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2 耳与听觉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2 耳与听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13 18:50:21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2 耳与听觉
一、单选题
1.(2023七下·龙湾期中)下表选项中与图示表示的根据相符的是(  )
  甲 乙 丙
A 玉米种子 胚 子叶
B 外耳 中耳 内耳
C 无性生殖 营养繁殖 嫁接
D 雌蕊 子房 柱头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花的结构;植物的无性生殖;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结构,耳朵结构,繁殖方式等知识点,按照图示丙和乙为并列关系,并且都包含在甲之内。
【解答】A:植物的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故乙和丙应为包含关系,所以不符合题意。
B:外耳,中耳,内耳三个结构为并列关系,所以也不符合题意。
C:嫁接属于营养繁殖的一种,所以乙和丙为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雌蕊由花柱,子房,柱头组成,故子房和柱头为并列关系,并且都包含在雌蕊之内。
故答案为:D
2.(2023七下·嵊州期中)成语“闻鸡起舞”原意为早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人体对公鸡鸣叫产生听觉的位置是在(  )
A.大脑 B.鼓膜 C.耳蜗 D.前庭
【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感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
【解答】公鸡的鸣叫在人的大脑中产生听觉,听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
故答案为:A。
3.如图所示是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4的调节,在7上形成视觉
B.近视眼的形成是由于4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C.结构9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
D.结构10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虹膜,2瞳孔,3角膜,4晶状体,5巩膜,6脉络膜,7视网膜,8鼓膜,9半规管,10耳蜗,11听神经;
【解答】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视网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物像,物像刺激感光细胞产生信息,沿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形成了视觉。所以A错误;
B. 近视眼的形成是由于4晶状体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得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所以正确;
C. 结构9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正确;
D. 结构10耳蜗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正确,耳蜗是听觉的感受器;
故答案为:A.
4.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大脑 B.耳蜗 C.听小骨 D.鼓膜
【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题考查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声音从外耳到中耳,在传入内耳,内耳中的耳蜗是听觉感受器,接收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经过传入神经把信息传进大脑,最终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解答】A.大脑是产生听觉得部位,正确;
B.耳蜗是听觉得感受器,是接受声音的刺激,产生信息并传导信息的器官,错误;
C.听小骨是将声音放大传入内耳的器官,错误;
D. 声音会引起鼓膜的振动,将振动传递给鼓室,有听小骨把声音发达传入内耳,错误;
故答案为:A.
5.老年人“耳背”,只有大声说话时,才勉强听清,其病变部位可能是在(  )
A.鼓膜或听小骨 B.听小骨或耳蜗
C.耳蜗或听神经 D.听神经或半规管
【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音经过外耳道传到了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导内耳,刺激了内耳中的耳蜗对声波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将声音信息通国听觉神经传导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解答】耳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传导性耳聋,主要由于外耳道堵塞和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听力下降;另一类是神经性耳聋,由于耳蜗、听觉中枢和有关的神经受损而引起的听力丧失;所以题目中老人只有大声说话时,才勉强听清,属于听力下降。
故答案为:A.
6.人耳失聪后就没有听觉。引起耳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是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受到损害,听觉就很难恢复;如果不是神经性损害,通过医学手段或物理方法也能恢复听力或提高听力,如助听器可帮助提高听力。贝多芬耳聋后用牙齿咬住木棒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贝多芬可能是传导性耳聋
C.贝多芬应该是神经性耳聋 D.贝多芬的听觉中枢是正常的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起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产生的过程: 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声振动,振动的空气达到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放大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来的信号,我们感受到了声音; 耳聋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传导性耳聋可以进行改善;第二种神经性耳聋是没办法进行改善的;
【解答】A.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正确;
B.贝多芬可能是传导性耳聋,正确;
C.贝多芬应该是神经性耳聋,错误,因为神经性耳聋是无法恢复和改善的;
D.贝多芬的听觉中枢是正常的,正确;
故答案为:C.
7.人听到声音需要以下结构的参与,请选出正确的顺序(  )
①听小骨 ②鼓膜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外耳道 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A.①②③④⑤ B.④②①③⑤ C.④①②③⑤ D.④③①②⑤
【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声音从外耳到中耳,在传入内耳,内耳中的耳蜗是听觉感受器,接收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经过传入神经把信息传进大脑,最终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解答】耳的结构由外向内分为三个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前厅,半规管和耳蜗,耳蜗是听觉感受器;所以先④外耳道,在②鼓膜,以听小骨,③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最终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故答案为:B.
8.下列关于耳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耳是形成听觉的器官 B.耳是形成位觉的器官
C.耳是听觉和位觉的感受器官 D.耳是形成听觉和位觉的器官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是听觉和味觉的感受器官;
【解答】耳中有耳蜗,是听觉的感受器,所以耳是听觉的感受器官;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可以感受位置的变化,所以耳是位觉的感受器;
故答案为:C.
9.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大得惊人,但是在你身边的人却感觉不到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
A.嚼饼干的位置离自己耳朵近
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自己听到的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
D.饼干太干了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声振动,振动的空气达到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放大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来的信号,我们感受到了声音;
【解答】 当自己在嚼饼干时,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直接传导大哦自己的听觉中枢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损失的少,所以自己会感觉到声音大的惊人。
故答案为:C.
