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烃单元测试下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烃单元测试下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16 06:5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化学家Tim Richard将分子结构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如图所示)取名为“doggycene”——“狗烯”,其化学式为C26H26,下列有关该“狗烯”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狗烯”能燃烧,燃烧时可能会有黑烟冒出
B.“狗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
C.“狗烯”的一氯代物有14种(不含立体异构)
D.“狗烯”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和互为同系物
B.存在顺反异构
C.CH3CHOHCOOH经加聚反应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D.CH2=CCH3CH=CH2与以物质的量之比加成,产物有两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3.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 2-乙基丙烷 B. 3,4,4-三甲基己烷
C. 2-甲基-4-戊炔 D. 2-甲基-1,4-戊二烯
4.3-丁烯基苯酞(M)是中药当归的活性成分,分子结构如图。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B.1molM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4molBr2
C.苯环上一卤代物只有2种
D.与 互为同系物
5.利用超分子可以对一些物质进行分离,例如利用杯酚(结构如图1所示,用“ ”表示)分离和的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杯酚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B.杯酚分子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
C.杯酚易溶于氯仿,难溶于甲苯
D.操作①和操作②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和烧杯
6.桥连多环烃(分子式为)拓展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技术。下列有关该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4个五元环 B.一氯代物只有4种
C.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D.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7.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B.将溴水加入苯中振荡,溴水的颜色变浅,这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C.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共1 mol,完全燃烧生成2 mol水
D.一定条件下,乙烯与氯化氢能发生加成反应,可用来制取氯乙烷
8.有机物a()、b()、c()……,属于一个系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系列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B.该系列有机物的通式可表示为
C.c的二氯取代物有15种
D.等质量a、b、c与发生加成反应消耗量最多的是a
9.相同状况下,1体积某气态烃只能与1体积Cl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代烷,1 mol此氯代烷可与6 mol Cl2发生完全取代反应,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A.CH2=CH—CH=CH2
B.CH3CH=CH2
C.CH3CH3
D.CH2=CH2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NA
B.乙烯和丙烯组成的42g混合气体中含碳原子数为6NA
C.1mol/L CH3COONa溶液中CH3COO-与Na+数目和等于NA
D.1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转移的电子数目为12NA
11.在苯的同系物中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褪色,正确的解释是
A.苯的同系物分子中碳原子数比苯多
B.苯环受侧链影响,易被氧化
C.侧链受苯环影响,易被氧化
D.由于侧链与苯环的相互影响,使侧链和苯环均易被氧化
12.电石中混有CaS、Ca3P2等杂质,用电石水解制备乙炔时,乙炔中常混有H2S、PH3,可用CuSO4溶液除去这两种杂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i.CuSO4+H2S=CuS↓+H2SO4
ii.11PH3+24CuSO4+12H2O=3H3PO4+24H2SO4+8Cu3P↓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i不能说明H2S的酸性强于H2SO4
B.24molCuSO4完全反应时,可氧化11molPH3
C.H2S、PH3会干扰KMnO4酸性溶液对乙炔性质的检验
D.CaS的水解方程式:CaS+2H2O=Ca(OH)2+H2S↑;Ca3P2水解方程式:Ca3P2+6H2O=3Ca(OH)2+2PH3↑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其二氯取代物有2种结构
B.苯和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C.熔喷布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是生产医用口罩的重要原材料,制造聚丙烯的原料主要来自石油的裂化
