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复习
第三板块 身边的化学物质
1
直击重点
2
知识梳理
3
金牌重难点
4
中考特训
5
广东真题
第12讲 常见的酸和碱
1.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酸、碱的腐蚀性。
3.常见酸溶液的稀释方法。
1.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变 色,遇碱性溶液变 色,遇中性溶液 。
知识点一:
酸碱指示剂
2.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 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 。
不变色
红
蓝
红
不变色
1.常见的酸的化学式:
硫酸 盐酸 硝酸 .
碳酸 醋酸 .
知识点二:
常见的酸
2.浓盐酸和浓硫酸
(1)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具有强烈的 性,浓盐酸打开瓶塞出现
.
CH3COOH
H2SO4
HCl
HNO3
H2CO3
挥发
白雾
(原因:挥发出的HCl气体结合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盐酸小液滴),应密封保存;实验室用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CO2是否合适?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否
易挥发出HCl使得制取的CO2不纯
(2)浓硫酸是无色无味黏稠的油状液体,不易挥发。浓硫酸具有以下性质:
a.吸水性:可作干燥剂干燥气体,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
b.强腐蚀性: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 。
c.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应 .
,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
NaHCO3溶液
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是物理性质,浓硫酸的腐蚀性是化学性质。浓硫酸与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都会变稀,虽然原因不一样,但都要密封保存。
项目 浓盐酸(挥发性) 浓硫酸(吸水性)
溶质质量 变小 不变
溶剂质量 不变 变大
溶液质量 变小 变大
3.用途:盐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可用于 、制造药物,胃液中含有 ,可帮助消化等。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精炼石油,制化肥、农药、火药、染料,冶炼金属,金属除锈等,还可做某些气体的 。
4.酸的通性:(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
(1)使紫色石蕊变 色,酚酞不变色;
干燥剂
除铁锈
盐酸
H+
红
(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Fe+ 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 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CuO+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2O3+ 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Cl2+H2↑
Al2(SO4)3+3H2↑
2
2
3
CuSO4+H2O
2FeCl3+3H2O
6
(4)酸+碱→盐+水
HCl+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SO4+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酸+盐→新酸+新盐
HCl+Na2CO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Ca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Cl+H2O
CaSO4+2H2O
2NaCl+H2O+CO2↑
2
CaCl2+H2O+CO2↑
2
1.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NaOH),俗称 、 、 。它是白色的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温度升高,易潮解(物理变化),具有强腐蚀性,应放在 上称量。
注:NaOH具有强腐蚀性,若不慎接触到皮肤,需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溶液。
知识点三:
常见的碱
烧碱
小烧杯
火碱
苛性钠
硼酸
(2)氢氧化钙[Ca(OH)2],俗称 、 ,微溶于水,水溶液叫 。
(3) 常见的碱还有氢氧化钾 、氨水 。(填化学式)
石灰水
熟石灰
消石灰
KOH
NH3·H2O
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可作干燥剂。但很少单独使用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常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生石灰混合成碱石灰使用。碱石灰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 等。
CO2
2.碱的通性(碱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
.