10.(2022七下·南浔期末)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是(  )
①声波 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A.①→⑥→⑤→②→③→④ B.①一②一④→⑤一③→⑥
C.①→④→⑤→③→②→⑥ D.①→③→④→⑤一②一⑥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一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听觉。
【解答】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是声波传递到人耳处,经过外耳道到鼓膜、听小骨,然后到达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把神经冲动传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从而形成听觉。
故选C。
11.(2022七下·龙湾期中)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细胞位于(  )
A.外耳道 B.鼓膜 C.耳蜗 D.半规管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听觉的形成和耳朵的结构分析判断。
【解答】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感觉细胞位于耳蜗内,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2022七下·诸暨期中)手机培养了许多“低头族",长期看手机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长期用蓝牙耳机则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  )
A.虹膜 外耳道 B.视网膜 耳蜗
C.瞳孔 鼓膜 D.巩膜 耳蜗
【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作用,落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2)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的作用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解答】手机培养了许多“低头族”,长期看手机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这类细胞位于眼球中的视网膜;长期用蓝牙耳机则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这类细胞位于耳中的耳蜗。
故选B。
13.(2022八下·余姚期中)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接受铃声刺激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耳蜗、大脑 B.鼓膜、耳蜗
C.听小骨、大脑 D.鼓膜、大脑
【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产生听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故选A。
14.小明在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仍旧感觉到了过山车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
A.耳蜗和前庭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鼓膜 D.鼓膜和听小骨
【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耳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解答】耳廓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
故选B。
15.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声波引起振动,在内耳中传导顺序为:前庭→耳蜗→半规管
B.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组织,具有感受冷热、压力等功能
C.当人从明亮处到暗处时瞳孔会缩小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答案】D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4)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判断;
(2)根据对皮肤的认识判断;
(3)根据人眼睛的调节判断。
【解答】A.声波引起振动,在内耳中传导顺序为:前庭→半规管→耳蜗,故A错误;
B.皮肤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的器官,而不是组织,故B错误;
C.当人从明亮处到暗处时,瞳孔会放大,从而增大近光亮,故C错误;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6.(2023七下·金华期中)如图是人的耳和脑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陆续走进教室,请写出听觉形成的过程   。(用图中字母及箭头表示)
(2)一位战士的耳被枪炮声震聋。损伤部位最可能的是   (用字母表示),卫生员告诉其他军人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嘴巴,以避免耳被震聋。
【答案】(1)G→F→E→C→A
(2)F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A是大脑皮层听觉中枢;B是听神经,C是耳蜗,D是咽鼓管,E是听小骨,F是鼓膜,G是耳廓,H是半规管
【解答】(1)听觉形成的过程是: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所以顺序为G→F→E→C→A ;
(2)在耳的结构中,鼓膜的作用是把声波震动转为机械性震动,当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开嘴巴是为了打开咽鼓管,在遇到大声音时,口腔压力与耳朵内的压力不平衡,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下是会因为压力差而导致鼓膜被震破;
故答案为:(1) G→F→E→C→A (2)F
17.(2023七下·富阳期中)如图为耳朵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外界的声波传至内耳的过程是①→②→   (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
(2)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其振动,再由三块   听传到内耳,刺激   内的听觉感受器,声音信息沿听神经传到   形成听觉(填中文名称)。
(3)遇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嘴,使   张开,从而使[ ]   内外的气压平衡,以免震破。
【答案】(1)③→④→⑤
(2)听小骨;耳蜗;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3)咽鼓管;[3]鼓膜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①是耳廓,②是外耳道,③是鼓膜,④是听小骨,⑤是耳蜗,⑥是听神经;
【解答】(1)听觉的形成路径:①耳廓→②外耳道→③鼓膜→④听小骨→⑤耳蜗→⑥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所以外界的声波传至内耳的过程是①→②→③→④→⑤
(2) 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其振动,再由三块听小骨听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声音信息沿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鼓膜内外气压不平衡会导致鼓膜破裂,影响听觉;遇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嘴,使咽鼓管张开,从而使[ 3 ]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以免震破。
故答案为:(1) ③→④→⑤ (2)听小骨、耳蜗、大脑皮层听觉中枢(3)咽鼓管、[3]鼓膜
18.耳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下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能够产生振动、传导振动的结构分别是[   ]   和[   ]   。
(2)人晕车是由于位于耳中的感受器[   ]   和[   ]   ,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所致。
(3)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   ,而听觉是在   形成的。
(4)幼儿的咽鼓管短且直,当有病毒感染时容易引起   (填“外”“中”或“内”) 耳发炎。
【答案】(1)⑦;鼓膜;⑥;听小骨
(2)④;前庭;③;半规管
(3)⑤;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4)中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①耳廓,②外耳道,③半规管,④前庭,⑤耳蜗,⑥听小骨,⑦鼓膜; 声音的产生过程: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声振动,振动的空气达到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放大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来的信号,我们感受到了声音;
【解答】(1)产生振动的是⑦鼓膜,传导振动的是⑥听小骨;
(2)④前庭和③半规管是位置感受器,可以感受位置的变化;
(3)人的听觉感受器在⑤耳蜗中,听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4)咽鼓管连接着咽部与鼓室,所以容易引起中耳炎;
故答案为:(1)⑦、鼓膜、⑥、听小骨(2)④、前庭、③、半规管(3)⑤、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4)中
