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章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余姚期末)如图是一种叫“拇指琴”的乐器,它主要因用拇指拨动琴体上的薄片而得名。通过拨动长短不同的薄片来进行演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拇指琴在弹奏前需要校准音调。校准音调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拨动的力度一致
B.我们能通过听的方式来判断出是“拇指琴”的声音,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拇指琴的薄片越长,拨动时的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D.拇指琴在演奏过程中依靠薄片振动而发声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振幅有关;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频率有关;声音的特点叫音色,与发声体的特点有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拇指琴在弹奏前需要校准音调。校准音调的过程中,不一定保持拨动的力的的大小一致,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我们能通过听的方式来判断出是“拇指琴”的声音,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拇指琴的薄片越长,拨动时的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拇指琴在演奏过程中依靠薄片振动而发声,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2.(2022八下·鄞州期末)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响度很大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2)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3)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
(4)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判断。
【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声音是一种波,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响度很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3.(2022八下·余姚期中)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声和光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
(2)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3)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4)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①声波传递信息;②声波传递能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A错误;
B.声和光都能传递信息,但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皮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4.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小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是因为大雪本身蓬松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2021八下·镇海期中)如图是学习声学知识时,同学们所做的一个探究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探究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当玻璃罩内空气逐渐抽出,铃声减弱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响度变小的缘故
D.在几乎听不到铃声时,把空气逐渐放入玻璃罩内,铃声又逐渐加强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解答】玻璃罩内空气逐渐抽出时,铃声逐渐减弱,但是无法达到真空,因此该探究是通过实验+科学推理的方式证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符合题意,而B正确不合题意;
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真空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故C正确不合题意;
在几乎听不到铃声时,把空气逐渐放入玻璃罩内,铃声又逐渐加强,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6.(2021八下·北仑期中)如图所示的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A.甲和乙 B.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丁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分析四幅图片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甲:雄蛙通过鸣囊振动发声,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乙:听不到真空罩中电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丙:太空中宇航员用无线电交谈,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丁:蝙蝠用超声波探测飞行,说明声音传递信息。
那么利用相同声学知识的是乙和丙。
故选C。
7.(2021八下·慈溪月考)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处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一固定的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点的晃动是由于激光笔晃动引起的
B.晃动 该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描述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A.光点的晃动是由于胶膜的振动引起的,故A错误;
B.光点的晃动说明棉线可以传播声音,故B错误;
C. 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棉线实现的,故C错误;
D. 在月球上没有空气,但是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因此可以看到光点,故D正确。
故选D。
8.如图所示,在做“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时,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盖好玻璃罩,当用抽气机向外抽空气时,一段时间后还是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下列有关原因分析,不可能的是( )
A.玻璃罩与底板的密封性不好 B.电铃的振动变慢了
C.玻璃罩内还有空气 D.电铃和玻璃罩底部接触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解答】抽气机向外不断的抽气,那么真空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传声能力越来越弱,自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
A.玻璃罩与底板的密封性不好,那么外面的空气会进入玻璃罩,从而保持一定的传声能力,故A不合题意;
B.电铃的振动快慢只与电铃本身的结构有关,与空气的多少无关,故B符合题意;
C.玻璃罩内还有空气,还具备一定的传声能力,故C不合题意;
D.电铃和玻璃罩底部接触,声音通过底座传送出来,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9.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A.空气、水、铜 B.铜、空气、水
C.水、铜、空气 D.铜、水、空气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分析解答。
【解答】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传播的速度v固>v液>v气,因此声音传播速度的排序为:铜>水>空气,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0.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 ”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分析敲击和吹气时的发声体的不同,进而对音调的高低进行排列即可。
【解答】敲击瓶子时,声音由瓶子和水构成的整体发出,因此水越少,它们的总质量越小,振动频率越大;用嘴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振动发声,因此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在敲响大古钟时,停止对大古钟的敲击后,大古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
B.大古钟还在振动,空气也还在振动
