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同步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同步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7 18:4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教学目标: 1、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从而掌握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以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2、依托史料理解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通过辨析史料从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放眼寰球的角度重点突破新民主主义的重大意义。
课程标准要求:(2020修订版) 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是继上一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后国共两党之间进行的一场生死存亡的较量。本课通过四个子目(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讲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程。整课内容关系着国共两党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其重要地位可想而知。 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近代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屈辱史最后终结,又迎来新中国的发展史。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同时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从此新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本课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掌握人民解放战争的概况基础上,进而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为下一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本课内容,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接触过,同时经过前期调查,相当多的高一学生(尤其是男生)观看过有关解放战争的影视剧和纪录片如《大决战》、《解放》、《换了人间》等等,对基本史实较为熟悉。但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同时高一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已趋向成熟,不像初中时期那样善于表现、展示自己。 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重点: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采取的方法是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角色表演等活动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牢牢把握“论从史出”的“利刃”,通过小组合作研讨、纵深分析来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师讲授】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出《终战诏书》,向盟军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进行了14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左边的图片就是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出后,大公报之中刊登了。投降消息传来,中美民众纷纷走上街头,欢庆胜利。在接下来一个月内,日本完成一系列投降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我们可以看到右边这张图片是得知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的中国民众,在街头庆祝抗战胜利的快乐场景,那么获得了胜利的人民她们现在的愿望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众说纷纭)团圆、和平、富有、重建家园 【教师讲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两则漫画,看看能不能在漫画之中寻找到答案。左边这则图片,他创作于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在这幅名叫《端赖合作》,翻译过来就是“只有依赖合作”的漫画中,象征着人民大众的拉车汉正满载着人们的期待走向建国大道。 【教师提问】那么人们希望这条建国大道通向哪里啊? 【学生回答】复兴。 【教师讲授】而这条复兴之路显然,需要国共来共同守护。 【教师提问】但为什么说只有以来国共合作,才能使人们安稳的走上呢? 【学生回答】国共不合作不团结的话,国内就无和平可言,而人民之幸福,国家之复兴便无从谈起。 【教师提问】那么结合右边丰子恺先生创作的漫画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对于战后中国什么的渴望啊 【学生回答】和平 【教师讲授】没错,我们都知道我们始终要知道,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人民群众创造了,推动了历史。最终决定人民和国家命运走向的始终是人民自己。那么这个时候的国民党和共产党有谁读懂了人民的愿望呢?那么我们就进入今天第一个部分的学习~ 【教师讲授】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的心声之中,蒋介石三次电邀中共中央赴陪都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在蒋介石三次电报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迫切的心情(这里也可以给学生补充地支代月,韵目代日的知识点),那么在蒋介石连续的电报轰炸下,中共中央做了什么选择呢? 【学生回答】选择去重庆。 【教师讲授】没错,为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等抵达重庆,进行谈判,下面的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合照就是在重庆谈判期间拍摄的。重庆谈判历时43天终于落下帷幕,10月10日,国共签署《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这里我们看到,重庆谈判之中国共两党就和平建国的问题还是达成了共识的,并且共同签订了《双十协定》。那么这时候中国各方势力都是什么态度呢? 【教师提问】首先让我们来看这段材料,看看国民党、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在当时对于建国时什么态度的?同学们可以观察一下他们的表态是相似的还是不同的? 【学生回答】(能够看出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字眼)各方态度是相似的,都想和平建设新中国。 【教师讲授】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很符合人民愿望的阿!