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时空定位】
【历史概念】
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Fasces”,原意是中间插着一把战斧的一束棍棒,寓意人民必须服从至高无上的国家权威,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是中央集权形式下的军国主义。
【知识梳理】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一)背景
【材料探究】
材料1 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做一只五头怪兽,它贪婪地将德国踩在地下并将内脏吞食殆尽...日本在一战期间得以独占中国,结果战后在列强压力下不得吐出了所获收益。因此日本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严重不满...意大利“一战”中支出军费120亿美元,其他损失30亿美元,巴黎和会分赃最少,称之为“乞丐帝国主义”。
材料2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经济大危机。面对危机,英法美等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方式减轻危机。而德国、日本由于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专制主义、军国主义气氛浓厚,则走上了对内强化军事统制、对外大肆侵略扩张的法西斯主义道路。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根据材料1、2以及教材第一目正文全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二战爆发的背景。
①历史因素:德意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极为不满,力图摆脱体系束缚。
②现实因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③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兴起,积极扩军备战
④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⑤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⑥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
(二)法西斯主义的上台
1.意、德、日法西斯主义的上台
(1)意大利: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的“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2)德国:1920年,希特勒将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3)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2.内容: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面对1929年的经济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三)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2)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
(2)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3)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四)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
1.典型事件
(1)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拒绝制裁日本。
(2)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表示不干涉。
(3)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2.原因、实质与影响
【材料探究】
材料3 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实力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还有30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统治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上述材料均引自《国际关系史》
材料4 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英、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齐世荣主编《绥靖政策研究》
根据材料3、4,分析英法等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实质与影响?
原因:①英、法的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经济大危机而受到极大削弱,不敢同德、意、日法西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②政、经危机影响外交政策的连续;③对社会主义仇视,企图“祸水东引”,把德国矛头指向苏联;④无视小国利益;⑤和平主义思潮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法西斯利用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打出“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实质:是牺牲别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以换取和平安全的政策
影响:①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②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③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斯的实力,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五)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
2.政治发展的不平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一)局部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5年,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西班牙内战;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二)全面爆发
1.亚洲战场的全面爆发: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全面爆发的标志。中华民族组建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2.欧洲战场的全面爆发
(1)德国闪击波兰: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德国占领法国: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败降德军,英国坚持抵抗。
(3)德国侵略英国-不列颠空战:第二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德国失败后放弃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4)德国入侵苏联: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3.全球阶段: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从此,同盟国家协同作战,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
5.战争结束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思考探究】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
②战争的正义性,得到人民的支持。
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团结协作;
④正确的战略指导,通过一系列国际会议决定;
⑤美、苏、英、中大国的积极协调和巨大贡献。
二战性质
从战争发动者来看,二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侵略战争;从战争抵抗者来看,二战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1.体系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2.体系内容
(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
①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②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千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③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2)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3)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4)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5)成立联合国
3.联合国的成立
(1)成立:1945年10月24日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3)原则:五大常任理事国“大国一致”的原则。
(4)作用: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思考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异同点
国际联盟 联合国
不 同 点 原则 全体一致原则 大国一致原则
参与 国 会员国不具有普遍性,参与国家少,主要集中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联合国较之国联更具有普遍性,不仅会员国多于国联,尤其是有不同社会主义的国家
作用 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发展上无所建树,而且在30年代实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集团的侵略。 联合国推动世界和平,对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同点 ①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 ②都反映了战后世界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 ③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④其宗旨都宣称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4.评价
(1)积极性:①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
②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力量相对平衡),得以用和平方的式协商谈判解决争端,维持了战后的总体和平(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局限性: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一)影响
【材料探究】
材料5 中国、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在共产党等进步政党的领导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和羁绊,建立了人民政权,走上了建设独立自主的国家道路。与此同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影响下,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印度、缅甸、印尼……埃及、阿尔及利亚、苏丹等一大批国家也纷纷走上独立的道路。……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创始会员国仅51个,到1981年时联合国成员国已发展到156个。
—— ——金永华《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6 由于战争的需要,在原子能技术、航空技术、火箭技术、计算机和通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取得突破性进展,加之其他方面的大量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终于催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1945年7月原子弹试爆成功,拉开了这场科技革命的序幕;同年底,美国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由此催生了战后影响深远的电子计算机技术;……这些新的军事科技成果向民用工业推广,也引起了一系列新产业的兴起,并促进了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
——牛力、邱桂金《略论二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
根据材料5、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①给人类社会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和破坏;
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
③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⑤沉重打击侵略者和非正义力量,有力地维护世界和平,彰显人类正义;
⑥促进了观念的变革:反对战争呼唤和平,妇女地位提高。
国际格局的变化
【材料探究】
材料7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
曾经是世界一等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虽打赢了战争,却失去了往日的地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8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打破了三百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军事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美国则凭借在战争中急剧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爬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它野心勃勃,狂妄地宣布要控制全世界。
——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材料9 苏联是经历了战火的考验而成长起来的另一个大国。在战争中,苏联不仅建立了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而且由于它违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大大地提高了它在国际社会中的威信与地位。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根据材料7-9,结合教材P108第1段,分析二战对于主要参战国及国际格局分别产生的影响。
①欧洲衰落:欧洲在二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国力严重消耗。
②美国独大: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
③苏联抗衡:苏联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战争中赢得很高威望。
④国际格局:二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
【思维导图】
【知识拓展】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启示
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
②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③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④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随堂检测】
1.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但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投赞成票。这件事表明( )
A.德、日在国联中起操纵作用 B.英、法等大国纵容意大利侵略
C.国际舆论对意大利十分不利 D.国际联盟以维护和平为宗旨
2.1942年1月,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
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特殊作用 B.这个同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3.1945年,以美国为首的盟国宣布解散日本财阀;1947年,美国占领军当局不仅删除了大量按《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排除法》指定的公司名单,而且始终未将日本金融机构列为指定分解对象。其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逆转 B.冷战导致东北亚局势紧张
C.朝鲜战争加剧了盟国间的分歧 D.日本已完成非军事化改革
4.在联合国的框架中,中、苏、美、英、法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中的任何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这一设计( )
A.有助于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 B.不利于保护中小国家的主权与利益
C.奠定了美苏主导构建的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D.削弱了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英国为保持全球大国地位,先后尝试了构建介于美苏两国之间的“三个门罗主义”和“第三种力量”,但因国力不济未能实现。最终,英国政府决定全面倒向美国,借美国力量抗衡苏联以实现本国国家战略。这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世界主要国家国际地位发生变化 B.冷战加剧了世界分裂与对抗
C.英美两国国家战略趋于一致 D.英国极力维护全球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