C.声音传入人耳需要一段时间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敲响大古钟时,停止对大古钟的敲击后,大古钟“余音未止”,即声音仍然在不断的产生,那么只能说明古钟在振动,传播声音的空气也在振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2.下列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到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现象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这说明发声的鼓皮在振动,故①正确;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到铃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②正确;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那么木梳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因此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③错误;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这说明声音由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④正确。
那么符合要求的一组是①②④。
故选D。
13.(2019八下·余姚月考)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写到“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句诗说明了声音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最终被鱼感知的( )
A.空气 B.水
C.空气和水 D.钓鱼竿和钓鱼线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气体和液体都能传播声音,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意思是:问路的人还没说话,就在距离远远的地方摇起手来,那是因为怕小鱼惊跑了,所以不回应问路人。在这个过程中,人说话的声音首先通过空气传播到水面,再通过水的传播到达鱼的身边,故C正确。
故选C。
14.(2017八下·宁波月考)下列关于声现象与相应物理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B.“长啸一声,山谷回应”——回声现象
C.“隔墙有耳”——固体能传声
D.“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调不同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音色、回声和声音的利用,同时要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特点。(1)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2)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3)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长啸一声,山谷回应,说明的是回声,该选项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隔墙有耳,墙是固体,说明固体也能传声,该选项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不同,而不是音调,该选项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用左手握住一支铅笔,放在眼前约10 cm处,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然后把左手中的铅笔用牙咬住,再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比较两种不同情况下人听到的敲击声,声音较大的是( )
A.用左手拿住时 B.用牙齿咬住时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①骨传导是声音能通过头骨和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②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主要考查学生对骨传导原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解答】解:用左手握住一支铅笔,放在眼前约10cm处,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把左手中的铅笔用牙咬住,再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声音会通过颌骨直接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骨传导的效果好于空气,所以用牙齿咬住时听到的敲击声音较大.
故选B.
二、填空题
16.(2023八下·鄞州期中)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
(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 产生的。
(2)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 。
【答案】(1)振动
(2)光速比声速大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2)根据光速和声速的大小关系解答。
【解答】(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2)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光速比声速大。
17.(2022八下·余姚期中)如图,把振动的音叉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叉并没有碰到球,球发生了运动,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音叉的振动通过 传给球。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可以听到由音叉发出来的声音。当把音叉放在真空的瓶子中,音叉仍然振动,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了,原因是 。
【答案】空气;声不能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气体和液体都能传播声音;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如图,把振动的音叉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叉并没有碰到球,球发生了运动,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球。
(2)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可以听到由音叉发出来的声音。当把音叉放在真空的瓶子中,音叉仍然振动,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了,原因是: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18.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控制噪声是政府部门和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噪声是由于发声体做 而产生的;通常情况下,噪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噪声过大,会破坏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 。
【答案】无规则振动;空气;能量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噪声对人造成的危害分析解答。
【解答】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控制噪声是政府部门和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噪声是由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通常情况下,噪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噪声过大,会破坏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能量。
19.(2021八下·鄞州期中)小丽同学做“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当用橡皮槌敲击音叉后,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答案】振动;将微小振动放大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和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解答。
【解答】当用橡皮槌敲击音叉后,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微小振动放大。
20.百米赛跑时,发令枪发出了起跑信号,终点计时员是根据 信号开始计时的,参赛运动员是根据 信号开始起跑的,终点计时员之所以不依据另一种信号计时,是因为那种信号 。
【答案】光;声;传播速度比较慢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它从百米赛跑的起点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为。如果终点裁判员以声音信号为标准计时,那么相当于运动员已经起跑0.29s才开始计时,那么得到运动员的时间偏短。而光的传播速度很大,经过100m几乎不用时间,所用终点裁判员通常以光信号为标准开始计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百米赛跑时,发令枪发出了起跑信号,终点计时员是根据光信号开始计时的,参赛运动员是根据声信号开始起跑的,终点计时员之所以不依据另一种信号计时,是因为那种信号传播速度比较慢。
21.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声音。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发生 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
【答案】反射;响度;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1)声音在传播时,以波的形式以声源为球心向四周空间传播,声音的能量很快分散开,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声音在反射时能会聚,使其能量集中,则在能量集中处听到声音的响度便大了;
