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考前冲刺卷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审题:语文核心素养小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杂交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实用技术。在孟德尔阐述了遗传学原理之后,人类认识到把作物的优秀基因通过杂交组合在一起,就可以获得更为优秀的后代。道理虽然简单,但很多作物并非那么配合。
水稻是种特别的植物,它们的雌蕊和雄蕊是同时成熟的,一旦开花,所有雌蕊都会被自家雄蕊产生的花粉占领,根本轮不到外来的花粉送上去授粉,也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杂交的个体出现。这个难题同样困扰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
怎样才能高效地制造出杂交水稻的种子呢?可能有朋友会说,直接把一些水稻花的雄蕊去掉,用其他花朵给它们授粉不就好了。如果你看过水稻开花,就会发现这个做法是不可行的,每个稻穗都有几百个雄蕊,要把它们挑拣干净,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水稻育种也就进入了“死胡同”。
就在大家埋头寻找剔除水稻雄蕊的方法的时候,袁隆平先生想到了另一条道路——去寻找那些雄蕊本来就不发育的水稻个体。功夫不负有心人,袁隆平先生在稻田中找到了6株天然的雄蕊不发育的水稻植株。在接受了正常水稻花粉之后,这些雄性不育的水稻结出了稻穗,并且它们的后代里面也有雄蕊不发育的个体。1966年,这个发现被发表在中国科技领域核心期刊《科学通报》上,但是当时这个发现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1968年,袁隆平先生的试验受到了阻挠,初露曙光的杂交水稻之路陷入了黑暗。但是,袁隆平先生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继续开展研究。大家想要更高更壮的水稻,可是,杂交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于是,社会上出现了“杂交无用论”。袁隆平先生的工作再次陷入了泥沼之中。
为什么杂交后的水稻没有优势呢?主要是因为这些栽培的雄性不育水稻同其他水稻的关系太亲近了。就像人类近亲结婚,有很大的可能会生下有缺陷的后代一样,这些关系亲近的水稻一样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结果。
不过,故事并没有这样结束。在海南发现的一棵雄性不育的野生稻,拯救了杂交水稻事业。在引入这棵名叫“野败”的水稻个体之后,整个杂交水稻的道路被打通了。1976年,全国推广杂交水稻208万亩,增产幅度普遍在20%以上。中国的粮食产量达到了划时代的高度。1977年,袁隆平将之前的实践经验总结整理,发表了《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与《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两篇重要论文。中国的杂交水稻成为世界农业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到今天,杂交育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稻育种工作中。
不过,自然界存在的优秀基因毕竟是有限的,而育种筛选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况且在天然植物中并不存在抗除草剂和高效抗虫害的基因。要想极大增加产量,还需要进行有目的的基因编辑。这件看起来只有在人类社会才会发生的事,其实在100万年前,大自然就已经在红薯身上操作过了。
在15世纪末,哥伦布带着一帮打算去亚洲找胡椒的兄弟误打误撞来到美洲。他们惊异地发现,这里的人不种小麦和大麦,他们的很多食物居然是从土里刨出来的。对于吃这些东西,欧洲殖民者是抵触的,因为小麦和大麦都是向着天空生长的,红薯却深深地埋藏在土壤之中。不过,很快,欧洲殖民者的高贵信念就屈服给了肚子。红薯提供的能量实在是太强大了,同样的土地种红薯,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再加上红薯能提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好食物。
如今的红薯更是朝着高甜度、好口感的方向发展。这么好的食物却备受质疑:很多朋友都觉得红薯这么软糯甘甜,这么能养活人,特别是还有紫薯这个异类,这都因为红薯是转基因作物。
还真说对了,红薯就是转基因作物,而且在100万年前就已经操作完成了。对,这事并不是我们人类干的,而是大自然的安排。其实,最初红薯祖先的根并不粗壮,更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沙参和桔梗。然而,就在100万年前,有一个红薯生病了。它的身体被一种叫根癌农杆菌的细菌入侵了,不甘心的红薯并没有屈服,它顽强地挺过了疾病。就好像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获得火眼金睛一样,红薯在这场大病中获得了“膀大腰圆”的基因。
根癌农杆菌是遗传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工具,在这种细菌的体内有一种叫质粒的特殊DNA.质粒更像是基因搬运工,它们能把一些基因“扛”在自己身上,送到被感染的生物基因之上。而在100万年前,质粒就把赤霉素基因强塞给了红薯,正是这个基因的加入,让细瘦的红薯拥有了“发福体质”,被培育成了人类不可或缺的食物。
其实,人类也有被转基因的可能。如果不幸患上艾滋病,那就要经历转基因的过程。因为艾滋病病毒并不是完整的生命体,它们自己不能完成后代生产,必须借助人类的细胞来干这件事。要完成后代生产这件大事,就必须把自己的基因先整到人类细胞的DNA之中,然后等生产出足够多的病毒复制品的时候,就会把人体细胞搞破裂,然后再去感染其他细胞。然而,有些人体细胞会幸存下来,也就拥有了病毒的DNA.这也是艾滋病病毒可以在人体中潜伏很多年的原因。
人类之所以对艾滋病病毒没办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病毒太不靠谱了,经常复制出错。因为复制出错,病毒就改变了长相,我们的免疫系统刚刚记住“强盗的样子”,结果人家就易容了。这也是艾滋病疫苗难以研发成功的关键原因。
人类自认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掌控了对抗自然的法则,其实不过是自然界的小学生而已。我们今天运用的转基因技术,竟然与大自然在100万年前所做的如出一辙。
(摘编自史军《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死胡同”在文中指水稻育种遭遇的困境,即把一些水稻花的雄蕊去掉再用其他花朵给它们授粉是行不通的。
B. “杂交无用论”在文中指认为杂交并不能让水稻等作物获得优势的观点。
C. “发福体质”在文中指红薯自身基因被赤霉素基因“入侵”后呈现出的样貌。
D. “强盗的样子”指艾滋病病毒复制出错后的“长相”,免疫系统难以识别这种“长相”。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孟德尔阐述的遗传学原理,任意组合作物的优秀基因可以获得更为优秀的作物后代。
B.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并不平坦,在研究过程中,有些研究成果甚至被忽视、质疑。
C. 人类若进行有目的的基因编辑,可能会极大增加某种作物的产量,加快育种筛选的过程。
D. 转基因作物不一定就是人类制造的,红薯的基因转换就是在100万年前由大自然完成的。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然环境条件下,水稻雌蕊和雄蕊同时存在这一特点决定了很难有自然的杂交水稻。
B. 发现“野败”后,杂交水稻的研究之路被打通了,这对我国水稻研究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C. 红薯能提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这是欧洲殖民者喜欢吃红薯的主要原因。
D. 在转基因技术上,我们虽然已经掌控了对抗自然的法则,但并没有真正超越自然。
4. 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5. 结合袁隆平先生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谈谈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应具备哪些正确的思想意识?
