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课件 39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课件 39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18 11:26: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 §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漫长历史,初步掌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
2、知道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3、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内部结构,加深对地球面貌的认识。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
1、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 的设想。过了2个世纪,亚里士多德多次观察月食时,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 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 。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2、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 率领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3、现在,我们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 的星球,上面有蓝色的海和白色的云。
知识点2、地球的大小
1、现代科技测量表明,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______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______千米,赤道周长______千米。
2、地球仪制成圆形的原因:地球的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仅差 。如果我们把这个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个直径1米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约 。这点微小差别,在地球仪上是看不出来的。
知识点3、地球的内部结构
1、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 、 、 三层。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 千米。
2、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 。
3、地幔在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深处。地核位于2900千米以下,可以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 状态,内地核呈 态。
二、例题讲解
例题1、从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看,地球的形状很圆,主要是由于( )
A.航天飞机离地球很近 B.地球是一个标准的圆球
C.地球赤道半径仅比极半径长0.33% D.照片拍摄精度不够高
例题2、下列说法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例题3、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清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于张衡这一理论的说法,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
A.这一理论完全错误,应彻底否定
B.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
C.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评
D.这一理论虽很不科学,但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大飞跃
例题4、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下面的月食图片哪一个不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
A. B. C. D.
例题5、读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完成下列题目。
(1)麦哲伦坚信地球是____形的,从地球上的某一点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走,一定能重新回到出发点。
(2)三年的环球航行中,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____洋、____洋、____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发的____洋。
(3)你能够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中感悟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随堂练习:
1、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 )
A.岩石圈、地幔、地心 B.岩石圈、软流层、地核
C.地壳、地幔、地核 D. 地核、地幔、地壳
2、关于软流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和地幔之间 B.可能是地震的发源地
C.位于上地幔的顶部 D.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3、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
A.天是圆的 B.发生月食时,凹进去的边缘部分是弧形
C.一直向西行的船又回到了原点 D.站得高看得远
4、岩石圈包括地球内部结构中的( )
A.地壳中岩石 B.下地幔 C.上地幔 D.地壳和地幔的顶部
5、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部分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一样厚
6、以下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①地球是个球体;②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③天圆地方。按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先后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7、读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运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 。
(2)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运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 。
(3)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离开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 (“球面”或“水平板”)上的现象相似,说明大洋面是 。
8、(1)按照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下列事件或说法的先后顺序是:   (填字母)。
A、麦哲伦完成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用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B、天圆地方。