19.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如图所示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1]有   的作用;[3][4][5]共同组成   。
(2)按声波在耳内的传导,依次写出耳的结构序号:   。
(3)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在[   ]    内。
(4)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易造成图中的[   ]    或[   ]    损伤。
【答案】(1)传导声波至鼓膜;听小骨
(2)[1]→[2]→[3][4][5]→[9]
(3)9;耳蜗
(4)1;外耳道;2;鼓膜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耳的结构和听觉的产生过程;
【解答】(1)1是外耳道,它具有传导声波至鼓膜的作用,345共同组成了听小骨,能把声音放大进入内耳的作用;
(2) 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声振动,振动的空气达到我们的耳朵,通过【1】外耳道到达鼓膜,引起【2】鼓膜的振动,耳中的【345】听小骨再将振动放大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中的【9】耳蜗,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来的信号,我们感受到了声音;所以在耳内的传导顺序为 [1]→[2]→[3][4][5]→[9];
(3)感受器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器官,听觉的感受器在耳蜗,所以【9】耳蜗;
(4) 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易造成图中的1、外耳道、2、鼓膜
故答案为:(1)传导声波至鼓膜、听小骨(2) [1]→[2]→[3][4][5]→[9] (3)9,耳蜗(4)1、外耳道、2、鼓膜
20.(2022七下·义乌期中)如图为耳的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乘船不久就感到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因为内耳中的   受到刺激而
导致的。(填结构名称)
(2)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捂紧双耳或张嘴,目的是使鼓膜的   。
【答案】(1)半规管、前庭
(2)内外大气压平衡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一、耳的结构和功能;二、听觉的形成的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②是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③是鼓膜;⑤半规管;⑥耳蜗;⑦前庭;⑧咽鼓管;
【解答】(1)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有些人晕船、晕车的原因。
故某同学乘船不久就感到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因为内耳中的半规管、前庭受到刺激而导致的。
(2)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捂紧双耳或张嘴,目的是使鼓膜的内外大气压平衡。
21.(2021八上·余杭月考)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写出下列结构的序号或名称:外耳道   ,E   。
(2)铃声进入人耳并形成听觉,听觉形成的部位是   。
(3)某人得了中耳炎使D受损时,造成的耳聋能否治愈?   (填“能”或“不能”)。
【答案】(1)B;耳蜗
(2)听觉中枢
(3)能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耳廓收集声波。内耳在结构上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中耳的鼓室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
【解答】(1)B是外耳道,E耳蜗。
(2)铃声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听觉中枢。
(3)某人得了中耳炎使D受损,D是听小骨,会造成的耳聋,在病人出现听小骨创伤以后,一般通过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故答案为:(1)B;耳蜗(2)听觉中枢(3)能
22.(2021七下·台州期中)如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接受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②   内;
(2)听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   形成听觉;
(3)人耳能分辨出钢琴声和小提琴声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答案】(1)耳蜗
(2)大脑
(3)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解答】(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接受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②耳蜗内。
(2)听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大脑形成听觉。
(3)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人耳能分辨出钢琴声和小提琴声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故答案为:(1)耳蜗 (2)大脑 (3)C
23.小明做了下面的探究实验:第一次他把铅笔放在离嘴不远处,敲击铅笔,耳朵听到了声音;第二次他用牙齿把铅笔咬住,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敲击铅笔,这时他也听到了声音。
(1)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的是   。
(2)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的原因是   。
【答案】(1)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比第一次听到的声音大
(2)第一次听到的声音主要通过空气传导,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第二次是通过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方式共同作用引起听觉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1)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的是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比第一次听到的声音大。
(1)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的原因是第一次听到的声音主要通过空气传导,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第二次是通过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方式共同作用引起听觉。
故答案为:(1)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比第一次听到的声音大(2)第一次听到的声音主要通过空气传导,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第二次是通过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方式共同作用引起听觉
24.(2020七下·杭州期中)如图是人耳朵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声音经外耳道传入,引起[3]    的振动。
(2)接着[4]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入[7]   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
(3)然后,信号由[8]听神经传到   ,在那儿形成听觉。
(4)[6]   连通鼓室和咽部,使耳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答案】(1)鼓膜
(2)耳蜗
(3)大脑
(4)咽鼓管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如下图:
【解答】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1) 声音经外耳道传入,引起[3] 鼓膜的振动。
(2) 接着[4]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入[7]耳蜗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
(3) 然后,信号由[8]听神经传到电脑,在那儿形成听觉。
(4) [6]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耳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故答案为:(1)鼓膜;(2)耳蜗;(3)大脑;(4)咽鼓管
25.(2020七下·下城开学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 填图中字母。注意I表示小脑,B表示脑干。
(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陆续走进教室。请用图中字母及箭头写出听觉形成过程的途径   。
(2)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听觉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在[   ]   产生的。
(3)一位战士的耳朵被炮声震聋,损伤部位最可能是[   ]   ,卫生员告诉其他军人遇到巨大声响时要把嘴张开,以免耳被震聋。
(4)如果鼻咽喉感染,应及时治疗,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   ]   进入中耳引起发炎。
【答案】(1)G-F-E-C-A