【答案】1. D 2. A 3. B
4. ①准确严密。列数字,直接使用数据更具有说服力,如“208万亩”“普遍在20%以上”;使用“个体”“更”等表范围、程度的词语,更准确地体现对象特征;运用“不过”“因为”等关联词语,表明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使事情的前因后果、发展脉络等更清晰。②形象生动。使用“死胡同”“膀大腰圆”“强塞”“发福体质”等词语,使语言更加形象可感,生动活泼,易于理解。
5. ①袁隆平先生在研究遇到瓶径时转而寻找那些雄蕊本来就不发育的水稻个体,启发我们在遇到阻碍时,要懂得另辟蹊径。②袁隆平先生在遭遇质疑、研究结果不理想时仍然坚持研究事业,启发我们要能顶住暂时的压力,沉下心来坚持到底、敢于迎难而上。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D.“强盗的样子”指的是艾滋病毒正常复制出来的样子,不是选项中说的“艾滋病毒复制出错后的‘长相’”。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任意组合作物的优秀基因可以获得更为优秀的作物后代”曲解文意,原文是“把作物的优秀基因通过杂交组合在一起”,并非“任意组合”。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同时存在”错误,应该是“同时成熟”,而非“同时存在”。
C.强加因果,欧洲殖民者吃红薯是为了填饱肚子,并且他们对于吃红薯“是抵触的”,并不是喜欢,“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是……的主要原因”于文无据。
D.“我们虽然已经掌控了对抗自然的法则”错误,“掌控了对抗自然的法则”只是人类“自以为”的想法,“其实不过是自然界的小学生而已”。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特点的能力。
本文属于科普类文本。科学性和通俗性是科普文的常见特点。
科学性在语言运用上,主要体现为直接使用一些数据(列数字)以及准确使用表范围、程度、性质的词句等,形成准确恰当的表达效果;合理运用关联词语,表明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更清晰地梳理事情的前因后果、发展脉络,使阐释清晰、逻辑严明。如本文运用“208万亩”“普遍在20%以上”“个佐”“更”“因为”等词语,呈现出准确严密的语言特点。
通俗性常通过故事、对话等形式或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科学问题进行生动化、趣味化的呈现。通俗性在语言运用上则体现在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时有新奇之语,使文章深入浅出,具有趣味性。如“死胡同”“膀大腰圆”“强塞”“发福体质”等词语的巧妙运用,既贴切传神,又有新意,使本文呈现出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内容,提出见解的能力。
袁隆平先生研究杂交水稻的内容集中在材料前7段。“就在大家埋头寻找剔除水稻雄蕊的方法的时候,袁隆平先生想到了另一条道路——去寻找那些雄蕊本来就不发育的水稻个体”,启发我们在遇到阻碍时,要懂得另辟蹊径。
“1968年,袁隆平先生的试验受到了阻挠,初露曙光的杂交水稻之路陷入了黑暗。但是,袁隆平先生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继续开展研究”“不过,故事并没有这样结束。在海南发现的一棵雄性不育的野生稻,拯救了杂交水稻事业”,启发我们要能顶住暂时的压力,沉下心来坚持到底,敢于迎难而上。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痴人戴进
胡烟
明朝工匠戴进在偶然看到那一幕的时候惊呆了。刹那间,愤怒的情绪、绝望的情绪,夹杂着悔恨、不解、委屈,扭结在一起,像夏日的狂风骤雨般径直朝头顶砸来,进而觉得脚跟不稳。戴进之所以会有这样地动山摇的反应,缘于对一项技艺的痴迷。
作为银匠,戴进的手艺是远近闻名的。他手下的人物、虫鱼、花鸟、钗钏,工细巧致,形态殊特。作为著名画师戴景祥的儿子,戴进天生具有极强的造型能力。据明代《金陵琐事》记:永乐初年,戴进大约十七岁,随父亲进京,在城门口四处张望的时候,行李不小心被一脚夫挑走,不知去向,戴进据自己瞬间捕捉到的印象,找来纸笔,画出脚夫的长相,众人一下子认了出来。
因为出色的造型功底,成为银匠的戴进特别擅长取材,他把各种形象拿来为自己所用,不囿于前人经验。天上的鸟、地上的兽、河池里的鱼虾,目之所及,他皆能化为首饰上新颖精巧的图样。别致再别致,纤细再纤细,唯有设计出新奇的图样,才能施展他的满腹才华。每打造一件首饰,戴进的构思、心血和情感,同手里的金器银器,随着高温的火一起被融化、被锻造,继而迎来新生。这些美妙绝伦的作品,将被作为传家宝,承载着凝重的托付,代代相传。后人会因此记得这个伟大匠人的名字——戴进。他庆幸自己的光阴没有虚度。
而在那个瞬间,在那个目眩的瞬间,银匠戴进,原本根深蒂固的人生观价值观土崩瓦解了。①那些最令他引以为荣的金首饰、银首饰,也随着那一瞬间情绪的混沌,在脑海的熔炉里,化为黄的白的水,付之东流。余下一场空。
②那一刻,他看到一个回收金器的店正在熔金。所熔化的金器,正是他最中意的作品。他捶胸顿足,先是埋怨那个狠心的熔金者,“烁吾所造,亡所爱”,进而痛定思痛,回顾自己一路的匠人履历,“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他幽怨地说,自己鞠躬尽瘁,将青史留名的期望都托付在一件件金银首饰上,谁知竟然落得如此下场。经受了巨大的刺激后,戴进坦言,自己的初心并不是做出美好的首饰,而是借此获得不朽的声名。
这时候,有人来劝慰——金银首饰,那都是些俗人和妇人喜欢的东西。这些肤浅的人,哪里配做你的知音呢?如果转行画画,你一定可以流芳百世。
回首历史,熔金的一刻正是命运的转折点,著名工匠戴进转身成为浙派绘画创始人戴进。
历史记载戴进的故事并不多,后人只能通过画作,来品咂他的人生。
匠人绘画,多有绝技。戴进转行绘画的时候,将他酝酿多年的匠人意气,一并带到笔墨中。
《风雨归舟图》中,暴风雨横扫,山川、树木、舟楫,路人艰难行走。就是这样一个瞬间的呈现,没有文人画关于出世和入世的矛盾表达,也没有人生境遇的影射,只是纯粹的描绘而已。他将风雨交加、狂风裹挟暴雨那一瞬间的“势”,准确表现出来。在暴雨中走过的人都知道,风雨是一重一重而来,并不是均匀的。戴进画的正是那种蛮横的感觉,那是写实的、直觉的、热烈的风雨神韵。
人物画,他的《钟馗夜游图》极为传神。记得在后来的《钟馗嫁妹》戏里,钟馗嫁完妹妹之后,赴终南山上任夜行一段,唱、念、作,都异常精彩。有唱词说得特别热闹:“摆列着破伞孤灯,对着那平安吉庆,光灿烂,剑吐寒星。一行行大鬼狰狰,一队队小鬼狞狞……”,《钟馗夜游图》描绘的正类似这一情节。钟馗的夸张神态,众小鬼的身形、样貌、心怀鬼胎的表情,上演着人间善恶的经典戏码。浮夸的线条,复杂的人物神态,戴进完全凭借想象完成。他尽匠人所能,画出“如戏”之感。
戴进画松也好。《三顾草庐图》《关山行旅图》《春游晚归图》《长松五鹿图》里,都有极为健硕的松,繁茂苍润,寻不到笔路。
古人品评一幅画的优劣,常用能品、妙品、神品、逸品来分类。匠人作品常被归为能品。然而,③匠心是一味药,配方是技艺加诚心,药引为苦熬的光阴,用来医治傲慢和虚浮。拿绘画来说,常有人把一块泼墨、一条线,说得神乎其神,表达某种超自然的意象、诗境,趁机混到文人画的队伍里去了。而戴进绘画,正是他们的反面。他让绘画回归绘画本身。
关于戴进的命运,传说他曾正式入过朝廷设置的画院,因业务水平超群而遭人排挤。有个小故事,是明嘉靖时的《中麓画品》记载:戴进的《秋江独钓图》,画了一个穿红袍的人,在江边垂钓。画画唯红色最难把握,而戴进独得古法。心怀嫉妒的画师在宣宗皇帝身旁敲边鼓:“画虽好,但恨鄙野。”④宣宗询问理由,画师说:“图中的渔翁穿红袍,分明是讥讽朝廷大臣不务政事嘛!”宣宗勃然大怒。
戴进的后半生坎坷,都是因为小人进谗。
据说戴进最后一次遭谗,是宣宗召画院的谢环品评《四季图》,刚打开《春》《夏》,谢说:“非臣所及。”轮到《秋景》,谢忌妒心生起,沉默不语了。宣宗问他原因,回答说:“屈原当年遇昏主投江,戴进今画渔父,有不逊之意。”宣宗没言语。再展《冬景》,谢又添油加醋:“七贤过关,是乱世啊!”皇帝勃然大怒,说:“可斩!”
