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精品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原创)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精品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6 21:0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知道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及影响,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国势由盛转衰。(难点)
2.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重点)
3.知道唐朝灭亡后出现的五代十国的局面,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万国尽征戍,
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郭沫若先生有一幅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高度概括了杜甫其人其诗。请思考以下两首诗各产生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之下?
新课导入
一、安史之乱
1、背景
(1)内忧外患: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2)外重内轻: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节度使权利过大)
(3)重兵在握:安禄山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
唐玄宗与杨贵妃
杨贵妃
李隆基(685-762年)
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一、安史之乱
2、概况
(1)时间:
755—763年
(2)人物:
安禄山 史思明
(3)经过:
河北起兵
攻占洛阳
逼近长安
唐玄宗逃往四川
肃宗继位
平定叛乱
平叛将领:郭子仪、李光弼 ,755年-763年,唐政府历时八年才平定安史之乱。
想一想:根据24页材料研读概括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是广大北方地区田地荒芜,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3、影响:
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
读材料,归纳安史之乱带来哪些影响?
材料1:“(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 755年人口约5292万,760年约1699万。
材料3:“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
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
材料2:战乱后,国家掌握的户口大量减少。 如邓州的方城县,
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政府却把税赋强加于
犹在户籍上的农民。
影响①:北方地区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人口锐减。
②阶级矛盾尖锐,各地农民起义频发。
③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如步履蹒跚
的老人,又晃晃悠悠的走了150年。
(鼎盛)
藩镇割据形势图
藩镇割据的概念:
藩镇割据的特点:
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
二、宦官专权
唐初,宦官权力和数量都不足。唐玄宗时期,宦官数量激增至3000人,还派宦官出使或监军,宦官开始干预军政。肃宗时,宦官李辅国因用力有功,被肃宗尊为“尚父”。
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势力崛起,唐朝皇帝内疑朝臣,外忌诸将,开始大量任用宦官。自此以后,宦官掌握禁军(神策军),掌管文奏,传达诏旨,参与谋议,掌握机要,代替皇帝裁决政务。
宦官掌握禁军和执掌机要后,地位愈加巩固,权势愈加膨胀。他们掌握禁军,培植亲信,任免宰相,以至于皇帝的生杀废立都操纵在宦官手中。
唐代宦官之祸为历代之最
永贞革新
唐顺宗在位期间,进行政治改革,其中包括剥夺宦官兵权,废除宦官掠夺百姓财物的“宫市”。改革内容触动了宦官利益,遭致强烈抵抗,顺宗被逼退位,王叔文、王伾被贬被杀,刘禹锡、柳宗元、韦执谊被贬为边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甘露之变
唐文宗在位时决心铲除宦官势力,宰相李训称大明宫的石榴树上降有甘露,文宗命仇士良、鱼弘志前去查看。李训早已埋伏好士兵刺杀宦官,不料被仇察觉,匆忙劫持文宗并派出禁军大肆屠杀朝官,以至于第二天上朝官员站不成两派,从此宦官势力更加膨胀。
“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文宗)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
——《资治通鉴》
三、牛李党争
牛,即牛僧孺;李,即李德裕。基于出身、政见的差别和个人恩怨的关系,朝廷文官集团被二人分裂为两党,两党相互抨击对方。在如何对待科举考试、对待藩镇割据和周边民族关系等事宜上相互独立,只顾争吵,从不对政治建设提出有效建议。对于皇帝下达的命令置若罔闻,中央政务被朋党所延误,朝廷的政治机制日益腐败僵化,唐朝的统治能力被严重削弱。
牛李党争,争而不做,败坏朝纲
四、土地兼并、赋税繁苛、官员腐败
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旧唐书》
开元十年,朝廷征收盐税,当时盐价每斗10文;乾元元年,盐价增至每斗110文;至德宗贞元四年又增到每斗370文。
——《新唐书·食货志四》
仅定边节度使李师望“聚私货以百万计,戍卒怨怒,欲生食之”,地方官员不许百姓报灾,以免影响自己的政绩。皇帝生活极度糜烂,不理政事,终日斗鸡、赌博为乐。
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使起义军最后失败。
五、黄巢发动农民起义
不第后赋菊
[ 唐 ]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起义,规模巨大,作战能力强悍。1.军队攻入长安,给了唐王朝以致命打击;2.同时也沉重打击藩镇割据势力,打破了藩镇之间的均势;3.黄巢起义所到之处,处死了大量的贪官、公卿贵族和豪强地主,彻底扫荡了门阀士族的实力。
朱温镇压黄巢起义与灭唐自立
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改名朱全忠),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中国也由此进入到“五代十国”割据时期。
后梁太祖朱温
六、朱温篡唐
五代十国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后梁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邺都留守
特点: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特点二: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政权 开国君主 即位前的官职
后梁 朱 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克用 行营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闽 王审知 武威节度使
南汉 刘 隐 静海军节度使
南平 高季兴 荆南节度使
特点一:开国君主是掌握军权的武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五代十国的特点
从割据走向统一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尤其五代中最后一个政权后周,在其第二位皇帝周世宗柴荣的改革治理之下,国力强盛,为北宋重新统一奠定基础。
周世宗改革
954年,周太祖死,养子郭荣(原姓柴,太祖内侄)继位。
周世宗(954—959年在位)继位后,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选贤任能,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他率军南征北战,决心统一全国,但突发疾病,39岁就去世了。周世宗的改革使后周强大起来,为此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
课堂小结
唐朝衰亡
五代十国
由盛而衰
安史之乱
致命打击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后梁灭唐
1、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
A.李渊、黄巢 B.李世民、朱温
C.李渊、朱温 D.李世民、黄巢
2、“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诉历史事件导致了( )
A.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B.隋朝灭亡
C.唐朝由盛转衰 D.金与南宋的对峙
D
C
巩固训练
3.“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垂老别中的诗句,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请问这场动乱是( )
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黄巢起义
B
4、“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