(2)C;耳蜗
(3)F;鼓膜
(4)D;咽鼓管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解答】(1)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G外耳道传到F鼓膜,F鼓膜的振动通过E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C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给A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因此听觉形成过程的途径:G-F-E-C-A。
(2)根据听觉形成过程可知,听觉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在[C]耳蜗产生的。
(3) 一位战士的耳朵被炮声震聋,损伤部位最可能是[F]鼓膜,因为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鼓膜振动过大,导致鼓膜损伤。
(4)如果鼻咽喉感染,应及时治疗,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D]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发炎。
故答案为:(1) G-F-E-C-A (2)C;耳蜗(3)F;鼓膜(4)D;咽鼓管
三、实验探究题
26.某班学探究小组就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建立了如下猜想:
①用两只耳朵听到的声音响度大,可以听得更清楚;
②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
(1)为了验证其猜想①的正确与否,同学们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
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   ,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   和   方法。
(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同学们又做了实验且实验结果如下:
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朵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猜测②是   的。
【答案】(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对照法;控制变量法
(2)正确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为探究实验题,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得出答案。在实验设置中,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
【解答】(1)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对照法和控制变量法。(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朵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猜测②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对照法;控制变量法;(2)正确
四、解答题
27.下图为人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示和你所了解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耳的听力是由耳的结构和功能决定的,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由   和外耳道组成。
(2)中耳主要由[   ]   、鼓室、咽鼓管组成。鼓膜位于外耳和中耳之间,可以随声波振动,咽鼓管连通[   ]   和咽部。鼓室内听小骨的功能是把声音   后传到内耳。
(3)当吞咽、打哈欠时,咽鼓管开放,外界空气就可由咽部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空气压力的   ,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4)内耳的耳蜗内有液体和   ,能够感受声波信息。内耳中的[   ]   和   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能感觉头部位置的变化。
【答案】(1)耳廓
(2)①;鼓膜;⑤;鼓室;放大
(3)平衡
(4)听觉感受器;⑦;半规管;前庭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考查耳的结构,耳的结构由外向内分为三个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前厅,半规管和耳蜗;
【解答】(1)外耳分为耳廓和外耳道;
(2)中耳包括①鼓膜,鼓室,咽鼓管组成;咽鼓管连通⑤鼓室和咽部。听小骨把声音发大传入内耳;
(3)外界空气就可由咽部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空气压力的平衡,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故答案为:(1) 耳廓 (2)①、鼓膜、⑤、鼓室、放大(3)平衡(4)听觉感受器、⑦、半规管、前庭
28.(2019七下·衢州期中)小明看见妈妈在往热水瓶里倒入开水,他一听声音,告诉妈妈,热水瓶里的水快满了,果然过一会儿水真满了,妈妈表扬道:“小明真厉害!”
(1)产生听觉的部位在   (选填“耳”“听神经”或“大脑”);
(2)请你用所学过的科学知识来解释小明的厉害。
【答案】(1)大脑
(2)往热水瓶内灌水时,由于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 瓶内水不断增多,瓶内的空气
柱不断变短,容易振动,振动频率变大,音调变高,所以通过音调高低可以判断瓶内水
是否将灌满.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物体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达人耳,再通过外耳道到达鼓膜,将声音转化为鼓膜的振动,接下来通过耳蜗和听小骨将其转换为神经信号,最后通过听觉神经到达大脑形成听觉;
(2)相同材质的物体,轻、薄的、细的、短的振动频率大,音调高,据此分析热水瓶中空气柱振动的音调变化即可。
【解答】(1)产生听觉的部位在大脑;
(2)小明通过声音判断热水瓶中水满的原因为:往热水瓶内灌水时,由于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 瓶内水不断增多,瓶内的空气柱不断变短,容易振动,振动频率变大,音调变高,所以通过音调高低可以判断瓶内水是否将灌满。
29.请看下面耳的基本结构图回答:
(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   。
(2)有些人晕车,与耳的   、   有关。
(3)“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耳朵通过耳廓收集声波,声波进入   之后,请写出之后声波到达大脑形成听觉的过程   (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4)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   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5)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   张开,使   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答案】(1)耳廓
(2)半规管;前庭
(3)[②]外耳道;⑨→⑧→⑤
(4)[⑥]咽鼓管
(5)咽鼓管;鼓膜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耳的结构及听觉形成的过程知识解题,听觉形成的过程为: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经听小骨进行放大,然后传到内耳的耳蜗,内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将听到的信息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据图可知,①是耳廓、②是外耳道、③是半规管、④是前庭、⑤是耳蜗、⑥是咽鼓管、⑦是鼓室、⑧是听小骨、⑨是鼓膜。
【解答】解:(1)耳廓的功能主要是接收声波;
(2)前庭和半规管与身体的平衡有关,晕船、晕车、晕飞机主要与半规管和前庭有关;
(3)听觉形成的过程为: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经听小骨进行放大,然后传到内耳的耳蜗,内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将听到的信息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口腔相通;故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5)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咽鼓管张开,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故答案为:(1)耳廓;(2)半规管、前庭;(3)[②]外耳道、⑨→⑧→⑤;(4)[⑥]咽鼓管;(5)咽鼓管、鼓膜。
30.邻居张爷爷的耳朵听不见声音,医院检查结果是,耳的各部分结构没有问题。明明百思不得其解,既然耳朵本身没有问题,怎么就会听不见声音了呢?根据本节你掌握的知识,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答案】因为听觉的形成不是在耳内形成的,要最终在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张爷爷可能是听觉神经或者是听觉中枢出现了病变,所以听不见声音。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因为听觉的形成不是在耳内形成的,要最终在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张爷爷可能是听神经或者是听觉中枢出现了病变,所以听不见声音。
【分析】因为听觉的形成不是在耳内形成的,要最终在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张爷爷可能是听神经或者是听觉中枢出现了病变,所以听不见声音。