当时,戴进和他的徒弟夏芷正在庆寿寺僧房喝酒。闻风后,夏芷把僧人灌醉,偷了度牒,剃光戴进的头发,让他假扮成僧人半夜仓皇逃跑,隐居到了偏僻的小寺庙去了。后来,为逃避搜寻,戴进一度隐姓埋名辗转漂泊到云南去。又传说,戴进晚年拿着自己画的门神四处兜售,以度余生。
当银匠遭到心灵重创,当画家也是一门心思钻研业务,没什么心机,听任命运的摆布,戴进称得上是真人、痴人。他天赋异禀却晚景凄凉,呜呼哀哉。纵然这样,却也靠着精湛的手艺,圆了他名垂青史的梦——匠人气韵绵延至今,与天地相始终。
(节选自散文集《大匠之门》,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中四处划线部分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句中“脑海的熔炉”使用了比喻,全句形象地写出了戴进把自己声名不朽的愿望寄托在打造金银首饰上的想法彻底破灭。
B. ②句中“正在”“正是”不仅体现出内容上的递进,同时也反映了戴进视线的逐步聚焦。“烁吾所造,亡所爱”表现了他情绪极度激动。
C. ③句写“匠心”需要技艺、诚心和光阴的打磨,可以“医治傲慢和虚浮”。全句既揭示了“匠心”的内涵,也点明了“匠心”的价值。
D. ④句侧面写宣宗,正面写戴进。作者在冷峻的叙述中讽刺了宣宗一朝的政治腐败,也揭示了戴进后半生悲剧命运的根由。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设置悬念,虽然点明了“那一幕”对戴进情感世界的巨大影响,却没有交待“那一幕”到底是何事件。
B. 《金陵琐事》中的小记,让读者对戴进过人的造型能力有了深刻感受,也与结尾处“天赋异禀”一语相呼应。
C. 文章从戴进生平中的关键时间切入,叙写了他由银匠至画师的人生转折;前后对照,戴进的人生观价值观重建的过程也得以展现。
D. 文章粗线条地勾勒了画家的一生,最后以虚幻的传说为画家的人生作结,留白的手法使文章富有回味。
8. “痴人戴进”的“痴”有哪些表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来品评戴进的《风雨归舟图》等代表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案】6. D 7. D
8. ①“痴”在沉迷于艺:对艺术有精益求精的追求,并竭尽心力,把一腔心血、情感都投入到艺术中去。
②“痴”在心无旁骛/心无杂念:当画家时置身官场却了无心机,一心作画,以致数次被谗;一心追求干净纯粹的绘画艺术,不虚浮。
③“痴”在对实现自我价值有不懈的追求:做银匠时希望以卓越声名来实现自身价值,做画师时以纯粹、精进的画技名留青史。
9. ①历史上关于戴进的记载不多,“以画写人”是刻画戴进这一人物形象的合理途径。
②“以画写人”,符合戴进“画师”这一身份,可以让作者更真实、全面地勾勒出戴进作为一个画师的艺术风格和人生追求。
③“以画写人”,可以让读者更细致、更直观地感受到戴进的艺术风格和了无心机、痴迷艺术的个性特征。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语言、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D.“侧面写宣宗,正面写戴进”错,④句正面写宣宗,侧面写戴进。作者的叙述意在揭示戴进后半生悲剧命运的根由。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D.“文章粗线条地勾勒了画家的一生”错,文章对戴进的内心情感有细腻的描写,并非“粗线条”;其次,传说虽然虚幻,但也是作者为画家人生作结的一种手法,并非留白。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1)“痴”在沉迷于艺:结合“他手下的人物、虫鱼、花鸟、钗钏,工细巧致,形态殊特”“每打造一件首饰,戴进的构思、心血和情感,同手里的金器银器,随着高温的火一起被融化、被锻造,继而迎来新生”可知,对艺术有精益求精的追求,并竭尽心力,把一腔心血、情感都投入到艺术中去。
(2)“痴”在心无旁骛/心无杂念:结合“戴进绘画,正是他们的反面。他让绘画回归绘画本身”“因业务水平超群而遭人排挤”“戴进的后半生坎坷,都是因为小人进谗”“当画家也是一门心思钻研业务,没什么心机,听任命运的摆布”可知, 当画家时置身官场却了无心机,一心作画,以致数次被谗;一心追求干净纯粹的绘画艺术,不虚浮。
(3)“痴”在对实现自我价值有不懈的追求:结合“戴进坦言,自己的初心并不是做出美好的首饰,而是借此获得不朽的声名”“靠着精湛的手艺,圆了他名垂青史的梦——匠人气韵绵延至今,与天地相始终”做银匠时希望以卓越声名来实现自身价值,做画师时以纯粹、精进的画技名留青史。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来品评戴进的《风雨归舟图》《钟馗夜游图》《三顾草庐图》《关山行旅图》《春游晚归图》《长松五鹿图》等代表作,分析时要抓住作者对这些画作的评析来看画家戴进,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首先,结合“历史记载戴进的故事并不多,后人只能通过画作,来品咂他的人生”可知,戴进是一位画家,历史上关于戴进的记载不多,“以画写人”是刻画戴进这一人物形象的合理途径。
结合“匠人绘画,多有绝技。戴进转行绘画的时候,将他酝酿多年的匠人意气,一并带到笔墨中”“戴进画的正是那种蛮横的感觉,那是写实的、直觉的、热烈的风雨神韵”“浮夸的线条,复杂的人物神态,戴进完全凭借想象完成。他尽匠人所能,画出‘如戏’之感”可知,“以画写人”,符合戴进“画师”这一身份,可以让作者更真实、全面地勾勒出戴进作为一个画师的艺术风格和人生追求。
结合“拿绘画来说,常有人把一块泼墨、一条线,说得神乎其神,表达某种超自然的意象、诗境,趁机混到文人画的队伍里去了。而戴进绘画,正是他们的反面。他让绘画回归绘画本身”“当银匠遭到心灵重创,当画家也是一门心思钻研业务,没什么心机,听任命运的摆布,戴进称得上是真人、痴人”可知,“以画写人”,可以让读者更细致、更直观地感受到戴进的艺术风格和了无心机、痴迷艺术的个性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智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选自《老子·第二十章》《老子·第三章》)
材料二:
魏武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而数胜。”武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其独以亡,何故也?”对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疲民,而国不亡者,天下鲜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疲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矣!”
令尹子佩请饮庄王。庄王许诺。子佩之强台,庄王不往。明日,子佩跣揖北面,立于殿下,曰:“昔者君王许之,今不果往。意者臣有罪乎?”庄王曰:“吾闻子具于强台。强台者,南望料山,以临方皇,左江而右淮,其乐忘死。若吾薄德之人,不可以当此乐也。恐留而不能反。”
成王问政于尹佚,对曰:“使之时而敬顺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畜吾也,不善则仇吾也。昔夏、商之臣反仇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此世之所明知也。如何其无惧也?”