(2)由于A、B之间只有空气而没有液体或固体,因而传声的介质是空气。
【解答】(1)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响度;
(2)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空气。
22.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所示)。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 。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 (选填“高”或“大”)些。
【答案】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大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1)当环境噪音较大时,肯定会对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即使要听的声音较大,我们也很难听清;
(2)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液体好,液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据此解答。
【解答】(1)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
(2)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大些。
23.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答案】(1)乒乓球被弹起
(2)将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用锤子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发出声音,由于振幅很小,用肉眼几乎看不出它在振动。将一个乒乓球贴在音叉上,音叉的能量传递给乒乓球,于是乒乓球就被高高的弹起来;
(2)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看到,但是借助乒乓球将它的振动放大,我们就间接看到了音叉在振动。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微小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
24.(2017八下·宁波月考)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答案】振动;真空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用到转换法来研究物理现象;(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1)正在发生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时,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接近真空,虽然闹钟仍在响,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故答案为:振动; 真空
25.我们知道蛇是没有耳朵的。不过,如果蛇将头贴在地面上,它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见,蛇是利用 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
【答案】骨传导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而且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还有快一些,传播效果也要好一些.本题考查学生对骨传导具体应用的理解能力,属于基础的考查.
【解答】解:蛇没有耳朵,它只能通过骨头,作为固体来传播声音,听到外界的信息.
故答案为:骨传导.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1八下·慈溪期中)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说明了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 。
【答案】(1)乒乓球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转换法
(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空气
(4)声音逐渐变小;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发生的音叉在振动,乒乓球接触音叉后会跳动起来。音叉的振动幅度很小,应肉眼无法看出来,借助乒乓球将其振动放大。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2)桌子振动的幅度也很小,我们可以在上面放些轻小的物体,借助这些物体的跳动感知桌子的振动。
(3)右边的音叉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被左边的音叉接收,于是左边的音叉也振动起来,与它接触的乒乓球同时跳动起来。
(4)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我的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并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
27.(2021八下·慈溪月考)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为直径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1)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此实验说明了 。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由振动产生
(2)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说明了 。
(3)以上两次实验均用到乒乓球,请任意选择一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
【答案】(1)A,B,D
(2)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3)实验1:放大实验现象 实验2:反映声音响度的大小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的产生、传播等知识分析判断;
(2)乒乓球的振动幅度减小,说明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此时两个小筒的距离逐渐增大,据此分析声音的响度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3)在实验1中,借助乒乓球的跳动可以间接感知到发声的橡皮膜在振动;在实验二中,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小,据此分析它的作用。
【解答】(1)声音能够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说明声音有能量;两个筒没有接触,中间只有空气,因此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由振动产生,故选ABD。
(2)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3)以上两次实验均用到乒乓球,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实验1:放大实验现象 ;实验2:反映声音响度的大小。
28.(2017八下·宁波月考)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 传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被反射。
【答案】(1)空气
(2)能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此题是一道由光的反射扩展到声音反射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物理知识的题目,要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属于中档题。(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分析图示情景答题。
【解答】(1)耳朵在玻璃圆筒口上方清晰地听到机械表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人看见表,是表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形成的,参照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
四、解答题
29.小红在实心的金属管一端敲打了一下,小明在金属管另外一端听到了2次敲打声,两次敲打声的时间间隔相差0.5 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 100 m/s,回答:
(1)小明第二次听到的敲打声是通过 传播的。
(2)金属管的长度是多少米?(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1)空气
(2)解:设金属管的长度为s,由题可知, = +Δt,
代入得, = +0.5 s,s≈182 m。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判断;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等于在金属管中传播的时间与时间间隔之和,即t空气=t金+△t,以此为等量关系利用公式列出方程,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答】(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那么第一次听到的应该是金属管传播的,第二次听到的应该是空气传播的。
(2)设金属管的长度为s,
由题可知, t空气=t金+△t;
;
;
解得:s≈182 m。
30.(2019八下·宁波期中)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 6s 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海水中声速是 1500m/s),则:
(1)该处的海深为多少km?