1 / 1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2 耳与听觉
一、单选题
1.(2023七下·龙湾期中)下表选项中与图示表示的根据相符的是(  )
  甲 乙 丙
A 玉米种子 胚 子叶
B 外耳 中耳 内耳
C 无性生殖 营养繁殖 嫁接
D 雌蕊 子房 柱头
A.A B.B C.C D.D
2.(2023七下·嵊州期中)成语“闻鸡起舞”原意为早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人体对公鸡鸣叫产生听觉的位置是在(  )
A.大脑 B.鼓膜 C.耳蜗 D.前庭
3.如图所示是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4的调节,在7上形成视觉
B.近视眼的形成是由于4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C.结构9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
D.结构10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4.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大脑 B.耳蜗 C.听小骨 D.鼓膜
5.老年人“耳背”,只有大声说话时,才勉强听清,其病变部位可能是在(  )
A.鼓膜或听小骨 B.听小骨或耳蜗
C.耳蜗或听神经 D.听神经或半规管
6.人耳失聪后就没有听觉。引起耳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是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受到损害,听觉就很难恢复;如果不是神经性损害,通过医学手段或物理方法也能恢复听力或提高听力,如助听器可帮助提高听力。贝多芬耳聋后用牙齿咬住木棒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贝多芬可能是传导性耳聋
C.贝多芬应该是神经性耳聋 D.贝多芬的听觉中枢是正常的
7.人听到声音需要以下结构的参与,请选出正确的顺序(  )
①听小骨 ②鼓膜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外耳道 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A.①②③④⑤ B.④②①③⑤ C.④①②③⑤ D.④③①②⑤
8.下列关于耳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耳是形成听觉的器官 B.耳是形成位觉的器官
C.耳是听觉和位觉的感受器官 D.耳是形成听觉和位觉的器官
9.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大得惊人,但是在你身边的人却感觉不到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
A.嚼饼干的位置离自己耳朵近
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自己听到的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
D.饼干太干了
10.(2022七下·南浔期末)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是(  )
①声波 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A.①→⑥→⑤→②→③→④ B.①一②一④→⑤一③→⑥
C.①→④→⑤→③→②→⑥ D.①→③→④→⑤一②一⑥
11.(2022七下·龙湾期中)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细胞位于(  )
A.外耳道 B.鼓膜 C.耳蜗 D.半规管
12.(2022七下·诸暨期中)手机培养了许多“低头族",长期看手机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长期用蓝牙耳机则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  )
A.虹膜 外耳道 B.视网膜 耳蜗
C.瞳孔 鼓膜 D.巩膜 耳蜗
13.(2022八下·余姚期中)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接受铃声刺激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耳蜗、大脑 B.鼓膜、耳蜗
C.听小骨、大脑 D.鼓膜、大脑
14.小明在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仍旧感觉到了过山车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
A.耳蜗和前庭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鼓膜 D.鼓膜和听小骨
15.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声波引起振动,在内耳中传导顺序为:前庭→耳蜗→半规管
B.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组织,具有感受冷热、压力等功能
C.当人从明亮处到暗处时瞳孔会缩小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二、填空题
16.(2023七下·金华期中)如图是人的耳和脑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陆续走进教室,请写出听觉形成的过程   。(用图中字母及箭头表示)
(2)一位战士的耳被枪炮声震聋。损伤部位最可能的是   (用字母表示),卫生员告诉其他军人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嘴巴,以避免耳被震聋。
17.(2023七下·富阳期中)如图为耳朵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外界的声波传至内耳的过程是①→②→   (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
(2)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其振动,再由三块   听传到内耳,刺激   内的听觉感受器,声音信息沿听神经传到   形成听觉(填中文名称)。
(3)遇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嘴,使   张开,从而使[ ]   内外的气压平衡,以免震破。
18.耳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下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能够产生振动、传导振动的结构分别是[   ]   和[   ]   。
(2)人晕车是由于位于耳中的感受器[   ]   和[   ]   ,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所致。
(3)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   ,而听觉是在   形成的。
(4)幼儿的咽鼓管短且直,当有病毒感染时容易引起   (填“外”“中”或“内”) 耳发炎。
19.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如图所示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1]有   的作用;[3][4][5]共同组成   。
(2)按声波在耳内的传导,依次写出耳的结构序号:   。
(3)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在[   ]    内。
(4)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易造成图中的[   ]    或[   ]    损伤。
20.(2022七下·义乌期中)如图为耳的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乘船不久就感到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因为内耳中的   受到刺激而
导致的。(填结构名称)
(2)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捂紧双耳或张嘴,目的是使鼓膜的   。
21.(2021八上·余杭月考)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写出下列结构的序号或名称:外耳道   ,E   。
(2)铃声进入人耳并形成听觉,听觉形成的部位是   。
(3)某人得了中耳炎使D受损时,造成的耳聋能否治愈?   (填“能”或“不能”)。
22.(2021七下·台州期中)如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接受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②   内;
(2)听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   形成听觉;
(3)人耳能分辨出钢琴声和小提琴声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23.小明做了下面的探究实验:第一次他把铅笔放在离嘴不远处,敲击铅笔,耳朵听到了声音;第二次他用牙齿把铅笔咬住,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敲击铅笔,这时他也听到了声音。
(1)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的是   。
(2)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的原因是   。
24.(2020七下·杭州期中)如图是人耳朵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声音经外耳道传入,引起[3]    的振动。
(2)接着[4]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入[7]   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
(3)然后,信号由[8]听神经传到   ,在那儿形成听觉。
(4)[6]   连通鼓室和咽部,使耳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25.(2020七下·下城开学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 填图中字母。注意I表示小脑,B表示脑干。
(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陆续走进教室。请用图中字母及箭头写出听觉形成过程的途径   。
