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真题特训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2022春 滨海县)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每道题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并根据序号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涂。
我的老师
贾平凹
①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儿为师,是我疯了,或耍矫情。谁规定老师只能是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
②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翕一翕的。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疼不疼?”对于美好的东西,因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觉得了它的美好,不爱惜,不保卫,有时是觉出了它的美好,因为自己没有,生嫉恨,多诽谤,甚至参与加害和摧残。孙涵泊却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③晚上看电视,七点前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我是没有这种大气派的,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点事业,时时小心,事事怯场,挑了鸡蛋挑子过闹市,不敢挤人,惟恐人挤,应忍的忍了,不应忍的也忍了,结果失了许多志气,误了许多正事。孙涵泊却无所畏惧,竟敢指挥国歌,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④我在他家书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了过来。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再问:“写的什么?”他说:“字。”又问:“什么字?”说:“黑字。”我的文章和书法本不高明,却向来有人恭维,我也是恭维过别人的,比如听别人说过某某的文章好,拿来看了,怎么也看不出好在哪里,但我又要证明我的鉴赏水平,或者某某是权威,是著名的,我得表示谦虚和尊敬,我也就说:“好呀,当然是好呀,你瞧,他写的这……多好!”孙涵泊不管形势,不瞧脸色,不斟句酌字,拐弯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⑤我的老师话少,对我没有悬河般的教导,不布置作业,他从未以有我这么个学生而得意过,却始终表情木然,样子傲慢。我是诚惶诚恐地待我的老师的,他使我不断地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了羞耻,我相信有许许多多的人接触了我的老师都要羞耻的。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
(1)第④自然段中划线词语“恭维”的意思可能是以下哪一项
A.恭喜
B.维护
C.赞扬
D.批评
(2)文章围绕“他真该做我的老师”具体写了哪些事情
①他心疼被阿姨摘下的花
②他无所畏惧地指挥国歌
③他并不恭维我写的字
④他从不给我布置作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文章多次出现了“他真该做我的老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运用了排比手法,使得文章结构整齐,节奏和谐,气势更为强烈。
B.运用了排比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我”的老师身上具有的品质。
C.运用了反复手法,说明了老师对于“我”这个学生的精心教导。
D.运用了反复手法,突出强调了老师身上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4)读第②自然段中的划线句子,联系上下文,他此刻可能在想些什么?
(5)文章最后说“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3分)
2.(2022春 怀来县)阅读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那是一个老师告诉我的故事,至今仍珍藏在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那是在多年前的一天,这位老师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声和七嘴八舌的呵斥声。她回头看看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即就明白过来。肯定有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才碰巧打到这里。
③她当然可与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但自己是老师,说不定她就是自己的学生呢。她隐约可以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于是,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赶了过去。 ④正如她预料的那样,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在大声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28元的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并看清了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湖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简单地梳洗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她还特意叮嘱: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⑤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间,多少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她早已忘了这件事。有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当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露着满脸的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着,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的女孩的叙述中,恍然发现,原来她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多年之后,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⑥女孩眼睛泛着泪光,轻声说:“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的妈妈,使我摆脱了困境,但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
⑦老师的眼睛也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的脸上立刻变得忧郁起来,轻轻摇着头说:“我也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第④段中“她所料到的那样”“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3)“她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一句中,“冲”“搂”两个加粗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4)文中④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5)说说文中的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3.(2022 雷州市)课内阅读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搜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可以概括选文内容的选项是
A.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B.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C.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D.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搜查。
(2)读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从“不论……总是……总是……”这一组关联词表明 。
②从文章的“含糊回答”中,可以感受到父亲对工作 的态度。
③画“~~~”的句子是对父亲 的描写,表现了父亲 的品质。
4.(2022春 揭西县月考)课内阅读。
腊八粥(节选)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1)作者在第一句中罗列不同年龄段的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对腊八粥的感觉,是为了表现
(2)作者把锅里煮着的腊八粥写成“ ”,这是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想象真新奇,这样写的好处是 。
(3)词语“ ”“ ”写出了吃腊八粥时的酣畅淋漓。
(4)八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写下来。
5.(2022 长治)课内阅读
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一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本文按照 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 。
(2)请在片段中找出一个谚语:“ ”。这个谚语说明了: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呢?
