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艺术形象,感悟作者的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
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生命是美丽的,当我们在教室里快乐地学习、在操场上欢快地游戏时,或者当我们在山野间奔跑、在田地里和爸妈一起劳作时,我们无不在享受生命的恩赐。但是对于因疾病而不能走动的作家史铁生来说,生命又是那样的残酷。然而就在这不幸的境遇中,却有一个人以她博大的胸襟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希望!此刻,就让我们跟着史铁生一起走进那充满怀念的秋天。
1、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16岁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8岁去陕北延安插队。21岁因病致瘫,转回北京。23岁起到北京某街道工厂做了7年的工人。后又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28岁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散文《我与地坛》 《合欢树》《病隙碎笔》,其中,《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人。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2、背景资料
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史铁生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整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很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秋天的怀念》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3、文体知识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体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表达含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能够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4、读准字音:
5、解释词语:
二、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播放视频朗读)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双腿瘫痪后的“我”内心极其痛苦,随意发脾气,母亲用体谅、宽容默默忍受着我的坏情绪,用自己的生命来呵护“我”,直到生命的尽头。“我”在母爱的感召和影响下,变得坚强勇敢。
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思考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明确】第一部分(1-2) 双腿瘫痪后“我”暴怒无常,母亲忍受病痛小心翼翼呵护“我”。
第二部分(3-6) 写“我”好不容易同意跟母亲去看菊花时,母亲永远离开了人世。
第三部分(7)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含蓄地揭示了文章主题。
说一说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课文写了四件事:①“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②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③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④母亲的临终嘱托。
4、默读全文,思考:在文中找一找,哪些是写母亲行动的?哪些是写母亲的神色的?哪些是写母亲的话的?
展示:
行动:悄悄地躲 偷偷地听 抓 挡
神色:眼圈红红 憔悴 央求
语言:“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5、边读边想,从在文中找出的母亲行动、神色、语言的词句中你读懂了什么?依照下面的句式回答。
我从母亲的 中,读懂了母亲 。
如:我从母亲的语言中,读懂了母亲很关心我。
我从母亲的行动中,读懂了母亲很爱孩子。
我从母亲的神色中,读懂了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
三、合作探究
1、细读课文,说一说“我”双腿瘫痪后生活态度是怎样的,体现在哪里?
2、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是怎样做的呢?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语句,结合上下文内容具体分析。
3、结合文章的叙述描写内容,说说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答案见课件】
四、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画横线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憔悴(jiāo) 仿膳(shàn) 瘫痪(huàn) 高洁(jié)
B.暴怒(bào) 沉寂(jì) 待弄(sì) 敏感(mǐn)
C.捶打(chuí) 央求(yāng) 絮叨(dao) 豌豆(wān)
D.绝别(jué) 烂漫(màn) 淡雅(yǎ) 恢复(huī)
2、下列各项中画横线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地步,境地)
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D.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形容说话烦琐哕唆)
3、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态描写 )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 语言描写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感受了深沉、伟大的母爱。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品析文章的景物描写,把握作者的复杂感情以及文章情感波澜起伏、细节生动感人的写作特色。
二、合作探究
1、文中有哪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并理解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2、文章回忆了 哪几次“看花”的经历?有何用意?
【答案见课件】
3、文章回忆了 “看花”的经历,为什么反复写“看花”?
明确:(1)“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它将文章内容串联为有机的整体。
(2)“看花”是母爱的具体体现。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3)“看花”是“我”开始新生活的象征。文章结尾写“我”去看花,表明“我”已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完成了母亲的遗愿。
(4)母亲生前爱花,文章反复写看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自己的悔恨。
4、三次看菊花的过程中,“我”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不,我不去!”
②“什么时候?”
③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悲观、绝望 -----坚强、重生
5、这篇文章是作者为怀念母亲而写的,找找文中哪些语句蕴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见课件】
6、本文流露出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①对母亲无尽的怀念之情。
②对自己未能及时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的悔恨与愧疚之情。
③对“好好儿活”的领悟。
7、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思考:绝望的作者后来变得怎样了呢?
明确:作者先是暴怒无常,后来写了自己对菊花的看法:“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一红一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作者最后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最终他成了著名的作家。
8、结尾处的“好好儿活……”省略号的含义很丰富,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并思考这句话在文中有何用意?
