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望洞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庭”,读准多音字“磨”,会写“镜、未、磨、遥、银、盘”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能认会写本课生字。
2.能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首千古传诵的诗句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课件出示三句描写祖国山水的古诗,这一句句传诵千古的名句带我们游览了祖国的壮美山河,今天我们就随着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再次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一起学习《望洞庭》,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望是什么意思?生回答远看。
2、指名请学生来介绍诗人刘禹锡,师补充。
3、指名请同学说对洞庭湖的了解,师补充。
4、课件出示杜甫《吴楚东南坼》的前四句,请学生读一读,再结合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
5、师提问为什么人们要这么赞美洞庭湖呢?课件出示一段洞庭湖视频资料。请学生看完之后谈感受。师引出诗人笔下的洞庭湖美景,学习本课古诗。
二、感知和之美。
1、学生自由读全诗,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试着划分节奏。
2、师点名读,评价。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全诗,师配乐示范读,再请同学读,齐读。
3、师提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描述。
4、师提问湖光与秋月这两种景物在诗中是用哪个词体现美呢?生回答两相和。
5、师板书“和”字,描述诗意画面后再读。提问和是什么意思?在这句诗里和谐共生的是什么?一个天上一个水里如何和谐共生?再读第一句诗。
6、师提问这个夜晚没有风,湖面静静的,你还想到了什么?生描述第二句诗的画面。师课件出示铜镜图片,请同学想象画面朗读第二句。请同学把前两句诗连起来读一读。
三、感悟和之美。
1、师课件出示三位诗人描写洞庭湖的诗句,请同学读一读,说说从这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师小结,不光湖光与秋月相和,诗人们与浩淼的洞庭湖也如此相和,这就是和之美!再读前两句诗。
2、师引导过渡到后两句诗,明朗的月光下,洞庭湖不仅水美,山色也很迷人,赶快看看,诗人远远的望去,又看见了什么?课件出示第三四句。
3、师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这两句诗,说说从诗中能知道什么?指点学古诗可以结合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的好方法。
4、小组讨论后汇报:
(1)诗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湖水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2)白银盘是因为有月光照下来,所以是白色。
5、师请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6、课件出示白天时君山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远远望去这君山在诗人眼中就像一枚小巧玲珑的青螺,如果说诗人当时看到的是白银盘里一青螺,那学生此时看到的就是碧玉盘里一青螺。
7、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遥字,书空笔画跟随,解释词义。
8、师描述画面请同学读。
9、请学生把整首诗完整地读一遍。
四、升华和之美。
1、诗中湖光与秋月是相合之美,师引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景物也有相合之美呢?课件出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山与水的相合之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花与叶的相合之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鸟与树的相合之美;“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是水与月的相合之美。
2、配乐背诵整首诗。
3、师总结:今天的《望洞庭》,再一次带我们走进了祖国广袤的土地,在浩瀚的诗海中,我们将和更多了不起的诗人一起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和美共生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