晋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孤之过也若何其辱群大夫?”曰:“先臣之时,晋不伐楚。今臣之身,而晋伐楚,此臣之罪也。请三击之。”晋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不可伐也。”夜还师而归。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及A孤B之C身D而E晋F伐G楚H是I孤J之K过L也M若N何O其Р辱Q群R大S夫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极,文中指达到顶点,与《岳阳楼记》中“南极潇湘”的“极”意思不同。
B. 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军政大权。
C. 殿下,指宫殿前的台阶,后世常以此来指代国君,表达对国君的尊敬。
D. 畜,文中指归顺、热爱,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俯足以畜妻子”的“畜”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认为,圣人治理天下时,既要关注百姓心性,也要解决民生温饱;用“无为”的方法治理天下,天下就能治理好。
B. 魏武侯认为,屡战屡胜应是国家的福气。可是李克却告诉他,屡战屡胜易导致君主骄傲,骄傲就会变得放纵,可能导致国家灭亡。
C. 庄王答应子佩的邀请后却没有前往,子佩对此感到惶恐。庄王解释了没去赴宴的原因,认为子佩选择强台作为宴请之处,有些不合适。
D. 晋国讨伐楚国,楚庄王和大夫们都争着承担责任,率兵抗击晋军。晋人听说此事后,认为不能继续征伐这样的国家,于是连夜撤兵回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若吾薄德之人,不可以当此乐也。恐留而不能反。
14. 《淮南子》一书延续了《老子》的诸多思想。请概括材料二在“王道”上对材料一继承与发展。
【答案】10. DHM 11. C 12. D
13. (1)不看重珍贵的财物,(就会)使百姓不做盗窃的事;不显露能引起贪欲的东西,就不会使百姓的内心被扰乱。
(2)像我这样德行浅薄的人,是不能承受这种欢乐的。我担心(去了以后会自在得)留在那里,不能返回了
14. 继承:(1)君王治理天下,不可忽视百姓或民心的力量。
发展:(1)注重君王的个人道德修养,如不骄纵、不贪逸;(2)对待百姓的态度,由单纯节制百姓使其“无智无欲”,发展为恭敬谨慎、真诚善待。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句意:到了我自己,晋国却征伐楚国,这是我的过错啊,我怎么能让诸位大夫蒙受屈辱呢?
“及”作谓语,“孤之身”作宾语,宾语后断开,故选D;
“是孤之过也”判断句,前后断开,即HM处断开。
故选DHM。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能力。
A.正确。“南极潇湘”的“极”:尽,最远到达。句意:这样上下都将事物推向极端;/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B.正确。
C.“后世常以此来指代国君,表达对国君的尊敬”错误,殿下不是对国君的敬称,而是对皇太子、诸王的敬称。
D.正确。“俯足以畜妻子”的“畜”:抚养。句意:你善待百姓,他们就会热爱你顺从你;/下能养活妻子儿女。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楚庄王……率兵抗击晋军”无中生有。由“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孤之过也若何其辱群大夫?”可知,楚庄王没有率兵抗击晋军。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贵”,看重;“货”,宝物、财物;“见”,显露。
(2)“若”,像;“当”,承受;“反”,通“返”,返回。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继承:材料一说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材料二“骄则恣,恣则极物;疲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矣”可知,君王治理天下,不可忽视百姓或民心的力量。
发展:根据材料二“吾闻子具于强台。强台者,南望料山,以临方皇,左江而右淮,其乐忘死。若吾薄德之人,不可以当此乐也。恐留而不能反”可知,注重君王的个人道德修养,如不骄纵、不贪逸;
根据材料一“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智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材料二“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畜吾也,不善则仇吾也。昔夏、商之臣反仇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此世之所明知也。如何其无惧也?”可知,对待百姓的态度,由单纯节制百姓使其“无智无欲”,发展为恭敬谨慎、真诚善待。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大家都畏惧的,我也不能不有所畏惧。
不崇尚贤能并予以名利,人们就不会竞相争夺;不看重珍贵的财物,就会让百姓不做盗窃之事;不显露(百姓想要)的东西,就会让百姓内心不致迷乱。因此圣人施行政治,就是要让人们心胸开阔,温饱无忧,思想简单,身体健壮。常使人们不存虚伪欺诈的计谋和侵占的欲念,使有虚伪欺诈之谋的人不敢妄为。以自然无为的方式施政,则没有什么治理不好的。
材料二:
魏武侯问李克:“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李克回答说:“屡战屡胜。”武侯问:“屡战屡胜,这是国家的福气,吴国偏偏为此而灭亡,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李克解释说:“经常打仗,百姓必然感到疲惫不堪;而屡战屡胜必然导致君主骄傲;让骄横的君主去指挥役使疲惫的百姓,不亡国这样的事情是很少见的。君主骄傲就会放肆,放肆纵欲就会穷奢极欲;百姓疲惫就会产生怨恨,怨恨多了就会去动足脑筋谋求摆脱疲惫痛苦,以致会用到谋反的手段。这样上下都将事物推向极端,吴国现在才灭亡已经算晚的了。”
楚国的令尹子佩请庄王饮酒,庄王答应了。于是子佩在强台这个地方准备了酒席,但庄王又不肯前往了。第二天子佩赤着脚拱手面朝北面,站在宫殿前,说:“先前君王答应出席酒宴,但又不践约前往,我想大概我有什么地方不对了?”庄王回答:“我听说你将酒席设在强台。这强台是南望料山,靠近方皇湖,左边是长江,右边是淮水,这样好的自然环境能使人高兴得忘掉死的悲哀。像我这样德行浅薄的人,是不能承受这种欢乐的。我担心去了以后会留在那里不能返回。”
周成王向尹佚请教为政之道,尹佚回答说:“用民适合时宜且恭敬谨慎地对待他们,好像面临深渊,犹如行走在薄冰上。”成王说:“做个君王,如此可怕!”尹佚说:“天地之间,四海之内,你善待百姓,他们就会热爱你顺从你;你不善待百姓,他们就有可能仇视你。过去夏商的臣民起来反抗桀、纣而自愿臣服汤、武,宿沙民众自发起来攻打宿沙君王而归顺神农,这些历史事实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怎么能不害怕这民众的力量呢?”
