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二部分
阅读
强化训练
5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类型一 课标篇目分册训练与课内外比较阅读
18.送东阳马生序
18.送东阳马生序 (2018年考阅读)(宋濂)
一、词语解释
余幼时即嗜( )学。家贫,无从致( )书以观,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 )毕,走( )送之,不敢稍( )逾( )约。
九年级
.
. .
类型一 课标篇目分册训练与课内外比较阅读
爱好,喜欢
得到
借
懈怠,放松
抄写
跑
稍微,略微
超过
.
.
.
.
.
.
以是( )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 )加冠( ),益( )慕( )圣贤之道( )。又患( )无硕师( )名人与游( ),尝( )趋(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填( )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
.
. .
因此
已经
成年
. .
更加
仰慕
道理,学说
忧虑,担心
学问渊博的老师
. .
交往
曾经
快步走
请教
. .
道德声望高
. . . .
挤满
言辞和脸色
. .
.
.
.
.
.
.
.
.
余立侍左右,援( )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 )遇其叱咄( ),色愈( )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故( )余虽( )愚,卒( )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 )师也,负( )箧( )曳( )屣( )行深山巨谷中。穷( )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 )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 )沃灌,以衾( )拥覆,久而乃和( )。
.
. .
引、提出
询问
请教
有时
训斥、呵责
更加
周到
辩解
等待
所以
虽然
最终
跟从
背
书箱
拖
鞋子
极
客舍
同“肢”
热水
被子
暖
.
.
.
.
.
.
.
.
.
.
.
.
.
.
.
.
.
.
.
.
.
寓( )逆旅( ),主人日( )再(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 )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 )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烨然( )若( )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 )慕艳( )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 ),未有所成,犹幸预( )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 ),缀( )公卿之后,
.
. .
寄居
旅店
每天
两次
同“披”
动词,在腰间佩戴
香气
光彩鲜明的样子
.
.
好像
毫无
.
.
羡慕
. .
因为
如、及
年老
. .
大概
参与
恩宠光耀
. .
跟随
.
.
.
.
.
.
.
.
.
.
.
日侍坐备顾问( ),四海亦谬( )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 )日有廪稍( )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无冻馁( )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 )他人之过( )哉?
.
. .
询问
错误地
朝廷
. .
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
. .
给予,赠送
饥饿
哪里
过错
.
.
.
.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 )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 )余,撰长书以为贽(
),辞甚畅达。与之论辨( ),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 )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 )予者哉?
.
. .
同辈
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拜见
同“辩”
平易
诋毁,毁谤
了解
.
.
.
.
.
二、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色愈恭,礼愈至 /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B.略无慕艳意 / 醉翁之意不在酒
C.烨然若神人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未尝稍降辞色 / 征于色
.
.
.
.
.
.
.
.
D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策之不以其道
B.不敢出一言以复 / 全石以为底
C.学而不思则罔 / 濯清涟而不妖
D.于我如浮云 / 皆以美于徐公
.
.
.
.
.
.
.
.
C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微超过约定期限。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3.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四海之内也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9.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难道是理解我吗?
四、简答题
1.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教材思考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求书之难。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②求师之难。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③生活之苦。作者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但他以内心的充实、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
2.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找出一例,谈谈这样写的好处。(教材思考探究改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本文多用对比手法突出事物的不同方面,或彰显矛盾,或揭示道理,鲜明而有说服力。如“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相反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文中也有一些相同或相关的对比,如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的对比,抄书时“手指不可屈伸”与访学归来“足肤皲裂”的对比。这样的对比,造成一种同类叠加的效果,使文意前呼后应,相得益彰。(任选一例)
3.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教材思考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篇劝学之作。作者以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意在强调: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享乐和物质诱惑,勤勤恳恳,专心致志。
五、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在写法上用对比的手法,夹叙夹议,引出结论,情真意切,语重心长。
B.作者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极写老师的严厉,目的是用衬托的手法,以突出自己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求知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
C.文章以叙事为主,适当穿插形象的描写和简要的议论,言辞简洁朴实,语气恳切委婉。
D.作者认为有些太学生业有不精,德有不成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天资愚笨,不会努力。
. . .
D
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通过作者与“同舍生” “太学生”学习条件的对比,阐述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
B.选文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和物质条件的匮乏,表现了作者求学的“勤且艰”。
C.选文连用“被” “戴” “腰” “佩” “备”数个动词,写出了富家子弟金玉其外的形象。
D.作者功成名就却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
. . .
A
六、(比较阅读)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与人书(六)① (顾炎武)
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十居七八。赤豹②,君子也,久居江东,得无有陨获③之叹乎?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复书曰:“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④,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
. .
【注释】①选自《亭林文集》。《与人书》是一组顾炎武与友人讨论治学方法、文学、历史等的学术短札。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②赤豹:顾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③陨获:文中指丧失志气。④归与归与:回去吧回去吧。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晚年时想回去讲学的感叹。
【乙】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复书曰( )
②未尝一日忘天下也(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
.
.
.
书信
没有,不曾
热水
2.小嘉与小舟在理解《与人书》中“拙诗”一词时有了困惑,请你参与讨论。
小嘉:“得拙诗”意思是“赤豹读了一首拙劣的诗”。
小舟:我感觉不对,“拙诗”在这里不应该这样理解。
你:是的,“拙诗”不是指“拙劣的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可程读的是顾炎武的诗。是顾炎武自谦的说法,就是让大家看自己的诗的时候,说自己的诗不太好。
3.【甲】【乙】两文主旨都是劝学,两文劝说方式各有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顾炎武用孔子晚年不忘学习的例子,来劝说人们年龄大了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乙】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4.文化需要传承,读了【甲】【乙】两文,你汲取了哪些关于学习的有益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体验,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要勤奋、刻苦、专注。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