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至五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闪辞族”是指入职时间短(不到一年)就想换工作的一类人,这类人由于人数众多、共性突出,所以被称为“闪辞族”。这一类人在职场上的特点是“快速、频繁”辞职和“短暂”工作,辞职前没有前兆,“失踪式”的辞职占比大,表现出对于职场的焦虑、不耐烦和不忠诚等特性。“闪辞族”以“90后”的职场新人为主,以独生子女居多,且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闪辞族”突出。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变革时期,这种转型变革,不仅仅是一种事物、环境,制度的转化,而且几乎是所有社会规范准则的转化,更是一种发生在人自身、灵魂和精神中内在结构的本质性转化,也是一种人的实际生存方式和价值判断标准的改变。这种社会转型,是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决裂,是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把人们“带离”传统的秩序轨道并“带入”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之中,在这巨大的转型中,人们会感受到普遍的信任危机。
与传统决裂之初,社会转型触发了价值信仰危机。价值信仰危机是指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信任危机。传统生活中原有的价值法则与规范早已内化成人内心的信念和信仰,在情感上溢生为信任,使人们从中体会到安全与踏实。而现在,这种社会转型要将人们“带离”传统,与传统决裂,使人原赖以安身立命的信任感突发断裂、塌陷,使生命处于无根基的悬浮空虚状态而发发可危,陷于“绝望”之中。于是,人们在“决裂”中演化出一种“怨恨”“绝望”情绪,孕生出信仰危机。
在抛弃传统的过程中,社会转型催生着信任危机。辩证否定性要在“破、立”中有维承,是扬弃而不是抛弃。而在当今我国转型实践过程中,不分青红皂白地全盘否定传统的冲动行为时常可见,这就导致了文化价值的虚无存在与现实的无根漂泊状态。弃绝了所有传统,就如同砍断了传统之根,然后,本想与传统彻底决裂的初衷并没能在现实中实现。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更多的是否定了传统中的优秀美德,保留了传统中的不少精粕。然后,在中国社会转型中这一社会共享的伦理规范被忽略甚至被抛弃,我们的社会出现了普遍的不信任现象,我们陷入了迷茫和恐惧。
“闪辞族”的快速辞职实际上就是最初的个体对组织和社会的不信任,引起最后对自己的不信任。可见,当社会缺少了有效共享的伦理规范——诚信时,诚信个人的缺失,信任他人也变得困难和难以存续。
(摘编自阳芳《“闪辞族”现象的信任理论成因分析》)
材料二:
作为社会本身运行、发展的条件,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既涉及信任主体,也关乎信任对象;既与社会规范和体制相涉,也与主体人格和德性相关。
在信任问题上,个体总是涉及两个方面,即为人所信与信任他人。就前一方面而言,如何形成诚信的品格,无疑是首先面临的问题。《论语·阳货》中有如下记载:“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患。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忠则足以使人。’”这里的“信”,主要表现为守信或诚信,所谓“信则人任焉”,意味着如果真正具有诚信的品格,便能够为人所信并得到任用。儒家视城中的朋友,可以视为家庭亲缘之外的社会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一般关系,在引申的意义上,这种关系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与朋友的这种社会意义相应,“朋友有信”也意味着将诚信和守信视为人伦的普遍规范。在有序的社会交往结构中,以诚相待和言而有信,既是这种交往秩序所以成为可能的条件,也是交往双方应尽的基本责任,一旦个体置身于这种交往关系中,则同时意味着承诺了这种责任。
就个体而言,作为信任条件的诚信关乎内在德性或人格。中国哲学对“信”与德性及人格的关系很早就予以较多的关注,儒家提出成人(成就理想人格)的学说,这种理想人格便以实有诸己(自我真正具有)为特点。与德性培养相联系的“信”“诚”,首先意味着将道德规范内化于主体,使之成为主体真实的品格。这种真实的德性、真诚的人格,为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达到诚信,提供了内在的担保。