(2)超声波声呐能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1)该处海深为:;
(2)不能;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太空间没有介质,所以超声波不能在太空中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海深等于超声波传播路程的一半,那么超声波传播一半时间的路程就是海深;已知超声波在海水里的传播速度和时间根据计算海深即可;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2)超声波声呐能不能用于太空测距,因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太空间没有介质,所以超声波不能在太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1)4.5km;(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1.(2019八下·余姚月考)校运会上,100米决赛正在激烈进行中,问:
(1)终点处的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出的“烟”时开始计时,而不是在听到发令枪声时开始计时,这是为什么?
(2)若计时员是听到发令枪声时才开始计时的,那么运动员的成绩将被提高多少?(已知常温下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1)解:声速远小于光速,使成绩测定误差较大
(2)解:因为光传播100米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所以△T=S/v声=100m/340m/s=0.29s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从它们的速度对成绩测量误差的角度思考即可;
(2)如果以发令枪的枪声为标准开始计时,那么当声音传播100m到达终点时终点计时员才开始计时,而这段时间就是运动员的成绩被提高的部分。
32.(2021八下·慈溪月考)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距离峭壁隧道口前532.5米处鸣笛,经过3秒司机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求火车的行驶速度为多少?
【答案】设火车的行驶速度为v1,
由公式v=st得:
3s内火车行驶的距离为s1=v1t,
3s内鸣笛声传播的总路程为s2=v2t,
根据题意:s1+s2=2s,
即:v1t+v2t=2s,
v1×3s+340m/s×3s=2×532.5m,
解得:v1=15m/s=54km/h。
答:火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设火车行驶的速度为v,用公式s=vt算出3s内火车前进的距离s1,鸣笛声在3s内传播的总路程s2,建立s1、s2与鸣笛时火车距峭壁的距离s的几何关系式,从而解出火车的行驶速度v。
1 / 1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章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余姚期末)如图是一种叫“拇指琴”的乐器,它主要因用拇指拨动琴体上的薄片而得名。通过拨动长短不同的薄片来进行演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拇指琴在弹奏前需要校准音调。校准音调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拨动的力度一致
B.我们能通过听的方式来判断出是“拇指琴”的声音,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拇指琴的薄片越长,拨动时的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D.拇指琴在演奏过程中依靠薄片振动而发声
2.(2022八下·鄞州期末)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响度很大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2022八下·余姚期中)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声和光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4.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小
5.(2021八下·镇海期中)如图是学习声学知识时,同学们所做的一个探究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探究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当玻璃罩内空气逐渐抽出,铃声减弱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响度变小的缘故
D.在几乎听不到铃声时,把空气逐渐放入玻璃罩内,铃声又逐渐加强
6.(2021八下·北仑期中)如图所示的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A.甲和乙 B.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丁
7.(2021八下·慈溪月考)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处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一固定的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点的晃动是由于激光笔晃动引起的
B.晃动 该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
8.如图所示,在做“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时,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盖好玻璃罩,当用抽气机向外抽空气时,一段时间后还是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下列有关原因分析,不可能的是( )
A.玻璃罩与底板的密封性不好 B.电铃的振动变慢了
C.玻璃罩内还有空气 D.电铃和玻璃罩底部接触
9.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A.空气、水、铜 B.铜、空气、水
C.水、铜、空气 D.铜、水、空气
10.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 ”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11.在敲响大古钟时,停止对大古钟的敲击后,大古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
B.大古钟还在振动,空气也还在振动
C.声音传入人耳需要一段时间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12.下列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到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2019八下·余姚月考)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写到“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句诗说明了声音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最终被鱼感知的( )
A.空气 B.水
C.空气和水 D.钓鱼竿和钓鱼线
14.(2017八下·宁波月考)下列关于声现象与相应物理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B.“长啸一声,山谷回应”——回声现象
C.“隔墙有耳”——固体能传声
D.“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调不同
15.用左手握住一支铅笔,放在眼前约10 cm处,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然后把左手中的铅笔用牙咬住,再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比较两种不同情况下人听到的敲击声,声音较大的是( )
A.用左手拿住时 B.用牙齿咬住时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6.(2023八下·鄞州期中)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
(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 产生的。
(2)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 。
17.(2022八下·余姚期中)如图,把振动的音叉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叉并没有碰到球,球发生了运动,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音叉的振动通过 传给球。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可以听到由音叉发出来的声音。当把音叉放在真空的瓶子中,音叉仍然振动,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了,原因是 。
18.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控制噪声是政府部门和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噪声是由于发声体做 而产生的;通常情况下,噪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噪声过大,会破坏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 。