晋国讨伐楚国,连续推进九十里地还不停止。楚国的大夫们请求楚庄王与晋国正式交战,楚庄王说:“先王在世时,晋国不敢征伐楚国。到了我自己,晋国却征伐楚国,这是我的过错啊,我怎么能让诸位大夫蒙受屈辱呢?”众大夫说:“前朝的大臣在世的时候,晋国不敢进犯楚国,现在轮到我们当大臣了,晋国却敢进犯我们楚国,这是我们群臣的罪过啊!请君王下令反击晋军吧!”此事被晋国人知道后议论说:“楚国的君臣争着承担过失的责任,这样的国家我们不可继续征伐下去了。”于是晋军连夜撤兵回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日长简仲咸【注】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注】此诗作于王禹偁贬谪商州任团练副使之时。仲咸与王禹偁为同年进士,且同在商州主持政务。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天漫长难熬,因此诗人想到一位名叫仲咸的友人,便写下此诗赠予他。
B. 诗人看见衙署白天大门紧闭、吏员们悠闲无事,对这种怠惰风气深感不满。
C. 颈联看似仅有景物,却暗含时间和行踪的变化,渲染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之情。
D. 诗人在尾联感叹,若没有仲咸这样的朋友,自己内心的失落将无人可诉。
16. 本诗通篇不着一个“愁”字,却处处显出愁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首句直接抒情,说日长难耐,点出闲愁。
②第二句点出闲愁的缘由——诗人被贬偏远之地,失意落寞。
③诗人为了排遣闲愁而读书、赏花、饮酒。
④闲愁仍无法排遣,诗人希望能和知心友人谈心倾诉。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
B.“对这种怠惰风气深感不满”错误。诗人并没有着意批判怠惰的风气,而只是借此表现自己的忧愁与寂寞。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天变长了,黄昏前的时光怎么打发呢?偏僻的州郡里,官衙闲寂,尽日掩门。“日长”二字点题,笼罩全篇,说明写信原因,意在微露全诗之旨。此句也是情语,刻画了诗人“寂寞恨更长”的苦闷之情;第二句点出闲愁的缘由——诗人被贬偏远之地,失意落寞。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翻开杜甫的集子,在诗的世界里徜徉,从老子的《道德经》中窥见道的本原。北院繁花千片随风飘落,月亮升起时在东楼有美酒相伴。诗人意在杜甫诗中寻觅知音,有所寄托,借杜诗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抒发其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他又从老子《道德经》中寻求精神归宿。诗人从书中没有找到寄托,想从自然界中寻求安慰。他趁黄昏月出之际,独自登楼以遣心中幽怨,但映入眼帘的是万花飘零的萧瑟景象,其意在排遣,却又添了伤春之情。诗人为了排遣闲愁而读书、赏花、饮酒。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若不是和我同年考中进士的你在商州主持政务,我寥落的情怀又能向谁述说呢?闲愁仍无法排遣,诗人希望能和知心友人谈心倾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个人之悲与国家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2)《六国论》中,作者站在六国的立场上,用假设的方式提出了两条抗秦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水” 这一意象在中国古诗词中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常常被用来见证时光流逝或世事变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戎马关山北 ②. 凭轩涕泗流 ③.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⑤. 六朝旧事随流水
⑥. 但寒烟蓑草凝绿(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戎、轩、赂、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常说《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西游记》一百回,《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所谓“回”就是“回目”,又称章回题目,是章回小说的典型特征。在章回小说由民间说书艺术雅化为文人案头之作的过程中,回目形式由单句发展为偶句,字数也由 而逐步定型为七八言,不但易于作者较完整地概括每回内容,也可以体现出文字和音韵上的形式美。形式带来的美感,与小说的内容 ,使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期。作为杰出代表的四大名著是典型的章回体小说,即每一回的标题都是一副词句工整、前后相接的对联。将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不是雕虫小技,而是 ,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对大多数回目而言,句子可长可短,句式灵活多变,与诗的形式并不相同,反而与对联更为契合。这些类似于对联的偶句总是出现在小说的正文之前,读者一看了就知道这回所要讲述的内容;如果统观小说回目,还可以从中了解整部小说的叙述脉络。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回目是章回小说内容的概括,许多古文内容也可以借用回目来概括。请你从所供古文名篇中任选两个,依据其内容补写回目。
(1)《项脊轩志》:一株枇杷饱含伉俪两厢爱,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退秦师》:三寸巧舌纾国难,_______________
(3)《鸿门宴》:用贤才刘邦化险为夷,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许多回目本身就可以当作言辞优雅、意境生动的名联来欣赏。下面选取了《红楼梦》三个回目,请你从中任选一个,概括该回目所涉及的情节,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1)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2)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3)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答案】18. 参差不齐 相映成趣 匠心独具
19. ①. 百年老屋承载儿孙几世情 ②. 一言利辩化干戈 ③. 拒良谋项羽纵虎归山
20. (1)“花解语”指袭人情真意切劝慰宝玉爱惜自己明德上进,“玉生香”指宝黛二人情投意合笑诉情话。此回目中用叠词“切切”“绵绵”表现人物情感,细腻传神。
(2)分别指薛宝钗花园戏蝶与林黛玉葬花两个情节。回目中“杨妃”描绘出薛宝钗容貌妩媚、体态丰腴的特点;回目中“飞燕”形容林黛玉容貌秀美、姿态轻盈的特点。回目暗用典故,既委婉含蓄地点出了人物的特点,又富有诗意。
(3)指贾环在父亲贾政面前说哥哥宝玉的坏话,贾政一怒之下用板子狠命责罚宝玉这一情节。回目抓住“小”与“大”的反差,将贾政对宝玉一贯以来的不满、失望,以及贾政的专制、冷酷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逐步定型为七八言”是说字数的变化,可见原来字数多少不一致,可用:参差不齐。参差不齐:原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第二处,语境形容形式与内容相互衬托,可用:相映成趣。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第三处,语境“不是雕虫小技”强调构思独特,可用:匠心独具。匠心独具:形容艺术构思运用的很独特。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章内容、仿写句子的能力。
章回小说的每个回合的标题往往是一个对仗工整、整齐划一的概括性词句,比如《三国志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立首功”,都能极好地概括出每一回大致上的内容。这也符合了当时民间艺人为了吸引听众而使用这样的标题来点明内容的要求。标题一般也比较简略,通俗易懂。
作答本题需要熟悉古文内容,比如《项脊轩志》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表达了深厚的感情。用“一株枇杷饱含伉俪两厢爱,百年老屋承载儿孙几世情”来概括。
《烛之武退秦师》:“三寸巧舌纾国难”形式上符合主谓短语句式特点,偏正短语作主语;内容上表现烛之武凭借政治辩才化解国家危机。
《鸿门宴》:“用贤才刘邦化险为夷”形式上符合“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句式特点,内容上对应刘邦任用贤才,突出项羽不听谋士劝谏,错失杀刘邦的良机。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对联表达效果的能力。
(1)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情切切”对应“意绵绵”,巧用叠韵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这一回讲了两个故事,前一句的故事是袭人病了,宝玉去看她,然后袭人借机劝了宝玉一席话,袭人全名是花袭人,因此有“花解语”。后一句对应的故事是说宝玉次日去看黛玉,结果闻到黛玉袖子里有香气,然后俩人打情骂俏了几句。俩人言谈中提到了暖玉,而且宝玉为了逗黛玉,还编了个老鼠偷香芋的故事。因此叫“玉生香”。
(2)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家飞燕泣残红”,这副对联关联两个故事,一是“宝钗扑蝶”:宝钗到潇湘馆找黛玉,恰遇宝玉来找黛玉,为避嫌疑,便抽身回来要寻别的姊妹去。这时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上一下迎风翩跹。宝钗遂取出扇子来扑蝶。只见那一双蝴蝶穿花度柳,引的宝钗蹑手蹑脚,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薛宝钗雍容华贵,容貌妩媚,体态丰腴,此处以杨玉环代指。二是“黛玉葬花”:黛玉访宝玉吃了闭门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产生误会,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黛玉曾因为怜桃花落瓣,手把花锄,收抬残红,葬于花冢。如今时值暮春时节,又来到花冢,她从落花中联想到自己的悲剧的宿命,于是以落花自况,十分伤感地哭吟了这首《葬花吟》。林黛玉婀娜多姿,外表秀美,姿态轻盈,以赵飞燕代指。
(3)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贾环是宝玉兄弟,却耽耽相视,出言诬陷。“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过错太多,贾政对其大打出手。其中“小”与“大”形成对比,将贾政对宝玉一贯以来的不满、失望,以及贾政的专制、冷酷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下文是复兴中学学生会针对本市不文明乘车现象,面向全校同学撰写的倡议书。
倡议书
尊贵的同学们:
乘坐公交是很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选择。众所周知, 。可是,我市不文明乘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老人被人群挤倒而摔成粉碎性骨折的悲剧。
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生倡议: 。
文明乘车,从我做起!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增光添彩!
