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6-16 00:14:22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学科学习情况了解(二)
时间:8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灰尘四起 B.花香满园 C.雪花飘飘 D.黄沙扑面
2. 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明对一个鸡蛋的体积进行了估算(鸡蛋密度与水相近),下列估算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50 cm3 B.10 cm3 C.150 cm3 D.100 cm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手握住绳子提起一条鱼,该鱼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为手
B.踢出去的足球受到踢力和重力的作用
(
t
/s


v
/m·s
-1
)C.“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4. 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作用的 ( )
A.只有甲车 B.只有乙车
C.两车都是 D.两车都不是
5.下列事例中利用惯性的一组是 ( )
①汽车行驶时,司机系着安全带②比赛中,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冰壶在冰面上继续运动
③火车进站前,撤去动力,仍能进站④上岸后的鸭子,振动翅膀,把身上的水抖掉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 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意位置开始下滑
B.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D.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在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以“假如没有了……”为主题展开讨论.以下是同学们提出的五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①假如没有了地球引力,物体的质量仍然存在;②假如没有了摩擦力,一阵微风也可以吹动停在平直轨道上的火车;③假如没有了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④假如没有了大气压强,人在地球上就不能吸气.其中合理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
8.如图所示,赛车尾部气流偏导器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让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更大,提高车轮的抓地性能.图中能表示偏导器横截面形状的是 ( )
A. B.
C. D.
9. 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且静止.将甲物体浸没于水中静止、乙物体浸没于酒精中静止时,两测力计示数的减小值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乙体积相同 B. 甲、乙的重力相同
C. 甲、乙密度相同 D. 甲、乙排开液体的重力相同
10.如图,放手后纸片不能保持静止,这样的操作是为了探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两个力 (  )
 A.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B.方向是否相反
C.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大小是否相等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 如图示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滨同学利用了多个完全相同的铁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选用海绵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压强
 B.甲、丙两图中海绵凹陷程度相同,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
 C.对比乙、丙两图可知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D.将甲图中铁块横放着海绵上,铁块对海绵的压强不变
12.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若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质量相等的两实心物体a和b,放在水中静止后,则 (  )
A.a漂浮,a受浮力大于b
B.b漂浮,b受浮力大于a
C.a沉底,a受浮力大于b
D.b沉底,b受浮力大于a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13.清除违规张贴的“小广告”时,“小广告”很难剥离,这是因为它与墙壁的分子间存在 .同学们只好借助砂纸、小铲刀等工具来清除.砂纸表面很粗糙,是为了 (增大/减小/不变)摩擦力;用久的铲刀被磨去了一部分,与使用前相比,刀片的密度 (增大/减小/不变).
14.装酸奶的纸盒内侧贴有一层极薄的锡箔以防止渗漏,锡箔能做得很薄是利用它 (硬度高/延展性好/密度大)的特点.吸管一端做得较尖,是为了增大 .酸奶能被人“吸”到口中,是 作用的结果.
15. 如图所示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掷出后的实心球由于 (受重力/受推力/不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    (改变/不变) ;若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到最高点时所受的外力全都消失,则实心球将    (静止/竖直下落/水平匀速运动/沿原轨迹运动).
16.如图,烧瓶中的水刚停止沸腾,现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外拉,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个现象说明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 (升高/降低);若将烧瓶倒置,应在瓶底浇 (冷/热)水,才能使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8题图
17. 人进入西藏地区,会有高原反应,这是因为该地海拔高,大气压   (大/小).标准大气压约为 Pa,10 cm2的面积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受到的压力为 N.
18.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体积相等的不同液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静止.将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A、B分别放入两烧杯中,静止时液面等高,如图所示.两个烧杯中液体密度大小ρ甲   ρ乙,A、B所受浮力大小F浮A   F浮B,两个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大小F甲   F乙.(>/</=)
19.一架战机在“山东号”航母上起飞,飞机离开甲板后,航母排开水的体积变化了25m3,则该飞机的质量为 t,飞机匀速飞行的升力为   N.航空母舰上的战机在遇到大风天气时,应该   (顺风/逆风)起飞. (g=10N/kg,ρ水=1.0×103kg/m3)
20.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球,它们的密度之比为3:1,若将甲、乙都放入水中,静止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为2:5,则甲、两球的体积之比是 ,乙球静止时处于 (漂浮/悬浮/沉底),甲球的密度是 kg/m3.
三、解答题(本题7小题,共52分.解答22、23题时应有解题过程)
21.(6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在图甲中画出球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在图乙中画出小明对滑梯压力的示意图.
(
A
O
)(3)在图丙中画出小球所受的浮力F浮的示意图.
(