D.乙烯为不饱和烃,分子中6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14.下列事实不能用有机物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的是
A.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B.甲苯与光照条件下是甲基上取代,而催化条件下为苯环上取代
C.甲苯能与酸性溶液反应而甲烷不能
D.苯在50~60℃时发生硝化反应,而甲苯在30℃时即可反应
15.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室制取并收集 B.实验室制取乙烯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分离苯和硝基苯的混合物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1)在下列有机物①CH3CH2CH3;②CH3-CH=CH2;③CH3-CCH;④ ;⑤(CH3)2CHCH3;⑥ ;⑦;⑧ ;⑨ ,⑩CH3CH2Cl中,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
(2)写出有机物 的系统命名_______。
(3)3,4,4-三甲基-1-戊炔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4)按系统命名法, 的名称是_______
(5)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
(6)某烃相对分子质量为106,则该烃的分子式为_____;若该烃含苯环,则在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物共有__种。
17.乙炔的氧化反应
(1)乙炔的燃烧
方程式 乙炔 ________
炔烃 ________
现象 ________
应用 ________
(2)与强氧化剂反应
乙炔能被KMnO4氧化,使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8.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仪器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苯 液溴 溴苯
密度/ 0.88 3.12 1.50
沸点/ 80 59 156
水中溶解度 不溶 微溶 不溶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溴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2)某小组拟选用如图两套装置制取溴苯。装置1仪器c的名称_______;若用装置2中仪器c代替装置Ⅰ中仪器c,不足之处是_______;该小组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1”或“装置2”),原因是_______。
(3)反应完的混合物中含苯、液溴、溴苯、铁屑,将混合物转移至烧杯中,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步骤①:向烧杯中加入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步骤②:滤液依次用水、的溶液、水洗涤。溶液洗涤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步骤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
步骤④:_______。
19.乙苯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某课题组拟制备乙苯:
查阅资料如下:①几种有机物的沸点:
有机物 苯 溴乙烷 乙苯
沸点/℃ 80 38.4 136.2
②化学原理:+ CH3CH2Br + HBr
③氯化铝易升华、易潮解
Ⅰ.制备氯化铝
甲同学选择如图装置制备氯化铝(装置不可重复使用):
(1)本实验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
(2)气体流动方向是从左至右,装置导管接口连接顺序a→_______→f→g→_______ 。
(3)D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改进之后,进行后续实验。
(4)连接装置之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先点燃A处酒精灯,当_______时(填实验现象),点燃F处酒精灯
Ⅱ.制备乙苯
乙同学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省略)。
步骤2:用酒精灯微热烧瓶。
步骤3:在烧瓶中加入少量无水氯化铝、适量的苯和溴乙烷。
步骤4:加热,充分反应半小时。
步骤5:提纯产品。
(5)本实验步骤4的加热方式宜采用_______。
(6)盛有蒸馏水的H装置中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确认本装置G中已发生反应的操作是_______ 。
四、计算题
20.按要求填空:
(1)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烷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结构有___________种,分别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①CH4;②C3H8;③CH3CH(CH3)2 ;④CH3CH2CH2CH3;___________(填序号)
(3)4 g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222.5 kJ热量,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已知:①Fe(s)+O2(g)=FeO(s) ΔH1=—272.0 kJ·mol-1
②2Al(s)+O2(g)=Al2O3(s) ΔH2=—1675.7 kJ·mol-1
Al和FeO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1.在20L氧气中充分燃烧4.0L乙烷,反应后气体体积为_______(气体体积均为常温时的体积)。
参考答案:
1.A
【详解】A. “狗烯”是碳氢化合物,碳的质量分数高,能燃烧,燃烧时可能会有黑烟冒出,故A正确;
B. “狗烯”分子中的三个乙基上碳是四面体结构,所有碳原子不一定共平面,故B错误;
C. “狗烯”有15种氢原子,一氯代物有15种(不含立体异构),故C错误;