×年×月×日
21. 在以下空格处分别补写处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两处字数各不超过40个字)
第一处: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
22. 这份倡议书在格式、表达以及内容上有三处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答案】21. ①. 文明乘车让出行更安全,更高效,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也有益于社会和谐。 ②. 自觉排队,有序上车;尊老爱幼,主动让座;举止文明,不争不抢。
22. ①称呼“尊贵的同学们”应改为“亲爱的同学们”;
②“发生倡议”应改为“发出倡议”;
③落款没有倡议人,应添加“复兴中学学生会”。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从倡议书的内容来看,这是倡议文明乘车,第一处,根据前后语境来看,应是填写“倡议的理由”,“倡议”文明乘车应从这样做的意义入手,“众所周知”,意思是大家都知道的,后面说“可是,我市不文明乘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老人被人群挤倒而摔成粉碎性骨折的悲剧”,这是存在的现象,根据这些内容以及我们的认知可以知道,文明乘车可以让我们的出行更为安全,是一个人基本素养的体现,对社会的和谐极为有益。
第二处,此处应是填写文明乘车的具体内容,如上车要排队,要有序,面对年老体弱者,要主动让座,行为举止要文明。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①称呼不当,“尊贵的同学们”改为“亲爱的同学们”。
②搭配不当,“发生倡议”改为“发出倡议”;
③格式错误,倡议书应在时间上一行有“倡议人”,添加“复兴中学学生会”。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有许多熟语中都包含“你”“我”,比如:“你争我夺,尔虞我诈”“你来我往,你谦我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等等。这些词语蕴藏着经验和智慧。
请结合以上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指出中国的许多熟语中都包含着“你”“我”这两个字眼,并提醒考生这些词语中蕴藏着经验和智慧。
从“你争我夺,尔虞我诈”“你来我往,你谦我让”可知,人与人相处,是真诚换得真诚,嫌怨招来嫌怨,只有投之以桃,方能收获报之以李,因此,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推之于人。这样,人际关系更融洽,整个社会氛围更和谐。
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知,人与人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人具有社会性,任何一个现代人一旦脱离社会、断绝与所有人的联系,必然让自己陷入绝境。
当然,我们还可以联系其他熟语。如:你倡我随、你东我西、你敬我爱、你贪我爱、你谦我让、你不仁我不义……
本题实际上是借助审读包含“你”“我”这两个词的熟语,引导考生分析认识我们中国社会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并思考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与人相处。
写作时,可以把材料所提供的熟语或自己想到的熟语加以归纳概括,找出共性,指出其所蕴含的道理,从而加以分析论证。比如:由“你贪我爱”“你谦我让”,由这些词我们可以看出,人与人相处能够形成同频共振,欲收获真心,必须付出实意。接着可以进一步分析,成语实际上是文化的化石,它反映的是中国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然后论证这一思想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爱,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在文章的最后,可以发出呼吁,呼吁大家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共建和谐社会。
立意:
1.有你有我共努力,相亲相爱更和谐。
2.你我密切联系,人间毕竟值得。
3.你呼我应同心同德,我唱你和齐欢共乐。2023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考前冲刺卷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审题:语文核心素养小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杂交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实用技术。在孟德尔阐述了遗传学原理之后,人类认识到把作物的优秀基因通过杂交组合在一起,就可以获得更为优秀的后代。道理虽然简单,但很多作物并非那么配合。
水稻是种特别的植物,它们的雌蕊和雄蕊是同时成熟的,一旦开花,所有雌蕊都会被自家雄蕊产生的花粉占领,根本轮不到外来的花粉送上去授粉,也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杂交的个体出现。这个难题同样困扰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
怎样才能高效地制造出杂交水稻的种子呢?可能有朋友会说,直接把一些水稻花的雄蕊去掉,用其他花朵给它们授粉不就好了。如果你看过水稻开花,就会发现这个做法是不可行的,每个稻穗都有几百个雄蕊,要把它们挑拣干净,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水稻育种也就进入了“死胡同”。
就在大家埋头寻找剔除水稻雄蕊的方法的时候,袁隆平先生想到了另一条道路——去寻找那些雄蕊本来就不发育的水稻个体。功夫不负有心人,袁隆平先生在稻田中找到了6株天然的雄蕊不发育的水稻植株。在接受了正常水稻花粉之后,这些雄性不育的水稻结出了稻穗,并且它们的后代里面也有雄蕊不发育的个体。1966年,这个发现被发表在中国科技领域核心期刊《科学通报》上,但是当时这个发现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1968年,袁隆平先生的试验受到了阻挠,初露曙光的杂交水稻之路陷入了黑暗。但是,袁隆平先生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继续开展研究。大家想要更高更壮的水稻,可是,杂交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于是,社会上出现了“杂交无用论”。袁隆平先生的工作再次陷入了泥沼之中。
为什么杂交后的水稻没有优势呢?主要是因为这些栽培的雄性不育水稻同其他水稻的关系太亲近了。就像人类近亲结婚,有很大的可能会生下有缺陷的后代一样,这些关系亲近的水稻一样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结果。
不过,故事并没有这样结束。在海南发现的一棵雄性不育的野生稻,拯救了杂交水稻事业。在引入这棵名叫“野败”的水稻个体之后,整个杂交水稻的道路被打通了。1976年,全国推广杂交水稻208万亩,增产幅度普遍在20%以上。中国的粮食产量达到了划时代的高度。1977年,袁隆平将之前的实践经验总结整理,发表了《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与《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两篇重要论文。中国的杂交水稻成为世界农业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到今天,杂交育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稻育种工作中。
不过,自然界存在的优秀基因毕竟是有限的,而育种筛选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况且在天然植物中并不存在抗除草剂和高效抗虫害的基因。要想极大增加产量,还需要进行有目的的基因编辑。这件看起来只有在人类社会才会发生的事,其实在100万年前,大自然就已经在红薯身上操作过了。
在15世纪末,哥伦布带着一帮打算去亚洲找胡椒的兄弟误打误撞来到美洲。他们惊异地发现,这里的人不种小麦和大麦,他们的很多食物居然是从土里刨出来的。对于吃这些东西,欧洲殖民者是抵触的,因为小麦和大麦都是向着天空生长的,红薯却深深地埋藏在土壤之中。不过,很快,欧洲殖民者的高贵信念就屈服给了肚子。红薯提供的能量实在是太强大了,同样的土地种红薯,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再加上红薯能提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好食物。