【明确】 “好好儿活……”在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内容上表现了“我”终于读懂了这份感人至深的母爱,是母爱使“我”走出封闭的自己,是母爱让“我”重拾生活的热情,让“我”懂得了儿女是否好好生活,是母亲最惦记的。只有“好好儿活”,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怀念。
9、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明确】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只是直白地表现出对母亲的思念,缺乏韵味。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不仅表现出对母亲的深切缅怀,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其中也包含着一种人生的精神和意义,这一题目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三、文章主旨
这篇散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的故事,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同情和关爱,说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感怀,以及正确面对生命的残缺遗憾,勇敢地“好好儿活”的决心。也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对生命和生存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
四、拓展延伸
1.阅读下面史铁生的两段文字,体会他顽强乐观的性格特点。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病隙碎笔》
【明确】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快乐。
2.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明确】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着,活得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能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生命是美好的,要好好珍惜、好好活才是!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写作特色
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文章先描写“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这一情景,将自己“独自坐在屋里”失落的心情展示得淋漓尽致;接着用“北海的菊花开了”一句话语,自然引出“看菊花”“忆往事”等画面,让母亲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最后详写“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通过对开得绚丽烂漫的菊花的描写赞扬了母亲如菊花一样的精神品质。
2.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儿子的理解、疼爱及母爱的无私、深沉。
3.反复手法的巧妙运用。
行文三次写到“悄悄地”,充分表现了母亲内心的痛苦、悲伤、坚强与对儿子深沉的爱;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是情节发展的线索。“好好儿活”反复出现,是母亲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寻与思考。
六、课堂小结
作者以朴实含蓄的文字和真挚细腻的感情,表现了母爱的无私、深沉与宽容,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自己生活经历、情感变化的回顾与反思。作者在懊悔、歉疚中表达了对母爱迟到的领悟,也表明自己在母爱的感召下会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的信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共62张PPT)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艺术形象,感悟作者的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一
生命是美丽的,当我们在教室里快乐地学习、在操场上欢快地游戏时,或者当我们在山野间奔跑、在田地里和爸妈一起劳作时,我们无不在享受生命的恩赐。
但是对于因疾病而不能走动的作家史铁生来说生命又是那样的残酷。然而就在这不幸的境遇中,却有一个人以博大的胸襟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希望!此刻,就让我们跟着史铁生一起走进那充满怀念的秋天
新课导入
史铁生(1951-2010) 生于北京,作家
作者简介
16岁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8岁去陕北延安插队。21岁因病致瘫,转回北京。23岁起到北京某街道工厂做了7年的工人。后又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
经历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精神
28岁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散文《我与地坛》 《合欢树》《病隙碎笔》,其中,《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人。
作品
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荣誉
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史铁生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
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整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 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无微不至 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 发现母亲病情很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秋天的怀念》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背景资料
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体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表达含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能够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
形散而神不散
文体知识
散 文
特 点
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形 散
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
神不散
读准字音
tān huàn
瘫痪
qiáo cuì
憔悴
仿膳
shì
侍弄
jué
诀别
xiǔ
整宿
豌豆
màn
烂漫
xù dāo
絮叨
捶打
沉寂
wān
shàn
fù
翻来覆去
jì
chuí
认识多音字
鲜 鲜
xiān
鲜血
xiǎn
鲜为人知
多音字
悄 悄
qiāo
悄悄
qiǎo
悄然
扁 扁
biǎn
踩扁
piān
扁舟
宿 宿 宿
xiǔ
整宿
xiù
星宿
sù
宿舍
认识形近字
决 诀
jué
决定
jué
口诀
形近字
捶 锤 睡
chuí
捶打
chuí
铁锤
shuì
睡觉
焕 涣 痪 换
huàn
焕然一新
huàn
涣散
huàn
瘫痪
huàn
交换
词语解释
侍弄
文中指经营照管。
憔悴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烂漫
文中指颜色鲜明而美丽。
诀别
不再相见的分别。
喜出望外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
形容说话啰嗦,来回地说。
翻来覆去
来回翻身。
整体感知
二
视频赏析
范读课文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整体感知
双腿瘫痪后的“我”内心极其痛苦,随意发脾气,母亲用体谅、宽容默默忍受着我的坏情绪,用自己的生命来呵护“我”,直到生命的尽头。“我”在母爱的感召和影响下,变得坚强勇敢。
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思考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2)
双腿瘫痪后“我”暴怒无常,母亲忍受病痛小心翼翼呵“我”
第二部分(3-6)
写“我”好不容易同意跟母亲去看菊花时,母亲永远离开了人世
第三部分(7)
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含蓄地揭示了文章主题
3、说一说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
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四件事
①“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②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③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④母亲的临终嘱托。
4、默读全文,思考:在文中找一找,哪些是写母亲行动的?哪些是写母亲的神色的?哪些是写母亲的话的?
