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2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攻讦(xié) 忖度(cǔn) 朔漠(shuò) 畏葸(xǐ)
B.唾沫(tuò) 脊髓(suí) 齑粉(jī) 昙花(tán)
C.踝节(huái) 鬈曲(quán) 潜力(qiǎn) 赊账(shē)
D.缱绻(qiǎn) 启碇(dìng) 迸发(bèng) 通衢(qú)
2.选出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狼藉 融汇贯通 惬意 冠冕堂皇
B.陷阱 茕茕孑立 窥伺 残羹冷炙
C.趿拉 斑驳陆离 钳制 涣然一新
D.谪居 经世致用 渲泄 铤身而出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六月的天气,燥热异常,使人心绪烦闷,这时一阵山风从南边吹来,让人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
B.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为政清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
C.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说:“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出。恳切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D.在常人看来,一些细节问题不足挂齿,但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往往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周立波在他主持的节目《壹周立波秀》里批评了很多人。他的言辞虽然尖刻甚至偏激,但是谁又能否认他说的没有道理呢?
B.去年4月23日,几十个报社的编辑来到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希望今年也能如此。
C.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但要真正减少塑料袋污染,还需消费者从自身做起。
D.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据统计,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直到今天,其负面影响还时时现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①人的本性被压抑、人们的创造活力被压制
②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开始江河日下
③在世界重要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
④那是一个儒家正统思想逐步走向制度化的时代
⑤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0.4%
A.③⑤④①② B.④①③⑤② C.③⑤②④① D.④③⑤②①
6.对同一样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评价,请依照例句,任选一事物(例如:橡皮、黑板、
星星、菊花、彩虹、竹……),写两句对人生有警示意义的句子。(4分)
例: 粉笔
⑴褒扬:虽化作粉末,却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⑵批评:虽描绘出图案,一生却总在受别人的操纵。
事物:
⑴褒扬:
⑵批评:
7.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按要求答题。(3分)
近日,有人通过网络传播有关“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的信息,挑
拨民族矛盾,煽动公众情绪。
经查,此信息是河南省洛阳市一李姓男子故意编造并通过手机短信散布的,郑州市
戚某将收到的手机短信谣言转发到QQ群后在互联网上扩散,李某和戚某因编造和传播谣言已被治安拘留处罚。
公安部门发现,11月11日至16日,新疆石河子木某、鸟鲁木齐刘某、伊犁州张某、