如今的红薯更是朝着高甜度、好口感的方向发展。这么好的食物却备受质疑:很多朋友都觉得红薯这么软糯甘甜,这么能养活人,特别是还有紫薯这个异类,这都因为红薯是转基因作物。
还真说对了,红薯就是转基因作物,而且在100万年前就已经操作完成了。对,这事并不是我们人类干的,而是大自然的安排。其实,最初红薯祖先的根并不粗壮,更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沙参和桔梗。然而,就在100万年前,有一个红薯生病了。它的身体被一种叫根癌农杆菌的细菌入侵了,不甘心的红薯并没有屈服,它顽强地挺过了疾病。就好像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获得火眼金睛一样,红薯在这场大病中获得了“膀大腰圆”的基因。
根癌农杆菌是遗传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工具,在这种细菌的体内有一种叫质粒的特殊DNA.质粒更像是基因搬运工,它们能把一些基因“扛”在自己身上,送到被感染的生物基因之上。而在100万年前,质粒就把赤霉素基因强塞给了红薯,正是这个基因的加入,让细瘦的红薯拥有了“发福体质”,被培育成了人类不可或缺的食物。
其实,人类也有被转基因的可能。如果不幸患上艾滋病,那就要经历转基因的过程。因为艾滋病病毒并不是完整的生命体,它们自己不能完成后代生产,必须借助人类的细胞来干这件事。要完成后代生产这件大事,就必须把自己的基因先整到人类细胞的DNA之中,然后等生产出足够多的病毒复制品的时候,就会把人体细胞搞破裂,然后再去感染其他细胞。然而,有些人体细胞会幸存下来,也就拥有了病毒的DNA.这也是艾滋病病毒可以在人体中潜伏很多年的原因。
人类之所以对艾滋病病毒没办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病毒太不靠谱了,经常复制出错。因为复制出错,病毒就改变了长相,我们的免疫系统刚刚记住“强盗的样子”,结果人家就易容了。这也是艾滋病疫苗难以研发成功的关键原因。
人类自认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掌控了对抗自然的法则,其实不过是自然界的小学生而已。我们今天运用的转基因技术,竟然与大自然在100万年前所做的如出一辙。
(摘编自史军《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死胡同”在文中指水稻育种遭遇的困境,即把一些水稻花的雄蕊去掉再用其他花朵给它们授粉是行不通的。
B. “杂交无用论”在文中指认为杂交并不能让水稻等作物获得优势的观点。
C. “发福体质”在文中指红薯自身基因被赤霉素基因“入侵”后呈现出的样貌。
D. “强盗的样子”指艾滋病病毒复制出错后的“长相”,免疫系统难以识别这种“长相”。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孟德尔阐述的遗传学原理,任意组合作物的优秀基因可以获得更为优秀的作物后代。
B.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并不平坦,在研究过程中,有些研究成果甚至被忽视、质疑。
C. 人类若进行有目的的基因编辑,可能会极大增加某种作物的产量,加快育种筛选的过程。
D. 转基因作物不一定就是人类制造的,红薯的基因转换就是在100万年前由大自然完成的。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然环境条件下,水稻雌蕊和雄蕊同时存在这一特点决定了很难有自然的杂交水稻。
B. 发现“野败”后,杂交水稻的研究之路被打通了,这对我国水稻研究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C. 红薯能提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这是欧洲殖民者喜欢吃红薯的主要原因。
D. 在转基因技术上,我们虽然已经掌控了对抗自然的法则,但并没有真正超越自然。
4. 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5. 结合袁隆平先生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谈谈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应具备哪些正确的思想意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痴人戴进
胡烟
明朝工匠戴进在偶然看到那一幕的时候惊呆了。刹那间,愤怒的情绪、绝望的情绪,夹杂着悔恨、不解、委屈,扭结在一起,像夏日的狂风骤雨般径直朝头顶砸来,进而觉得脚跟不稳。戴进之所以会有这样地动山摇的反应,缘于对一项技艺的痴迷。
作为银匠,戴进的手艺是远近闻名的。他手下的人物、虫鱼、花鸟、钗钏,工细巧致,形态殊特。作为著名画师戴景祥的儿子,戴进天生具有极强的造型能力。据明代《金陵琐事》记:永乐初年,戴进大约十七岁,随父亲进京,在城门口四处张望的时候,行李不小心被一脚夫挑走,不知去向,戴进据自己瞬间捕捉到的印象,找来纸笔,画出脚夫的长相,众人一下子认了出来。
因为出色的造型功底,成为银匠的戴进特别擅长取材,他把各种形象拿来为自己所用,不囿于前人经验。天上的鸟、地上的兽、河池里的鱼虾,目之所及,他皆能化为首饰上新颖精巧的图样。别致再别致,纤细再纤细,唯有设计出新奇的图样,才能施展他的满腹才华。每打造一件首饰,戴进的构思、心血和情感,同手里的金器银器,随着高温的火一起被融化、被锻造,继而迎来新生。这些美妙绝伦的作品,将被作为传家宝,承载着凝重的托付,代代相传。后人会因此记得这个伟大匠人的名字——戴进。他庆幸自己的光阴没有虚度。
而在那个瞬间,在那个目眩的瞬间,银匠戴进,原本根深蒂固的人生观价值观土崩瓦解了。①那些最令他引以为荣的金首饰、银首饰,也随着那一瞬间情绪的混沌,在脑海的熔炉里,化为黄的白的水,付之东流。余下一场空。
②那一刻,他看到一个回收金器的店正在熔金。所熔化的金器,正是他最中意的作品。他捶胸顿足,先是埋怨那个狠心的熔金者,“烁吾所造,亡所爱”,进而痛定思痛,回顾自己一路的匠人履历,“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他幽怨地说,自己鞠躬尽瘁,将青史留名的期望都托付在一件件金银首饰上,谁知竟然落得如此下场。经受了巨大的刺激后,戴进坦言,自己的初心并不是做出美好的首饰,而是借此获得不朽的声名。
这时候,有人来劝慰——金银首饰,那都是些俗人和妇人喜欢的东西。这些肤浅的人,哪里配做你的知音呢?如果转行画画,你一定可以流芳百世。
回首历史,熔金的一刻正是命运的转折点,著名工匠戴进转身成为浙派绘画创始人戴进。
历史记载戴进的故事并不多,后人只能通过画作,来品咂他的人生。
匠人绘画,多有绝技。戴进转行绘画的时候,将他酝酿多年的匠人意气,一并带到笔墨中。
《风雨归舟图》中,暴风雨横扫,山川、树木、舟楫,路人艰难行走。就是这样一个瞬间的呈现,没有文人画关于出世和入世的矛盾表达,也没有人生境遇的影射,只是纯粹的描绘而已。他将风雨交加、狂风裹挟暴雨那一瞬间的“势”,准确表现出来。在暴雨中走过的人都知道,风雨是一重一重而来,并不是均匀的。戴进画的正是那种蛮横的感觉,那是写实的、直觉的、热烈的风雨神韵。
人物画,他的《钟馗夜游图》极为传神。记得在后来的《钟馗嫁妹》戏里,钟馗嫁完妹妹之后,赴终南山上任夜行一段,唱、念、作,都异常精彩。有唱词说得特别热闹:“摆列着破伞孤灯,对着那平安吉庆,光灿烂,剑吐寒星。一行行大鬼狰狰,一队队小鬼狞狞……”,《钟馗夜游图》描绘的正类似这一情节。钟馗的夸张神态,众小鬼的身形、样貌、心怀鬼胎的表情,上演着人间善恶的经典戏码。浮夸的线条,复杂的人物神态,戴进完全凭借想象完成。他尽匠人所能,画出“如戏”之感。
戴进画松也好。《三顾草庐图》《关山行旅图》《春游晚归图》《长松五鹿图》里,都有极为健硕的松,繁茂苍润,寻不到笔路。
古人品评一幅画的优劣,常用能品、妙品、神品、逸品来分类。匠人作品常被归为能品。然而,③匠心是一味药,配方是技艺加诚心,药引为苦熬的光阴,用来医治傲慢和虚浮。拿绘画来说,常有人把一块泼墨、一条线,说得神乎其神,表达某种超自然的意象、诗境,趁机混到文人画的队伍里去了。而戴进绘画,正是他们的反面。他让绘画回归绘画本身。
关于戴进的命运,传说他曾正式入过朝廷设置的画院,因业务水平超群而遭人排挤。有个小故事,是明嘉靖时的《中麓画品》记载:戴进的《秋江独钓图》,画了一个穿红袍的人,在江边垂钓。画画唯红色最难把握,而戴进独得古法。心怀嫉妒的画师在宣宗皇帝身旁敲边鼓:“画虽好,但恨鄙野。”④宣宗询问理由,画师说:“图中的渔翁穿红袍,分明是讥讽朝廷大臣不务政事嘛!”宣宗勃然大怒。
戴进的后半生坎坷,都是因为小人进谗。
据说戴进最后一次遭谗,是宣宗召画院的谢环品评《四季图》,刚打开《春》《夏》,谢说:“非臣所及。”轮到《秋景》,谢忌妒心生起,沉默不语了。宣宗问他原因,回答说:“屈原当年遇昏主投江,戴进今画渔父,有不逊之意。”宣宗没言语。再展《冬景》,谢又添油加醋:“七贤过关,是乱世啊!”皇帝勃然大怒,说:“可斩!”
