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测试卷
一、单选题
1.m g铜与足量浓H2SO4共热时完全反应,收集到n L SO2,则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
A. mol B. mol C. mol D. mol
2.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molCO2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NA
B.7.8gNa2O2与足量水发生反应,生成O2的分子数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所含原子数为NA
D.NA个CH4分子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1L0.1mol/LCH3COOH溶液中含CH3COO-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2.24LNH3和CH4的混合气体,所含电子总数为NA
C.含1mol硅原子的SiO2晶体中Si—O键的个数为2NA
D.分解H2O2制O2,每生成1molO2转移4NA个电子
4.下列混合物中,可选用过滤实验分离的是( )
A.固体和固体 B.固体和液体 C.液体和液体 D.液体和气体
5.下列物质中分子数由少到多的排列顺序是
① ② ③9mL水(4℃) ④个 ⑤(标准状况)
A.①④②⑤③ B.④③⑤②① C.③⑤②④① D.③②⑤④①
6.下列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6.02×1023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
B.12g碳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
C.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
D.1摩尔氯含有6.02×1023个氯分子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图为与实验有关的图标,表示实验时需要佩戴护目镜
B.钠燃烧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实验室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D.实验时不慎将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3%~5%NaHCO3溶液冲洗
8.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A.mol B.L C.s D.g/mol
9.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水合作”(water cooperation),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水大多含有杂质离子
B.水中Ca2+、Mg2+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C.乱丢生活垃圾可能会导致水污染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10.实验室需要750mL0.1mol·L-1稀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250mL容量瓶和500mL容量瓶
B.用10mL的量筒量取质量分数98%、密度为1.84g·mL-1浓硫酸的体积是5.43mL
C.把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在标签上应写溶液的名称及浓度
D.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底部有少量蒸馏水的容量瓶,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
11.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配制盐酸溶液用量简量取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B.配制盐酸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C.称量8gNaOH配制0.2m1·L-1NaOH溶液1000mL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D.NaOH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至刻度线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A.78 gNa2O2晶体中所含阴阳离子个数均为2NA
B.1.5 g C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3.4 g氨中含有0.6NA个N—H键
D.常温下,100 mL1 mol·L-1AlCl3溶液中阳离子总数小于0.1NA
13.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是氟化钾
②溴中溶有少量氯气,可以用加入溴化钠再用汽油萃取的方法提纯
③氟气跟氯化钠水溶液反应,一定有氟化氢和氧气生成
④向新制氯水加入CaCO3,溶液中c(HClO)将增大
⑤氯气跟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⑥向新制氯水中通入SO2,氯水的漂白能力一定会增强
⑦新制氯水使红玫瑰变为白玫瑰,说明有Cl2
⑧HI的还原性和热稳定性都比HBr强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4.已知N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
B.常温常压下,11.2LSO2气体中含有的SO2分子数小于0.5NA
C.1mol碳烯(:CH2)所含的电子数目为6NA
D.标准状况下,30g二氧化硅中含有Si-O键的数目为2NA
15.把100mL含有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的溶液,恰好使得钙离子沉淀完全:另一份加入含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沉淀完全。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A. B.
C. D.
二、填空题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____________。
A.不慎碰翻燃着的酒精灯失火,应立即用湿布灭火
B.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用浓NaOH清洗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质量时,物品应置于右盘
D.实验时应节约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E.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F.使用分液漏斗前须检查其是否漏水
17.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28 g某气体,摩尔质量为14 g·mol-1,则:
①该气体为___________mol。
②该气体所含分子数约为___________。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L。
(2)___________g H2O中的氧原子数目与标准状况下22.4 L CO2中的氧原子数目相同。
三、计算题
18.电子工业中常用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其原理是利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将覆铜板上不需要的铜腐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 2Fe2++ Cu2+。现有6.4g Cu待腐蚀,请计算:
(1)待腐蚀铜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2)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0.2L,生成的Fe2+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19.常温下,在水中溶解,恰好达到饱和,该溶液密度为,求:(要求有计算过程)
(1)该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2)该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四、实验题
20.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CO2与过量的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下列三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中CO2与过量的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丙装置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解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
(3)甲、乙、丙同学设计的三个方案中,有一个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安全性存在问题,该方案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请设计一个实验检验生成的产物Na2CO3中的阴离子。(简述操作步骤、所用试剂、实验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中若需用44.8 L(标准状态)CO2 ,现用含CaCO3 90%石灰石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至少需要这种石灰石_____________g。
21.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物质的定性检验与定量分析。
Ⅰ.实验室里欲用KMnO4固体来配制240mL 0.2mol/L的KMnO4溶液。
(1)计算所需KMnO4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g。
(2)配制溶液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_______、_______。
(3)写出配制溶液时的正确操作顺序(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
A.洗涤 B.称量、溶解 C.转移 D.摇匀 E.定容
(4)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容量瓶未干燥处理
C.定容加水时超过刻度线后,立即吸出多余的水
D.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Ⅱ.为了增强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需要加入2mol/L的稀硫酸溶液。现用其测定某补血剂片中亚铁的含量:称取含FeSO4·7H2O的补血剂片a克,充分研磨后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取25.00mL的该溶液与c 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5.00mL。上述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则该补血剂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用含a、c的代数式表示)。
(6)将8.34g FeSO4·7H2O样品隔绝空气加热脱水,其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在100℃时,M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380℃的P加热至650℃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由于未给出气体状态,无法利用SO2体积计算。mgCu的物质的量,反应整个Cu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2,S元素化合价由+6降低为+4,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 ,故,被还原的H2SO4生成SO2,由S元素守恒可知,故选B选项。
2.B
【详解】A. 1molCO2含有2mol氧原子,因此常温常压下,2molCO2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氧原子数为4NA,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1mol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0.5mol,7.8g(即0.1mol)Na2O2与足量水发生反应,生成O2的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05mol,生成O2的分子数为0.05NA,B项错误,符合题意;
C. 氖气为氮原子单质分子,标准状况下,22.4L(即1mol)氖气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原子数为NA,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 NA个CH4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3.B
【详解】A.CH3COOH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含CH3COO-数小于0.1NA,A错误;
B.标准状况下,2.24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所含电子总数为0.1×10=NA,B正确;
C.1个SiO2晶体中Si—O键是4个,1molSiO2晶体中Si—O键的个数为4NA,C错误;
D.H2O2→O2,O元素化合价从-1升到0价,每生成1molO2转移2NA个电子,D错误;
故选:B。
4.B
【分析】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即和选项中物质的状态分析解答;
【详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故B正确;
答案选B。
5.C
【分析】根据n=计算氢气、硫酸、氧气物质的量,注意根据m=ρV计算水的质量,再根据n=水的物质的量,由N=nNA可知,物质的量越大,含有分子数目越多。
【详解】①6g H2的物质的量==3mol;
②2mol NH3,
③9mL水(4℃)的质量=9mL×1g/mL=9g,其物质的量==0.5mol;
④1.505×1024个H2SO4 的物质的量==2.5mol;
⑤22.4L O2(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1mol,
故分子数目由少到多为:③⑤②④①,
故选:C。
6.B
【详解】A.6.02×1023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近似值,错误;
B.12g碳含有的碳原子数是1mol,即NA,该数值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正确;
C.比如1mol H2中H原子个数为2mol,该原子个数不是阿伏伽德罗常数,错误;
D.题中的“氯”含义不清晰,比如1mol氯原子构成3.01×1023个氯分子,错误;
故选B。
7.B
【详解】A.图示为护目镜,表示进行化学实验需要佩戴护目镜,以保护眼睛,A正确;
B.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可以和CO2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助燃,所以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错误;