D. “狗烯”有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苯环上的氢,以及侧链上的氢也能发生取代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2.B
【详解】A.同系物要求官能团种类相同且每种官能团的数量相同,化学式上相差n个CH2。前者为酚,后者为醇,二者不互为同系物,A项错误;
B.中的C=C中每个碳连接的两个基团不相同,存在顺反异构,B项正确;
C.CH3CHOHCOOH中不含碳碳双键、碳碳三键,不能发生加聚反应,C项错误;
D.CH2=CCH3CH=CH2与以物质的量之比加成,可以发生1,2加成、3,4加成或者1,4加成,最终产物有三种,D项错误;
故选B。
3.D
【详解】A.应选取最长的碳链做为主链,从靠近支链一端对主链编号,该物质名称为2-甲基丁烷,故A错误;
B.应选取最长的碳链做为主链,从靠近支链一端对主链编号,该物质名称为3,3,4-三甲基己烷,故B错误;
C.应选取含碳碳三键的最长的碳链做为主链,从靠近碳碳三键一端对主链编号,该物质名称为4-甲基-1-戊炔,故C错误;
D.应选取含碳碳双键的最长的碳链做为主链,从靠近碳碳双键键一端对主链编号,该物质名称为2-甲基-1,4-戊二烯,故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A.该物质苯环及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选项A正确;
B.该物质只有碳碳双键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1molBr2,选项B错误;
C.苯环上一卤代物为4种,选项C错误;
D.与 所含官能团不同,不能称为同系物,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5.C
【详解】A.杯酚分子中连苯环的碳原子是sp3杂化,四面体结构,因此杯酚分子中的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A错误;
B.杯酚分子苯环上连有酚羟基,相邻的两个酚羟基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故B错误;
C.根据杯酚和固体加入氯仿过滤得到和苯酚的氯仿混合液,说明杯酚易溶于氯仿,根据杯酚、固体和混合物加甲苯后过滤得到杯酚、固体和的甲苯溶液,说明杯酚难溶于甲苯,故C正确;
D.操作①和操作②都是固体和液体分离,其操作是过滤,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烧杯,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6.A
【详解】A.为便于描述,该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我们进行如下编号; 。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4个五元环,它们分别由下列5个数字对应的碳原子构成;(1、2、3、10、9),(3、4、11、9、10),(5、6、11、9、10),(6、7、8、9、11),A项正确;
B.在该有机物分子中,共有5种氢原子,它们是1(或8)、2(或7)、3(或6)、4(或5)、10(或11)对应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所以其一氯代物有5种,B项错误;
C.该有机物中都是饱和键,不能使酸性溶液褪色,C项错误;
D.该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均为饱和碳原子,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D项错误。
故选A;
7.B
【详解】A.苯分子中的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独特的键,故A正确;
B.苯不能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但苯能将溴水中的溴萃取,而使溴水的颜色变浅,故B错误;
C.甲烷和乙烯分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所以1mo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4mol氢原子,完全燃烧后生成2 mol水,故C正确;
D.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氯化氢能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8.D
【详解】A.由结构可知该系列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为sp2杂化,故所有原子共平面,A说法正确;
B.该系列有机物的通式可表示为C4n+2H2n+4,B说法正确;
C.c的二氯取代物有、、共15种,C说法正确;
D.由有机物的通式可知,等质量加成H2的能力:c>b>a,D说法错误。
答案为D。
9.B
【详解】1体积某气态烃只能与1体积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代烷,说明该烃中只有一个碳碳双键,1 mol该氯代烷可与6 mol氯气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说明未加成之前有6个氢原子,所以结构简式为CH3CH=CH2。
故选B。
10.D
【详解】A.标准状况下,二氯甲烷是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A错误;
B.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是CH2,最简式的式量是14,乙烯和丙烯组成的42g混合气体中含有最简式的物质的量是3mol,所以含C原子为3NA,B错误;
C.1mol/L CH3COONa溶液没有告知体积,无法计算离子数目,C错误;
D.乙醇燃烧方程式C2H5OH+3O22CO2+3H2O,由方程式知1mol乙醇完成燃烧转移12mol电子,即转移的电子数目为12NA,D正确;
故答案选D。
11.C
【详解】在苯的同系物中,侧链易被氧化生成苯甲酸,而苯环无变化,说明侧链受苯环影响,与碳原子的多少无关,如等直接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H的苯的同系物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答案为:C。
12.B
【详解】A.反应i发生的原因是难溶的硫化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说明氢硫酸的酸性强于硫酸,故A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反应ii中24mol硫酸铜完全反应时生成3mol磷酸,则被氧化的磷化氢为3mol,故B错误;
