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一课时
第四单元 第10课
诗歌引入
呈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是毛主席少年时,因外出求学而写给父亲一首诗。
诗歌引入
对于毛主席,大家有哪些了解呢?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诗歌引入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我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无数志愿军战士永远地长眠在了朝鲜那块土地上,其中,就有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
抗美援朝
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仔细观察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课文由两个部分组成。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说说这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毛岸英牺牲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感到万分悲痛。
第二部分:毛主席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苦的决定。
初读课文
指名读、齐读。
姓彭 拟定 奔赴
特殊 踌躇 黯然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初读课文
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gǔ
花骨朵儿
gū
鲜
毛岸英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了生命。
xiǎn
新鲜
xiān
初读课文
识字方法
加一加:歹+朱=殊
字谜识字:
高手。
搞
走+卜=赴
字理识字:
初读课文
眷
jiàn
巧记:目前仅存上卷。
上半部共有两横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初读课文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签
qiān
下半部是“佥”
初读课文
课文中出现了一封电报、一通来电和秘书转答的朝鲜方面的慰问的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这些内容和毛主席批示的内容找出来并画线。
初读课文
电报: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初读课文
来电: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
朝鲜方面的慰问: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毛主席批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初读课文
从以上内容和批示中,你获取到了什么信息?
电报是彭德怀告诉毛主席,毛岸英牺牲了;来电是彭司令请示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朝鲜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毛主席批示的意思是让岸英安葬在朝鲜。
初读课文
这里的“忠骨”是指什么?
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初读课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侫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忠骨”指忠烈者的遗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中,“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
初读课文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徐锡麟的《出塞》中有“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裹起来。
再读课文
认真读课文第一部分,在第一部分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对毛主席的内心世界的看法。
再读课文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再读课文
噩耗传来,痛失爱子的老父亲在想什么?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再读课文
从这段对毛主席心理活动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
可以感受到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心情。毛主席与爱子毛岸英聚少离多,前面三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了他的身边,而这一次却回不来了。
再读课文
第一部分中还有哪些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再读课文
从毛主席对儿子的两声呼唤中,我体会到毛主席对儿子深深的思念,他多么想再见儿子一面。从动作和神态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我感受到毛主席内心无比的悲痛,这种丧子之痛,这种丧失最心爱的长子之痛,是一位父亲难以承受的。
再读课文
练习接读。
噩耗传来,让这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悲痛不已,他整整一天——(接读)没有说话。
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60的毛主席失去了最心爱的儿子,他整整一天——(接读)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再读课文
练习接读。
毛主席怎能不肝肠寸断呢?他整整一天——(接读)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此时此刻,毛主席多么希望岸英能像去苏联留学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像去农村锻炼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他喃喃着儿子的名字——(接读)“岸英!岸英!”
再读课文
练习接读。
此时此刻,毛主席想到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所受到的苦,他的眼睛模糊了,喃喃着儿子的名字——(接读)“岸英!岸英!”
此时此刻,毛主席多么希望岸英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亲切地唤着“爸爸”,他哽咽了,喃喃着儿子的名字——(接读)“岸英!岸英!”
再读课文
可是,岸英再也不可能回来了,他再也唤不回心爱的儿子了。这节课,我们通过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到毛主席惊悉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我们运用这个方法学完了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的感情基调是悲痛的,让我们带着这种悲痛的心情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了解了与课文有关的一些资料,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和阅读有关资料,对毛主席及其亲人有更多的了解。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词语。
2.搜集和阅读有关资料,对毛主席及其亲人有更多的了解。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