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2023化学阶段检测卷(一)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Cl-35.5 Ca-40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千里江山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青绿”色彩的原料来源之一是蓝铜矿[主要成分简写为Cu(OH)2·2CuCO3],其中的CuCO3属于( )
A. 氧化物 B. 酸 C. 碱 D. 盐
D
2. 下列各组物质中,均由原子构成的是( )
A. 氢气、氯化钠 B. 铁、金刚石
C. 水银、氢氧化钙 D. 干冰、二氧化锰
B
3.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
A. 生石灰CaO
B. 熟石灰CaCO3
C. 酒精CH4
D. 纯碱NaOH
A
4.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10 mL酒精和10 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 mL——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蔗糖放入水中消失不见了——蔗糖分子分解了
C.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 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发生了变化
C
5.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第二次授课。在空间站的建设中使用了钛和钛合金,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钛原子的中子数为22
B. 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钛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
D. 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 g
B
6. 如图为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B. 硫原子核外共有3个电子层
C. 硫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 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C
7. 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
A. 2O——2个氧分子
B. 2SO2——2个二氧化硫分子
C. Mg2+——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H2SO4——1个硫酸分子中有两个氢元素
B
8.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2 个氮原子:2N
B. 铁离子:Fe2+
C. 碳酸钠:NaCO3
D. MgO:氧元素在氧化镁中显-2 价
A
2-
9.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示离子的只有⑦
B. 表示原子的只有①③
C. ③和④所代表的粒子均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结构
D. ⑤和⑥既能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C
10. 以下针对五种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属于同种元素
B. ③中x = 10
C. ④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
D. 元素⑤在化合物中只有负价
C
11. 2022年,我国运动员在第13届冬残奥会上夺得冰壶项目金牌。冰壶的材料主要成分为BaAl2Si2O8,其中钡元素的化合价为+2,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4 B. -2 C. +2 D. +4
D
12. 生活中常对一些场所进行消毒以保障人体健康。下列有关几种消毒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氯(ClO2)由1个氯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B. 次氯酸钙[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 正丙醇(C3H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g
D. 过氧乙酸(C2H4O3)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B
13. 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0.1~100 nm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如图为某纳米小人(C39H42O2)的结构简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39H42O2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8∶7
B. 一个该分子中含有84个原子
C. 研究纳米技术可实现对整个微观世界的有效控制
D. 该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A
14. 学生学习了氯元素的部分内容后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M处代表的物质类别为单质
B. 甲的化学式为Cl2O
C. 乙的水溶液可以用于金属除锈
D. 丙物质可能是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剂
B
【题14解析】A. 图中M点化合价为0,故对应的物质是氯气,氯气是单质,故A正确;B. 物质甲的类别是氧化物,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其化学式为ClO2,故B错误;C. 物质乙的类别是酸,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因此是HCl,可用于金属除锈,故C正确;D. 物质丙的类别是盐,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因此可以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剂,故D正确。故选B。
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研究团队通过构筑原子级分散的钌催化剂实现高效氮气电还原合成氨,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 生成物的质量之比为4∶3
C. 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 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D
【题15解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 + 6H2O == 4NH3 + 3O2。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种类及数目是否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故选D。
催化剂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 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认识物质世界是化学学科研究物质的重要途径。
(1)从宏观知微观:日常生活中,湿衣服晒在太阳底下更容易晾干。这一常见的宏观现象从微观的角度可以解释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底下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更快
(2)从微观知宏观:元素周期表是能从微观结构角度分析宏观元素及对应物质性质的重要工具。请分析信息回答问题:
①9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_______(用微粒符号表示)。
②元素周期表中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
F-
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
③8号元素与15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④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试推断碘元素在周期表的第 _______周期。碘元素与氯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2O5
五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7.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思维的特点。
(1)图甲为__________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锂(或Li)
失去
