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课件 (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1.1.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课件 (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16 17:4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并能解释化学变化、能量变化的本质。
学习目标
2、知道体系与环境、反应热的概念。
3、通过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实验,明确反应热测定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重点)
1.体系与环境
人为划定的研究对象(物质系统)称为 ,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称为

体系
环境
2.定性认识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
(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主要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依据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对化学反应分类:
化学反应
(2)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放热反应:①大多数 反应;②所有的 反应;③___________反应;④较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⑤活泼金属与H2O的反应;⑥铝热反应;⑦缓慢氧化反应。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 反应;②Ba(OH)2·8H2O与 的反应;③C和 的反应;④少数化合反应。
化合
燃烧
酸碱中和
分解
NH4Cl
CO2或H2O(g)
联想质疑
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主要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化学反应几乎都伴随着热能的释放或吸收,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是一定的。那么,应如何定量地描述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能呢?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通过理论方法能够计算出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吗?
铝粉与铁的氧化物反应(放热)
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吸热)
如何定量地描述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能呢?
问题一: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意义:
定量地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能
定义: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
符号:
Q
规定:
Q>0 反应吸热
Q<0 反应放热
正误判断
(1)反应产物的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
(2)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能量有关(  )
(3)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等)无关(  )
(4)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  )
×


×
应用体验
1.有下列反应:①氧化钙与水反应 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③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④燃烧煤炭取暖 ⑤钠与水反应 ⑥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其中为吸热反应的是 ,为放热反应的是 。
②⑥
①③④⑤
2.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已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1 mol F—F、S—F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则常温下1 mol硫单质与3 mol F2发生下列反应:
S(s)+3F2(g)===SF6(g)的反应热Q= ,该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1 220 kJ
放热
归纳总结
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Q=ΔE1-ΔE2
Q=Σ反应物键能-Σ反应产物键能
注:键能是断裂1 mol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用什么方法可以获得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呢?
问题二:
1.反应热的数值可以通过实验测得。
2.反应热的数值也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求得。
热化学:用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研究反应热的化学分支。
中和热的测定
盖斯定律
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呢?
问题三:
思考:
如果知道体系的热容,如何计算体系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热容和比热
在不发生化学反应和物质聚集状态变化的条件下,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温度每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热容,用符号C表示。热容的单位是J·K-1。
纯物质的热容与其质量成正比。单位质量的物质的热容称为该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的单位是KJ·K-1·kg-1 。常温下,液态水的比热为4.18KJ·K-1·kg-1。
资料在线
反应热的实验测定仪器和原理
1.仪器
2.原理
量热计
Q=-C(T2-T1)
表示体系的热容(J·K-1)
反应前体系热力学温度(K)
反应后体系热力学温度(K)
内筒反应容器
外筒保温作用
活动探究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1.向量热计内筒中加入1.0 mol·L-1的盐酸100 mL,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匀速搅拌后记录初始温度T1。
2.向250 mL的烧杯中加入1.0 mol·L-1 NaOH溶液100 mL,调节其温度与量热计中盐酸的温度相同。
3.快速将烧杯中的碱液倒入量热计中,盖好杯盖,匀速搅拌,记录体系达到的最高温度T2。
4.近似认为溶液的比热等于水的比热,根据溶液温度升高的数值计算此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在实验室中有玻璃搅拌器和金属搅拌器,在进行测定反应热的实验时应选择哪种搅拌器
1. 在第三步操作中快速将烧杯总的盐酸倒入量热计的目的是什么?
防止热量散失
交流研讨
应选用玻璃搅拌器。因为金属是热的良导体而玻璃不是,选用金属搅拌器会增大反应过程中热量的散失,造成实验误差。
(4)实验数据的处理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为稀溶液,其密度近似地认为都是1 g·cm-3,反应前后溶液的比热容为4.18 kJ·K-1·kg-1。该实验中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反应热Q= kJ。
换算为强酸与强碱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的反应热:
Q= kJ。
-0.836(T2-T1)
特别提醒 大量实验测得,25 ℃和101 kPa下,强酸和强碱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57.3 kJ的热量。
知识扩展
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有11.2 g KOH(相对分子质量56)的稀溶液与1 L 0.1 mol·L-1的H2SO4溶液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 。
迁移应用
57.3KJ
下面三个反应的反应热相同吗?
实验 溶液温度 反应热/J
T1 T2
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
KOH溶液与盐酸反应
NaOH溶液与硝酸反应
T2-T1相同
相同
为什么三个反应的热效应相同
交流研讨
2.所用溶液的体积相同,溶液中H+和OH-的浓度相同,即H+和OH-的量相同。
1.反应的实质相同:H+ + OHˉ== H2O
3.反应温度的变化值相同。
(5)实验注意事项
①、选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若用强酸或强碱的浓溶液,由于浓酸和浓碱混合时有因稀释而产生的热效应,造成测得的反应热的值偏大;
若用弱酸或弱碱,由于弱酸或弱碱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电离需要吸热,会导致测得的反应热的值偏小。
②、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且测定一种溶液后必须洗净并用滤纸擦干,以便于下次测量,这是因为不同温度计产生的系统误差不同。
③、实验动作要快,隔热和保温效果要好,以减少热量损失。
④、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为57.3kJ·mol-1 ,测定时与强酸强碱的用量无关。
正误判断
(1)浓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l),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
(2)同一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与酸碱的用量有关(  )
(3)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将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分多次倒入量热计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