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二部分 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1& 内容要求
概念3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3.1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1.1 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1.2 生态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3.1.3 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
3.1.4 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3.1.5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传递
3.1.6 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
3.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
&2& 学业要求
(1)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阐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是一
个有机整体。
(2)运用图示或模型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
(3)分析某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具体实例,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形成保护生物圈的社会责任意识。
3.2.1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2.2 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措
施保障生态安全
一、单项选择题
1.(2022·潍坊)东亚飞蝗,又称蚂蚱,为迁飞性、杂食性的农业害虫,喜在坚实的土地中产卵。为了给预
防“蝗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通过2年时间对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变化与东亚飞蝗数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
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降水后的连续高温干旱环境更容易形成“蝗灾”
B.在东亚飞蝗繁殖期人为疏松土壤,可控制其数量增长
C.在东亚飞蝗的成虫期进行防治,其防治效果会更好
D.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东亚飞蝗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
C
2.(2022·广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名句。
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与诗句中“草”和“豆苗”的关系相同的是 ( )
A.水稻和稗草 B.猎豹和羚羊 C.蜜蜂和油菜花 D.跳蚤和猫
A
3.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①可表示动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B.②可表示微生物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C.④可表示光合作用有利于维持碳一氧平衡
D.③可表示植物的枯枝落叶被微生物分解
D
4.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对应,错误的是( )
A.“螳螂捕蝉”——螳螂和蝉是捕食关系
B.“南橘北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影响环境
D.“万物生长靠太阳”——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B
5.[生态文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以促进长江生态持续发展。如图为长江流域
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B.黑鱼和轮虫只有竞争关系
C.禁渔可防止图中食物链中断
D.禁渔可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B
6.(2022·吉林)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草→蝗虫→青蛙→蛇
B.草→蝗虫→蛇→青蛙
C.阳光→草→蝗虫→青蛙
D.草←蝗虫←青蛙←蛇
A
7.(2022·湖北改编)现在很多果农在果林中放养鸡,这种生态发展模式可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
经济效益。如图是果园生态系统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果树、草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能固定光能
B.鸡和食草昆虫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两种关系
C.鸡粪被细菌、真菌分解,可为果树提供无机物和能量
D.果园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C
8.(2022·成都)为了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某同学准备用河沙、池塘水、小鱼、小
虾等材料制作生态瓶。下列建议不宜采纳的是 ( )
A.材料应该进行严格地消毒和杀菌
B.需要加入适量的植物作为生产者
C.生态瓶应放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
D.所选动植物材料要能形成食物链
A
9.生态学家为探究三种蜘蛛捕食叶蝉(水稻害虫)的能力,用含有铕元素的泥土培育水稻,
然后测定稻田中三种蜘蛛体内的铕含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蜘蛛种类 锥腹肖蜻 拟水狼蛛 食虫沟瘤蛛
每百头蜘蛛鲜重中的销含量/ug 10.436 20.172 3.21
A.由表中数据可知,食虫沟瘤蛛捕食叶蝉能力最弱
B.水稻、叶蝉和蜘蛛三类生物个体中铕元素含量最多的是水稻
C.该稻田中的三种蜘蛛之间是竞争关系
D.利用蜘蛛捕食叶蝉属于生物防治
B
10.[社会热点]日本政府正式批准核废水排海计划。核废水最终将会污染 ( )
A.海洋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整个生物圈
D
二、非选择题
11.(2021·青岛改编)春暖花开,草木繁茂。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二表示
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中甲 己表示生物,①~⑦表示生理过程或活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一中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 图二中的丙在图一中所代表的生物是______,生理过程③指的是________作用,能吸
收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