巴音郭楞州甘某等4人分别通过手机短信、微博、QQ群大量转发该谣言,公安部门已分别依法对这4人予以治安处罚。
用一句话概括新闻要点。(不超过30字)(3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27分,社会类阅读9分,现代文大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诗人艺术家在这人世间,可具两种态度:醉和醒。醒者张目人间,寄情世外,拿极客观的胸襟“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他的心像一面镜子,照射到街市沟渠里面的污秽,却同时也映着天光云影,丽日和风!世间的光明和黑暗,人心里的圣洁与罪恶,一体显露,并无差等。所谓“赋家之心,包括宇宙”,人情物理,体会无遗。英国的莎士比亚、中国的司马迁,都会留下“一个世界”给我们,使我们体味不尽。他们的“世界”虽是匠心的创造,却都是具有真情实理,生香活色,与自然造化一般无二。
然而他们究竟是大诗人,诗人具有别才别趣,尤其具有别眼。包括宇宙的赋家之心反射出的仍是一个“诗心”所照临的世界。这个世界尽管十分客观,十分真实,十分清醒,终究蒙上了一层诗心的温情和智慧的光辉,使我们读者走进一个较现实更清朗更深厚的富于启发性的世界。
所以诗人善醒,他能透彻人情物理,把握世界人生真境实相,散布着智慧,即由身心体验所获得的晶莹的智慧。
但诗人更要能醉,能梦。由梦由醉,诗人方能暂脱世俗,超越凡近①深深地深深地坠入这世界人生的一层变化迷离、奥妙惝恍的境地。《古诗十九首》空灵迷乱,趣味无穷,读之回顾踌躇,百端交集,茫茫宇宙,渺渺人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无可表达的沉思、无可解答的疑问,令人愈体愈深,文艺的境界临近到宗教境界。
这样一个因体会之深而难以言传的境地,已不是明白清醒的逻辑文体所能完全表达的。醉中语有醒时道不出的,诗人艺术家往往用象征(比兴)手法才能传神写照。诗人于此凭虚构象,象乃生生不穷;声调、色彩、景物,奔走笔端,推陈出新,迥异常境。戴叔伦说:“诗家之境,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间。”就是说艺境要与吾人具相当的距离,迷离惝恍,构成独立自足,刊落②凡近的美的意象,才能象征那难以言传的深心里的情和境。
所以最高的文艺表现,宁空毋实,宁醉毋醒。西洋最清醒的古典艺境,希腊雕刻,也要在圆浑的肉体上留有清癯而不十分充满的境地,让人们心中手中波动一丝相思和期待……
注释:①凡近:才识平庸浅薄 ②刊落:删除
8.下列说明诗人具有“别才别趣,尤其具有别眼”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的心像一面镜子,能把握世界人生真境实相,将人情物理体会无遗。
B.诗人富有“诗心”,这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蒙上了一层温情和智慧的光辉。
C.诗人善用醒时道不出的醉中语,用象征(比兴)的手法传神写照。
D.诗人能产生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使文艺的境界临近到宗教境界。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综观全文,作者更倾向于诗人须以“醉态”来表达心曲和营造意境。
B.文中所讲的“诗人”“艺术家”“赋家”,所指的不全一致;作者在这里主要分析诗人处世和写诗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C.作者主张真正的诗人,既要有透彻明了的人之情、物之理,洞悉人生真境实相的“醒态”,更要有超凡脱俗、刊落凡近的“醉”与“梦”态。
D.“宁空毋实,宁醉毋醒”表达了作者对文艺最高境界的理解。艺术需要想象,需要“留白”和空间。
10.第一段中“一个世界”指的是怎样的世界?(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8分)
静夜听风
姜琍敏
静夜听雨,仅仅这几个字,就赋予我们多少诗意!最是那温馨的春夜,淅淅沥沥的细雨,抚着恬怡的春梦、绿肥红瘦的江南,是何等美妙意境?㈠
?静夜听风可就大不同了。如果说前者宛如丝竹悠悠、清泉淙淙,后者则浑似江河破堤、大漠飞沙。尤其是无雨的冬夜,听虎啸龙吟般朔风动地而来,门窗劈啪,雨蓬呻吟,耳畔嗖嗖如有利箭飞掠,心头瑟缩似万马狂踏,落英狼籍。那心境,无论如何是找不到一丝美感来的。何况晚来的风总给人以凄凉的暗示,静夜的喧嚣声不免让人心惊肉跳。所以,我们难听到对夜风的欣赏或讴歌。尤其是不眠的长夜或病痛的僵卧中,听萧萧风过,黯淡的心境更如夏日雷雨将骤,飞沙走石,天昏地暗。㈡?