C、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 。
A.地球形状随着人类的认识而发生改变
B.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发现和修正的过程
C.合适的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或改进是认识地球形状的基础
D.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没有阶段的,完全靠人们的突发奇想
四、课后巩固:
1、下列说法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C. 远去的帆船总是桅杆先消失,船身后消失 D.地球仪是个球体
2、从太空看地球,蓝色部分是( )
A.冰雪 B.陆地 C.云层 D.海洋
3、如果乘船出海,会看到港口的灯塔( )
A.整个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D.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4、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岩石圈、地壳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5、某日全球各地出现月全食现象:即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没有太阳光直射。读图,思考月食现象可以作为以下地理现象的证据(  )
A.地球的大小 B.地球的形状 C.地球的公转方向 D.地球的自转方向
6、“风云四号”卫星是我国于2016年12月11日发射的一颗气象卫星,被称为“世界最先进水平的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卫星将为我国天气预报、“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图1是“风云四号”卫星拍摄画面。“风云四号”星拍摄画面充分说明地球形状是球体。在遨游太空之前,人类已经证实了地球形状,其方法是(  )
A.实地测量 B.观测月全食 C.凭直觉猜想 D.环球航行
7、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对照科学探究的步骤,这属于人类对地球进行探究的( )
A. 进行假设和猜想阶段 B.观察现象阶段
C.收集事实和证据阶段 D.得出科学结论阶段
8、若一个人平均日行50千米,则绕地球赤道一圈需要的天数是( )
A.80天 B.160天 C.800天 D.1600天
9、下列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正确的是( )
A.天圆地方→卫星照片确证→据天体的形状推测球体→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B.天圆地方→据天体的形状推测球体→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卫星照片确证
C.据天体的形状推测球体→天圆地方→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卫星照片确证
D.据天体的形状推测球体→天圆地方→卫星照片确证→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10、如图所示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圈层A的名称   。
(2)假如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图中的   (选填“A”“B”或“C”)。
(3)岩石圈包括字母   所示的圈层和字母   所示圈层的顶部。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读地球示意图,完成下面题目。
(1)图中①是地球的 ,长度是 千米。
(2)图中②是地球的 ,长度是 千米。
(3)图中③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长度约为 千米。
(4)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
12、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的结构从里到外依次为 、 、 。
(2)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一层是 。
(3)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的内部结构很相似,鸡蛋皮对应 ;蛋清对应地球的 层;蛋黄对应地球的 层。
(4)人类是通过 测得地球的内部结构。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看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 (填“桅杆”或“船身”),再看到 (填“桅杆”或“船身”);飞机升得越高,看得越 ,这些现象说明地球表面并不是平面,而是 面。由此,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可能是 体。
(2)古人为什么想不到地球是球形的呢?
(3)为什么“站得高看得远”能证明地球是圆的?(可借助图形等方式进行说明)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 (填字母)。
A.地球的形状随着人类的认识而改变
B.古人对地球的认识符合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是完全正确的
C.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没有阶段的,完全靠人们的突发奇想
D.一定的科学技术是认识地球形状的基础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球形1、
1、球形 弧形 球体 2、麦哲伦 环绕地球航行一周
3、近似球形
知识点2、
1、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6378 6357 4万
2、0.33% 3毫米
知识点3、
1、地壳 地幔 地核 17 2、岩石圈
3、液态或熔融 固
二、例题讲解:
例题1、C
解析: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半径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4万千米而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仅相差21千米,故从航天飞机上拍摄到的照片看,地球的形状是很圆的。
例题2、A
解析: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站得高看得远,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A符合题意;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当地地形有关,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故B不符合题意;C、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这种现象与天体运行有关,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C不符合题意;D、节气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D不符合题意。
例题3、D
解析:科学理论的提出受到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科学技术的限制,每一种的科学理论都是不断发展,并不断修正的过程,所以现在我们知道张衡这一理论是不科学的,但他的理论促进了人们对地球的认知;故D符合。
例题4、C
解析:在月食中被遮住那一部分的形状代表的是地球。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此时看到的地球的形状是里面的弧形,外面的弧形是月亮的性质,所以C错误。
例题5、(1)球 (2)大西 太平 印度 大西