伦理意义上的信任,体现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从关系的层面看,信任以对象的可信性为前提。前面提及的“信则人任焉”中的“信”,也蓝含着可信性。信任固然表现为主体的一种观念取向,但这种取向的形成,本身关乎对象。在消极的意义上,当对象缺乏可信的品格时,便难以使人产生信任之感,所谓“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老子·第十七章》),便表明了这一点。尽管老子的以上论述首先涉及统治者与民众的关系,但“信不足”与“不信”的对应性,并不仅仅限于政治领域。在积极的意义上,如果相关对象的所作所为始终诚信如一,那么,人们对其后续的行为,也将抱有信任之心。对象的可信性与信任的以上关系表明,信任并非仅仅源于主体心理,而同时具有与对象、环境相关的客观根据。
(摘编自杨国荣《信任及其伦理意义》)
1.下列关于“闪辞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闪辞族”是指众多有共同特点、工作一年左右就想换工作的人。
B."闪辞族"的辞职方式往往是没有前兆、不辞而别的“失踪式”。
C.“闪辞族”以“90后”职场新人为主,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中较为突出。
D."闪辞族"的行为反映了当今社会个体对社会及自身的不信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当代社会的转型是巨大的,这种转型同样在人们心灵深处燃起了”风暴"。
B.现代社会的转型毫不留情地将人们带离传统秩序的轨道,走上了新路。
C.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了人与人的信任是互相的,而个人品格的诚信是前提。
D.对象的可信性与信任的诸多关系表明,信任源于与对象、环境相关的客观根据。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的“绝望”一词凸显了人在生命处于无根状态时的内心感受。
B.材料二引用(论语·阳货》的话,目的在于论证“信任他人”这一观点。
C.只有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社会才可以稳定地运行和发展。
D.孔子“信则人任焉”与老子“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从正反两面谈"信"。
4.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如何打造一个“诚信”社会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少年时的两次历险
郑恒庆
渐入老境,不免回忆起一些往事,其中生平里的两次历险,最是难忘。
1967年暑期,盐率平原发了一次大水,河道沟渠里的水都已跟农田持平,满眼汪洋。当时我十虚岁,生命差点永远停留在外婆屋后的那个小河塘里……
那是个炎热的夏天,我和小我四岁的二弟光着屁股追逐嬉闹,不知不觉来到了外婆屋后的小河塘边。我和二弟蹲在河边的高埂上,不停地直腰又蹲下,屁股将水面砸开的道道波纹伸向远方。突然,我对弟弟说:“二子,我会游泳了!”
“真的 ”二弟疑惑地问。“是真的,不信,我游给你看!”“好啊!”二弟高兴地跳起来,双手举过头顶鼓掌。
“你看,我开始了,”我一边说,一边脚趾紧抠着码头的泥往河里走。忽然,脚一滑,我整个身子跌入水中,嘴里灌进了水。眼看向河岸,可能因为视线跟水面基本平行,我觉得水塘漫无边际,水岸遥不可及……我喝一口水,浮出水面一点,看到二弟依然手舞足蹈,兴奋异常,方知我刚才吹的牛让他信以为真,以为我真的会游泳了。我试着呼喊二弟救我,但一张开嘴水就灌进去,而二弟在岸上依然兴高采烈!水中的我,一边挣扎,脑子里一边闪过永别人间的想法;唉!怎么会这么糊涂呢 不会装会,吹牛把自己的小命玩掉了!悲哀啊!此外更悲哀的就是父母了,他们一罩子都会为我伤心的。我的死是自找的,却把痛苦留给他们……想着这些,双腿拼命挣扎,双手也使劲划水,鬼使神差,脚接触到了水塘底下的地,脚验使紧紧抓住泥土,我一步步走上岸……
回到外婆的厨房里,我的肚子鼓得像一只篮球,只觉得浑身发冷,便把外公的一件黑色外奏穿到身上,两只膀子捂着胜子,倚到土姓边。晚上田到自己家中,只觉得头皮绷得紧紧的,根根头发都插在头上似的,睡到床上,觉得睡在满是蛇的河里,恐怖了一夜。第二天起来,母亲问我夜间为什么不停地像叫,我哪敢把真相告诉地呀 便含糊其词地说“不晓得”,
现在想想,那次历险,完全是自己我的,差点搭上性命,把自己吓得不轻。还好自己在险境里,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通过奋力自救,幸免于难。这算是一次成长的催化吧!