(4)从文中找出一个过渡句,用横线画出来,并说明它的作用。
6.(2022 建安区)
《汤姆 索亚历险记》(节选)
【选段一】汤姆拿起刷子,吹着口哨,一下一下地刷着院墙,显得十分轻松,仿佛从刷墙这活儿里得到了无穷的乐趣。不过,他一边刷着墙一边用眼角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选段二】远处,炎热的阳光下,延绵的山峦在蒸腾的热气中微微颤动,高耸的山峰仿佛罩上了一层淡紫色的纱幕;几只鹰在高空懒洋洋地翻翔,好一会儿才将翅膀扇动两三下:近处的草地上几头牛一动不动地侧卧着,偶尔甩甩尾巴驱赶那些讨厌的苍蝇。汤姆不知道该怎样打发这百无聊赖的时光,他东摸摸,西掏掏,忽然他摸到了那个盒子。哈!谢天谢地,有东西玩了。汤姆悄悄地掏出盒子,把那只小爬虫放了出来。那爬虫一到书桌就一拱一拱地欢快地爬了起来,它也在体会从憋闷的盒子里解放出来的快活。爬虫高兴得太早了,当它快爬到桌子边的时候,汤姆用根别针将它的头一拨,使它不得不改变爬行方向。
【选段三】惊慌从一张嘴巴传到了又一张嘴巴,一群人传到了又一群人,一条街传到又一条街,很快不到五分钟,钟声疯狂地响了起来,于是整个镇子都骚动起来!此时马备好了鞍,快船配好了水手,渡船接到了出动的命令,于是就在这个恐慌(汤姆和贝琪迷失在山洞里)发生不到半个小时的时候,就有两百个人挤向了那通往岩洞的公路和河流。
【选段四】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人们叮叮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嘀嘀嗒嗒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大家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车子由欢呼着的村民拉着,簇拥着。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
(1)阅读以上选段,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选段一】中汤姆完全沉浸在刷墙的快乐之中。
2)读了【选段一小、【选段二】,汤姆勤劳能干、活泼快乐的形象跃然纸上。
3)画“ ”的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惊慌情绪的传播。
4)【选段四】中去掉加点词语也不影响内容和情感的表达。
(2)比较阅读【选段一】和【选段二】,它们主要对汤姆的 进行了描写,【选段一】表现出他 的心理,【选段二】表现出他 的心理。
(3)比较阅读【选段三】和【选段四】,我发现它们都是 描写,不同之处在于
(4)有人认为画“ ”的句子在阅读时可以跳过不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5)从汤姆的成长经历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至少写两点)
7.(2022 沁阳市)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①1948年5月25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一隆化中学。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几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那座桥架在隆化中学墙外的一条旱河上。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暗堡。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
②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③“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
④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同志们,扔手榴弹!”连长给战士们下了命令。
⑤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扔一阵,董存瑞再跃进几步。跟在后面的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
⑥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激起了点点尘土,四周冒起了白烟。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这时,他离暗堡只有几十米了。他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扔手榴弹。趁着腾起的黑烟,董存瑞猛冲到桥下。
⑦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在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无法炸毁暗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⑧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战士们冲过烟雾,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杀向敌军司令部,消灭了全部敌人。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1)简洁概括上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用文中词语填写相应内容
敌人的暗堡喷出火舌,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董存瑞主动请求 ,郅顺义负责掩护。董存瑞冒着 向暗堡前进。由于桥的两边是 无法放置炸药包,董存瑞就 炸毁了敌人的暗堡。
(3)(多项选择)以下对第②自然段理解正确的有
A.运用了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形象地刻画了董存瑞。
B.“瞪”字表现了董存瑞对敌人的痛恨。
C.“跑”字表现了董存瑞为战斗受阻而着急。
D.“坚决”一词表现了董存瑞英勇战斗的精神和决心。
(4)对第⑦自然段中画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表现董存瑞身材高大,有力气,有信心完成任务。
B.表现董存瑞为了胜利勇于牺牲,精神伟大。
C.表现董存瑞目光坚定,决心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D.表现董存瑞面对牺牲英勇无畏,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
(5)当英雄董存瑞思考把炸药包放在哪里的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战士们又要开始冲锋了。董存瑞会有哪些心理活动呢?请你根据当时的情况,以董存瑞的口气,写一下当时的想法。
8.(2022 水磨沟区)
羊狼签约
山羊们聚在一起,写了一封信给狼,说:“为什么你们总是永没宁日地与我们作战呢?我们恳求你们,和我们和平相处吧,我们大家讲和了吧?”
