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 期末复习卷
六年级科学下册(大象版2017)
一、填空题
1.奇奇建议爸爸平时上班少开车,尽量乘坐地铁或公交车,这样有利于减少 。(填一种环境问题)
2.由于 和 ,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 。
3.目前人类对垃圾的处理包括 和 两种方法。
4.生态系统由生产者、 、 构成。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 气体。如果空气中它的含量不断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 ,土地 ,大陆和两级 融化。
6.我国排放的废气中,85%的 、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 都是由燃煤引起的。
7.我们要自觉地依法 、 他人影响和破坏环保的不良行为。
8.保护野生动植物必须保护它 ,所以要设立“自然保护区”。
9.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 。
10.建立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它为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二、判断题
11.为了减少陆地上的环境污染,我们可以把污水都排放到海里。( )
12.与传统的不可降解或难降解塑料相比,可降解塑料更符合环保的要求。( )
13.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
14.珙桐又称“植物界的大熊猫”,是我国植物界中的活化石。( )
15.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
16.污染物会溶解在水中,并通过水体运动流向远方。( )
17.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是焚烧。( )
18.购物时我们应尽量选择包装豪华的,这样的物品质量比较好。( )
19.废电池中含有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汞、铅、镉三种金属。( )
20.臭氧可以吸收大量的紫外线,有效地减少辐射,使得地球生命免遭紫外线伤害。( )
三、选择题
21.关于生物多样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B.保持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地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C.生物生存权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也是人类赋予的权利
2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
A.围湖造田,种植多种农作物
B.消灭濒危物种的天敌
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3.下列生物中,( )具有药用价值。
A.杂交水稻 B.家猪 C.人参
24.国际上生物多样性日是每年的( )。
A.2月25日 B.5月22日 C.12月5日
25.“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 C.环境影响生物
26.日常生中,不属于减少垃圾的行为是( )
A.用大量的包装纸包装礼物 B.不使用一次性用品 C.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
2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是( )。
A.建立公园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28.绝大多数水污染是由( )活动引起的。
A.人类 B.动物 C.植物
29.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 )
A.组成的多样性 B.功能的多样性 C.过程的多样性
30.下列行为会破坏生态平衡的是( )
A.植树造林 B.保护珍稀动物 C.喷洒农药
四、连线题
31.把下列行为会造成的环境问题连起来
过度放牧 水资源短缺
大气污染 气候变暖
过量开发地下水 土地荒漠化
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臭氧层破坏
五、简答题
32.在自然保护区里,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33.家乡的水资源受污染了吗?调查你居住地周围水资源的情况,并对家乡自然水域的治理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实验探究题
34.处理大量的垃圾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想办法减少垃圾,削减垃圾数量,这是解决垃圾问题最有效的措施。
(1)当前处理垃圾的国际潮流是动员全体民众参与“三R”行动,“三R”是指( )。
A.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B.减少浪费、物尽其用、回收利用
C.无毒、无害、分类
(2)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以下哪些垃圾是日常生活中可以减少的? (选填“①”或“②”或“③”)。
(3)建筑工地的一角散落了许多垃圾,有:①过期药品:②可乐瓶;③渣土;④棉手套;⑤西瓜皮;⑥卫生间废纸;⑦5号电池:⑧碎菜叶。建筑工人需要清理它们并将它们进行分类,其中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有 ,有害垃圾的有 ,厨余垃圾的有 ,其他垃圾的有 。(选填序号)
参考答案
1.碳排放
2.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海洋环境的恶化;1000倍
3.填埋;焚烧
4.消费者;分解者
5.二氧化碳;变暖;沙漠化;冰川
6.二氧化碳;烟尘
7.监督;制止
8.生存环境
9.体育场
10.自然保护区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C
22.C
23.C
24.B
25.B
26.A
27.B
28.A
29.A
30.C
31.
32.禁止捕杀,退耕还林;不过度放牧,封山造林,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水源,河流不受污染。
33.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的管理;减少农业用水污染;减少生活废弃物对水资源的污染
34.(1)B
(2)①②③
(3)②④;①⑦;⑤⑧;③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