“意思是合适,够。故题干说法错误。②“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句话中“车盖”“盘盂”是两个词语,中间不断,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是错误的。③“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意思是这不是近大远小的道理吗?这句话是反问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按照原文内容,补全表格,示例:①日初出近。②近者大。③及其日中如探汤。
故答案为:
(1)①辩论。 ②认为。
(2)①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②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3)①×。 ②×。 ③√。
(4)①日初出近 ②近者大 ③及其日中如探汤。
7.【解答】(1)考查了理解加横线的字。①句意是:有人劝他改作其他的行当。故“或”的意思是有人。②句意是:如果这个砚台穿孔了,我就改行。故“易”的意思是改变,更改。
(2)考查了对画线句子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答案为B。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常临鉴自奇曰”可知,他对自己的长相的态度是奇。
(4)考查了对文章启示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他通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成功了。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
故答案为:
(1)①有人。②改变,更改。
(2)B;
(3)奇;
(4)有志者事竟成。
8.【解答】(1)考查了解释词语意思。结合原文翻译作答即可。
(2)考查了理解句子意思。结合原文翻译作答即可。
(3)考查了朗读停顿。句子意思是: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故C停顿正确。
(4)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个典故流传了一个成语是“高山流水”,成语的意思是: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5)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无足”意思是不值得,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表现了知己间相互珍视以及失去知己的悲痛。
故答案为:
(1)①心志,情志。
②不久,一会儿。
(2)①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②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3)C;
(4)高山流水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5)“无足”意思是不值得,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表现了知己间相互珍视以及失去知己的悲痛。
9.【解答】(1)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吾用多”的意思是我的路费多。因此“用”的意思是路费。故选C。
(2)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A.“我欲之楚”中“之”的意思是去、到、往。B.“此非楚之路也”中“之”的意思是助词的。C.“恃王国之大”中“之”的意思是助词的。D.“兵之精锐”中“之”的意思是助词的。故选A。
(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①“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的意思是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的意思是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
(4)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掌握。阅读文章可知,成语“南辕北辙”出自本文,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如果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故答案为:
(1)C;
(2)A;
(3)①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②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
(4)南辕北辙 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如果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10.【解答】(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字写起来很快。书:写字;
②句意为:就写下来放在袋子里。置:放置,放在;
③句意为:到晚上回家后。归:回来。
(2)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是,这。已,罢休。句意:这孩子啊,要呕出心了才罢休啊!
(3)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从“旦日出,骑弱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表明他有独特的早出晚归随感随写的创作方式;“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表明他有呕心沥血令人惊叹的创作态度。所以李贺随感随写的创作方式和呕心沥血令人惊叹的创作态度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品质。
故答案为:
(1)①写字 ②放置,放在 ③回来。
(2)这孩子啊,要呕出心了才罢休啊!
(3)李贺随感随写的创作方式和呕心沥血令人惊叹的创作态度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品质。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