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检测(六)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比至陈 ( )
(2)苟富贵 ( )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
(4)不辱使命 ( )
(5)寡人谕矣 ( )
(6)然志犹未已 ( )
(7)遂用猖蹶 ( )
(8)先帝不以臣卑鄙 ( )
答案:(1)等到 (2)如果 (3)难道 (4)辱没、辜负 (5)明白,懂得 (6)仍、还 (7)失败 (8)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
A.欲信大义于天下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D.将军身被坚执锐
【解析】选C。A项“信”通“伸”;B项“错”通“措”;D项“被”通“披”。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进入外企,怎样才能如鱼得水一展宏图,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B.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C.难道弗格森要效仿刘备三顾茅庐,说服佩普接手红魔?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解析】选B。“妄自菲薄”指过分地看轻自己。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句是(2分) ( )
A.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解析】选B。正确的划分是: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译文: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
(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译文:
(4)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译文:
答案:(1)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3)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
(4)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没有成效,以致损害先帝的英明。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
A.《陈涉世家》作者是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
B.《隆中对》作者是陈寿,史学家。字承祚,晋朝安汉人。
C.《出师表》作者是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解析】选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是杜甫漂泊在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
7.名句默写。(5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望江南》)
(2)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密州出猎》)
(3) ,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4)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中的名句“ , ”
揭示了戍边将士们思念家乡与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
答案:(1)斜晖脉脉水悠悠
(2)会挽雕弓如满月
(3)诚宜开张圣听 恢弘志士之气
(4)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5)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2013·兰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4分)
武 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8.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答案:物是人非
9.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解析】选C。“闻说”“也拟”说明她只是听说而打算去,她想借游览来排遣心中的凄惨心境。
(二)(2012·台州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10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今亡亦死 ( )
(2)扶苏以数谏故 ( )
(3)今或闻无罪 ( )
(4)楚人怜之 ( )
答案:(1)逃走 (2)屡次 (3)有的人 (4)爱戴
11.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邑人奇之 B.前人之述备矣
C.辍耕之垄上 D.宋何罪之有
【解析】选C。题干中的“之”是去、往的意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C项“之”也解释为“去、往”。A项“之”是代词,指这件事;B项“之”解释为“的”;D项“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译文:
答案:恰巧遇到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13.为了“威众”,陈胜、吴广做了哪两件事情?(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总结能力。抓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点句子“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总结作答。
答案:丹书鱼腹、篝火狐鸣。(意对即可,用文中相应语句回答也可)
(三)阅读选文,回答14~17题。(12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请广于君 广:
(2)寡人谕矣 谕:
答案:(1)扩充 (2)明白,懂得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且秦灭韩亡魏”一句中“且”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壮士不死即已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存者且偷生
【解析】选B。例句与B项中的“且”都是“况且”的意思。“且”在A、C、D三项中依次解释为“将近”“并且”“姑且”。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
答案: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17.根据选文内容,回答问题。(6分)
(1)唐雎的使命是什么?
答:
答案: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
(2)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答:
【解析】本题考查积累与拓展能力。一要围绕“‘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举出人物,二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不辱使命的外交事迹。
答案: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四)(2013·黄冈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8~22题。(14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①仪轨:礼仪制度。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8.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先帝称之曰能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终于邦域之内
C.悉以咨之
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解析】选D。A项两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分别解释为:代词,指向宠;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两个“于”分别解释为:对,向;在。C项两个“以”分别解释为:拿来;因为。D项的两个“者”都解释为“……的人”。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
(3)抚百姓 ( )
(4)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 )
答案:(1)彰显(显示) (2)痛心遗憾 (3)安抚,抚慰 (4)亲近的人
2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咸 畏 而 爱 之 刑 政 虽 峻 而 无 怨 者 以 其 用 心 平 而 劝 戒 明 也
答案: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21.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文:
(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译文:
答案:(1)全部拿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2)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
22.【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2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治”的意思是懂得治理国家,而【甲】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就是诸葛亮在出师前给刘禅所提出的三条治国建议。
答案(示例):【甲】文中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举荐一批忠臣良将,这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附【乙】【译文】
诸葛亮担任丞相期间,安抚百姓,遵守礼仪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度,省俭官员,慎用权利,他以诚待人,做事公道;凡精忠为国、济世安民的人,即使是他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触犯国法、玩忽职守的人,即使是自己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坦白自首、勇于自新的人,即使罪行很重也要从宽发落;巧言令色、文过饰非的人,即使罪行轻微也要加以严惩;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他精通各项事务,善于找到问题的要害与关键,他讲求名实相符、言行一致,对于那些虚伪狡诈之人决不录用;他因此在整个蜀国赢得了普遍的敬畏和爱戴,施行的刑法政令虽然很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这是因为他做事公正和劝勉告诫明确的缘故。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个精通治国之道的良材,堪和管仲、萧何这类杰出的政治家相匹敌了。
三、写作(40分)
23.紧扣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中心明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材料:地狱里的人们抱怨着上帝的不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帝决定给他们一次和天堂里的人公平竞争的机会——用叉子吃蛋糕,先吃完者可进入天堂。众人来到一个大房间,两张桌子上各摆着一个大蛋糕,每个人都可以分到一块。天堂里和地狱里的人分别围桌而坐,发现叉子很长,叉子上的蛋糕根本送不到自己的嘴里……结果,天堂里的人拿叉子互相送给对方吃,早早地吃完了大蛋糕,依旧上了天堂;地狱里的人只想办法自己吃,谁也没有吃到,依旧在地狱。
【写作提示】材料作文可采用“聚焦中心”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思,即直接提炼出材料中心,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很明确:只有心想他人,团结协作,才会取得胜利。写作此文,可从正面立意,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团结就是力量”等为题,以寓意为点,结合实际进行阐发。从文体上看写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都可以出彩,但文体结构必须清晰。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