群狼对此非常喜悦。立刘写了一封长信,伴着许多礼物,送给山羊们。狼在信上说:“刚才知悉你们美妙的决议,我们真是谢天谢地地喜悦。这个和平的消息,能使四海欢腾歌舞。 ( )我们要告诉你们:就是那牧单人和他所养的狗,实在是我们互相敌视和千争的原因。( )你们能设法赶走了他们,和平( )可立到实现。“
山羊果真听了狼的话,把牧羊人和狗全都赶跑了。并鸟狼签订了和平条约,双方声明水远好。
山羊们于是在山之此、水之涯悠用散步,一点也用不着担心了,它们非常感谢上帝。
群狼静候了几天,便集合在一起,突然袭击羊群,可怜的山羊们没有一只幸免于难。
(1)给第二自然段 (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狼群对此非常喜悦”中的“此“指的是 ,狼群之所以喜悦是因为
(3)从狼给山羊的回信中,可以推断出狼最根本的目的是 表现了狼的
(4)从文中画“ ”的 句子可以体会到山羊的
(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真题特训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可知,“恭维”的意思是:指出于讨好对方的目的而去称赞、颂扬,也指是对别人的言行持否定态度的一种委婉说法,赞扬。故选C。
(2)考查了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文章围绕“他真该做我的老师”具体写了:①他心疼被阿姨摘下的花。②他无所畏惧地指挥国歌。③他并不恭维我写的字。故选D。
(3)考查了学生对写作方法的理解。从“孙涵泊却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孙涵泊却无所畏惧,竟敢指挥国歌,他真该做我的老师”“孙涵泊不管形势,不瞧脸色,不慎句酌字,拐弯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真该做我的老师”可知,文章多次出现了“他真该做我的老师”,运用了反复手法,突出强调了老师身上的品质值得“我”学习。故选D。
(4)考查了想象写话。结合内容想象合理即可。他可能在想:阿姨为什么要欺负花儿?让花儿好好长着不行吗?花儿都受伤了,肯定疼得很!我才不要她摘的花儿。
(5)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希望更多的大人们都能像他一样,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以纯真的孩子为师,多一分慈悲、勇气和真诚。
2.【解答】(1)考查了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认真读短文,由“这位老师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声和七嘴八舌的呵斥声。她回头看看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即就明白过来。肯定有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才碰巧打到这里。但自己是老师,说不定她就是自己的学生呢。她隐约可以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于是,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赶了过去。”概括为:一个老师莫名其妙的接到一个电话,她家小孩在图书馆偷书被抓到了,她明知不是她,但还是迅速赶到。“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28元的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并看清了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湖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简单地梳洗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她还特意叮嘱: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概括为:老师帮女孩从困境中带了出来,不仅交了罚款,还带女孩到了她家,帮她简单梳洗了一下,并告诉她,想看书可能到阿姨这儿来借。“原来她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多年之后,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概括为:多年后,女孩学业有成,来向老师表示感谢的事。综上,可知文章主要写多年前的一天,老师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帮一位偷书的小女孩解了围,多年后,女孩学业有成,来向老师表示感谢的事。
(2)考查了对字词的理解与赏析。结合上下文,从“她隐约可以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可明确“这样”应指下文中的: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在大声地斥责着。
(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赏析。分析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本题中,从女教师接到电话后的心理描写可看出她是一位有爱心的人,所以再见到女孩的境况时,心中有一种爱护之心,因此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冲”说明动作迅速,表现出急切,“搂”就表现出关心、爱护之情。因此,答案整合为:“冲”和“搂”生动地表现老师救助小女孩心情的急切,动作的迅速,能更好地表现老师无私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小孩的品质。
(4)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上下文。第④段中,小女孩因为做错了事而紧张害怕,女教师的笑是为了安慰小女孩,解除她的恐惧;第⑧段中是女教师因为自己当年的一个举动挽救了一个女孩,所以这次的笑是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幸福、高兴。