整体感知
行 动
神 色
语 言
悄悄地躲 偷偷地听 抓 挡
眼圈红红 憔悴 央求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
成年的女儿……”
5、边读边想,从在文中找出的母亲行动、神色、语言的词句中你读懂了什么?依照下面的句式回答。
整体感知
我从母亲的 中,读懂了母亲 。
我从母亲的_________中,读懂了母亲很_______________
我从母亲的_________中,读懂了母亲很_______________
我从母亲的_________中,读懂了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
行动
神色
关心我
爱孩子
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合作探究
三
细读课文,说一说“我”双腿瘫痪后生活态度是怎样的,体现在哪里
1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母亲建议明天去看花,我勉强同意,说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合作探究
绝望的态度
母亲说带我去看花: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好吧,就明天。
母亲要赶紧准备准备去看花,我说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合作探究
烦躁的态度
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是怎样做的呢?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语句,结合上下文内容具体分析。
2
合作探究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悄悄地”“躲”“偷偷地”写出了母亲的小心谨慎,表现了母亲不忍打扰“我”,耐心等待“我”安静下来的心理和情态,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理解与宽容,也表现出母亲的慈爱与细心。
合作探究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悄悄地”再次表现了母亲的小心翼翼;“红红的”表明母亲刚刚哭过。面对“我”的不幸,母亲内心极为悲伤、痛苦,但又要强忍着,这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
合作探究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扑”“抓”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母亲非常在意“我”内心的感受,怕“我”禁不住打击。“忍”字写出了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却抑制悲痛去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语言描写和反复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母亲的复杂情感。一方面写母亲劝慰“我”好好珍惜生命;另一方面也暗含为了儿子,母亲会勇敢面对病魔。
合作探究
(4)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挡”是为了挡住窗外的凄凉秋景,是担心“我”因窗外飘飞的落叶而触景生情。这一细节表现了母亲的细心和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5)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能够说服孩子出去走走,母亲高兴得竟有些不知所措。表明她非常希望“我”能开心、快乐。
合作探究
(6)“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母亲怕“跑”“踩”这样的字眼儿会刺激到“我”,就闭口不言。“敏感”表明母亲的内心比“我”还沉重。“又悄悄地”再次强调了母亲的小心谨慎。
合作探究
(7)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语言描写
母亲在痛苦的弥留之际,心里惦记着的依然只有自己的儿女!表现了母亲无私的爱
结合文章的叙述描写内容,说说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
合作探究
她的慈爱体现在她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能够包容儿子的暴怒;
她想方设法宽慰儿子,多次央求儿子出去散散心,到北海看菊花,盼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绝望勇敢地面对生活的苦难。
(1)她是一位活得辛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的母亲
合作探究
她的细心,体现在几次“悄悄”地出去和进来,以及“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等细节描写中。
(2)她是一位细心的母亲
她自己身患绝症,“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却从未向儿子提及,她承受着儿子终生截瘫的残酷现实,承受着儿子痛苦绝望的心情,却从来没有对儿子说过“你为我想想”,这些体现了她的无私和坚韧。
(3)她是一位无私和坚韧的母亲
合作探究
她的睿智,体现在她懂得人生无论遭遇到什么厄运,都要“好好儿活”,不是仅仅活着,而是要活得坚强,活出尊严,要找到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
(4)她是一位睿智的母亲。
这是一位慈爱、包容、细心、坚韧、无私、睿智的母亲
课堂小结
四
课堂小结
这一堆堆细节告诉我们:母爱是理解,是呵护,是商量,是永远的牵挂。难道母爱仅只这些吗?不,所有的一切,让我们说不清,道不明。母爱,太博大了。
课堂检测
五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字形的能力。A,憔qiáo。B项,侍shì。D项,绝——诀。
A.憔悴(jiāo) 仿膳(shàn) 瘫痪(huàn) 高洁(jié)
B.暴怒(bào) 沉寂(jì) 待弄(sì) 敏感(mǐn)
C.捶打(chuí) 央求(yāng) 絮叨(dao) 豌豆(wān)
D.绝别(jué) 烂漫(màn) 淡雅(yǎ) 恢复(huī)
1、下列词语中画横线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C
课堂检测
A.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地步,境地)
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D.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形容说话烦琐哕唆)
2、下列各项中画横线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B
课堂检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的能力。B项,“烂漫”在本句中指菊花颜色鲜明而美丽。
3、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课堂检测
(1)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态描写)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语言描写)
第二课时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感受了深沉、伟大的母爱。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品析文章的景物描写,把握作者的复杂感情以及文章情感波澜起伏、细节生动感人的写作特色。
新课导入
合作探究
一
(1)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描写飘飞的落叶,暗示了自己当时凄凉的心情;同时也为下文写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铺垫。
1
文中有哪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并理解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合作探究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排比修辞,从颜色和气质两个角度描写菊花,表现了北海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过程。
”
合作探究
2
文章回忆了 哪几次“看花”的经历?有何用意?