C.钠性质活泼,易与空气中水和氧气反应,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可以隔绝空气,C正确;
D.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碱性较弱的溶液如稀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8.D
【详解】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为g/mol,所以答案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含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而杂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故A正确;
B.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含有过多的营养元素(主要是氮、磷),造成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水中缺氧,最终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故B错误;
C.乱丢生活垃圾可能会导致水污染,故C正确;
D.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故D正确;
故选:B。
10.C
【详解】A. 750mL0.1mol·L-1稀硫酸应选用1000mL容量瓶,故A错误;
B.量筒的最小精确度为0.1mL,不可能量取出5.43mL,故B错误;
C. 配制好的溶液不能长期放置在容量瓶中,应转移到试剂瓶内保存,在标签上应写溶液的名称及浓度等信息以备使用,故C正确;
D. 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底部有少量蒸馏水的容量瓶,容量瓶中含有蒸馏水不影响溶液的浓度,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解题时要注意量器的精确度,天平和量筒都属于粗略的量器,精确度分别为0.1g 和0.1mL,不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在称量时要四舍五入。
11.D
【详解】A.配制稀盐酸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导致量取的浓盐酸的体积偏小,配置溶液的浓度偏小,与题意不符,A错误;
B.配制稀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容量瓶中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小,与题意不符,B错误;
C.称量8gNaOH配制0.2mol/LNaOH溶液1000mL时,砝码错放左盘,未使用游码,则称量的质量不变,配置溶液的浓度不变,与题意不符,C错误;
D.NaOH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并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浓度偏大,符合题意,D正确;
答案为D。
12.C
【详解】A、78gNa2O2的物质的量是1mol,Na2O2晶体中的阳离子是Na+,阴离子是O22-,所以78 gNa2O2晶体中所含阳离子个数为2NA,阴离子个数是NA,错误;
B、1个CH3+中含有8个电子,1.5gCH3+的物质的量是0.1mol,所以1.5 g C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8NA,错误;
C、1个NH3分子中有3个N-H键,3.4gNH3的物质的量是 0.2mol,所以3.4 g氨中含有0.6NA个N—H键 ,正确;
D、AlCl3溶液中Al3+水解,使阳离子数目增多,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数目大于0.1 NA,错误,
答案选C。
13.C
【分析】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为:F2>Cl2>Br2>I2,相应的阴离子还原性:F-【详解】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为:F2>Cl2>Br2>I2,相应的阴离子还原性:F-②卤素单质的氧化性Cl2>Br2,溴化钠与氯气反应除去氯气,溴易溶于汽油,利用萃取分离提纯溴,②正确;
③氟气跟氯化钠水溶液反应实质是氟气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F2+2H2O=4HF+O2,③正确;
④新制氯水中存在化学平衡:Cl2+H2O HCl+HClO,向新制氯水加入CaCO3,CaCO3与HCl反应,HCl浓度减小,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c(HClO)将增大,④正确;
⑤氯气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 HCl+HClO,反应中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水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所以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⑤正确;
⑥向新制氯水中通入SO2会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生成的两种强酸没有漂白性,氯水的漂白能力减弱,⑥错误;
⑦红玫瑰变为白玫瑰发生了漂白,原因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有漂白性,氯气没有漂白性,⑦错误;
⑧HI和HBr的还原性:HI>HBr,热稳定性:HI正确的有②③④⑤;
答案选 C 。
14.C
【详解】A选项,氩气是单原子分子,22.4L(标准状况)氩气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故A正确;
B选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4.5mol L-1,11.2LSO2气体中含有的SO2物质的量小于0.5 mol,分子数小于0.5NA,故B正确;
C选项,1mol碳烯(:CH2)所含的电子数目为8NA,故C错误;
D选项,标准状况下,30g二氧化硅物质的量为0.5 mol,含有Si-O键的数目为2NA,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二氧化硅晶体中,一个硅周围与四个氧连接,一个氧周围与两个硅连接,因此化学式为SiO2,1 mol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4 mol Si—O键;
1 mol金刚石中含有2 mol C—C键;1 mol晶体硅中含有2 mol Si—Si键。
15.C
【详解】由已知得每份混合溶液中含有CaCl2的物质的量为amol,每份混合溶液中含有钾离子的物质的量为b-2amol,则原混合溶液中含有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b-2a)mol/L。故选择C。
16.AEF
【详解】A.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都能灭火,湿布扑盖既可以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又可隔绝空气,故A正确;
B.稀酸不慎沾在衣服或皮肤上,应先用抹布擦去,然后用水冲洗,浓NaOH具有强腐蚀性,所以不能用浓NaOH清洗,故B错误;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质量时,物品应置于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C错误;
D.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故D错误;
E.不纯的可燃性气体燃烧时可能产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对气体进行验纯实验,故E正确;
F.分液漏斗能用来盛放液体,且有活塞,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故F正确;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只有AEF正确;