19.(2021八下·鄞州期中)小丽同学做“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当用橡皮槌敲击音叉后,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20.百米赛跑时,发令枪发出了起跑信号,终点计时员是根据 信号开始计时的,参赛运动员是根据 信号开始起跑的,终点计时员之所以不依据另一种信号计时,是因为那种信号 。
21.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声音。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发生 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
22.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所示)。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 。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 (选填“高”或“大”)些。
23.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24.(2017八下·宁波月考)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25.我们知道蛇是没有耳朵的。不过,如果蛇将头贴在地面上,它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见,蛇是利用 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1八下·慈溪期中)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说明了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 。
27.(2021八下·慈溪月考)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为直径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1)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此实验说明了 。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由振动产生
(2)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说明了 。
(3)以上两次实验均用到乒乓球,请任意选择一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
28.(2017八下·宁波月考)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 传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被反射。
四、解答题
29.小红在实心的金属管一端敲打了一下,小明在金属管另外一端听到了2次敲打声,两次敲打声的时间间隔相差0.5 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 100 m/s,回答:
(1)小明第二次听到的敲打声是通过 传播的。
(2)金属管的长度是多少米?(结果保留整数)
30.(2019八下·宁波期中)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 6s 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海水中声速是 1500m/s),则:
(1)该处的海深为多少km?
(2)超声波声呐能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为什么?
31.(2019八下·余姚月考)校运会上,100米决赛正在激烈进行中,问:
(1)终点处的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出的“烟”时开始计时,而不是在听到发令枪声时开始计时,这是为什么?
(2)若计时员是听到发令枪声时才开始计时的,那么运动员的成绩将被提高多少?(已知常温下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2.(2021八下·慈溪月考)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距离峭壁隧道口前532.5米处鸣笛,经过3秒司机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求火车的行驶速度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振幅有关;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频率有关;声音的特点叫音色,与发声体的特点有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拇指琴在弹奏前需要校准音调。校准音调的过程中,不一定保持拨动的力的的大小一致,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我们能通过听的方式来判断出是“拇指琴”的声音,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拇指琴的薄片越长,拨动时的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拇指琴在演奏过程中依靠薄片振动而发声,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2)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3)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
(4)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判断。
【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声音是一种波,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响度很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
(2)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3)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4)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①声波传递信息;②声波传递能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A错误;
B.声和光都能传递信息,但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皮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是因为大雪本身蓬松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解答】玻璃罩内空气逐渐抽出时,铃声逐渐减弱,但是无法达到真空,因此该探究是通过实验+科学推理的方式证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符合题意,而B正确不合题意;
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真空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故C正确不合题意;
在几乎听不到铃声时,把空气逐渐放入玻璃罩内,铃声又逐渐加强,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分析四幅图片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甲:雄蛙通过鸣囊振动发声,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乙:听不到真空罩中电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丙:太空中宇航员用无线电交谈,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丁:蝙蝠用超声波探测飞行,说明声音传递信息。
那么利用相同声学知识的是乙和丙。
故选C。
7.【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描述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A.光点的晃动是由于胶膜的振动引起的,故A错误;
B.光点的晃动说明棉线可以传播声音,故B错误;
C. 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棉线实现的,故C错误;
D. 在月球上没有空气,但是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因此可以看到光点,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解答】抽气机向外不断的抽气,那么真空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传声能力越来越弱,自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
A.玻璃罩与底板的密封性不好,那么外面的空气会进入玻璃罩,从而保持一定的传声能力,故A不合题意;
B.电铃的振动快慢只与电铃本身的结构有关,与空气的多少无关,故B符合题意;
C.玻璃罩内还有空气,还具备一定的传声能力,故C不合题意;
D.电铃和玻璃罩底部接触,声音通过底座传送出来,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分析解答。
【解答】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传播的速度v固>v液>v气,因此声音传播速度的排序为:铜>水>空气,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分析敲击和吹气时的发声体的不同,进而对音调的高低进行排列即可。