(2)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听觉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在[   ]   产生的。
(3)一位战士的耳朵被炮声震聋,损伤部位最可能是[   ]   ,卫生员告诉其他军人遇到巨大声响时要把嘴张开,以免耳被震聋。
(4)如果鼻咽喉感染,应及时治疗,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   ]   进入中耳引起发炎。
三、实验探究题
26.某班学探究小组就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建立了如下猜想:
①用两只耳朵听到的声音响度大,可以听得更清楚;
②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
(1)为了验证其猜想①的正确与否,同学们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
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   ,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   和   方法。
(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同学们又做了实验且实验结果如下:
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朵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猜测②是   的。
四、解答题
27.下图为人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示和你所了解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耳的听力是由耳的结构和功能决定的,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由   和外耳道组成。
(2)中耳主要由[   ]   、鼓室、咽鼓管组成。鼓膜位于外耳和中耳之间,可以随声波振动,咽鼓管连通[   ]   和咽部。鼓室内听小骨的功能是把声音   后传到内耳。
(3)当吞咽、打哈欠时,咽鼓管开放,外界空气就可由咽部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空气压力的   ,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4)内耳的耳蜗内有液体和   ,能够感受声波信息。内耳中的[   ]   和   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能感觉头部位置的变化。
28.(2019七下·衢州期中)小明看见妈妈在往热水瓶里倒入开水,他一听声音,告诉妈妈,热水瓶里的水快满了,果然过一会儿水真满了,妈妈表扬道:“小明真厉害!”
(1)产生听觉的部位在   (选填“耳”“听神经”或“大脑”);
(2)请你用所学过的科学知识来解释小明的厉害。
29.请看下面耳的基本结构图回答:
(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   。
(2)有些人晕车,与耳的   、   有关。
(3)“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耳朵通过耳廓收集声波,声波进入   之后,请写出之后声波到达大脑形成听觉的过程   (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4)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   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5)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   张开,使   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30.邻居张爷爷的耳朵听不见声音,医院检查结果是,耳的各部分结构没有问题。明明百思不得其解,既然耳朵本身没有问题,怎么就会听不见声音了呢?根据本节你掌握的知识,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花的结构;植物的无性生殖;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结构,耳朵结构,繁殖方式等知识点,按照图示丙和乙为并列关系,并且都包含在甲之内。
【解答】A:植物的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故乙和丙应为包含关系,所以不符合题意。
B:外耳,中耳,内耳三个结构为并列关系,所以也不符合题意。
C:嫁接属于营养繁殖的一种,所以乙和丙为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雌蕊由花柱,子房,柱头组成,故子房和柱头为并列关系,并且都包含在雌蕊之内。
故答案为:D
2.【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感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
【解答】公鸡的鸣叫在人的大脑中产生听觉,听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
故答案为:A。
3.【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虹膜,2瞳孔,3角膜,4晶状体,5巩膜,6脉络膜,7视网膜,8鼓膜,9半规管,10耳蜗,11听神经;
【解答】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视网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物像,物像刺激感光细胞产生信息,沿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形成了视觉。所以A错误;
B. 近视眼的形成是由于4晶状体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得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所以正确;
C. 结构9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正确;
D. 结构10耳蜗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正确,耳蜗是听觉的感受器;
故答案为:A.
4.【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题考查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声音从外耳到中耳,在传入内耳,内耳中的耳蜗是听觉感受器,接收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经过传入神经把信息传进大脑,最终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解答】A.大脑是产生听觉得部位,正确;
B.耳蜗是听觉得感受器,是接受声音的刺激,产生信息并传导信息的器官,错误;
C.听小骨是将声音放大传入内耳的器官,错误;
D. 声音会引起鼓膜的振动,将振动传递给鼓室,有听小骨把声音发达传入内耳,错误;
故答案为:A.
5.【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音经过外耳道传到了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导内耳,刺激了内耳中的耳蜗对声波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将声音信息通国听觉神经传导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解答】耳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传导性耳聋,主要由于外耳道堵塞和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听力下降;另一类是神经性耳聋,由于耳蜗、听觉中枢和有关的神经受损而引起的听力丧失;所以题目中老人只有大声说话时,才勉强听清,属于听力下降。
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起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产生的过程: 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声振动,振动的空气达到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放大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来的信号,我们感受到了声音; 耳聋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传导性耳聋可以进行改善;第二种神经性耳聋是没办法进行改善的;
【解答】A.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正确;
B.贝多芬可能是传导性耳聋,正确;
C.贝多芬应该是神经性耳聋,错误,因为神经性耳聋是无法恢复和改善的;
D.贝多芬的听觉中枢是正常的,正确;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声音从外耳到中耳,在传入内耳,内耳中的耳蜗是听觉感受器,接收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经过传入神经把信息传进大脑,最终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解答】耳的结构由外向内分为三个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前厅,半规管和耳蜗,耳蜗是听觉感受器;所以先④外耳道,在②鼓膜,以听小骨,③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最终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故答案为:B.
8.【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是听觉和味觉的感受器官;
【解答】耳中有耳蜗,是听觉的感受器,所以耳是听觉的感受器官;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可以感受位置的变化,所以耳是位觉的感受器;
故答案为:C.
