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
课标解读
核心知识 课标内容 考查年份/分值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人体的营养 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 — 2 1 2
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 — — — —
3.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 3 0.5 2 1
4.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 — — — 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 1 — 3 —
2.血液循环 2 1 1.5 4 1
人体内能量供应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 4 — — —
2.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2 1 1 2 —
3.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 — — — —
核心知识 课标内容 考查年份/分值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 — — — —
2.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 2 2.5 2 2
3.其他排泄途径 — — — — —
人体的神经系统 1.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 — 0.5 — —
2.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 2 — 2 5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1.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2 — 2 2 —
2.人体通过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 2 — — —
激素调节 1.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2 — 2 2 2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1.人类的起源 2 — — — —
2.人类的进化 — — 2 — —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2 — — 6 —
课标解读
核心知识 课标内容 考查年份/分值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实验 1.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2 — 2 — 2
2.观察血涂片 — — — — —
3.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 — 2 — — —
4.探究几种食物热价的差异 — — — — —
5.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测定反应速度) — — — — —
6.调查班级学生近视率,分析其原因 — — — — —
7.调查人类活动破坏或改善生态环境的实例(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设置重复组 — — — — —
8.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对策 — — — — —
9.(区分事实和观点) — — — — —
课标解读
1
2
3
4
5
课题导图
考点清单
考点过关
中考特训
广东真题
课题一 人体的营养
膳食纤维
肝脏
麦芽糖
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口腔
胃
小肠
小肠
人体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一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 (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糖类、
、脂肪、维生素)
1. ——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2.无机盐
无机盐 主要食物来源 主要生理作用 缺乏症
钙 奶制品、深绿色蔬菜、豆类 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幼年: .
成年:骨软化症
老年:骨质疏松症
. 瘦肉、鱼、奶类、蛋类、豆类 血红蛋白重要组成成分 缺铁性贫血
磷 牛肉、鱼、豆、猪肝 构成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 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碘 海带、紫菜、碘盐 促进生长发育 大脖子病、智力障碍(儿童)
锌 海鲜、猪肝、鱼肉、蛋 促进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无机物
蛋白质
水
佝偻病
铁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3.糖类——人体最主要的 。
4.蛋白质——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 、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5.脂肪——重要的 能源物质。
6.维生素——不参与细胞构成,不含 ,分为水溶性(如VB、VC)和脂溶性(如VA、VD)。
能源物质
生长发育
备用
能量
种类 主要食物来源(部分) 主要生理作用 缺乏症(部分)
VA 动物肝脏、鱼肝油、玉米、胡萝卜 维持正常视力 .
. 动物肝脏、鱼肝油、蛋类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软化症
VB1 豆类、糙米、坚果 维持正常代谢 .
VB2 绿叶蔬菜、大豆 促进生长发育与能量再生 口腔溃疡
. 蔬菜、水果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
夜盲症
VD
脚气病
VC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 .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 → →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 (最大)、
、肠腺
消化腺
肝脏
胃
小肠
胰腺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三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食物的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
的过程。消化的主要器官是 ,因为小肠内含多种 (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多种物质。
淀粉 葡萄糖
蛋白质 多肽 .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唾液淀粉酶
口腔
肠液、胰液
小肠
胃蛋白酶
胃
肠液、胰液
小肠
肠液、胰液
小肠
小肠
小分子物质
小肠
消化液
麦芽糖
氨基酸
胆汁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营养物质的吸收:
(1)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 。
(2)吸收部位: 吸收部分水和酒精;小肠吸收绝大部分营养物质;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 。
(3) 是吸收的主要器官,原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 . 一段;环形皱襞、 、微绒毛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 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2.合理食谱:糖(如米饭、面包)+ (如青菜、水果)+蛋白质(如肉、牛奶)。
3.平衡膳食宝塔:五谷杂粮(需求最多)、蔬菜水果(第二多)、鱼肉蛋禽类、豆制品、奶制品类、油脂类(需求最少)。
4.绿色食品:指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分A级和AA级两类。
维生素
胃
维生素
小肠
长
小肠绒毛
一层
维生素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实验处理及结果:A组为 ,B组为实验组。
实验结论: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
装置 淀粉溶液 滴加的物质 过程 碘液 实验结果
A 2 mL 加水2 mL 振荡后,37 ℃保温10分钟 2滴 变蓝
B 2 mL 加唾液2 mL 2滴 .