(3)科学探索与发现不能凭空臆断,更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是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猜想、探索与实践,需要多方考证,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富有探险精神,甚至牺牲生命。(合理即可)
解析:(1)麦哲伦坚信地球是球形的,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走,一定能重新回到出发点。所以他进行环球航行;(2)由图中可看出,三年的环球航行中,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发的大西洋。(3)你能够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中感悟到:科学真相不能凭空臆想,要观察、思考、探索与实践,多方求证,而且需要不断付出努力,要富有猜想和探险精神。
三、随堂练习:
1、C 2、D 3、A 4、D 5、A 6、B
7、(1)粉笔的长度不变(2)粉笔的长度变短 (3)球面 球面 8、(1)BAC (2)B;C
四、课后巩固:
1、B 2、D 3、B 4、D 5、B 6、D
7、A 8、C 9、B 10、(1)地壳 (2)B (3)A;B
11、(1)极半径 6357千米 (2)赤道半径 6378千米 (3)赤道 4万千米
(4)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12、(1)地核、地幔、地核 (2)地壳 (3)地壳 地幔 地核 (4)地震波
13、(1)桅杆;船身;远;球(曲);球;(2)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征服和认识自然的能力受限,因此古人只能凭借直觉来认识世界。又因为地球本身非常庞大,古人的活动范围狭小,根本无法感觉到地球表面不是平的,是圆的球面形态。人类认识问题多是根据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去思索,所以古人不可能想到地球是圆的。(3)如下图所示,若地球是球面,则站得越高,视野范围更大,看得就越远;若地球是平面时,范围是一定的,站的高或低对视野范围没有影响。
(4)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39张PPT)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漫长历史,初步掌
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知道地球是一个两级
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内部
结构,加深对地球面貌的认识。
科学思维:举例证明地球是球体;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内
部结构,培养科学的发展观。
探究实践:通过活动、读图、倾听等方式,了解地球是球体的
实例,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态度责任:激发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树立科学对待环
境的观念,保护地球的意识。
新知导入
人类很早就在研究地球和星空。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也许你已经有了答案,但人类认识这个问题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新知讲解
一、古人对地球的认识
1、古代埃及人对地球的认识:
古埃及人认为地球是被植物覆盖躺卧着的女神盖布的身姿,天神努特则弯曲着身体被大气之神支撑,太阳神和月神各自乘坐两艘小船每天横穿过尼罗河消失在死亡的黑暗中。
新知讲解
2、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几只大象驼着,站在乌龟背上。
新知讲解
3、古代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
(1)“盖天说”:盖天说主张“天圆地方”,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
新知讲解
(2)“宣夜说”:
宣夜说主张的是一种无限空间的宇宙图景,认为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之中。
新知讲解
(3)浑天说:
浑天说认为,天是一整个圆球,地球在其中,有如鸡蛋黄在鸡蛋内部一样。就观察的星象范围而言,分南北二端,正南入地三十六度,谓之"南极"。近南极的星中原地区都看不到。今多以"南极"指地轴的南端,南半球的顶点。
4、后人的新发现:
后来,有许多现象和发现,使人们逐渐对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产生了怀疑。
发现一: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坐在海边高山上观海思考:“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船来的时候桅杆最先出现,这是什么原因呢?
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很可能是球形天体。由此,毕达哥拉斯成为“认为大地为曲面”的第一人。他最早提出西方“地球说”猜测。
活动:
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
A
B
C
D
生活中,海边观船真的能证实地球是球形吗?
海边观船能证实大地不是平的。
新知讲解
发现二: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根据对月食的观察,推断地球是个球体。
解析: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日光,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到了地球的形状。
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新知讲解
发现三: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新知讲解
发现四:
1961年4月16日 ,前苏联“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新知讲解
发现五:
1966年8月23日世界上第一张地球全景照片由一个月球探测器拍摄到被美国航天局接收。
白 云
陆 地
海 洋
地球
讨论交流
请说一说“登高望远”与地球形状的关系。
D
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地球
A
B
C
F
E
视频:
地球的形状
(点击图片播放)
思考讨论
要说明一个正方体多大可能什么方法?
如何来说明地球的大小?
除了拿这个正方体与某个物体比较来说明之外,还可通过测量其边长来说明其大小。
地球太大了,不易拿它与其他物体比较,但是球体,可以通过测量其半径或周长等方式来说明其大小。
新知讲解
二、地球的大小
1、地球的极半径:从地心到极点的距离。
据科学测定,地球的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2、地球的赤道半径:从地心到赤道的距离。
据科学测定,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
极半径
赤道半径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讨论交流
地球的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地球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它不是正球体,而是椭球体,准确地说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扁球体,且表面凸凹不平。
根据地球的极半径与赤道半径,想象一下,地球可能是什么形状的球体?
新知讲解
3、地球的赤道周长:地球表面的点随上球自转产生的轨道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
据科学测定,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归纳:
6378千米




4



6357千米
北极
南极
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视频:地球的大小
活动:
算一算,地球的表面积有多大?