1976年6月,我高中毕业了。那时高考还没有恢复,我随父母在生产队劳动,风里来雨里去,跌爬滚打,成了地道的农民。
记得那年深冬的一天早上,寒风呼啸,滴水成冰,我和二弟却衣着单薄,跟父亲以及二叔、四叔一起去新洋港的轮窑运因折迁照顾的低价砖。当时我们用了两条水泥船,一条载重三吨,一条六吨。返回时,三吨的船由经验丰富的四叔掌舵,二弟弓背拉着纤绳,比较顺利就进入内河道。我们这艘六吨船一行三人却差点葬身新洋港里!
当时,父亲因为视力差,二叔则体单力薄,都担心在乱石间拉纤被衅倒,他们就站在船头,让我摇槽,等我把船摇进内河道里,他们再上岸拉纤。我先使动用竹篱把船推向河心,再放下竹篱,拉上橹,把槽脐架到槽人头上,可是不管我怎么架,槽脐总是滑落下来。当时的风力当有六级以上,水面空阔,风力更大,船又足载,一个浪头接着一个浪头的水往船舱里倾泻,随时有沉船的危险。父亲和二叔见状,吓得向四处大叫起来:“没命了,救命!——要多少钱给多少钱!”
寒风依旧肆虐,四下里一片空旷,野外没有一个人。再不把船头掉过来,那船就必定沉入新洋港底!怎么办呢 我跑到船头,拿起竹篇,沿着船边,垂直插入水中,然后全力把竹篇扳倒。竹篇早已破裂,注入的冷水顺着我的手臂灌进膀子里,流进胸口和双腿,最后蓄在破旧的黄球鞋里,但这些我全都顾不上了。我连续不断地插篇压下,不知多少回合,终于把船头拔顺了,并慢慢地撑进内河道。由于冬日短,天早早地黑了,近三十里水路都是我一人借着顺风,用竹篱把船撑回的,到家时已接近深夜了。
我家这次运砖有惊无险。第二天东边的邻居崔大伯一家也去那里运砖,结果沉了船,万幸的是他们一家人都会游泳,没出人命,只是花了一笔钱(在当时也是巨资了)才把船和砖打捞上来,那次过后,我一双手掌年年夏季蜕皮,可能是当时天气过于寒冷,频繁插篱扳压摩擦所致。但比起船沉河底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这点小痛苦又算什么呢
回过头来想想,当初二弟才14岁,就像强壮的男子汉干活了,在那极其恶劣的天气里徒手来回拉纤60里左右,现在有几个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吃得了这种苦 我当时18岁,在危急情况下拼命自救,终于转危为安,平安回家,也真的不容易。大风大浪能锻炼人,真不是虚话。当然,我们兄弟的这个经历,也是早先经济落后、物资短缺年代才有的情况。
我在农村劳动了两年多,后来考上师范学校,回母校工作,然后成家,一切安好顺遂。回首少年时的两次历险经历,庆幸之余,仍觉后怕。
人说"人越老,胆子越小",为什么呢 经历的事多,尤其是一些心惊肉跳的事,怎能不后怕呢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开头写1967年盐卓平原发了一次大水“满眼汪洋”,为下文”我”第一次河中遇险埋下伏笔
B.文中写“我”在水中挣扎闪过的想法,心理描写细腻,体现了“我”后悔吹牛的心情。
C.“我”做履梦“不停地惊叫",不敢告诉母亲遇险真相,只是怕她会责骂"我”做事不知轻重。
D.文本讲述了“我”的两次遇险经历,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7.关于文中崔大伯一家运砖沉船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段略写崔大伯家沉船事件,说明寒冷时节,船运遇上狂风而出险,是那个年代时常发生的事情。
B.此段说明崔大伯一家在遇上大风时,不懂得如何自我救助、改变航线,从而出现沉船之事。
C.此段表现了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人民生活穷苦,普通百姓谋生的不易与艰辛,令人喟叹。
D.以崔大伯家遇险沉船与“我”的成功自救做比较,表明“我”当时能够死里逃生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件。
8.“我”的两次历险经历有何异同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有人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删了,也不影响全文的情节。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秦说齐闵王曰:“臣闻用兵而喜先天下者忧,约结而喜主怨者孤。夫后起者藉也,而远怨者时也。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藉,倍①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