Li2O
(2)如图乙所示,将一小块干冰放进一个塑料袋,将袋口扎紧,一段时间后,塑料袋鼓起。从微观角度分析,塑料袋鼓起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干冰可作食品制冷剂,利用了干冰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分子间隔变大
易升华,升华吸热
(3)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丙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丁表示t ℃时,某溶液的微观模型,该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三种微粒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H+和OH-结合成H2O
(或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或H+ + OH- ==H2O)
氯化钠(或NaCl)
1∶1∶10(或10∶1∶1)
【解析】(4)由图示可知,溶质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钠,其中氯离子、钠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1∶1∶10,或水分子、氯离子和钠离子的个数比为10∶1∶1。
18. 构建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图甲表示的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对应物质的类别是_______;a对应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写出由CO2转化为C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NaHCO3在加热的条件下可转化为CO2、H2O和Na2CO3,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物
CH4
CO2 + C == 2CO
高温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
(3)碳的氢化物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其中方框中需要补充的是 __________(填微粒的个数和名称),甲烷燃烧产生CO2,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多CO2的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请你写出一条减缓“温室效应”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个氧分子
CH4 + 2O2 == CO2 + 2H2O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
【解析】(1)b对应的物质是由碳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类别是氧化物。(3)由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其中方框中需要补充的是2个氧分子。
19. 从空气中制造“面包”。
I. 人工固氮
(1)1905年,哈伯将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以及催化条件下首次合成氨气(NH3),该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研制出“TM-LiH”双催化剂体系,显著提高了在温和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效率,原理示意如图:
氮元素(或N)
①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_______(填化学符号)。
②除催化剂外,该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对催化剂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
NH3
氮原子、氢原子(或N、H)
催化剂参加化学反应(合理即可)
Ⅱ. 人工合成尿素
(3)1828年,维勒通过蒸发氰酸铵(NH4CNO)溶液得到尿素[CO(NH2)2],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CO(NH2)2]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化学变化
CO2、H2O
Ⅲ. 人工合成淀粉
(5)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过程中必须添加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324 g淀粉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第二步中甲醇(CH3OH)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醛(HCHO)和过氧化氢,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元素(或H)
144 g
CH3OH + O2 == HCHO + H2O2
催化剂
20. 2022年3月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6颗银河航天卫星及其搭载的1颗商业遥感卫星发射升空,我国计划今年内将发射2个空间站实验舱、2艘载人飞船、2艘货运飞船,再将6名航天员送入中国空间站。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间站通过电解水为宇航员供氧,实验室模拟电解水的装置如图1,试管1中的气体为_______________。
氢气(或H2)
(2)空间站内,用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和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转化为甲醇(化学式为CH3OH),根据图2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不变(写一点即可)。
CO2 + 3H2 == CH3OH + H2O
原子的种类(或原子的
数目和质量)
一定条件
(3)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科学家提出了由物质A和物质B转化为乙酸(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图(模型中的短线仅代表原子间的连接方式)。
①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吸附的物质是_______(写名称)。
②写出物质A、B反应生成乙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烷
CO2 + CH4 == CH3COOH
催化剂
③乙酸属于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该物质对金属有腐蚀性,且在保存中应避免与氢氧化钠等物质接触,由此推测出乙酸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④该反应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乙酸,其环保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物
能与碱性物质反应(或能
与金属反应,合理即可)
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21. 人体中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而牛奶是含钙丰富又易吸收的理想食品,如图为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
(1)羟基磷酸钙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1个羟基磷酸钙分子由_______个原子构成,该纯牛奶属于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羟基磷酸钙中钙、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四(或4)
44
混合物
25∶26
(3)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其中C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到0.1%)。
(4)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 g钙元素,每天已从食物中摄入所需钙元素的一半,则每天至少要喝这种牛奶_______盒。
1 004
39.8%
1
(5)除了喝牛奶以外,青少年还可以通过服用含碳酸钙(CaCO3)的钙片来补钙。求5 g碳酸钙(CaCO3)和_______g的氢氧化钙[Ca(OH)2]所含的钙元素的质量相等。
(6)写出一条由Ca(OH)2转化为CaC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Ca(OH)2 + CO2 == CaCO3↓ + H2O[或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合理即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