地球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S= 4πr2(其中r为地球半径)
S= 4πr2=4×3.14×(6371千米)2
=509805890.96千米2
≈5.1×108千米2
讨论交流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为什么地球仪却是圆形的。这是为什么?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如果我们把这个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个直径1米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约3毫米。这点微小差别,在地球仪上是看不出来的。 
尝试做一做:将煮熟的鸡蛋切开,观察熟鸡蛋的内部结构。
活动:
假如我们用一把巨大的刀把地球切开,就会发现地球内部的结构与煮熟的鸡蛋很相似。
新知讲解
1、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蛋壳
蛋白
蛋黄
地壳
地幔
地核
三、地球的内部结构
新知讲解
地球层次 深度范围
地壳
地幔
地核
0~17千米
17~2900千米
2900~6371千米
2、各圈层深度范围:
地核又可以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新知讲解
3、岩石圈的范围:
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外部圈层。
课堂练习
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描述从天圆地方到地球是个球体,而后证明地球是个椭球体,到近代人们对地球精确测量后发现地球是个“梨形体”。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
C.“梨形体” 一定是人类对地球的最终认识
D.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是在不断提高的
C
课堂练习
2、驶离海岸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首先船身从送行的人们视野中消失,然后船的其他部分从送行的人的视野中消失,这是由于(  )
A.送行人的位置造成的
B.送行人的错觉造成的
C.太阳光的照射造成的
D.地球球体形状造成的
D
课堂练习
3、下列事例中,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B.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分明
C.站得高,看得远
D.海边远方驶来的航船,先见船帆,后见船身
B
课堂练习
4、下面对地球形状的四种描述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A.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扁球体
B.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扁球体
C.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稍长的扁球体
D.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得多的扁球体
B
课堂练习
5、菲律宾马荣火山是一座活火山,马荣火山喷发出大量炽热的岩浆,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 )
A.岩石圈 B.地壳
C.下地幔 D.软流层
D
课堂练习
6、下列用于研究地球形状或内部结构,其中能作为证据的是 ( )
A.①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B.②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C.③绘制结构示意图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D.④用切开的熟鸡蛋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B
课堂练习
7、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17千米
B.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D. 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A
课堂总结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板书设计
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
2、麦哲伦环球航行
3、地球卫星照片
二、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
1、船只离岸船身先消失
2、麦哲伦环球航行
3、地球卫星照片
三、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径378Km;极半径:6357Km、赤道周长:40000Km
四、地球的内部结构
由外向内:地壳、地幔、地核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3.2地球仪和地图” 。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科学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学设计
课题 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上
教材分析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选自浙教版七上第三章第1节,本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和地球内部结构;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地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本课的内容就是初步认识地球,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的主要历程,了解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其内部存在不同的层次构造。本课是本章的起始,与后面学习息息相关,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地理学知识。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漫长历史,初步掌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知道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内部结构,加深对地球面貌的认识。 科学思维:举例证明地球是球体;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内部结构,培养科学的发展观。探究实践:通过活动、读图、倾听等方式,了解地球是球体的实例,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态度责任:激发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树立科学对待环境的观念,保护地球的意识。
重点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地球是个球体;学会利用相关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难点 理解并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人类很早就在研究地球和星空。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也许你已经有了答案,但人类认识这个问题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古人对地球的认识 1、古代埃及人对地球的认识: 古埃及人认为地球是被植物覆盖躺卧着的女神盖布的身姿,天神努特则弯曲着身体被大气之神支撑,太阳神和月神各自乘坐两艘小船每天横穿过尼罗河消失在死亡的黑暗中。 2、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几只大象驼着,站在乌龟背上。 3、古代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 (1)“盖天说”:盖天说主张“天圆地方”,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 (2)“宣夜说”: 宣夜说主张的是一种无限空间的宇宙图景,认为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之中。 (3)浑天说: 浑天说认为,天是一整个圆球,地球在其中,有如鸡蛋黄在鸡蛋内部一样。就观察的星象范围而言,分南北二端,正南入地三十六度,谓之"南极"。