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卷(二)
八年级科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C A D D A C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B D B B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1、(1)3S;
(2)2CO3-;
(3)H2。
22、(1)C;
(2)产生蓝色沉淀;
(3)密闭。
23、壤土;宜于。
24、断路;会。
25、(1)气孔;
(2)筛管;
(3)能。
26、(1)浓盐水;变小;
(2)大于;吸水。
27、(1)试管口未向下倾斜;
(2)bac;
(3)高锰酸钾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28、(1)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呼吸作用;
(3)光。
29、(1)②;
(2)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3)铁丝的火柴在上,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30、(1)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成立;
(2)轻敲纸板;
(3)在螺线管内部放置小磁针,通电后观察小磁针静止时N级的指向。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第31题6分,第32题6分,第33题6分,共18分)
31、(1)2O3====3O2;
(2)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3)过度使用化石燃料;+1;
(4)C。
32、(1)2.20;
(2)80%;
(3)如下图。
(1)20欧;
(2)0.12A;
把电路中R0换成阻值较小的电阻
(或给R0并联一个电阻,或者适当增大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卷(二)
八年级 科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据科学家测算,全球石油储量仅够再用50年,寻找可以取代石油的天然能源成当务之急——“可燃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下列四位同学在讨论化学式 “CH4”的意义,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2、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
是( )
A.新冠病毒 B.节水标志 C.甲烷分子结构 D.足球烯结构
3、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
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4、如图所示,某款华为智能手机有无线充电功能。工作原理是当交变电流通过充电底座中的线圈时会产生变化的磁场,带有金属线圈的手机靠近磁场能产生电流,从而通过“磁生电”来充电。如图实验装置与它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5、考古学家在四川三星堆遗址发现了金面具,通过测定其碳-14含量来鉴定该文物年代为夏商时期。碳-14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20 B、14 C、8 D、6
6、下列气体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
7、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为现代量子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以下几位科学家对原子的观点,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①②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8、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
B.不同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递增
C.空气中气体体积分数由大到小
D.含氮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低到高
9、如图所示是课本中一些有关磁现象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实验说明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B、图乙中铁屑分布情况显示了磁体两极磁性最弱
C、图丙中的磁体自然静止后,磁体的北极指向地理南极
D、图丁中铁棒靠近小磁针时,二者相互吸引,说明铁棒一定存在磁性
10、澳大利亚森林大火持续了近9个月,是目前为止本世纪最严重的火灾,一场大雨才使火灾得到缓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树木提供可燃物 B、大风增加助燃剂
C、下雨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D、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11、在疫情期间为了保护我们的学生,杭州市各中小学教室里都配备了免水抑菌洗手液,其主要成分酒精(化学式为C2H5OH),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酒精分子中C、H、0三种原子个数比2:6:1
B、酒精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4:1
C、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D、92g酒精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24g
12、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校园绿化活动中。为提高移裁树木的成活率,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做法与作用相符的是( )
A、减去部分枝叶—减弱呼吸作用 B、为植物打针输液—补充有机物
C、盖遮阳网—减弱光合作用 D、带土移植—保护根毛
13、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正确的是( )
A.原料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验满
14、食品脱氧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反应前AO的长度为h1,反应后AB的长度为h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测量的原理利用了铁生锈消耗管内的氧气
B、食品脱氧剂应该铺在玻璃管中,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实验前应弹动玻璃管,使食品脱氧剂分布均匀且紧密
D、实验测得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00%
15、如图所示,用透明塑料袋将植物的叶片包扎起来,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有水珠产生。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选材说明:应选择具有较强吸水能力的干旱地区的植物进行实验
B、步骤分析:置与阳光下可以使实验现象更快出现
C、现象解释:袋内的小水珠主要由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液化形成
D、实验结论:气孔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1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
C、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
17、下列选项所体现的科学学习和研究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图①,通过磁感线的疏密判断磁场强弱
B、图②,通过红色水滴的移动判断昆虫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
C、图③,通过矿泉水瓶变扁推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图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空气中是否存在二氧化碳
18、图甲是肺内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表示吸气,膈肌处于A位置
B、曲线bc段表示呼气,膈肌处于A位置
C、曲线cd段表示吸气,膈肌处于B位置
D、曲线de段表示呼气,膈肌处于B位置
19、如图,一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电磁铁固定于条形磁铁附近并正对条形磁铁。开关闭合前后,条形磁铁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前,条形磁铁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B、闭合开关后,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C、闭合开关后,条形磁铁受到桌面对它向左的摩擦力
D、闭合开关后,滑片由b向a移动过程中,磁铁受到的摩擦力变小
20、将长势一致的甲、乙两种植物分别置于两个同样大小密闭的透明容器内,给予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等条件,每隔5分钟测定一次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0分钟之前,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量
B、20分钟之前,乙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量
C、20分钟以后,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量
D、在交点M处,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1、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3个硫原子 ; (2)2个碳酸根离子 ; (3)液态氢 。
22、在某校新教师汇报课上,小金老师利用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 B C
①其中有一个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填序号)。