?当然,也有例外的人。诸如我,每于无眠之夜听风,便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风似乎会吹开记忆之门,听不同的风声,如同听到久远而淡忘的歌声,会将不同的往事纷纷乱乱地勾陈于眼前,牵起种种沉溺的情愫,有时竟也因之温情绵绵甚或慷慨激昂。因为我与风,曾有过一段特殊的因缘。㈢
?早年我下放煤矿,矿在太湖之中。按月休假。而休假前夜,总特别关注风情。因为交通全靠班轮,遇有6~7级风便要停航。夜来无风,睡眠便稳,有风则忧不能行,常至不寐。而假毕前夜,心情又正相反,夜风越大越是窃喜,为可在家多呆一日也。由是对风的感情忽喜忽憎,可谓自私无理,却又大可理解。这也是矿上大多数人的一般心态,算是一种特色。在矿上,我当过多年外线电工,常年在电杆甚至输电铁塔上爬上爬下。对风又别有一番敏感。高空作业,晴朗无风的日子总是顺利也舒畅得多。遇风,尤其是阴寒天,上得杆去冷而僵,不利索不说,危险也相对大些。杆顶的风比地上又格外尖利而硬朗,足可将尚未系上安全带的人吹落几十米外。所以我那时极厌风,而现在每听到某种风声,眼前常会活现杆上苦苦僵持的情景。不纯然是苦味,也有淡淡的自豪在心头。去年重回故地,见到我当年架起的电杆犹在那儿为人造福,那分感情更其甘洌。即使那时,在风中的电杆上,也有别人体味不到的独特情趣。那就是活干得顺手时,听那新扯起的四根长线,如琴弦般在风中铮铮放歌,嗡嗡有韵,奏出我的欢悦。人越高,如在几十米的铁塔上,那风越劲,“弦”上的音乐听来也越发清长动人,有时竟令我激动不已,操起大铁扳手,铿铿猛击粗长的银线,那气势,直若壮士临风,挥剑长啸大风歌!㈣
?毕竟才20出头,意气方遒呵!而今雄风犹在,我这气势却哪去了?连梦中也找不见它,却常从铁塔上飞落,惊醒一身冷汗。只有静静深夜,听着当年一样的风声,才会拾到几分一样的心情。悲欤,喜欤?㈤
风吹来多少记忆?风吹走多少故事!而风逍遥自在,无影无踪,来复去,去又来。我呢,该向谁追索飘逝的生命?㈥
11.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用两个词概括“静夜听风”的心境。(3分)
12.请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分两点概述“我”对风的复杂感情。(5分)
13.第五段末说:“悲欤,喜欤?”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情?(6分)
14.请从修辞角度,评点第二自然段中划线文字的语言特色及其作用。(4分)
三、古诗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选自《五人墓碑记》)
1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辱人贱行 辱人:可耻的人格。
B.视五人之死 视:看待。
C.忠义暴于朝廷 暴:显露。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首领:头颅。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A.佯狂不知所之者 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人皆得以隶使之 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1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 )
A.不能容于远近 B.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C.人皆得以隶使之 D.安能屈豪杰之流
18.从句式角度看,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A.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B.终不能加胜于赵
C.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D.以其无礼于晋
19.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二)古诗鉴赏(7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浑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关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0.本词写了人生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特点是,少年:_____ __
中年:________ 老年:____ ___。(3分)
21.分析“听雨”这一意象在词中的作用: (4分)
答:
2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四句选三句,6分)
(1)汨余若将不及兮, 。
惟草木之零落兮, 。
(2) ,能克终者盖寡。
简能而任之, 。
(3)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 。
(4)顾吾念之, , 。
四、作文(4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书法家对一个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练,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的问其原因,书法家笑了笑,提起笔写了一个字——逼。那人顿悟:这是让他借纸逼迫自己写好字。
西方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
你同意书法家的观点吗?请联系你的所见所闻,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作文。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富阳二中高一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2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4.C (A项三重否定逻辑错误 B项“几十个报社的编辑”有歧义 D项“不仅”须放在“诚信”之后)
5. C(③⑤句讲统计结果,依时间先后③在前,⑤在后。②句谈17世纪中叶之后的科技状况,④①句是对这种状况原因的分析,④①又构成因果关系。)
6、彩虹 褒扬:为了让别人赏心悦目,献上自己的七彩人生。
批评:务虚而不求实,注定了它只能昙花一现。
竹 褒扬:节气和谦虚的完善结合,使你生机勃勃。
批评:节外生枝怎么也掩不住内心的空虚。 (4分)
7.)利用网络编造、散布“艾滋病人滴血传播病毒”谣言者被惩处
?? (3分。犯罪行为、谣言内容、事情结果,三个要点各1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社会类阅读9分,现代文大阅读18分)
8.B 9.B
10. 答案:是一个客观的,既能反映世间的光明和黑暗,也表露人心圣洁与罪恶的世界。
是客观、真实、清醒的与自然造化无异的世界。 是较现实更清朗更深厚的富于启发性的世界。
14.【评点鉴赏】(4分)
参考答案:①运用比喻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静夜听雨”与“静夜听风”的迥乎不同。 ②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静夜听风”与“静夜听雨”的迥乎不同。 ③运用了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听雨时的心境。 答对修辞手法得1分,答对其作用意思的得1分。三点中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三、古诗文阅读(3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