近南极的星中原地区都看不到。今多以"南极"指地轴的南端,南半球的顶点。4、后人的新发现: 后来,有许多现象和发现,使人们逐渐对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产生了怀疑。 发现一: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坐在海边高山上观海思考:“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船来的时候桅杆最先出现,这是什么原因呢? 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很可能是球形天体。由此,毕达哥拉斯成为“认为大地为曲面”的第一人。他最早提出西方“地球说”猜测。 活动: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说明: 发现二: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根据对月食的观察,推断地球是个球体。 解析: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日光,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到了地球的形状。说明: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发现三: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发现四: 1961年4月16日 ,前苏联“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发现五: 1966年8月23日世界上第一张地球全景照片由一个月球探测器拍摄到被美国航天局接收。 讨论交流:请说一说“登高望远”与地球形状的关系。 视频:地球的形状讨论交流:要说明一个正方体多大可能什么方法? 如何来说明地球的大小?[除了拿这个正方体与某个物体比较来说明之外,还可通过测量其边长来说明其大小。地球太大了,不易拿它与其他物体比较,但是球体,可以通过测量其半径或周长等方式来说明其大小。]二、地球的大小1、地球的极半径:从地心到极点的距离。 据科学测定,地球的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2、地球的赤道半径:从地心到赤道的距离。 据科学测定,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讨论交流:根据地球的极半径与赤道半径,想象一下,地球可能是什么形状的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地球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它不是正球体,而是椭球体,准确地说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扁球体,且表面凸凹不平。]3、地球的赤道周长:地球表面的点随上球自转产生的轨道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 据科学测定,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归纳: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视频:地球的大小活动:算一算,地球的表面积有多大? S= 4πr2=4×3.14×(6371千米)2 =509805890.96千米2 ≈5.1×108千米2 讨论交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为什么地球仪却是圆形的。这是为什么?[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如果我们把这个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个直径1米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约3毫米。这点微小差别,在地球仪上是看不出来的。]活动:尝试做一做:将煮熟的鸡蛋切开,观察熟鸡蛋的内部结构。 三、地球的内部结构 1、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2、各圈层深度范围: 说明:地核又可以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3、岩石圈的范围: 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外部圈层。 由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为起点,逐渐由疑问到新的发现,揭示科学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要经历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从臆想到现象分析推断,再到实践及亲眼目睹,以及现代拍摄的照片,使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这是人类对地球认识的一个质的飞跃。根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来证实地球是球形的,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同时突出重点。登高望远就是一个普通的例子。地球的大小从半径、周长等数据来说明,同时也让学生信服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视频,加强学生的认识和记忆通过讨论知道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不大,看上去是圆的,增加认识。用鸡蛋结构与地球内部结构进行比对,加深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以突破难点。
课堂练习 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描述从天圆地方到地球是个球体,而后证明地球是个椭球体,到近代人们对地球精确测量后发现地球是个“梨形体”。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C ) 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 C.“梨形体” 一定是人类对地球的最终认识 D.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是在不断提高的 2、驶离海岸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首先船身从送行的人们视野中消失,然后船的其他部分从送行的人的视野中消失,这是由于( D ) A.送行人的位置造成的 B.送行人的错觉造成的 C.太阳光的照射造成的 D.地球球体形状造成的3、下列事例中,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B )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B.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分明 C.站得高,看得远 D.海边远方驶来的航船,先见船帆,后见船身4、下面对地球形状的四种描述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B ) A.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扁球体 B.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扁球体 C.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稍长的扁球体 D.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得多的扁球体 5、菲律宾马荣火山是一座活火山,马荣火山喷发出大量炽热的岩浆,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 D ) A.岩石圈 B.地壳 C.下地幔 D.软流层6、下列用于研究地球形状或内部结构,其中能作为证据的是 ( B ) A.①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B.②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C.③绘制结构示意图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D.④用切开的熟鸡蛋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7、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17千米 B.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D. 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3、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