草
光合
(3) 图二包含了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从发育类型来看,生物丁和戊均为____________。
生物丁生来就会取食丙,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是由体内的____________决定的。
图二中能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变态发育
遗传物质
①②④⑦
(4)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12.(2022·株洲改编)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污染时,引发水体中微囊藻暴发,产生难以降解的藻霉素。不仅造成浮游藻类污染,影响水体安全,而且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 相比于藻类植物,原核生物微囊藻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微囊藻暴发的主要原因是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
无成形的细胞核
无机盐
环境影响生物
(2) 据表可知,处于该水域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别的生物是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某水域水生动物种类 水体分布 食性 暴发期藻霉素含量(微克/克干重)
石螺 底栖 有机碎屑、浮游藻类 3.69
链鱼 上层 浮游藻类 12.936
翘嘴鱼 中上层 鱼、虾 35.91
鲤鱼 下层 有机碎屑、螺﹑藻类 11.07
翘嘴鱼
体内藻霉素含量最高(或捕食鱼、虾,处于食物链的顶端)
(3) 为探究浮游动物棕鞭毛虫对微囊藻的影响。模拟自然环境条件,进行以下实验:
① 取一定体积处于生长暴发期的微囊藻,均等分成两组,对照组微囊藻单独培养,实验组的
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条件应______________。
微囊藻与棕鞭毛虫共同(或混合)培养
相同且适宜
② 每隔一天取样,测定单位体积微囊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棕鞭毛虫是如何对微囊藻产生影响的?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
即可)。
棕鞭毛虫捕食微囊藻(或棕鞭毛虫能产生某种物质抑制微囊藻)
(4) 为避免富营养化水体中藻毒素危害人体健康,人们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
出一点即可)。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或采取净化水体的各种措施;或不饮用污染水;或不食用污染水域中的动植物等)
13.[生态文明]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5万斤“生态鱼”曾被投放于贾鲁河中,用于维护河道生态环境。投放的草鱼主要用于
控制水草疯长,投放的鲢鱼、鳙鱼可控制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达到“以鱼控草、以鱼控
藻”、净化水质、优化水域生态的目的。
资料二:贾鲁河不仅是市民的休闲之地,也是候鸟的栖息场所。举目可见三五成群的白鹭、
赤麻鸭、野鸭等水生禽类,有的低头觅食,有的引颈高鸣。相信经过环境优化建设,贾鲁河
“草长、莺飞、鱼游、蛙鸣”的生态美景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1) 如图是贾鲁河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图,图中包含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几种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
4
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白鹭
水生植物
(2) 市民们喜欢去贾鲁河游玩是因为贾鲁河水质清澈、空气清新,水和空气属于该生态系
统中的__________部分。秋冬季节,河畔的一些落叶会逐渐腐烂消失,这是因为落叶被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成了无机物。
非生物
分解者(或细菌和真菌)
(3) 向贾鲁河中投放鲢鱼、鳙鱼,可以防止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是因为投放的鱼类
与藻类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还可以加快贾鲁河的生态修复,这是因为生态系
统的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捕食(或吃与被吃)
自动调节
(4) 若该生态系统被有毒且不易分解的物质污染,有毒物质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不
断积累。图中几种生物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是________。
食物链和食物网
白鹭
(5)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践行这一理念,你会采取什么具体做法?(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 不浪费纸张(或绿色出行;或节约水电;或植树造林等,合理即可)
14.(2022·聊城)“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通过一
定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桑沟湾地区发展的“藻一贝共生养
殖模式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1) 影响海带生长的阳光、海水、浮游动物、贝类等因素统称为____________。作为一个
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未体现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
生态因素
分解者
(2) 科研人员监测了养殖区与非养殖区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二所示。
① 与非养殖区相比,该养殖模式可以________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
降低
② 分析上述差异的原因:浮游植物和海带作为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通过________作用
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__________;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多种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
进有机物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贝类利用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的_____
_____构建贝壳,从而抑制了碳的循环。
生产者
光合
有机物
食物链(或食物链和食物网)
碳酸盐
(3) 为实现“碳中和”,作为中学生在生活中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植树造林(或不用一次性筷子;或绿色出行等,合理即可)
谢谢大家!