②实验A中观察到现象: 。
③反思:探究或验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要用到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反应必须在 的容器中进行。
23、如图所示是小娜同学学习土壤类型后所画的土壤中各成分体积分数的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可判定土壤的类型应是 类土壤(选填“砂土”、“黏土”或“壤土”)。该土壤 (填“宜于”或“不宜于”)大部分植物生长。
24、人们使用两脚插头台灯时,往往会随意插入两孔插座中。如图所示,小明将台灯(图乙)的两插头插入家庭电路两孔插座(图甲)CD中(图丙是台灯的电路图,AB表示台灯的两插头,)连接情况是A与C孔、 B与D孔连接,闭合台灯开关S1,发现台灯L1不亮,电路中开关及导线接触良好,用测电笔测M点,氖管不发光,再测N点,氛管发光,则可知台灯L1出现故障是 (选填“断路”或“短路”)现象,这种插入法。在断开开关情况下,接触台灯接点N时 (选填“会”或“不会”)触电。
25、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图甲,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据此回答:
(1)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 结构,进入到叶片中。
(2)14CO2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含有14C的有机物是通过茎中的 (选填“导管”或“筛管”)送到该植物的根部。
(3)一段时间后,研究小组在容器A外的空气中 (选填“能”或“不能”)发现14CO2。
26、小金同学在研究“溶液的浓度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利用新鲜的萝卜、浓盐水、清水等实验材料,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请根据图回答:
(1)观察比较萝卜条①→③的变化,可以推测A烧杯中盛放的是 ,A烧杯溶液的质量分数 (选填“变大”或“变小”“不变”)。
(2)观察比较萝卜②→④的变化,萝卜的质量增加,这是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 B烧杯中溶液的浓度,萝卜细胞发生了 (选填“失水”或“吸水”)的过程。
27、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指出该实验装置错误之处 ;
(2)用该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填编号);
a.等导管有均匀气泡冒出,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3)当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高锰酸钾后也能加快反应速率,但该实验中高锰酸钾不是催化剂,请说明原因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28、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关闭阀门a、b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光照前阻断叶片间有机物运输)。
③打开阀门a,将透明塑料袋中气体通入甲,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
④打开阀门b,将黑色塑料袋中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
⑤取下叶片A、B,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1)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 。
(2)步骤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来自植物的 (填生理活动)。
(3)步骤⑤中,若只有A叶片变蓝色,则实验的变量是 。
29、小明在氧气性质和制取的实验中,需要制取氧气并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制取:课本中的实验是用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右图是部分装置小明用图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现试管固定得太高,你认为该调节图B中的哪个旋钮 (选填“①”、“②”或“③”)。
收集:小明用排水法收集三瓶氧气,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备用,当集气瓶内水面降低到如图位置时,在水面上盖好玻璃片,取出充有氧气的集气瓶,正放于实验桌上(图C),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 。小明发现桌上的氧气瓶瓶口上方的玻璃片被吸住,不易滑动,其原因是
。
(3)性质实验:如图D所示,取三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绑上铜丝,另一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到:Ⅰ、Ⅱ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的更剧烈;Ⅲ中铁丝没有燃烧。请分析Ⅲ中铁丝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30、小明和同学一起探究螺线管的磁场特点。
(1)他们首先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是否存在磁场。连接好电路后,他们将1个小磁针分中别放在螺线管外部的不同位置,发现小磁针都不动。闭合开关后,重新放置小磁针,发现无论小磁针放在螺线管周围的哪个位置,均发生偏转。于是他们得出结论: 。此时如果移走小磁针,该结论 (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图1 图2
(2)细心的小明还发现:通电后,小磁针不但偏转,而且在不同位置N极指向各不相同。他猜想此现象是因为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分布特点造成的。于是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将小铁屑均匀地洒满玻璃板,在给螺线管通电,为了更好地通过铁屑客观描述出磁场分布情况,接下来他们应该采取的最简单的操作是 ,以此来减小铁屑与玻璃板之间的摩擦,他们如此操作后,观察到了如图2所示的铁屑分布情况。根据此现象,他们得出了结论。
(3)同学小敏仔细观察研究了铁屑分布情况之后,她认为在通电螺线管内部也存在磁场,那么这个磁场方向是怎样的?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实验,利用本实验的器材和装置,进一步探究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方向情况。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第31题6分,第32题6分,第33题6分,共18分)
31、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请仔细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过程⑦中臭氧层中的臭氧在日光的作用下转化成了O2。臭氧是淡蓝色气体,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写出图示中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二:
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 ;
②二氧化碳消耗的另一个途径是被地球上的海水吸收。化学方程式为 ;
(3)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请你根据上述循环图说出一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是: 。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包括水蒸气、臭氧、氧化亚氮(N2O)等,其中氧化亚氮(N20)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4)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
A、改造或淘汰高能枆、高污染产业;
B、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釆光,减少照明用电。
32、科学兴趣小组对美术组的环保石头纸(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加入适量聚乙烯和少量胶合剂)展开探究,测定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方法是:均匀称取七份样品分别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0+CO2↑),用电子天平及有关装置进行实验,样品质量和产生气体质量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其他物质既不溶于水也不跟酸反应)
第一份 第二份 第三份 第四份 第五份 第六份 第七份
取样品(g) 6.25 6.25 6.25 6.25 6.25 6.25 6.25
取稀盐酸的体积( mL)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产生气体的(g) 0.44 0.88 1.32 1.76 2.20 2.20 m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m为 。
(2)石头纸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
(3)在答题卷的坐标图中画出6.25g样品中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图。
33、下图是某学校楼道自动控制照明系统的电路图,已知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3V, R0=10Ω,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R是一光敏电阻,其阻值与光照强度E(单位:1x)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该装置可以实现当光照强度低至21x时,照明灯自动工作。
(1)根据表格,当E=1.51x时,光敏电阻R的阻值为 。
光照强度E/1x 0.5 1 1.5 2 2.5 3
光敏电阻R阻值/Ω 60 30 15 12 10
(2)照明系统启动时,控制电路的电流为多大
(3)使用过程中发现照明灯在楼道光线还较强时就开始工作,为节约能源,需对电路进行适当改进,请写出一种改进方案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