(5)考查了对人物分析评价的能力。结合句子:“她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她笑了起来,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给她清洗了一下,可什么也没问,就让小女孩走了。”临走时,还特意叮嘱她:‘如果想看书,你就来阿姨这里,阿姨有好多书呢。’”可知老师是一个尊重儿童、关爱儿童、富有爱心、教育有方的好老师。
故答案为:
(1)文章主要写多年前的一天,老师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帮一位偷书的小女孩解了围,多年后,女孩学业有成,来向老师表示感谢的事。
(2)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3)“冲”和“搂”生动地表现老师救助小女孩心情的急切,动作的迅速,能更好地表现老师无私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小孩的品质。
(4)为了安慰小女孩,解除她的恐惧。
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幸福、高兴。
(5)文中的老师是一个善良、有责任心,勇于担当,大公无私、有强烈责任感、富有爱心、循循善诱、善解人意、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教育工作者。
3.【解答】(1)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概括。抓住关键句子概括,从“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等句子可知,选文主要写了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故选B。
(2)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从“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可知,①从“不论……总是……总是……”这一组关联词表明李大钊同志对家人的慈爱和善。②文中写父亲以前不论多忙,都会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但这一次却含糊回答“我”的原因是: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因为当时我还是小孩子,父亲不能向我详细说明,所以才含糊回答“我”。从文章的“含糊回答”中,可以感受到父亲对工作严肃认真的态度。③从“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可知,这句话是对父亲语言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品质。
故答案为:
(1)B;
(2)①李大钊同志对家人的慈爱和善;
②严肃认真;
③语言 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
4.【解答】(1)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选取了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表现了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2)考查了句子意思的理解。“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这是一个拟人句,赋予“腊八粥”人的特点。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
(3)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赏析。结合“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中的“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吃腊八粥时的酣畅淋漓。
(4)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课文内容可知,八儿是一个嘴馋、可爱、急切地想要吃到妈妈煮的腊八粥的小男孩。
故答案为:
(1)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2)叹气似的 拟人 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
(3)八儿是一个嘴馋、可爱、急切地想要吃到妈妈煮的腊八粥的小男孩。
5.【解答】(1)考查写作顺序以及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读语段可知,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 北京的春节习俗: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孩子们买杂拌儿准备过年。
(2)考查从文中找出一个谚语,并理解其意思。通读语段可知,文中的“腊七腊八,冻死寒鸦”是一句谚语,这个谚语说明了:腊七腊八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能把耐寒的寒鸦儿冻死。
(3)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文中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其原因是:因为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4)考查从文中找出一个过渡句,通读语段可知,文中的“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是一个过渡句,这个句子既承接这上边内容又连接着下边内容,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答案为:
(1)时间 北京的春节习俗: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孩子们买杂拌儿准备过年;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腊七腊八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能把耐寒的寒鸦儿冻死。