(1)跟指示剂作用: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这里的碱必须是可溶性碱。如:NaOH、Ca(OH)2等,不溶性碱如Cu(OH)2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2)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NaOH+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H)2+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S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H)2+S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H-
红
蓝
Na2CO3+H2O
2
CaCO3↓+H2O
Na2SO3+H2O
2
CaSO3↓+H2O
(3)碱+酸→盐+水
NaOH+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OH)3+ 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碱+盐→新碱+新盐(要满足复分解反应条件)
Ca(OH)2+Na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见碱的用途: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生活中还可用来除油污;
可作建筑材料;涂抹树干,防止冻伤,并防止害虫产卵;配制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等。
Na2SO4+2H2O
2
AlCl3+3H2O
3
CaCO3↓+2NaOH
NaOH
Ca(OH)2
(2022·温州)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匹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重难点一:
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
选项 结构 性质 用途
A 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 具有酸性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B 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 具有酸性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C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 具有碱性 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D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具有碱性 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D
【思路点拨】 选D。A.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具有酸性,与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无关,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与氯离子有关,故选项说法错误。B.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与具有酸性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与具有碱性无关,具有碱性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具有碱性,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2022·烟台)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稀盐酸均过量)。
A B C D
(1)试管A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
重难点二:
酸和碱的通性
红
(2)试管B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
(填化学式),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Cl3
Fe+2HCl===FeCl2+H2↑
(3)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试管D中加稀盐酸至过量,始终没有明显现象。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试管D中的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操作及其现象)。
Na2CO3+2HCl===2NaCl+H2O+CO2↑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思路点拨】 (1)由于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所以试管A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试管B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FeCl3,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是由于铁锈反应完了,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3)试管C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4)由于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试管D中加稀盐酸至过量,始终没有明显现象。所以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试管D中的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方案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021·本溪) 许多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就是其中之一。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设计】同学们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根据该反应原理分别设计了图1、图2两
个实验。
重难点三: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实验验证】
(1)第一组同学按图1所示,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儿观察到气球鼓起,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第二小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严谨,理由是 。于是同学们将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产生相同现象(合理即可)
等体积水
(2)第二组同学按图2所示,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儿打开止水夹,观察到 .
,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反思,设计并进行了图3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瓶中产生 ,再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稀盐酸被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合理即可)
白色沉淀
【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对于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和 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
【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上述实验中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测得溶液的pH<7,且含有毒的钡离子。从环保的角度考虑,需要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 .
. (填一种具体物质),将废液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有新物质生成
Na2CO3
(或碳酸钠)
【思路点拨】 实验设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实验验证:(1)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能溶于水,所以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于是同学们将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水,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2)第二组同学按图2所示,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儿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稀盐酸被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产生
大量气泡,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反思,设计并进行了图3所示的实验,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观察到瓶中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和有新物质生成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废液处理:溶液中含有钡离子,且溶液显酸性,会腐蚀下水管道,应该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且能中和废液的pH。
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发生了反应?
CO2与Ca(OH)2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NaOH反应无现象,要证明他们之间发生了反应,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设计实验:
(1) 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再根据实际装置来分析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要联系到外界大气压与装置内的压力差,但应该注意,该方法要考虑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产生的干扰。
(2) 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物为碳酸钠,设计实验检验碳酸盐的存在。通常采用加酸“上天堂”(产生气泡),加钙、钡离子“下地狱”(产生沉淀)的方法。
★酸、碱的概念和俗称
1. (2022·黄石)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氢气——单质 B. NaHCO3——酸
C. 氢氧化钙——碱 D. C6H12O6——有机物
基础过关
B
2.醋酸(CH3COOH)是食醋成分之一,其水溶液中存在H+和CH3CO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属于氧化物 B.醋酸不能用于除铁锈
C.醋酸能与镁反应产生氢气 D.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3.以下物质名称、俗名及分类对应正确的是( )
A.乙醇—酒精—有机物 B.氢氧化钠—纯碱—碱
C.氧化钙—熟石灰—氧化物 D.C60—金刚石—单质
C
A
4.(2022·江西)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观念: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 科学思维: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
C. 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 科学态度与责任: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加油站要严禁烟火
B
★硫酸、盐酸的性质和用途
5.(2022·长沙)“酸”对我们来说一定不陌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盐酸不能用于除铁锈 B.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C.浓盐酸没有挥发性 D.稀盐酸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6.(2021·深圳) 小明在探究稀硫酸性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H2SO4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后,溶液变蓝
B.若能与X反应制取H2,则X是Cu
C.和金属氧化物反应,有盐和水生成
D.若与Y发生中和反应,则Y一定是NaOH
B
C
★酸的通性
7.(2022·湘潭)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物质是( )
A.银 B.氧化铜 C.碳酸钠 D.氢氧化钾
8.在①氧化铁 ②金属锌 ③氢氧化铜 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B
★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
9.(2022·盘锦)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易与空气中成分反应而变质
B.蚊虫叮咬后涂抹NaOH溶液减轻痛痒
C.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D.NaOH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B
10.(2022·吉林)下列关于NaOH和Ca(OH)2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A.用Ca(OH)2制波尔多液 B.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
C.用NaOH溶液检验CO2 D.用NaOH固体干燥某些气体
11.(2021·荆州) 物质X和Ba(OH)2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Ba(OH)2===BaSO4↓+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可能为氯化铁 B.X只能为硫酸
C.Y可以为氢氧化铜 D.Y不一定是水
C
D
12.(2022·杭州)如图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无论饱和石灰水加入量的多少,反应后试管内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碱的通性
13.(2022·新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甲(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
(1)反应①中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小红同学将某稀酸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温度传感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乙,根据图像可以得出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2NaOH+H2SO4===Na2SO4+2H2O
放热
(3)反应③可以选用的盐是 ,你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aNO3 B.CuSO4 C.NH4NO3 D.KNO3
(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却不能,造成此性质差异的微观原因是 .