) (

) (

)
22.(6分)某骆驼身体的总体积为0.4m3,单掌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为250cm2.g取10N/kg,骆驼的密度取1×103kg/m3.求:
(1)骆驼的质量.(2)骆驼的重力.(3)骆驼四只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23.(9分)如图所示,将实心正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入已侧倾放置且水已满的大烧杯内,待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75g水.该木块质地均匀,边长为5cm,木块吸收的水忽略不计,g取10N/kg.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2)木块排开水的体积;(3)木块的密度.
24.(6分)如图为小明“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图.
(1)小明首先用手指按了按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发现U型管内液柱几乎无变化,其原因是 ,重新调整好器材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型管两侧液面的 来判断橡皮膜处水的压强大小.
(2)根据图中现象得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 .
(3)将图1中的探头逐渐下移可以探究液体压强和 的关系.
(4)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小明向图2中的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浓盐水,观察到U型管内液柱的高度差逐渐变大,由此小明认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且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他的做法是 (正确/错误)的,理由是 .
25.(8分)小明利用图示标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
(1) 测量中,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    
(针筒/活塞)的压力.
(2)该实验还缺少的器材是   ;
(3)小明应该采用图示装置中的   (甲/乙)装置来估测大气压的值,不采用另一个装置的理由是避免 对实验的影响;
(4)如表是小明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表中①是   ;②是   ;
大气压力F/N 注射器容积V/mL ① 活塞面积S/cm2 大气压强p/Pa
6.0 2.5 5.00 0.5 ②
(5)为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小虎对小明所做实验进行改进:在原实验基础上,将活塞推到注射器底端后,取下小孔上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小虎计算出的大气压强是   Pa;
(6)若实验中发现注射器损坏,实验室另有A、B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5cm2和2cm2,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实验时应选用   (A/B)注射器.
26.(7分)小刚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图b中浮力的大小为 N
(2)分析图 和c可知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图d和e可知浮力大小跟 有关.
(3)物块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m3,盐水的密度为 kg/m3(g=10N/kg).
(4)能够正确反映物块所受浮力大小与物块下表面在水中深度关系的图像是 .
(5)小刚完成上述实验后,还想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他从实验室选取了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进行实验,将金属块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水中同一位置发现三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相等,由此小明认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小明的结论是 (正确/错误)的.
27.(10分)小明在生物课上学习了“植物体对水的吸收、利用和散失”的知识后,利用食盐水、新鲜冬瓜和自制简易“密度计”对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 取一根饮料吸管,将一些铁丝从吸管的下端塞入,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起来,制成简易的“密度计”.
② 将冬瓜除去瓜瓤后制成“冬瓜碗”,并在“冬瓜碗”中加入密度为1.2×103kg/m3
的食盐水.
③ 在食盐水中放置自制“密度计”,每隔相同的时间观察并记录“密度计”浸入的深度h.
④ 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密度计”在溶液中浸入的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1)自制简易“密度计”时,塞入铁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 在液体中.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应选用较 (粗/细)的饮料吸管.
(2)根据“密度计”在溶液中浸入的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可知,冬瓜在盐水中是 (吸水/失水)的,其随时间变化快慢的情况 .
(3) 在第50 min时,盐水的密度是 kg/m3.八年级物理学科学习情况了解(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C 4.B 5.A 6.D
7.A 8.B 9.D 10.A 11.C 12.B
二、填空题
13.引力 增大 不变
14.延展性好 压强 大气压
15.受重力 改变 水平匀速运动
16.水重新沸腾 降低 冷
17.小 1.0×105 100
18.> > >
19. 25 2.5×105 逆风
20.1:3 漂浮 2.5×103
三、解答题
21.略
22. 400kg 4000N 40000Pa
23.0.75N 75cm3 0.6g/cm3
24.(1)漏气 高度差(2)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3)深度 (4)错误 没有控制深度相同
25.活塞 刻度尺 甲 活塞重力
针筒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cm 1.2×105 1.0×105 A
26.(1)0.4 (2)b 液体密度 (3)1×10--4 1.1×103
(4)B (5)错误
27.(1)竖直漂浮 细 (2)失水 先快后慢,然后不变
(3)1.125×103八年级物理学科学习情况了解(二)
一、
选择题
1
1[A][B][C][D]
2[A][B][C][D]3[A][B][C][D]4[A][B][C][D]
5[A][B][C][D]6[A][B][C][D]7[A][B][C][D]8[A][B][C][D]

9 [A][B][C][D]
10[A][B][C][D]11[A][B][C][D]12[A][B][C][D]

二、
填空题




15
16


8


20


三、解答题
6
3210
21.(6分)

6543210
22.(6分)
(1)

(2)
(3)
第1页(共2页)
9876543210
23.(9分)
(1)
(2)

(3)
6543210
24.(6分)
(1)
(2)
(3)
(4)
876543210
25.(8分

(1)
(2)
(3)
(4)
(5)
(6)
0
76543210
26.(7分)
(1)
(2)
(3)
(4)
(5)
109876543210

27.(10分)
(1)
(2)
(3)
第2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