而且在此基础上,国共开始和谈,并达成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有什么呢?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次年1月,在美国的调停下,国定达成停战协定,宣布一切战斗行动立刻停止!并且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各方势力都相处的十分和平阿!和平之路走得似乎很顺遂,人民心中最想实现的愿望——和平似乎已经触手可及了。 然而,为什么在这样一团和气之中,仅仅5个月之后内战便全面爆发了呢?问题到底出在何处,中国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 【教师提问】我们来看在重庆谈判开始之前蒋介石给战区司令长官的密电中写了什么(这里也可安排学生回答),其中蒋介石称中共为“奸党”、“土匪”,想要在全国实现“政令统一”,并且通过重庆谈判来拖延时间,好集中兵力把共产党“清剿”掉。在这里我们能看出国民党对于中共的态度是敌视而不是表面的友好,想要实行的政策是独裁而不是表面的民主,其目的是内战而不是表面的和平!所以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是什么毁掉了人民渴望的和平阿? 【学生回答】是假和平,真内战的国民党。 【教师讲授】没错,国民党伪善的面具很快也被撕下,之前假模假样签订的一系列协定也在1946年3月1日至17日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中遭到全部否决,很快,在国民党的进攻下,内战爆发了。 【教师提问】那么这里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蒋介石当时要三次致电毛泽东邀请谈判?而毛泽东为什么会同意赴约呢? 【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大概回答出)国内人民渴望和平;美国势力不希望中国内战;利用谈判拖延时间等,若共产党拒绝和谈则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 【教师讲授】没错,回答得非常棒,另外蒋介石重庆谈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投降时蒋介石的军队大都在西南等地,与上海和天津等大城市相距甚远,为了抢占这些战略要地,他一面命令八路军和新四军原地待命,一面利用飞机和军舰源源不断地从后方向前方运兵。为了给运兵争取时间,所以又连发三封电报,请毛主席到重庆谈判,这是其实他们也是很希望中共拒绝和谈的,这样他们发动内战就更加顺理成章。 【教师提问】那么为什么中共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决定赴约呢? 【学生回答】(学生众说纷纭。) 【教师讲授】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之中的发言,毛主席既考虑到此行的危险,又考虑到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各国实力都不希望中国内战,迫于三国的压力,蒋介石暂时不会进行独裁,于是决定将计就计、反客为主。 【教师提问】那么此时的中共面临着怎样的两种命运呢? 【学生回答】共产党和民主党所坚持的和平民主之路和国民党坚持的独裁内战之路。 【教师讲授】没错,究竟哪一方才读懂了人民的心声我们可想而知,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站在当下的我们知道,人们选择了坚持和平民主的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独裁和内战路上的国民党,最终被人民所摒弃。但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人民对于国民党的态度与此时截然相反,我们来咱这则图片。 【教师讲授】抗战胜利之后,人们十分拥护在正面战场带领人民走向抗战胜利的国民党,并且称国民党领袖蒋介石为“民族救星”。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不禁要思考,国民党在抗战后积累的好“人设”是如何被消耗殆尽的呢?我们继续进入第二部分的学习,得了名利失民心——国民党的速败之路。 【教师讲授】首先是政治方面,重庆谈判之后,国共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有利于和平建国的文件,然而在国民党的六届二中全会上,国民党方否认了所有协定,并且不顾人民想要和平的愿望以及各方势力的阻拦在1946年6月大举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意图速战速决。 【教师提问】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课本149页的史料阅读,思考一下在解放战争初期国公双反军事实力的对比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国民党在兵力上明显优于共产党。 【教师讲授】没错,除了兵力,其实在其他地方国民党也是明显优于共产党的。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拥有430万兵力,其中正规军200多万,控制着3亿以上人口的地区,且有美国的飞机大炮和坦克;中共人民武装仅有120万,解放区只有1亿多人口,还主要靠的是“小米加步枪”。发动内战短短几个月后,国民党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攻下大片中原和东北解放区,夺取数十座城市。后来国民党又对中共的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进行了重点进攻(在右侧的图片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战争对于刚刚迎来抗战胜利曙光的中国人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人民渴望的和平之路一片黑暗。 其次是经济方面,在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带领的国民党是如何处理抗日战争遗留的经济问题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则视频。 (播放视频) 【学生回答】国民政府将接收变为了“劫收”。 【教师讲授】没错,本来应该接收日伪政权的接收大员,白天抢占汽车洋房,晚上灯红酒绿夜夜笙歌,活脱脱就是“劫收”的土匪模样,这样老百姓怎么不恨,国民党在人民心目之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教师讲授】除此之外,国民政府还大量发行法币来填补内战以及豪门资本腐败带来的巨大亏空,货币一多,导致了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举个例子,100元法币,1937年能买一头牛,1947年只能买1/3盒火柴,人民上街买东西,都要用车拎着一网兜钱,给人民的生活以及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除此之外国民党还残酷剥削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排挤打击民族资产阶级。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教师讲授】1946年“国民大会”召开,颁布伪宪法。为什么叫他伪宪法呢?我们不妨来仔细看看宪法的具体内容。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首段文字。 【教师提问】接下来再请同学们一起来找找找,请大家结合课本,找出这段文字中,有哪些地方是不符合史实的? 【学生回答】‘全体国民’,因为中共和民主同盟都未参加。 【教师讲授】是的既然不是全体国民,那么就不可能“保障民权”。而在条约签订之后几天,讽刺的是,中美条约签订,所以“巩固国权了吗”——没有。所以,这部宪法既未体现程序的正义,也未体现结果的正义。它体现的仅仅是蒋介石政府的独裁政策,这样的独裁政府能够得到人民的心吗?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讲授】刚刚说到的军事、经济、政治方面的危机以及国民党对于美帝国主义对于中国大的纵容使得人民的生活雪上加霜,于是人民多次举行游行示威活动。