【解答】敲击瓶子时,声音由瓶子和水构成的整体发出,因此水越少,它们的总质量越小,振动频率越大;用嘴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振动发声,因此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敲响大古钟时,停止对大古钟的敲击后,大古钟“余音未止”,即声音仍然在不断的产生,那么只能说明古钟在振动,传播声音的空气也在振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2.【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现象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这说明发声的鼓皮在振动,故①正确;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到铃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②正确;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那么木梳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因此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③错误;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这说明声音由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④正确。
那么符合要求的一组是①②④。
故选D。
13.【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气体和液体都能传播声音,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意思是:问路的人还没说话,就在距离远远的地方摇起手来,那是因为怕小鱼惊跑了,所以不回应问路人。在这个过程中,人说话的声音首先通过空气传播到水面,再通过水的传播到达鱼的身边,故C正确。
故选C。
14.【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音色、回声和声音的利用,同时要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特点。(1)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2)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3)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长啸一声,山谷回应,说明的是回声,该选项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隔墙有耳,墙是固体,说明固体也能传声,该选项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不同,而不是音调,该选项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①骨传导是声音能通过头骨和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②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主要考查学生对骨传导原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解答】解:用左手握住一支铅笔,放在眼前约10cm处,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把左手中的铅笔用牙咬住,再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声音会通过颌骨直接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骨传导的效果好于空气,所以用牙齿咬住时听到的敲击声音较大.
故选B.
16.【答案】(1)振动
(2)光速比声速大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2)根据光速和声速的大小关系解答。
【解答】(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2)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光速比声速大。
17.【答案】空气;声不能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气体和液体都能传播声音;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如图,把振动的音叉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叉并没有碰到球,球发生了运动,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球。
(2)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可以听到由音叉发出来的声音。当把音叉放在真空的瓶子中,音叉仍然振动,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了,原因是: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18.【答案】无规则振动;空气;能量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噪声对人造成的危害分析解答。
【解答】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控制噪声是政府部门和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噪声是由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通常情况下,噪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噪声过大,会破坏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能量。
19.【答案】振动;将微小振动放大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和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解答。
【解答】当用橡皮槌敲击音叉后,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微小振动放大。
20.【答案】光;声;传播速度比较慢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它从百米赛跑的起点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为。如果终点裁判员以声音信号为标准计时,那么相当于运动员已经起跑0.29s才开始计时,那么得到运动员的时间偏短。而光的传播速度很大,经过100m几乎不用时间,所用终点裁判员通常以光信号为标准开始计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百米赛跑时,发令枪发出了起跑信号,终点计时员是根据光信号开始计时的,参赛运动员是根据声信号开始起跑的,终点计时员之所以不依据另一种信号计时,是因为那种信号传播速度比较慢。
21.【答案】反射;响度;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1)声音在传播时,以波的形式以声源为球心向四周空间传播,声音的能量很快分散开,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声音在反射时能会聚,使其能量集中,则在能量集中处听到声音的响度便大了;
(2)由于A、B之间只有空气而没有液体或固体,因而传声的介质是空气。
【解答】(1)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响度;
(2)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空气。
22.【答案】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大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1)当环境噪音较大时,肯定会对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即使要听的声音较大,我们也很难听清;
(2)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液体好,液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据此解答。
【解答】(1)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
(2)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大些。
23.【答案】(1)乒乓球被弹起
(2)将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用锤子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发出声音,由于振幅很小,用肉眼几乎看不出它在振动。将一个乒乓球贴在音叉上,音叉的能量传递给乒乓球,于是乒乓球就被高高的弹起来;
(2)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看到,但是借助乒乓球将它的振动放大,我们就间接看到了音叉在振动。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微小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
24.【答案】振动;真空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用到转换法来研究物理现象;(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1)正在发生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时,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接近真空,虽然闹钟仍在响,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故答案为:振动; 真空
25.【答案】骨传导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而且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还有快一些,传播效果也要好一些.本题考查学生对骨传导具体应用的理解能力,属于基础的考查.