“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判②矣。坚箭利金,不得弦机之利,则不能远杀矣。失非不恬③,而剑非不利也,何则 权藉不在焉。何以知其然也 昔者赵氏袭卫,车不舍人不休,傅卫国,城刚平,卫八门土④而二门堕矣,此亡国之形也。卫君跣行告溯于魏。魏王身被甲底⑤剑,挑赵索战,邯郸之中鹭,河、山之间乱。卫得是藉也,亦收余甲而北面,残刚平,堕中车之郭。卫非强于赵也,壁之卫矢而魏弦机也,藉力魏而有河东之地。赵氏惧,楚人救赵而伐魏,战于州西,出梁门,军含林中,马饮于大河。赵得是藉也,亦袭魏之河北,烧棘蒲,队黄城。故刚平之残也,中车之堕也,黄城之坠也,棘蒲之烧也,此皆非赵、魏之欲也。然二国劝行之者,何也 卫明于时权之藉也。今世之为国者不然矣。兵弱而好故强国罢而好众般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惯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行此六者而求伯,则远矣。
“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下。故约不为人主怨,伐不为人控强。如此则兵不费,权不轻,地可广,欲可成也。昔者,齐之与韩、魏伐秦、楚也,战非甚疾也,分地又非多韩、魏也,然而天下独归咎于齐者,何也 以其为韩、魏主怨也。且天下遍用兵矣,齐、燕战而赵民兼中山;秦、楚战韩、魏不休而宋、赵专用其兵;此十国者,皆以相敌为意,而独举心于齐者,何也 约而好主恐,伐而好挫强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五》,有删改)
[注]①倍:通“背”,违背。②判:割,剌伤。③恬(tián):锋利。④土:通“杜”,堵塞。⑤底:通“砥",磨砺。⑥队:同“堕”,毁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
B.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
C.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
D.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后起者藉也”与“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谏逐客书》)两句中的“藉”字含义相同。
B.干将,春秋时著名的铸剑师,与妻子莫邪铸出两把名剑。文中干将、莫邪都指剑名。
C.“何以知其然也”与“沛公默然”(《鸿门宴》)两句中的“然”字含义不同。
D.“以其为韩、魏主怨也”与“且以汝之有身也”(《与妻书》)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秦认为,国君如果善于顺应时势、倚重天时,那么成就大事的机会就增多了。
B.卫国国君在卫国遭到赵国的袭击时,仓促间披头散发逃到魏国求援军。
C.魏王亲自披甲带剑,为卫国出头,向赵国挑战。卫国乘机重整旗鼓,北向攻赵。
D.齐国率先联结韩、魏讨伐秦、楚,挑起了大国间的争斗、交锋,从而被天下埋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卫非强于赵也,譬之卫失而魏弦机也,藉力魏而有河东之地。(4分)
(2)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下。(4分)
14.苏秦是如何运用比喻论证来劝谏齐闵王要善于借助外力成就功业的呢 请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雨中寄元宗简 张 籍
秋堂赢病起,血漱风雨朝。
付影冷疏涩,榆叶暗飘萧。
街径多坠果,墙隅有蜕鲷。
延瞻游步阻,独坐闲思饶。
君居应如此,恨言相去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用“秋”点明时间,用“风雨”点出环境,以“赢病起”表明了自己的状态。
B.三、四句是景物描写,写竹影疏涩、榆叶飘落,“冷”和“暗”字凸显了环境的凄清。
C.五、六句写小路上掉下了许多果子,墙角里有蝉蜕下的壳,照应了前面“风雨”二字。
D.七、八句写诗人外出,但家人以其病方愈阻拦,只好回家静坐思念朋友,“闲思”实不"闲"。