对照组
不变蓝
消化腺、消化酶与消化液 分泌的能消化食物的液体称为 ;
消化液中含有的分解有机物的有效成分称为 ;
但不是所有的消化液都有消化酶,如 。
消化腺
胆汁
消化液
消化酶
1.消化道内(无导管)的消化腺:胃腺、肠腺。
2.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中)。 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3.肠液和胰液是含多种消化酶的消化液。
4.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蠕动、胆汁对脂肪的乳化等,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把食物中的各种成分分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2021·遂宁)“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给予无数肝胆患者第二次生命。下列有关肝胆叙述错误的是( )
A.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位于腹腔的上方偏右
B.胆汁通过肝脏分泌、胆囊贮存、胆管送入小肠
C.胆汁含多种消化酶,可将脂肪转化为脂肪微粒
D.肝胆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吃高油脂食品
C
C
(2021·青海)右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
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B.丙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C.丁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内含多种消化液和消化酶
D.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乙分泌的消化液过少
C
1.(2021·青海)航天员在进行太空实验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以下列营养物质中不能为航天员提供能量的有机物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考点一
2.(2022·长垣)新郑红枣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新鲜红枣的维生素C含量丰富,每100克新鲜红枣中的维生素C含量可达200~500毫克。由此推断,经常食用新鲜红枣可以预防( )
A.糖尿病 B.夜盲症 C.坏血病 D.骨质疏松症
D
C
3.(2021·怀化)右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图,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消化系统的组成★★
考点二
B
4.(2021·绥化)细细咀嚼馒头会感觉到甜味,是因为在口腔中馒头的主要成分被初步分解成了( )
A.白糖 B.葡萄糖 C.麦芽糖 D.蔗糖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考点三
C
5.(2022·贺州)2022年6月5日,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航天员搭载“神舟十四号”飞船进入空间站开展工作。图中的曲线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航天员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B.曲线Z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C.部位D的消化液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
D.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部位C
C
6.(2022·连云港)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关于小肠适于吸收功能的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绒毛
B.小肠绒毛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C.肠液内多种消化酶将蛋白质初步分解
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
C
1.(2022·德阳)“燃烧我的卡路里,拜拜甜甜圈,珍珠奶茶方便面,火锅米饭大盘鸡,拿走拿走别客气”这首歌时常在健身的人耳边响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我的卡路里”主要是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方便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口腔中通过唾液的作用可初步消化成葡萄糖
C.奶茶味道可口,含糖量高,多喝奶茶有利于身体健康
D.大盘鸡里的蛋白质在胃里被胃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A
2.(2021·乐山)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应多吃一些奶、蛋、肉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下图表示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其中①和②分别是( )
A.胰液和肠液 脂肪酸 B.胰液、肠液和胆汁 脂肪酸
C.胰液和肠液 氨基酸 D.胰液、肠液和胆汁 氨基酸
C
3.(2022·咸宁)人体每天都要摄入一定量的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会通过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分泌的胆汁能直接分解脂肪
B.③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④分泌的消化液可以初步消化淀粉
D.⑤分泌的胰液不含消化酶
B
4.(2021·衡阳)临近中考,刘林妈妈为他设计了一份中餐食谱:米饭、清蒸鲫鱼、红烧牛肉、排骨汤。为了使营养更全面,请补充一种食物( )
A.馒头 B.炸鸡腿 C.素炒青菜 D.油焖大虾
C
5.人咀嚼馒头时会感到甜味,为了探究唾液中淀粉酶的消化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分组 淀粉糊 清水或唾液 温度 滴加碘液 加碘液后的现象
试管1 适量 2 mL 唾液 37 ℃ 2滴碘液 不变蓝
试管2 适量 2 mL 清水 37 ℃ 2滴碘液 ?
试管3 适量 2 mL 唾液 4 ℃ 2滴碘液 变蓝
(1)本实验设置了 组对照实验,分别是 .
,对照组是试管 。
(2)实验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2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分组 淀粉糊 清水或唾液 温度 滴加碘液 加碘液后的现象
试管1 适量 2 mL 唾液 37 ℃ 2滴碘液 不变蓝
试管2 适量 2 mL 清水 37 ℃ 2滴碘液 ?