C.硫化氢和磷化氢都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褪色,会干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对乙炔性质的检验,故C正确;
D.硫化钙和磷化钙在溶液中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S+2H2O=Ca(OH)2+H2S↑、Ca3P2+6H2O=3Ca(OH)2+2PH3↑,故D正确;
故选B。
13.D
【详解】A.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二氯代物结构只有1种,故A不选;
B.苯和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苯是和溴水发生萃取,乙烯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B不选;
C.聚丙烯的原料为丙烯,主要来自石油的裂解,故C不选;
D.乙烯有碳碳双键,为不饱和烃,乙烯为平面结构,分子中6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故选D。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共平面以及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判断,熟悉其结构特点是解题关键。
14.B
【详解】A.苯酚、乙醇均含-OH,苯酚中苯环影响-OH,使-OH中H更活泼,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与有机物分子内基团间的相互作用有关,A不符合题意;
B.甲苯与氯气的反应是在不同催化剂或外界条件下有不同反应,但均属于取代反应,故无法用有机物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B符合题意;
C.苯、甲烷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甲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被氧化为苯甲酸,说明苯环对侧链影响,与有机物分子内基团间的相互作用有关,C不符合题意;
D.甲苯与硝酸反应更容易,说明甲基的影响使苯环上的氢原子变得活泼易被取代,与有机物分子内基团间的相互作用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C
【分析】本题考查高中化学基础实验。
【详解】A.实验室制取氨气用的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铵,而不是氢氧化钠,易吸水板结,制取效率低,且容易发生事故,A错误;
B.实验室制取乙烯气体,温度计应当在液面下,测量的反应液体的温度,于170℃制取乙烯,B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超过烧瓶中的液面,形成稳定的高度差,则气密性良好,C正确;
D.苯和硝基苯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D错误;
故选C。
16. ⑦ ①和⑤、②和⑥ ④和⑥ 2,3-二甲基戊烷 2,2,4,5﹣四甲基﹣3,3﹣二乙基己烷 羟基、酯基 C8H10 9种
【详解】(1)芳香烃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且含有苯环,则属于芳香烃的是⑦;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结构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的是①和⑤、②和⑥;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④和⑥;
(2)根据命名规则,最长碳链为 ,名称为2,3-二甲基戊烷;
(3)根据命名规则,碳碳三键在主链上,且序数最小的一端开始,则3,4,4-三甲基-1-戊炔的结构简式为 ;
(4)按系统命名法, 的名称是2,2,4,5﹣四甲基﹣3,3﹣二乙基己烷;
(5)根据结构简式,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酚羟基、酯基;
(6)某烃只含有C、H两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106,分子量除以12,整数为碳原子数,余数为氢原子数,分子式为C8H10;若苯环只有一个乙基,则硝基有邻、间、对3种;若苯环有2个甲基,根据2固定1游动的原则,甲基固定在邻位,硝基有2种;固定在间位有3种,固定在对位有1种,合计9种。
17.(1) 2C2H2+5O24CO2+2H2O CnH2n-2+O2nCO2+(n-1)H2O 发出明亮火焰,伴有浓烈的黑烟,放出大量热 在氧气中燃烧时,氧炔焰的温度可达3000℃以上,因此常用它来焊接或切割金属
(2)2KMnO4+C2H2+3H2SO4→K2SO4+2MnSO4+2CO2+4H2O
【详解】(1)乙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炔烃的通式为CnH2n-2,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元素守恒可得化学方程式为CnH2n-2+O2nCO2+(n-1)H2O;
乙炔含碳量较高,燃烧时发出明亮火焰,伴有浓烈的黑烟,放出大量热;在氧气中燃烧时,氧炔焰的温度可达3000℃以上,因此常用它来焊接或切割金属;
(2)乙炔含有碳碳三键,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电子守恒、元素守恒可得化学方程式为2KMnO4+C2H2+3H2SO4→K2SO4+2MnSO4+2CO2+4H2O。
18.(1)
(2) 球形冷凝管 气体与冷凝管接触面积减小,冷凝效果降低 装置1 产物的沸点较反应物的沸点高,用装置1冷凝管可对反应物起冷凝回流作用,提高反应物转化率;若用装置2则反应物从反应容器中蒸出,转化率低
(3) Br2+2NaOH=NaBr+NaBrO+H2O 干燥 蒸馏,收集156℃的馏分
【分析】利用苯与液溴反应制取溴苯时,需要加入铁粉作催化剂,且先将铁粉与苯混合,若先将铁粉与液溴混合,则会剧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造成液溴的大量挥发;分离反应后的混合物时,应先用水洗涤,然后过滤出铁粉;再用水洗去FeBr3,然后分液,若用NaOH溶液直接洗涤滤液,则会生成Fe(OH)3胶状沉淀,给分离带来麻烦;尽管使用了冷凝管,还是会有少量液溴挥发出来,所以应用NaOH进行尾气处理。