(3)因为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4)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6.【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1)阅读句子“仿佛从刷墙这活儿里得到了无穷的乐趣。不过,他一边刷着墙一边用眼角观察着四周的动静”可知,汤姆并不是完全沉浸在刷墙的快乐之中。故表述错误。2)阅读选段(一)和(二),汤姆淘气贪玩的形象跃然纸上。故表述错误。3)阅读句子“惊慌从一张嘴巴传到了又一张嘴巴,一群人传到了又一群人,一条街传到又一条街,不到五分钟,钟声疯狂地响了起来,于是整个镇子都骚动起”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惊慌情绪的传播。故表述正确。4)阅读词语“衣衫不整、欣喜若狂”可知,这两个词语不能去掉。这两个词语写出了人们找到汤姆他们两个人后的状态。故表述错误。
(2)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阅读(选段一)和(选段二)可知,它们主要对汤姆的动作进行了描写,(选段一)表现出他欢快、警觉的心理,(选段二)表现出他由无聊到快乐的心理。
(3)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的理解。阅读句子“惊慌从一张嘴巴传到了又一张嘴巴,一群人传到了又一群人,一条街传到又一条街,不到五分钟,钟声疯狂地响了起来,于是整个镇子都骚动起来”“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可知,【选段三】和【选段四】,我发现它们都是环境描写。不同之处在于:选段三描写的是惊慌的场面,选段四描写的是欢快的场面。
(4)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的理解。阅读句子“远处,炎热的阳光下,延绵的山峦在蒸腾的热气中微微颤动,高耸的山峰仿佛罩上了一层淡紫色的纱幕;几只鹰在高空懒洋洋地翻翔,好一会儿才将翅膀扇动两三下:近处的草地上几头牛一动不动地侧卧着,偶尔甩甩尾巴驱赶那些讨厌的苍蝇”可知,这句话是环境描写,阅读时不可以跳过去。因为环境描写表现了当时闲适的环境,衬托出汤姆无聊的心情,为后文汤姆逗弄小爬虫作铺垫。
(5)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段内容回答即可。示例:从汤姆的成长经历中我懂得了要勇于揭露真相,同恶势力作斗争;面对困难不要放弃,要心存希望,努力奋斗。
故答案为:
(1)1)×2)×3)√4)×;
(2)动作 欢快、警觉 由无聊到快乐;
(3)环境 选段三描写的是惊慌的场面,选段四描写的是欢快的场面。
(4)不同意。环境描写表现了当时闲适的环境,衬托出汤姆无聊的心情,为后文汤姆逗弄小爬虫作铺垫。
(5)从汤姆的成长经历中我懂得了要勇于揭露真相,同恶势力作斗争;面对困难不要放弃,要心存希望,努力奋斗。
7.【解答】(1)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纵观全文可知,本文主要写了1948年,董存瑞所在的部队攻打热河的隆化时,董存瑞用手托起炸药包,炸掉碉堡,英勇献身的故事。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解答时,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故事情节的展开和题干要求,概括分析得出答案。
(3)考查了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②自然段的内容可知ABCD选项表述都正确。应选ABCD。
(4)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可知,这个句子说明了董存瑞意志非常坚定,视死如归等,并未体现出董存瑞身材高大,有力气,有信心完成任务。故选A。
(5)考查了想象写话。根据上下文联系,当英雄董存瑞思考把炸药包放在哪里的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战士们又要开始冲锋了,所以董存瑞内心应该是意志非常坚定,视死如归等等。答案不唯一,符合情境和人物身份,语句通顺即可。示例:我该怎么办?放斜坡上,炸药包会滑下来。放到河床,离桥太远。战士们开始冲锋了!再不炸掉敌人的暗堡,又要牺牲多少战友啊!为了战斗的胜利,只有我自己托起炸药包了,只要能胜利,我就值了!
故答案为:
(1)本文写了1948年,董存瑞所在的部队攻打热河的隆化时,董存瑞用手托起炸药包,炸掉碉堡,英勇献身的故事。
(2)炸暗堡 敌人的子弹 光滑的斜坡.左手托起炸药包。
(3)ABCD。
(4)A。
(5)我该怎么办?放斜坡上,炸药包会滑下来。放到河床,离桥太远。战士们开始冲
锋了!再不炸掉敌人的暗堡,又要牺牲多少战友啊!为了战斗的胜利,只有我自己托起炸药包
了,只要能胜利,我就值了!
8.【解答】(1)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理解。“这个和平的消息,能使四海欢腾歌舞”“我们要告诉你们”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是转折关系,因此选择关联词“但……”。“你们能设法赶走了他们,和平可立到实现“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是假设关系,因此选择关联词“如果……就……”。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狼群对此非常喜悦”中的“此“指的是山羊们恳求与狼和平相处,狼群之所以喜悦是因为狼如果和他们签约,并提出一些利于自己的条件,只要羊一上当,狼就可以达到自己吃羊的目的。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从狼给山羊的回信中,可以推断出狼最根本的目的是吃掉山羊。表现了狼的狡猾。
(4)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山羊们于是在山之此、水之涯悠用散步,一点也用不着担心了,它们非常感谢上帝”可知,从这个句子可以体会到山羊的愚蠢。
(5)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羊和狼是天生的敌人,不可能和平相处,做人做事要知道自己的朋友和敌人是谁,不能光听好听的话。
故答案为:
(1)但 如果 就;
(2)山羊们恳求与狼和平相处 狼如果和他们签约,并提出一些利于自己的条件,只要羊一上当,狼就可以达到自己吃羊的目的;
(3)吃掉山羊 狡猾;
(4)愚蠢;
(5)羊和狼是天生的敌人,不可能和平相处,做人做事要知道自己的朋友和敌人是谁,不能光听好听的话。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