试管3 适量 2 mL 唾液 4 ℃ 2滴碘液 变蓝
2
试管1和试管2、试管1和试管3
2
检验淀粉是否存在
变蓝
(3)试管1和2中把温度条件控制在37 ℃左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1与3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组 淀粉糊 清水或唾液 温度 滴加碘液 加碘液后的现象
试管1 适量 2 mL 唾液 37 ℃ 2滴碘液 不变蓝
试管2 适量 2 mL 清水 37 ℃ 2滴碘液 ?
试管3 适量 2 mL 唾液 4 ℃ 2滴碘液 变蓝
37 ℃的温度条件属于人体正常体温,淀粉酶的消化作用最强
温度影响淀粉酶的消化作用
(5)为什么在口腔内只能消化淀粉,而不能消化蛋白质?该同学依据“蛋白酶促进固体蛋白块分解,使蛋白块体积减小”的原理,做了进一步的探究,设计如上图:
①3号试管加入的溶液是 。
②预期实验结果:1号试管中蛋白块的体积 。2号试管中蛋白块的体积变小。如果3号试管中蛋白块的体积变化情况与1号试管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量的淀粉酶溶液
不变
淀粉酶不能消化蛋白质
6.(2022·泰安)合理饮食是健康的基础。如图分别为“平衡膳食宝塔”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曲线”和“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如图回答:
(1)某同学的午餐是红烧丸子、清蒸鱼和米饭。从合理膳食的角度分析,你认为他应该添加甲图中 层食物(用图中字母表示)。
B
(2)红烧丸子中的肥肉进入消化道后,首先需要丙图中[ ]
分泌的消化液进行乳化,该过程属于 消化。
(3)清蒸鱼中的主要营养物质进入消化系统后,首先在丙图中的[ ] 中进行初步消化,最终在乙图[ ] . 中被彻底消化为 。
③
肝脏
物理性
④
胃
D
小肠
氨基酸
(4)米饭的消化过程发生在丙图中的[ ],参与该过程的消化液有 。请写出器官⑥在结构上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一条)。
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长5~6米;有多种消化液(答对一条即可)
①⑥
唾液、肠液、胰液(缺一不可)
1.(2022·广东)我国女足顽强拼搏,荣获2022年亚洲杯冠军。在训练和比赛中,可为运动员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
A.水 B.无机盐 C.糖类 D.维生素
C
2.(2022·广东)某兴趣小组按照如下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预测实验现象最可能为( )
A.①变蓝、②不变蓝 B.①不变蓝、②不变蓝
C.①不变蓝、②变蓝 D.①变蓝、②变蓝
组别 加入的物质 处理 温度/℃ 保温时长/min 加碘液后的现象
甲 适量馒头碎屑 2 mL唾液 搅拌 37 10 ①
乙 适量馒头碎屑 2 mL清水 搅拌 37 10 ②
C
3.(2021·广东)以下消化系统的结构中,与它的功能最为匹配的是( )
A.胰脏——分泌胆汁 B.胃——初步消化蛋白质
C.肝脏——分泌消化酶 D.小肠——消化维生素
B
4.(2020·广东)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表。关于该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现象为①不变蓝、②变蓝 B.变蓝说明淀粉被消化了
C.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D.Ⅱ号和Ⅲ号可形成对照,变量为温度
试管编号 Ⅰ号 Ⅱ号 Ⅲ号
馒头处理 适量碎屑
加入液体 唾液2毫升 清水2毫升 唾液2毫升
搅拌情况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 37 ℃ 0 ℃
10分钟后滴加碘液 ① ② 变蓝
A
5.(2020·广东)如图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糖尿病人应该少吃①层食物
B.②层食物摄入不足可能会患坏血病等
C.青少年应多吃一些③、④层的食物
D.⑤层食物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D
6.(2018·广东)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照下表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最不可能变蓝的是( )
A.A B.B C.C D.D
试管 A B C D
清水或唾液/2 mL 清水 唾液 清水 唾液
温度/℃ 37 37 0 0
B
7.(2018·广东)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甲处阻塞,最可能发生的是( )
A.胰腺无法分泌胰液
B.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
C.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D.吸收氨基酸的功能下降
C
8.(2018·广东)建模可以更好地梳理知识。如果a、b表示物质,M表示相应的结构,则模型a→M→b错误的是( )
A.蛋白质→ →氨基酸
B.淀粉→ →酒精和二氧化碳
C.静脉血→ →动脉血
D.原尿→ →尿液
A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