(1)
实验室制溴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2)
如图,装置1仪器c的名称球形冷凝管;若用装置2中仪器c代替装置Ⅰ中仪器c,不足之处是球形冷凝管用直形冷凝管代替,气体与冷凝管接触面积减小,冷凝效果降低,反应物挥发损失;根据数据溴苯的沸点156℃,大于苯和液溴的沸点,若用装置2将产物溴苯蒸出的同时,反应物会一起蒸出来,导致原料损失严重,产率降低,所以应选装置1制备溴苯,球形冷凝管可冷凝回流反应物,提高原料利用率,故答案为:球形冷凝管;气体与冷凝管接触面积减小,冷凝效果降低;装置1;产物的沸点较反应物的沸点高,用装置1冷凝管可对反应物起冷凝回流作用,提高反应物转化率;若用装置2则反应物从反应容器中蒸出,转化率低;
(3)
步骤①:向烧杯中加入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步骤②:滤液依次用水、的溶液、水洗涤。水洗可洗去未反应的溴化铁和少量的溴化氢,氢氧化钠可洗去未反应的溴,则方程式为Br2+2NaOH=NaBr+NaBrO+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故答案为:Br2+2NaOH=NaBr+NaBrO+H2O;
步骤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无水氯化钙具有吸水性,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干燥。故答案为:干燥;
步骤④:经过步骤②除溴③干燥后得到的产品中还混有苯,则步骤④应为蒸馏,收集156℃的馏分,故答案为:蒸馏,收集156℃的馏分。
19. MnO2+4H++2Cl-Mn2++Cl2↑+2H2O h→j→d→e→k(i)→i(k) b D中长导管太细,氯化铝易堵塞导管 F中充满黄绿色气体 水浴加热 防倒吸 取H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
【分析】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依次通过饱和食盐水以除去HCl杂质、通过浓硫酸以干燥氯气,纯净而干燥的氯气与铝在F装置内反应制备氯化铝,并将氯化铝冷凝收集在D中,由于氯化铝易升华、易潮解,则D后必须连干燥同时吸收多余氯气的装置,以此解答;
【详解】Ⅰ.(1)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二氯化锰和水,本实验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2)据分析知,气体流动方向是从左至右连接装置的顺序为AECFDB,则装置导管接口连接顺序h→j→d→e→k(i)→i(k) →f→g→b,则答案为:h→j→d→e→k(i)→i(k)和b;
(3)D装置用于收集冷凝的氯化铝固体,存在的明显缺陷是D中长导管太细,氯化铝易堵塞导管,改进之后,进行后续实验;
(4)铝粉能与氧气反应,故在铝与氯气反应前,需用氯气排净装置内的空气,连接装置之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先点燃A处酒精灯,当F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说明空气已排尽,点燃F处酒精灯;
Ⅱ.在烧瓶中加入少量无水氯化铝、适量的苯和溴乙烷。发生反应:+ CH3CH2Br + HBr,氯化氢经导气管进入H装置被吸收,则:
(5)反应在80°C下进行,则本实验步骤4的加热方式宜采用水浴加热;
(6)溴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则盛有蒸馏水的H装置中干燥管的作用是防倒吸。确认本装置G中已发生反应,最简单的方法是检验有HBr气体生成、进入H中生成氢溴酸,故操作是:取H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
20. C5H12 3 CH3CH2CH2CH2CH3、(CH3)2CHCH2CH3、C(CH3)4 ④>③>②>① CH4(g)+2O2(g)=CO2(g)+3H2O(l)△H=—890kJ/mol 3FeO(s)+2Al(s)=Al2O3(s)+3Fe(s)ΔH=-859.7 kJ/mol
【详解】(1)设烷烃的分子式为CnH2n+2,由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可得:14n+2=72,解得n=5,则烷烃的分子式为C5H12,戊烷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CH3、(CH3)2CHCH2CH3、C(CH3)4,故答案为:C5H12;3;CH3CH2CH2CH2CH3、(CH3)2CHCH2CH3、C(CH3)4;
(2)烷烃的同系物中,碳原子个数越大,熔沸点越高,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则CH4、C3H8、CH3CH(CH3)2、CH3CH2CH2CH3的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④>③>②>①,故答案为:④>③>②>①;
(3)4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25mol,1mol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热量为222.5kJ×4=890kJ,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为CH4(g)+2O2(g)=CO2(g)+3H2O(l)△H=-890kJ/mol,故答案为:CH4(g)+2O2(g)=CO2(g)+3H2O(l)△H=-890kJ/mol;
(4)由盖斯定律可知,②-①×3可得Al和FeO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FeO(s)+2Al(s)=Al2O3(s)+3Fe(s),则ΔH=-1 675.7 kJ/mol+3×272.0 kJ/mol=-859.7 kJ/mol,故答案为:3FeO(s)+2Al(s)=Al2O3(s)+3Fe(s)ΔH=-859.7 kJ/mol。
21.14
【详解】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6+7O24CO2+6H2O,燃烧2L乙烷消耗7L氧气,生成4L二氧化碳,那么燃烧4.0L乙烷,则消耗14L氧气,生成8L二氧化碳,反应后的气体有剩余的氧气20L-14L=6L和生成的8L二氧化碳,剩余反应后气体体积为6L+8L=14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