当时,戴进和他的徒弟夏芷正在庆寿寺僧房喝酒。闻风后,夏芷把僧人灌醉,偷了度牒,剃光戴进的头发,让他假扮成僧人半夜仓皇逃跑,隐居到了偏僻的小寺庙去了。后来,为逃避搜寻,戴进一度隐姓埋名辗转漂泊到云南去。又传说,戴进晚年拿着自己画的门神四处兜售,以度余生。
当银匠遭到心灵重创,当画家也是一门心思钻研业务,没什么心机,听任命运的摆布,戴进称得上是真人、痴人。他天赋异禀却晚景凄凉,呜呼哀哉。纵然这样,却也靠着精湛的手艺,圆了他名垂青史的梦——匠人气韵绵延至今,与天地相始终。
(节选自散文集《大匠之门》,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中四处划线部分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句中“脑海的熔炉”使用了比喻,全句形象地写出了戴进把自己声名不朽的愿望寄托在打造金银首饰上的想法彻底破灭。
B. ②句中“正在”“正是”不仅体现出内容上的递进,同时也反映了戴进视线的逐步聚焦。“烁吾所造,亡所爱”表现了他情绪极度激动。
C. ③句写“匠心”需要技艺、诚心和光阴的打磨,可以“医治傲慢和虚浮”。全句既揭示了“匠心”的内涵,也点明了“匠心”的价值。
D. ④句侧面写宣宗,正面写戴进。作者在冷峻的叙述中讽刺了宣宗一朝的政治腐败,也揭示了戴进后半生悲剧命运的根由。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设置悬念,虽然点明了“那一幕”对戴进情感世界的巨大影响,却没有交待“那一幕”到底是何事件。
B. 《金陵琐事》中的小记,让读者对戴进过人的造型能力有了深刻感受,也与结尾处“天赋异禀”一语相呼应。
C. 文章从戴进生平中的关键时间切入,叙写了他由银匠至画师的人生转折;前后对照,戴进的人生观价值观重建的过程也得以展现。
D. 文章粗线条地勾勒了画家的一生,最后以虚幻的传说为画家的人生作结,留白的手法使文章富有回味。
8. “痴人戴进”的“痴”有哪些表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来品评戴进的《风雨归舟图》等代表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智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选自《老子·第二十章》《老子·第三章》)
材料二:
魏武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而数胜。”武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其独以亡,何故也?”对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疲民,而国不亡者,天下鲜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疲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矣!”
令尹子佩请饮庄王。庄王许诺。子佩之强台,庄王不往。明日,子佩跣揖北面,立于殿下,曰:“昔者君王许之,今不果往。意者臣有罪乎?”庄王曰:“吾闻子具于强台。强台者,南望料山,以临方皇,左江而右淮,其乐忘死。若吾薄德之人,不可以当此乐也。恐留而不能反。”
成王问政于尹佚,对曰:“使之时而敬顺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畜吾也,不善则仇吾也。昔夏、商之臣反仇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此世之所明知也。如何其无惧也?”
晋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孤之过也若何其辱群大夫?”曰:“先臣之时,晋不伐楚。今臣之身,而晋伐楚,此臣之罪也。请三击之。”晋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不可伐也。”夜还师而归。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及A孤B之C身D而E晋F伐G楚H是I孤J之K过L也M若N何O其Р辱Q群R大S夫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极,文中指达到顶点,与《岳阳楼记》中“南极潇湘”的“极”意思不同。
B. 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军政大权。
C. 殿下,指宫殿前的台阶,后世常以此来指代国君,表达对国君的尊敬。
D. 畜,文中指归顺、热爱,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俯足以畜妻子”的“畜”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认为,圣人治理天下时,既要关注百姓心性,也要解决民生温饱;用“无为”的方法治理天下,天下就能治理好。
B. 魏武侯认为,屡战屡胜应是国家的福气。可是李克却告诉他,屡战屡胜易导致君主骄傲,骄傲就会变得放纵,可能导致国家灭亡。
C. 庄王答应子佩的邀请后却没有前往,子佩对此感到惶恐。庄王解释了没去赴宴的原因,认为子佩选择强台作为宴请之处,有些不合适。
D. 晋国讨伐楚国,楚庄王和大夫们都争着承担责任,率兵抗击晋军。晋人听说此事后,认为不能继续征伐这样的国家,于是连夜撤兵回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若吾薄德之人,不可以当此乐也。恐留而不能反。
14. 《淮南子》一书延续了《老子》的诸多思想。请概括材料二在“王道”上对材料一继承与发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日长简仲咸【注】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注】此诗作于王禹偁贬谪商州任团练副使之时。仲咸与王禹偁为同年进士,且同在商州主持政务。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天漫长难熬,因此诗人想到一位名叫仲咸的友人,便写下此诗赠予他。
B. 诗人看见衙署白天大门紧闭、吏员们悠闲无事,对这种怠惰风气深感不满。
C. 颈联看似仅有景物,却暗含时间和行踪的变化,渲染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之情。
D. 诗人在尾联感叹,若没有仲咸这样的朋友,自己内心的失落将无人可诉。
16. 本诗通篇不着一个“愁”字,却处处显出愁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个人之悲与国家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2)《六国论》中,作者站在六国的立场上,用假设的方式提出了两条抗秦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水” 这一意象在中国古诗词中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常常被用来见证时光流逝或世事变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常说《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西游记》一百回,《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所谓“回”就是“回目”,又称章回题目,是章回小说的典型特征。在章回小说由民间说书艺术雅化为文人案头之作的过程中,回目形式由单句发展为偶句,字数也由 而逐步定型为七八言,不但易于作者较完整地概括每回内容,也可以体现出文字和音韵上的形式美。形式带来的美感,与小说的内容 ,使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期。作为杰出代表的四大名著是典型的章回体小说,即每一回的标题都是一副词句工整、前后相接的对联。将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不是雕虫小技,而是 ,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对大多数回目而言,句子可长可短,句式灵活多变,与诗的形式并不相同,反而与对联更为契合。这些类似于对联的偶句总是出现在小说的正文之前,读者一看了就知道这回所要讲述的内容;如果统观小说回目,还可以从中了解整部小说的叙述脉络。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回目是章回小说内容的概括,许多古文内容也可以借用回目来概括。请你从所供古文名篇中任选两个,依据其内容补写回目。
(1)《项脊轩志》:一株枇杷饱含伉俪两厢爱,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退秦师》:三寸巧舌纾国难,_______________
(3)《鸿门宴》:用贤才刘邦化险为夷,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许多回目本身就可以当作言辞优雅、意境生动的名联来欣赏。下面选取了《红楼梦》三个回目,请你从中任选一个,概括该回目所涉及的情节,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1)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2)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3)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下文是复兴中学学生会针对本市不文明乘车现象,面向全校同学撰写的倡议书。
倡议书
尊贵的同学们:
乘坐公交是很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选择。众所周知, 。可是,我市不文明乘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老人被人群挤倒而摔成粉碎性骨折的悲剧。
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生倡议: 。
文明乘车,从我做起!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增光添彩!
×年×月×日
21. 在以下空格处分别补写处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两处字数各不超过40个字)
第一处: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
22. 这份倡议书在格式、表达以及内容上有三处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有许多熟语中都包含“你”“我”,比如:“你争我夺,尔虞我诈”“你来我往,你谦我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等等。这些词语蕴藏着经验和智慧。
请结合以上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