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勿忘国耻”,本课是组内第一篇课文,直接将学生带入了那段举国蒙羞的历史。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的根在于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感悟运用,因此本节课的重点还是放在了语言文字的咀嚼上,同时注重学习文章的表达特点,表达方法,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因此制定以下目标:
1. 利用适合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读、划、思、议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读中悟情。
3.把阅读、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四)教学难点
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既是本课难点,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突破口,采用多种策略,充分挖掘渲染语言文字感染力,拨动学生情弦。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
二、教法、学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变序教学法,读悟互促法引导学生读、思、画、议、疑,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而本文中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只有通过学生的反复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故又拟用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词句,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感性材料基础上,启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分析,我设计了以下5个教学环节。
◆导入 破题:交流圆明园基本情况
◆初读 把握整体:对各部分内容清清楚楚;
◆精读 品味部分:品味意思丰富处,表达精妙处;
◆会通 探究全篇:对文本作深层探究。
◆拓展 延伸:努力建设开放式课堂,链接相关知识。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板书“圆明园的毁灭”),对圆明园你有哪些印象?交流圆明园的资料。(生学过,故可能谈到课文中内容,若涉及到,师可择机将各段内容按顺序板书。)(若生不知,可放开声音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引领学生初知圆明园,重点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师补充圆明园资料。
2.指名读2遍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检查自读效果,指导读通顺。)读后(交流资料时,涉及到部分课文内容,还有课文内容没说到呢?一起总结)借助资料板书师概括整理板书。(理清文章结构,初知大意。)
①不可估量
②精美布局
③风景名胜
④珍贵文物
⑤惨遭毁灭
2、师提问:哪些段落可以合在一起理解?(2—4段)用一个词概括2—4段写的是什么?(昔日辉煌)
3、看这三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正是因为圆明园有精美布局风景名胜珍贵文物,所以其毁灭才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作者用了两个不可估量,有什么不同呢?从两个不可估量,你能体会到什么?生1—3回答。
三、精读,品词析句,读中感悟
导语:假如圆明园没有被毁灭,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
(1)学习第2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哪个词可以概括圆明园的精美布局 围绕(众星拱月) 理解 “拱”,“众星拱月”这个词开动思维,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形象的比喻出圆明园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圆明园的美当然不止这些,我们看第3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这段话共有四句话,我们分别来学习。
①学习第一层。
指名读第一层,观察这句的标点有什么问题?(这句列举四种景物,为什么中间用分号?)释词“金碧辉煌:课件出示金碧:指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辉煌:光辉灿烂。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结合从影视上看到的,想像有金色的什么,绿色的什么?你感受到什么?玲珑剔透:玲珑:指物体精巧细致,剔透:通透明亮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感受小巧精致。出图,学习“买卖街”与山乡村野,想象买卖街和山乡村野的内容, 出图.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建筑宏大与小巧的对比,感受、读出闹—静的对比。读出感受。
②学习第二层。指名读,学习安澜园(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安澜园湖光山色、水光潋滟,古木参天、桃李芬芳)出示图片。狮子林(安澜园也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是一座以古代假山群为代表的园林。更以湖石奇峰,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出示图片。出示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图,你所有的精美语言能说尽这人间美景吗?那就静静地欣赏吧。(静观5秒钟)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根据各地风景名胜建造的美景。再来看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观。
了解“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幻灯演示“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景观,教师述介:看,这处叫“蓬莱瑶台”,是根据唐代的大画家李思训在《仙山楼阁》中的画意而建造的。谁知道“蓬莱瑶台”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神仙居住的地方)看,这里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有没有点仙境的感觉?
现在我们乘着小舟,沿着流动的桃花溪,前往另一个景点“武陵春色”(幻灯演示)这是根据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境界而建成的。看,这里漫山盛开着的桃花掩映着小巧精致的房屋,人们在此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这就是人们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师:蓬莱也好,武陵也罢,现实生活中有吗?这就是文中所说的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难怪作者感叹说“流连其间,仿佛……(置身于幻想的境界里)古代劳动人民多么了不起,他们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
③作者所写之景只是圆明园众多景观之冰山一角,再来看,补充读:
正大光明、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映水兰香……还有吗?还有很多,数不尽的美景啊,这些景观无一有雷同之处啊,真是一个建筑宏伟,风景各异的世界。(板书:风景各异)园内不仅有这些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作者用一句话写西洋景观是因为西洋景观不美吗?为什么这样安排?你对西洋景观有哪些了解?
④指导朗读:漫游在这样的一个园林里,真是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感觉该是多么美妙。来,我们一起读,读出这种感受。●学生齐读:“漫游园内……幻想的境界里”
(3)学习第4自然段:
①学生读文。
让我们再来看看圆明园内有哪些奇珍异宝吧。指名读第4段。你感受到什么?重点抓住:“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文物种类多)用一个词概括文物的多种多样,(应有尽有、玲琅满目、数不胜数、不计其数、目不暇接……)
“上自……下至……”(时间漫长,说明文物珍贵)
②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内有多少文物吗?课件展示圆明园文物图片。展示青铜猴首和牛首时,出示文字图片资料:
2000年5月,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从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以1593余万港币,买回了被英法联军掠夺的圆明园文物──青铜猴头像和青铜牛头像。据美国历史学家统计,仅从1861年到1866年,伦敦就进行了大约15次圆明园物品的拍卖。据我们估计,散落在世界上47个国家200多个博物馆中的中国古代文物,至少有100万件,大量的圆明园文物分散在欧洲的各大博物馆里,特别是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还有很多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收藏者手中。每件都是无价之宝啊。
(4) 圆明园究竟是怎样被毁灭的呢?放开声音读第五自然段,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指名读。师指导读,理解重点词句。
闯 a、侵 侵:侵犯,夺取别人的权利(东西)。
闯:猛冲 马—门—像畜生一样猛冲。
掠 b、看看这些畜生在圆明园都干了什么?掠:夺取
抓:统统、凡是(贪婪)、
毁 抓:实在、任意(残暴),举例“任意”、“ 统统” 理解课文。
烧 c、连烧三天,笼罩: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完全罩住、遮住。结合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理解火势之大。
边理解感悟词语,边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愤怒与痛惜。
d、指导读最后一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师导读: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四、会通全文,提升情感。
我是这样设计的:若能在空中,鸟瞰全景圆明园的布局多美啊!但你现在还能看到吗?已化为了----一片灰烬。
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名胜还能看到吗?它们被侵略者毁了啊!我们能想象圆明园文物的损失有多大吗?这些无数的价值连城的文物被英法联军抢走了,还有无数的价值连城的文物被英法联军烧毁了。无法想象,不可估量!边说边擦去板书中昔日辉煌部分。
什么也没有了,读2—4段改变稿:
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不仅没有了民族建筑,还没有了西洋景观。精美的布局没有了,数不尽的珍贵文物也没有了……
引读: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因此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环节五、拓展延伸
拓展不仅是知识的拓展,也可以是情感的拓展,思维的拓展。因此,我如此设计该环节:这把火,烧毁的仅仅是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吗?还烧掉了什么?(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国人的尊严文化、文明)但是,这把火,烧不毁的是什么?(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板书的内容是课文内容的“纲”,是课文内容的缩影,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爱国情感。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 损失
布局 精美
昔日辉煌 风景名胜 有…也有…有…
珍贵文物 应有尽有
毁灭 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