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王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从奶奶讲的故事中选取一个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重难点)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宝葫芦的秘密》一书的兴趣。(重点)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进入“童话赏读员”第一站。
任务:赏宝葫芦的神奇、编神奇的宝葫芦的故事。
一、走进王葆聊印象
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烟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宝葫芦的秘密》这个故事中的人物也很有趣,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
1.出示课文1-4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文1-4自然段
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可是我先得介绍介绍自己:我姓王,叫王葆。我要讲的,正是我自己的一件事情,是我和宝葫芦的故事。
你们也许要问:“什么?宝葫芦?就是传说故事里的那种宝葫芦吗?”
不错,正是那种宝葫芦。
可是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你们瞧,我是一个少先队员,我也和你们一样,很爱听故事。
自我介绍
我姓王,叫王葆。
可是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你们瞧,我是一个少先队员,我也和你们一样,很爱听故事。
师:在童话故事的第一部分,通过整合信息,我们知道——
2.说到爱听故事,就从这些段落中体现出来。
二、细读故事赏神奇
师:听了奶奶讲的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充满了神奇。到底神奇在什么地方呢
根据梳理的内容,学生借助话题交流神奇之处。
师:宝葫芦的故事之所以神奇,在于拥有宝葫芦的人很奇妙;宝葫芦出现的时机很神奇;宝葫芦带来的变化很神奇;宝葫芦带给人物的结局很神奇。
三、挑选故事编童话
师:单元导语明确了我们的学习目标。
师:孩子们,奶奶讲的故事这么神奇,单看故事概述就觉得很神奇了,奶奶讲的时候一定不是这么简单,咱们重温张三的故事,大家看板书的提示。
围绕这几个方面“出现的方式,后来的变化,最后奇妙的结果”大胆展开想象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1.举一,学习方法
(1)设定人物形象
张三是怎样的一个人?比如父母早逝,与奶奶生病的相依为命。勤劳懂事,特别孝敬老人。
(2)构思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神仙下凡考察民情时,张三到集市上给奶奶买药。
经过:钱不够,张三急得抓耳挠腮,在市场上急匆匆地走来走去,口渴了,想吃水蜜桃,一头撞见神仙,神仙给了他一个宝葫芦,端出了一大盘水蜜桃。
结果:带神仙回家,治好了奶奶的病。
(3)丰富想象内容
神仙从哪儿冒出来的,怎么给宝葫芦的?他怎么知道家里老人得病了,两人怎么对话的,说了些什么内容,后来怎么用宝葫芦治病的?
师:创编故事时,按照起因 、经过、结果 来构架美好的故事,接着充分发挥想象,加上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就可以使人物鲜活起来。又因为是童话故事,所以情节要充满神奇色彩,这样的故事更加吸引人。
2.反三,创编故事
四人小组选择一个内容进行合作创编,老师巡视指导,汇报时可以派代表,也可以小组成员都上来汇报。
3.推荐阅读,延伸“神奇”
师:奶奶讲的故事深深吸引了王葆,他多么想拥有一个宝葫芦啊。他为什么想要宝葫芦?
4.学生朗读课文
出示不知道怎么给算术题列式的时候,有了宝葫芦作业本上会自动出现答案。和同学比赛种向日葵,有了宝葫芦,马上会有谁也比不上的长得最棒的向日葵。和同学闹翻了,有了宝葫芦,别人马上跟我合好。
师:终于有一天,少先队员王葆在钓鱼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宝葫芦。
师:得到了宝葫芦的王葆是不是永远就这样快乐的呢?
师:期待大家下课后走进这本书。
师:思考王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梳理成思维导图哦!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