。
BC
复分解反应要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它们分子构成不同
★酸、碱相关反应图象分析
14.(2022·柳州)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②c点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OH)2↓+Na2SO4
③d点溶液的pH=7
④c点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⑤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SO 的质量分数一直在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C
15.(2021·包头) 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四个烧杯中,分别逐渐加入金属镁、Fe2O3固体、Cu(OH)2固体、Na2CO3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B
16.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先推入的溶液是
。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与NaOH反应的研究
17.(2021·吉林) 学习了常见的酸、碱、盐后,同学们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整理归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活动。
【验证实验】
红
【发现问题】
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实验三、实验四无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于是继续进行探究。
序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分析与
结论 Ca(OH)2能与指示剂作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
【探究实验】
Ⅰ.取少量实验三中的剩余溶液,滴加 溶液,溶液仍为无色,证明稀盐酸和Ca(OH)2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判断依据是溶液中 完全反应了。
Ⅱ.取少量实验四中的剩余溶液,滴加 溶液(填盐类物质),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氢氧化钙
酚酞
氯化钡(氯化钙等)
【拓展延伸】
同学们针对实验四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将充满CO2的两支相同的试管分别倒扣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根据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确定二者之间发生了反应。
请在图中 ? 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总结提升】
(1)通过上述实验验证了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2)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消失(或减少)或有新物质生成的方法证明反应发生。
50 mL水
18.若利用碱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分别加入少量Mg(OH)2固体,根据是否溶解,可鉴别稀盐酸和H2SO4溶液
B.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可鉴别NaOH固体和NaCl固体
C.分别加入NaOH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沉淀,可鉴别MgCl2溶液和NaCl溶液
D.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K2SO4固体
能力提升
A
19.(2021·长春) 某化学兴趣小组绘制碱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如下:
同学们选取四种碱来验证碱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如下:
(1)实验一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
(2)实验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了上述知识网络图中碱能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红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3)实验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四产生白色沉淀,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并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分析。经分析,滤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滤液一定显
(选填“酸性” “中性”或“碱性”);
3HCl+Al(OH)3===AlCl3+3H2O
碱性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除了氢氧化钠还有什么呢?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猜想和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只有NaOH;
猜想二:溶质为NaOH和 ;
猜想三:溶质为NaOH和Ba(OH)2
Na2CO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由a,b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猜想一正确
b.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 .
【反思与评价】 Ⅰ.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如果只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一种试剂,也能得出猜想一正确的结论,该试剂为 ; Ⅱ.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环境污染,需将废液处理后再排放。
无明显现象
稀硫酸
1.(2020·广东) 将20 g KOH加入100 g水中,配制成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OH在水中解离出K+和OH-
B.一个K+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C.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向该溶液中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红
C
2.(2020·广东)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选项 甲 乙
A Fe2O3 稀硫酸
B SO3 NaOH溶液
C 稀盐酸 Ca(OH)2溶液
D 稀盐酸 AgNO3溶液
D
3.(2020·广州) 下列关于硫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组成:硫酸溶液中H+和SO 的数目相同
B.性质:能与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用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uSO4等硫酸盐
D.生产:含硫酸废水用CaCl2处理后直接排放
4.(2017·广东) 下列试剂瓶应有 标志的是( )
A.氯化钠 B.蒸馏水
C.浓硫酸 D.葡萄糖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