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图形的相似单元备课
一、课标要求
1. 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
2.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
3. 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4. 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5. 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6. 了解图形的位似,知道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7. 会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掌握比例的性质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
2. 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
3. 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性质
4. 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5. 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火缩小
6. 了解黄金分割,了解相似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1. 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 探索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3. 位似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难点:1. 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问题
2. 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强,思维活跃,对于真实情境及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索和验证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观察、分析的能力,初步具备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研究图形的全等,也研究了一些图形的变换,如平移、轴对称、旋转等,本章将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种变换相似,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研究相似变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充分认识相似多边形的本质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一种特殊的相似变换位似。结合一些图形性质的探索、证明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
四、设计思路
在《课标(2011 年版)中,图形的相似是“图形的变化”的主要内容之一,研究的主题是图形形状之间的关系,而图形的位似还涉及图形的位置关系。全等是一种特殊的相似,本章将在前面对全等型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全等形研究的基本套路对相似图形进行研究。 首先,教科书从现实世界中形状相同的物体谈起,然后把研究对象确定为形状相同的图形—相似图形,举例说明了放大、缩小两种操作与相似图形之间的关系。接着教科书把研究对象缩小为特殊的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由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推出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对于相似多边形的判定,教科书以三角形为载体进行研究。
本章的创新设计是:从新的角度设计导入情境,突出以“形”为载体,研究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问题。一开始从观察生活中的图案到观察几何图形,要求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继而提出问题:这些形状相同的图形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在此基础上,进而研究比例的性质。数形结合,重视学生已有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章的设计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情况,以培养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的需要,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研究图形的各种方法展开探究;坚持合情推理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结论,然后用演绎推理方法对所获得结论进行严格证明,完整地探究结论、证明结论、应用结论的全过程,以期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五、课时安排建议
1成比例线段 2课时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1课时
3相似多边形 1课时
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3课时
5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1课时
6黄金分割 1课时
7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1课时
8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课时
9利用位似放缩图形 2课时
回顾与思考 2课时
六、教学建议
1.注重过程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2.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渗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团结互助的习惯和主动探索、 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3.注重知识建构,学生通过对比、归纳,实现了知识的自我建构;
4.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评价,增强学习 的乐趣和信心。
七、评价建议
1. 以《标准》的要求为准,把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评价;
2. 要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评价;
3. 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并对个性化学习进行恰当的评价;
4. 合理设计、命制和实施单元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