在课本第149页的历史纵横之中也提到了1946年冬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这次运动为标志,以学生为先锋,在国统区之中逐渐形成了配合共产党作战的第二条战线。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几则具体的材料,来感受一下,当时国民党的处境。 【学生回答】在材料当中能够看出国民党在经济、政治、外交方面都遇到了不同的危机,失去了内部支持以及外部援助的国民党,一意孤行的实行独裁统治,最终失去了民心,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完全丧失了。 【教师讲授】国民党的独裁之路显然是走不通的,那么中国的命运之路将要走向何处呢?我们都知道,人民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人心向背,是最终能够左右一切的决定性力量。那么人民最终选择了共产党,到底是国民党的失败,还是共产党的胜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则材料~ 【学生回答】应该是共产党的胜利,因为毛主席曾说,如果只是因为国民党的无能,人民有可能既不喜欢国民党也不喜欢共产党,换句话来说,共产党是有着自己的优势,真正能够满足人民的愿望,才走到了人民大众的心中的。 【教师讲授】那么共产党是怎么做的赢得了人民的心呢? 【学生回答】土地革命! 【教师讲授】没错,其实中共很早就开始关注土地问题,在土地革命时期还曾“打土豪,分田地”。那么这次的土地改革又有什么异同点呢?请大家仔细看两次土地路线的对比,延续了什么?或者说哪里是一样的? 【学生回答】都是针对农民和土地 【教师提问】是的不论是土地革命还是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都关注农民利益,满足农民土地愿望。那么土地改革和土地革命又有着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对于富农的政策不同,之前是限制,现在消除。 【教师提问】这会使得土地财产分配更加体现什么原则啊? 【学生回答】使得土地的分配更加平等。 【教师提问】中共又是如何真正实现这一原则的呢? 【学生回答】废除剥削制度,彻底平分土地。 【教师讲授】从而,这场土地改革便实现了真正的平等,也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未竟的民生事业“耕者由其田”。我们在图片之中也能够看出,人们对于“耕者有其田”的口号还是十分拥护的。 解放区无地的人民获得了土地,更加拥护共产党的统治,很多的农民自愿加入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的解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讲授】之前我们讲到国民党想要速战速剿灭共产党,对共产党的解放区进行了全面和重点进攻,但纷纷都被共产党打退。当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由全面进攻转变为重点进攻时,像两只拳头张开打人,把胸膛给露出来了,于是中共中央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军队千里杀向大别山,像一把刺刀戳进敌人的心脏。 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里为什么选择大别山作为跃进的地点呢? 【学生回答】因为大别山又离南京和武汉不远,占据大别山对国民党反动派有着极强的威慑力。 【教师讲授】没错,选择大别山作为反攻突破口主要是因为大别山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大别山,位于中国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交界处。大别山在三省交界地 ,敌人守备力量薄弱,占领他十分有威慑力 另外,大别山有着非常好的群众基础,曾是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这样可以让部队短期内安定下来。 千里跃进大别山可以说是一个十分英明的决定,从此共产党的战略反攻拉开了序幕。 【教师讲授】 1948.9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解放军一鼓作气,拿下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其中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从此再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这也离不开解放区人民的努力。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已全线崩溃! 三大战役之后,1949年春天,中共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主席提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并且指出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后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表示愿与中共进行和谈,在北平谈判破裂之后,中共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迅速突破长江防线,解放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教师提问】渡江战役的胜利为解放战争画下了句号,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了南京,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一座为了纪念渡江战役中的人民英雄而制作的大型浮雕。 同学们能非根据浮雕的内容重现一下渡江战役的景象? 【学生回答】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后面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在这幅浮雕的两旁,是两块装饰性的浮雕。左边,是渡江前夕,工人抬担架、农民运军粮、妇女送军鞋等热烈支援前线的场面。右边的一块,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的情景。 【教师提问】同学们的语言实在是让老师如临其境,渡江战役的场景仿佛真是在眼前重现。刚刚同学也提到了人民对于解放战争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么我们来想一下,为什么共产党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呢?同学们可以结合材料来说说看。 【学生回答】中国共产党能够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故能够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师讲授】是啊,这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更是人民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走的是人间的正道,实现人民的愿望,带领人民走向复兴之路,怎会不赢得人民大众的心?反观国民党,刚愎自用,无视人民对于和平的诉求,一心进行独裁内战,又怎会是一个人民满意的政党呢?就像毛主席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着重1944~1949年时期》中所说的,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这样伟大的党和这样团结的人民,一定能够实现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么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