【解答】解:蛇没有耳朵,它只能通过骨头,作为固体来传播声音,听到外界的信息.
故答案为:骨传导.
26.【答案】(1)乒乓球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转换法
(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空气
(4)声音逐渐变小;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发生的音叉在振动,乒乓球接触音叉后会跳动起来。音叉的振动幅度很小,应肉眼无法看出来,借助乒乓球将其振动放大。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2)桌子振动的幅度也很小,我们可以在上面放些轻小的物体,借助这些物体的跳动感知桌子的振动。
(3)右边的音叉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被左边的音叉接收,于是左边的音叉也振动起来,与它接触的乒乓球同时跳动起来。
(4)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我的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并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
27.【答案】(1)A,B,D
(2)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3)实验1:放大实验现象 实验2:反映声音响度的大小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的产生、传播等知识分析判断;
(2)乒乓球的振动幅度减小,说明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此时两个小筒的距离逐渐增大,据此分析声音的响度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3)在实验1中,借助乒乓球的跳动可以间接感知到发声的橡皮膜在振动;在实验二中,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小,据此分析它的作用。
【解答】(1)声音能够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说明声音有能量;两个筒没有接触,中间只有空气,因此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由振动产生,故选ABD。
(2)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3)以上两次实验均用到乒乓球,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实验1:放大实验现象 ;实验2:反映声音响度的大小。
28.【答案】(1)空气
(2)能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此题是一道由光的反射扩展到声音反射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物理知识的题目,要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属于中档题。(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分析图示情景答题。
【解答】(1)耳朵在玻璃圆筒口上方清晰地听到机械表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人看见表,是表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形成的,参照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
29.【答案】(1)空气
(2)解:设金属管的长度为s,由题可知, = +Δt,
代入得, = +0.5 s,s≈182 m。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判断;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等于在金属管中传播的时间与时间间隔之和,即t空气=t金+△t,以此为等量关系利用公式列出方程,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答】(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那么第一次听到的应该是金属管传播的,第二次听到的应该是空气传播的。
(2)设金属管的长度为s,
由题可知, t空气=t金+△t;
;
;
解得:s≈182 m。
30.【答案】(1)该处海深为:;
(2)不能;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太空间没有介质,所以超声波不能在太空中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海深等于超声波传播路程的一半,那么超声波传播一半时间的路程就是海深;已知超声波在海水里的传播速度和时间根据计算海深即可;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2)超声波声呐能不能用于太空测距,因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太空间没有介质,所以超声波不能在太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1)4.5km;(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1.【答案】(1)解:声速远小于光速,使成绩测定误差较大
(2)解:因为光传播100米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所以△T=S/v声=100m/340m/s=0.29s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从它们的速度对成绩测量误差的角度思考即可;
(2)如果以发令枪的枪声为标准开始计时,那么当声音传播100m到达终点时终点计时员才开始计时,而这段时间就是运动员的成绩被提高的部分。
32.【答案】设火车的行驶速度为v1,
由公式v=st得:
3s内火车行驶的距离为s1=v1t,
3s内鸣笛声传播的总路程为s2=v2t,
根据题意:s1+s2=2s,
即:v1t+v2t=2s,
v1×3s+340m/s×3s=2×532.5m,
解得:v1=15m/s=54km/h。
答:火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设火车行驶的速度为v,用公式s=vt算出3s内火车前进的距离s1,鸣笛声在3s内传播的总路程s2,建立s1、s2与鸣笛时火车距峭壁的距离s的几何关系式,从而解出火车的行驶速度v。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