16.本诗最后两句富有特色,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称自己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就能取得“ , ”的成效,被孔子批评毫不谦让。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在“▲ ,▲ ”的条件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达到富民的目的。
(3)《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 ,▲ ”的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生物课本介绍中国国宝时通常离不开大熊猫和白鳍豚。然而,白蜡豚在2006年就被宣告功能性灭绝。这让人_①,这么可爱的物种已经永远离我们而去了。
长江另一种水生仅存的哺轧动物长江江豚,栖息地丧失、过度及非法捕捞、水质污染,其数量下降到1000头,情况_②。2014年,南京市政府成立了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对南京段的江豚进行全方位保护。为了让_③的长江江豚走进公众视野,保护区开展了“百场江豚讲座进校园”“守护江豚之都”“江豚公益跑”等_④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南京举办了近千场各类公益活动。“江豚”这个名字开始走进更多人的认知。
国际上,( ▲ )。在国内,在自然水域观赏鲸豚才刚刚起步。为了让更多人能在南京岸边体验观赏长江江豚的乐趣,看到江豚自由自在的身影,感受长江的魅力,保护区做出了更多的实际工作。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自然水域观赏鲸豚有着海洋馆动物表演不可替代的美妙体验,它是一项深受野生动物爱好者青睐的生态体验活动
B.在自然水域观赏鲸豚是一项深受野生动物爱好者青睐的生态体验活动,它有着海洋馆动物表演不可替代的美妙体验
C.一项深受野生动物爱好者青睐的生态体验活动是在自然水域观赏鲸豚,它有着海洋馆动物表演不可替代的美妙体验
D.有着海洋馆动物表演不可替代的美妙体验是一项在自然水域观赏鲸豚的、深受野生动物爱好者青睐的生态体验活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漫步江西广昌街头,也不时有莲花元素的建筑映入眼帘。莲花广场、莲花大桥等已成为广昌的城市名片;莲瓣、莲蓬、莲子状的异形大棚,外形如莲花绽放般的莲花科技博览园;行政中心前的市民广场,莲花雕刻造型精美绝伦……可以说,莲文化_①。
与此同时,② ,莲花灯会、莲神太子庙会等活动活力勃发。酬莲神、祈福祉、庆丰收,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将人们对莲的喜爱演绎得淋满尽致。一年一度的广昌莲花旅游文化节是传承莲文化的重头戏,如今已成功举办17届。每届莲花节均以“莲”为媒,莲民俗表演、莲工艺展示、莲花生态旅游等活动精彩纷呈。
此外,③ ,让游客亲身体验采莲、剥莲、通芯、烘烤等农事活动,增添了莲花旅游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广昌白莲生产技艺自隋唐起源,经后人传承与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浓都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技艺,也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随着广昌对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古老的莲文化重焕生机,促进了莲文化繁荣发展,让绚丽多姿的莲文化在这片大地上熠熠生辉。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22.这是一则图片新闻的文字解说,请你为其拟写一则新闻标题。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湖南科技大学根据食堂收款机的流水,统计全校学生在食堂就餐消费大数据,对在食堂消费次数多、每餐平均消费额度低的学生发放餐补。而且,就餐消费数据统计结果,还将作为贫困生评定与调整的依据之一。“技术向善”,湖南科技大学以这样的方式资助经济困难学生,赢得学生、网友的广泛点赞。给困难学生发放100万餐补是一种善举,“无须中请,名单保密”式发放,更体现了一种智慧,既实现了资助的目的,也最大限度地守护了学生的尊严。
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