故答案选AEF。
17.(1) 2mol 1.204×1024 (2NA) 44.8L
(2)36g
【解析】(1)
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8g÷14g/mol=2.0mol。
②该气体所含分子数约为2.0mol×6.02×1023/mol=1.204×1024。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0mol×22.4L/mol=44.8L。
(2)
标准状况下22.4 L CO2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则含2mol氧原子的水的物质的量是2mol,质量是2mol×18g/mol=36g。
18.(1)待腐蚀铜的物质的量为;
(2)解:由方程式体现的关系可知,n(Fe2+)= 2n(Cu)==0.2mol,则c(Fe2+)=。
【解析】(1)
见答案。
(2)
见答案。
19. 20%
【详解】(1)
(2)
20. CO2+2OH-=CO32-+H2O 当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之后,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锥形瓶 NaOH与CO2反应,导致锥形瓶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锥形瓶 乙 NaOH与CO2反应,锥形瓶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胀大,可能会发生爆炸 取少量生成物的溶液于试管,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则溶液中含有CO32- 222.2
【分析】(1)甲装置中二氧化碳和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丙装置中气体压强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丙中;
(3)二氧化碳恒温氢氧化钠反应,压强减小,气球增大可能会爆炸;
(4)依据碳酸根离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现象分析,需要注意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
(5)依据化学反应中碳元素守恒计算。
【详解】(1)甲装置中CO2与过量的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2OH-=CO32-+H2O,故答案为CO2+2OH-=CO32-+H2O;
(2)丙装置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丙内压强减小,烧杯中水会倒吸到锥形瓶中,故答案为当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之后,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锥形瓶;NaOH与CO2反应,导致锥形瓶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锥形瓶;
(3)甲、乙、丙同学设计的三个方案中,乙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安全性存在问题,因为氢氧化钠滴入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压强减小,气球会膨胀,有可能爆炸,故答案为乙;NaOH与CO2反应,锥形瓶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胀大,可能会发生爆炸;
(4) 检验碳酸钠中的阴离子,可以利用加入盐酸生成额一氧化碳气体的现象分析,操作步骤为:取少量生成物的溶液于试管,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则溶液中含有CO32-,故答案为取少量生成物的溶液于试管,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则溶液中含有CO32-;
(5)实验室中若需用44.8L(标准状态)CO2,物质的量为=2mol,依据碳元素守恒得到,碳酸钙物质的量为2mol,质量为200g;现用含CaCO390%石灰石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至少需要这种石灰石质量==222.2g,故答案为222.2。
21.(1)7.9
(2) 25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3)BCAED
(4)CD
(5)
(6) FeSO4 4H2O 2FeSO4Fe2O3+SO3↑+ SO2↑
【分析】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首先要选择一定规格的容量瓶,然后根据所选择容量瓶的规格,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8.34g FeSO4 7H2O样品物质的量==0.03mol,其中m(H2O)=0.03mol×7×18g/mol=3.78g,如晶体全部失去结晶水,固体的质量应为8.34g-3.78g=4.56g,可知在加热到373℃之前,晶体失去部分结晶水,结合质量的变化可确定在不同温度时加热后固体的化学式,加热至633℃时,固体的质量为2.40g,其中n(Fe)=n(FeSO4 7H2O)=0.03mol,m(Fe)=0.03mol×56g/mol=1.68g,则固体中m(O)=2.40g-1.68g=0.72g,n(O)==0.045mol,则n(Fe):n(O)=0.03mol:0.045mol=2:3,则固体物质Q的化学式为Fe2O3,以此解答该题。
(1)
实验室没有240mL的容量瓶,只能配置250mL溶液,实验室用KMnO4固体配制250mL0.2mol L-1的KMnO4溶液,所需KMnO4固体的质量为0.25L×0.2mol L-1×158g/mol=7.9g。答案为:7.9;
(2)
配制溶液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溶解时用烧杯、玻璃棒,转移和定容时用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等,故答案为: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
配制溶液时的正确操作顺序为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故选:BCAED。答案为:BCAED;
(4)
A.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偏高,A错误;
B.只要最后定容时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即可,至于水是事先就有的还是后来加入的,对浓度无影响,B错误;
C.定容加水时超过刻度线后,立即吸出多余的水,吸出的水中含有溶质,会导致浓度偏小,C正确;
D.没有洗涤烧杯,则烧杯内壁上会沾有溶质,导致浓度偏小,D正确;
故选CD。答案为:CD;
(5)
由方程式可知,该补血剂中FeSO4 7H2O的质量分数为 ;
(6)
①温度为100℃时,固体质量为6.72g,其中m(FeSO4)=0.03mol×152g/mol=4.56g,m(H2O)=6.72g-4.56g=2.16g,n(H2O)==0.12mol,则n(H2O):n(FeSO4)=0.12mol:0.03mol=4:1,则化学式为FeSO4 4H2O;
②由上述分析可知,Q点对应物质为Fe2O3,P点为FeSO4,P点为4.56g FeSO4,其物质的量为0.03mol,P→Q的过程中,Fe元素化合价升高,则S元素化合价会下降生成SO2,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生成0.015mol Fe2O3,失去电子为0.03mol,若S元素全部生成SO2,则需得到0.06mol电子,得失电子不守恒,因此还有一部分SO3生成,因此最终气体为SO2和SO3的混合气体,则380℃的P加热至650℃时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Fe2O3+SO3↑+ S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