9.【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声振动,振动的空气达到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放大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来的信号,我们感受到了声音;
【解答】 当自己在嚼饼干时,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直接传导大哦自己的听觉中枢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损失的少,所以自己会感觉到声音大的惊人。
故答案为:C.
10.【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一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听觉。
【解答】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是声波传递到人耳处,经过外耳道到鼓膜、听小骨,然后到达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把神经冲动传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从而形成听觉。
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听觉的形成和耳朵的结构分析判断。
【解答】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感觉细胞位于耳蜗内,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作用,落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2)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的作用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解答】手机培养了许多“低头族”,长期看手机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这类细胞位于眼球中的视网膜;长期用蓝牙耳机则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这类细胞位于耳中的耳蜗。
故选B。
13.【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产生听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故选A。
14.【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耳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解答】耳廓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
故选B。
15.【答案】D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4)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判断;
(2)根据对皮肤的认识判断;
(3)根据人眼睛的调节判断。
【解答】A.声波引起振动,在内耳中传导顺序为:前庭→半规管→耳蜗,故A错误;
B.皮肤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的器官,而不是组织,故B错误;
C.当人从明亮处到暗处时,瞳孔会放大,从而增大近光亮,故C错误;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故D正确。
故选D。
16.【答案】(1)G→F→E→C→A
(2)F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A是大脑皮层听觉中枢;B是听神经,C是耳蜗,D是咽鼓管,E是听小骨,F是鼓膜,G是耳廓,H是半规管
【解答】(1)听觉形成的过程是: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所以顺序为G→F→E→C→A ;
(2)在耳的结构中,鼓膜的作用是把声波震动转为机械性震动,当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开嘴巴是为了打开咽鼓管,在遇到大声音时,口腔压力与耳朵内的压力不平衡,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下是会因为压力差而导致鼓膜被震破;
故答案为:(1) G→F→E→C→A (2)F
17.【答案】(1)③→④→⑤
(2)听小骨;耳蜗;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3)咽鼓管;[3]鼓膜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①是耳廓,②是外耳道,③是鼓膜,④是听小骨,⑤是耳蜗,⑥是听神经;
【解答】(1)听觉的形成路径:①耳廓→②外耳道→③鼓膜→④听小骨→⑤耳蜗→⑥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所以外界的声波传至内耳的过程是①→②→③→④→⑤
(2) 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其振动,再由三块听小骨听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声音信息沿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鼓膜内外气压不平衡会导致鼓膜破裂,影响听觉;遇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嘴,使咽鼓管张开,从而使[ 3 ]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以免震破。
故答案为:(1) ③→④→⑤ (2)听小骨、耳蜗、大脑皮层听觉中枢(3)咽鼓管、[3]鼓膜
18.【答案】(1)⑦;鼓膜;⑥;听小骨
(2)④;前庭;③;半规管
(3)⑤;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4)中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①耳廓,②外耳道,③半规管,④前庭,⑤耳蜗,⑥听小骨,⑦鼓膜; 声音的产生过程: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声振动,振动的空气达到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放大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来的信号,我们感受到了声音;
【解答】(1)产生振动的是⑦鼓膜,传导振动的是⑥听小骨;
(2)④前庭和③半规管是位置感受器,可以感受位置的变化;
(3)人的听觉感受器在⑤耳蜗中,听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4)咽鼓管连接着咽部与鼓室,所以容易引起中耳炎;
故答案为:(1)⑦、鼓膜、⑥、听小骨(2)④、前庭、③、半规管(3)⑤、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4)中
19.【答案】(1)传导声波至鼓膜;听小骨
(2)[1]→[2]→[3][4][5]→[9]
(3)9;耳蜗
(4)1;外耳道;2;鼓膜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耳的结构和听觉的产生过程;
【解答】(1)1是外耳道,它具有传导声波至鼓膜的作用,345共同组成了听小骨,能把声音放大进入内耳的作用;
(2) 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声振动,振动的空气达到我们的耳朵,通过【1】外耳道到达鼓膜,引起【2】鼓膜的振动,耳中的【345】听小骨再将振动放大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中的【9】耳蜗,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来的信号,我们感受到了声音;所以在耳内的传导顺序为 [1]→[2]→[3][4][5]→[9];
(3)感受器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器官,听觉的感受器在耳蜗,所以【9】耳蜗;
(4) 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易造成图中的1、外耳道、2、鼓膜
故答案为:(1)传导声波至鼓膜、听小骨(2) [1]→[2]→[3][4][5]→[9] (3)9,耳蜗(4)1、外耳道、2、鼓膜
20.【答案】(1)半规管、前庭
(2)内外大气压平衡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一、耳的结构和功能;二、听觉的形成的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②是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③是鼓膜;⑤半规管;⑥耳蜗;⑦前庭;⑧咽鼓管;
【解答】(1)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有些人晕船、晕车的原因。
故某同学乘船不久就感到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因为内耳中的半规管、前庭受到刺激而导致的。
(2)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捂紧双耳或张嘴,目的是使鼓膜的内外大气压平衡。
21.【答案】(1)B;耳蜗
(2)听觉中枢
(3)能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耳廓收集声波。内耳在结构上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中耳的鼓室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
【解答】(1)B是外耳道,E耳蜗。
(2)铃声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听觉中枢。
(3)某人得了中耳炎使D受损,D是听小骨,会造成的耳聋,在病人出现听小骨创伤以后,一般通过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故答案为:(1)B;耳蜗(2)听觉中枢(3)能
22.【答案】(1)耳蜗