三次“看花”的经历
合作探究
第一次
母亲要带“我”去看花,“我”没去
第二次
母亲要带“我”去看花,“我”答应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
第三次
“我”和妹妹一起去看花
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母亲想让“我”去看菊花。母亲希望儿子能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能像菊花那样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与灿烂。
第三次是“我”和妹妹去看菊花。表明“我”了解了母亲的心意,用菊花来象征热烈、深沉的母爱,表达“我”对母亲的怀念。
写“看花”的原因
“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它将文章内容串联为有机的整体
1
2
“看花”是母爱的具体体现。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看花”是“我”开始新生活的象征。文章结尾写“我”去看花,表明“我”已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完成了母亲的遗愿。
3
母亲生前爱花,文章反复写看花,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自己的悔恨
4
合作探究
3
文章回忆了 “看花”的经历,为什么反复写“看花”?
合作探究
4
三次看菊花的过程中,“我”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不,我不去!”
②“什么时候?”
③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坚强、重生
悲观、绝望
合作探究
5
这篇文章是作者为怀念母亲而写的,找找文中哪些语句蕴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是如何体现的?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限痛苦和遗憾的心情。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合作探究
5
这篇文章是作者为怀念母亲而写的,找找文中哪些语句蕴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是如何体现的?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合作探究
6
本文流露出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1
对母亲无尽的怀念之情
2
对自己未能及时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的悔恨与愧疚之情
对“好好儿活”的领悟
3
合作探究
7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思考:绝望的作者后来变得怎样了呢?
作者先是暴怒无常,后来写了自己对菊花的看法:“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一红一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作者最后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最终他成了著名的作家。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一红一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合作探究
8
结尾处的“好好儿活……”省略号的含义很丰富,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并思考这句话在文中有何用意?
活出生命的价值
勇敢的面对生活的磨难
活出生命的希望
不被生活压垮的坚强
“好好儿活……”在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内容上表现了“我”终于读懂了这份感人至深的母爱,是母爱使“我”走出封闭的自己,是母爱让“我”重拾生活的热情,让“我”懂得了儿女是否好好生活,是母亲最惦记的。只有“好好儿活”,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怀念。
合作探究
9
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怀念我的母亲
只是直白地表现出对母亲的思念,缺乏韵味
秋天的怀念
不仅表现出对母亲的深切缅怀,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其中也包含着一种人生的精神和意义,这一题目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文章主旨
二
文章主旨
这篇散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的故事。
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同情和关爱,说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感怀,以及正确面对生命的残缺遗憾,勇敢地“好好儿活”的决心。也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对生命和生存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
主要内容
思想表达
拓展延伸
三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病隙碎笔》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快乐。
1.阅读下面史铁生的两段文字,体会他顽强乐观的性格特点。
拓展延伸
2.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着,活得热烈而辉煌
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能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生命是美好的,要好好珍惜、好好活才是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拓展延伸
写作特色
四
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首 先
描写“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这一情景,将自己“独自坐在屋里”失落的心情展示得淋漓尽致
然 后
用“北海的菊花开了”一句话语,自然引出“看菊花”“忆往事”等画面,让母亲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最 后
最后详写“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通过对开得绚丽烂漫的菊花的描写赞扬了母亲如菊花一样的精神品质
写作特色
2.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3.反复手法的巧妙运用
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儿子的理解、疼爱及母爱的无私、深沉。
行文三次写到“悄悄地”,充分表现了母亲内心的痛苦、悲伤、坚强与对儿子深沉的爱;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是情节发展的线索。“好好儿活”反复出现,是母亲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寻与思考。
写作特色
课堂小结
五
作者以朴实含蓄的文字和真挚细腻的感情,表现了母爱的无私、深沉与宽容,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自己生活经历、情感变化的回顾与反思。
作者在懊悔、歉疚中表达了对母爱迟到的领悟,也表明自己在母爱的感召下会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的信念。
课堂小结
1.学完本文之后,你是否被文中“母亲”的伟大母爱所感动呢?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封信
2.课外阅读《我与地坛》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