(2)大脑
(3)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解答】(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接受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②耳蜗内。
(2)听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大脑形成听觉。
(3)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人耳能分辨出钢琴声和小提琴声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故答案为:(1)耳蜗 (2)大脑 (3)C
23.【答案】(1)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比第一次听到的声音大
(2)第一次听到的声音主要通过空气传导,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第二次是通过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方式共同作用引起听觉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1)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的是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比第一次听到的声音大。
(1)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的原因是第一次听到的声音主要通过空气传导,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第二次是通过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方式共同作用引起听觉。
故答案为:(1)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比第一次听到的声音大(2)第一次听到的声音主要通过空气传导,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第二次是通过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方式共同作用引起听觉
24.【答案】(1)鼓膜
(2)耳蜗
(3)大脑
(4)咽鼓管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如下图:
【解答】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1) 声音经外耳道传入,引起[3] 鼓膜的振动。
(2) 接着[4]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入[7]耳蜗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
(3) 然后,信号由[8]听神经传到电脑,在那儿形成听觉。
(4) [6]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耳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故答案为:(1)鼓膜;(2)耳蜗;(3)大脑;(4)咽鼓管
25.【答案】(1)G-F-E-C-A
(2)C;耳蜗
(3)F;鼓膜
(4)D;咽鼓管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解答】(1)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G外耳道传到F鼓膜,F鼓膜的振动通过E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C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给A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因此听觉形成过程的途径:G-F-E-C-A。
(2)根据听觉形成过程可知,听觉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在[C]耳蜗产生的。
(3) 一位战士的耳朵被炮声震聋,损伤部位最可能是[F]鼓膜,因为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鼓膜振动过大,导致鼓膜损伤。
(4)如果鼻咽喉感染,应及时治疗,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D]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发炎。
故答案为:(1) G-F-E-C-A (2)C;耳蜗(3)F;鼓膜(4)D;咽鼓管
26.【答案】(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对照法;控制变量法
(2)正确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为探究实验题,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得出答案。在实验设置中,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
【解答】(1)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对照法和控制变量法。(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朵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猜测②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对照法;控制变量法;(2)正确
27.【答案】(1)耳廓
(2)①;鼓膜;⑤;鼓室;放大
(3)平衡
(4)听觉感受器;⑦;半规管;前庭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考查耳的结构,耳的结构由外向内分为三个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前厅,半规管和耳蜗;
【解答】(1)外耳分为耳廓和外耳道;
(2)中耳包括①鼓膜,鼓室,咽鼓管组成;咽鼓管连通⑤鼓室和咽部。听小骨把声音发大传入内耳;
(3)外界空气就可由咽部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空气压力的平衡,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故答案为:(1) 耳廓 (2)①、鼓膜、⑤、鼓室、放大(3)平衡(4)听觉感受器、⑦、半规管、前庭
28.【答案】(1)大脑
(2)往热水瓶内灌水时,由于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 瓶内水不断增多,瓶内的空气
柱不断变短,容易振动,振动频率变大,音调变高,所以通过音调高低可以判断瓶内水
是否将灌满.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物体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达人耳,再通过外耳道到达鼓膜,将声音转化为鼓膜的振动,接下来通过耳蜗和听小骨将其转换为神经信号,最后通过听觉神经到达大脑形成听觉;
(2)相同材质的物体,轻、薄的、细的、短的振动频率大,音调高,据此分析热水瓶中空气柱振动的音调变化即可。
【解答】(1)产生听觉的部位在大脑;
(2)小明通过声音判断热水瓶中水满的原因为:往热水瓶内灌水时,由于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 瓶内水不断增多,瓶内的空气柱不断变短,容易振动,振动频率变大,音调变高,所以通过音调高低可以判断瓶内水是否将灌满。
29.【答案】(1)耳廓
(2)半规管;前庭
(3)[②]外耳道;⑨→⑧→⑤
(4)[⑥]咽鼓管
(5)咽鼓管;鼓膜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耳的结构及听觉形成的过程知识解题,听觉形成的过程为: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经听小骨进行放大,然后传到内耳的耳蜗,内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将听到的信息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据图可知,①是耳廓、②是外耳道、③是半规管、④是前庭、⑤是耳蜗、⑥是咽鼓管、⑦是鼓室、⑧是听小骨、⑨是鼓膜。
【解答】解:(1)耳廓的功能主要是接收声波;
(2)前庭和半规管与身体的平衡有关,晕船、晕车、晕飞机主要与半规管和前庭有关;
(3)听觉形成的过程为: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经听小骨进行放大,然后传到内耳的耳蜗,内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将听到的信息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口腔相通;故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5)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咽鼓管张开,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故答案为:(1)耳廓;(2)半规管、前庭;(3)[②]外耳道、⑨→⑧→⑤;(4)[⑥]咽鼓管;(5)咽鼓管、鼓膜。
30.【答案】因为听觉的形成不是在耳内形成的,要最终在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张爷爷可能是听觉神经或者是听觉中枢出现了病变,所以听不见声音。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因为听觉的形成不是在耳内形成的,要最终在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张爷爷可能是听神经或者是听觉中枢出现了病变,所以听不见声音。
【分析】因为听觉的形成不是在耳内形成的,要最终在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张爷爷可能是听神经或者是听觉中枢出现了病变,所以听不见声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